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知识结构】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 标志:
2、 性质:
二、袁世凯的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政治:
军事:
2、二次革命
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概况:时间 人物 江西都督
失败原因:①国民党 ②北洋军阀
三、 袁世凯复辟帝制
活动:1.对内
"一选举":
"二解散":解散 ;1914年解散 。
"三修改":废除 ,颁布 ;改 ;修改 。
"四登基":1915年 ,宣布1916年为 ,预备元旦登基。
2.对外:1915年为取得 的支持,答应了灭亡中国的 。
四、 护国运动
1. 主要原因 : 。
2. 过程:护国运动中的四件大事
①孙中山发表 ,号召人民维护 。
②梁启超发表 ,反对帝制
③1915年 在云南独立,组织 。
④孙中山发表 ,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在全国人民的讨袁声中,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梦破产了。
3.结果
① 取得了 的胜利。
② 并没有改变 。
③ 得以恢复起来。(黎元洪继总统,遵约法,复国会)但全国已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重点难点】
1. 北洋军阀政权的形成原因、性质及特点
(1)北洋军阀的来历:
(2)北洋军阀形成的原因:
(3)性质:
(4)特点:
2.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
3.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知识点联系】
1.国民党宣言:"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名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保持政治统一,采用民生政策。"问题分析:比较l905年同盟会和1912年国民党的斗争目标、斗争方式、结果,并据此评价"同盟会改组成国
民党是一种倒退"的观点。
2.袁世凯在历史上主要活动(1)破坏镇压人民斗争
(2)建立和强化独裁统治,复辟帝制
(3)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4. 对梁启超的评价(1)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杰出贡献
(2)戊戌变法后态度变化
(3)教训:
【巩固练习】
1、 袁世凯的势力从北方扩展到长江流域是在
A.就任临时大总统 B.1913年国会选举后
C.镇压"二次革命"后 D.复辟帝制后
2、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根本原因是
A. 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B.宋教仁极力主张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宋教仁坚持用武力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D.袁世凯派人用重金收买宋教仁,遭到严辞拒绝
3、 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事件
A.镇压"二次革命",就任正式大总统
B.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C.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4.护国运动中,梁启超、蔡锷等人的反袁斗争与孙中山的反袁斗争在客观上形成了同盟,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矛盾日趋解除 B.双方的政治观点已趋于一致
C.双方已结成同盟 D.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5.孙中山希望通过《临时约法》实现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但实际上没有发生效力,其关键原因在于
A.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
B.《临时约法》颁布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已交出政权
C.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没有得到北方的支持
D.袁世凯控制了内阁的要害部门,革命党人只掌握了"冷衙门"
6.20世纪初,康梁成为保皇派,辛亥革命期间,立宪派积极策动南方革命党让步,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参与帝制复辟,这些现象所体现的最本质的问题是
A.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相伴而生
B.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未能战胜改良派
C.资产阶级内部不能团结对敌
D.资产阶级的上层和封建势力的联系尤为密切
7.从讨袁斗争的结局来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加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讨袁斗争的群
众基础是否广泛 D.革命党是否采取武装斗争
8.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 B.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C.配合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D.扩大立宪派的影响
9.以下对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建立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制度
C.巩固民主共和,实现民主政治
D.壮大革命力量,以推翻袁世凯军阀统治
10.宋教仁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权力之争 B.共和和专制的矛盾
C.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和北洋军阀的矛盾
11."二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的性质问题 B.人心背向问题
C.国民党自身的局限性 D.双方力量对比问题
12.1913年,国民党反对袁的斗争,之所以被称为"二次革命",是因为
A.袁世凯废除了总统制,宣布称帝 B.袁世凯卖国,复辟倒退
C.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D.完成辛亥革命未完的事业
13.从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到二次革命革命党人同袁世凯进行斗争的特点是
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再回到议会斗争
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
D.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武装暴动
14.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宣布独立的省份是
A.江苏 B.安徽 C.广东 D.江西
15.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①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制连任②废除《临时约法》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内阁成员方面,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定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也作了些微小的让步。──摘自《辛亥革命史》
材料二 袁世凯曾向杨度透露:"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摘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袁世凯"微小的让步"表现在哪里?结合材料指出北洋政府的性质。
(2)材料二体现了袁世凯怎样的想法?
(3)结合政治知识,说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7.(2004年江苏,30)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
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知识结构】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 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 性质:封建军阀统治
二、袁世凯的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2、二次革命
原因:根本原因是维护民主共和
直接原因:宋案
概况:时间1913年 人物 江西都督李烈钧
失败原因:①国民党力量涣散②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三、 袁世凯复辟帝制
活动:1.对内
"一选举":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二解散":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
"三修改":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把自己置于终身总统的地位。
"四登基":1915年改民国为帝国,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预备元旦登基。
2.对外:1915年为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答应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四、 护国运动
1. 主要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
2. 过程:护国运动中的四件大事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帝制
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
③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在全国人民的讨袁声中,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梦破产了。
3.结果
① 取得了反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胜利。
② 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
③ 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起来。(黎元洪继总统,遵约法,复国会)但全国已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重点难点】
5. 北洋军阀政权的形成原因、性质及特点
(1)北洋军阀的来历:清末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辖。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1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所建军队即为北洋军,所以把袁世凯建立的政权,称为北洋军阀政权。
(2)北洋军阀形成的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从国内看:①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封建统治势力和意识形
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②袁世凯掌握兵权,利用师生、部属关系发展北洋军阀的势力。③从国际上看:帝国主义实行"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列强给袁以有力支持。
(3)性质:北洋军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特征。
(4)特点:①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社会基础。②军阀们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服务的军队,并采用近代兵制。③军阀们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括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重。④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处心积虑复辟帝制,他用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加强独裁统治。其地位、兵权和实力是他得以复辟帝制的主要原因。(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4)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涣散导致反袁斗争软弱无力,致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得不到有效遏制。此外,袁世凯上台后,为制造复辟的思想舆论,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也起了一定作用。
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1)尽管袁世凯手握大权和北洋军,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
【知识点联系】
1.国民党宣言分析
同盟会的三民主义表明其政治主张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资产阶级专政。后来同盟会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尽管都失败,但是打击了清朝统治,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是希望通过国会选举而重组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结果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武力镇压国民党并解散国民党。观点评价一:所以,从斗争目标上看,国民党没有,也不可能进一步提出真正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从斗争方式上看,采用的是和平选举手段对付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
建军阀,必然导致失
败。 所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是一种倒退"的观点是正确的。
观点评价二:从斗争目标上看,国民党与同盟会一样,没有、也不可能进一步提出真正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从斗争方式上看,国民党采取的是和平选举与"二次革命"并用的手段,从结果看,同盟会和国民党都力量涣散,不可能完成自己的革命任务,而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的。所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是一种倒退"
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袁世凯在历史上主要活动(1)破坏镇压人民斗争①戊戌变法期间,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②义和团运动时期,疯狂镇压义和团。③辛亥革命中,凭借帝国主义支持和北洋军阀武力,利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篡夺辛亥革命果实。④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2)建立和强化独裁统治,复辟帝制①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后不久,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③颁布独裁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并改内阁制为总统制。④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把自己置于终身总统的地位。⑤1915年底;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并准备于1916年元旦登基。(3)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袁世凯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②1915年,基本上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对梁启超的评价(1)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杰出贡献①发表《变法通议》,参与与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变法的思想。②参加戊戌变法,积极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2)戊戌变法后态度变化①戊戌变法失败后,坚持改良主义道路,反对革命,成为保皇派。②支持袁世凯掌握政权。袁复辟后,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帝制,引起各阶层的强烈反响,为反袁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3)教训:一个人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如果固步自封,就会落后于时代潮流。
【巩固练习】
1--5 CBBDD 6--10 DCBDB 11--15 CCCCC
16.(1)尊重同盟会,将司法、教育、农业、工商等"冷部门"交给同盟会控制。军阀独裁政权。
(2)惧怕国民党的壮大,提防国民党通过竞选以合法手段打破其独裁企图。
(3)在近现代,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力量。任何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掌握和巩固国家政权,通常需要自己的政党。袁世凯正是害怕这一点。
17.政治方面:限制
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
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文化方面:发展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