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
- 格式:pdf
- 大小:309.65 KB
- 文档页数:4
第3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
1.简述政府类型的演进历程。
答∶随着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政府类型先后出现了统治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三种典型形式。
(1)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政府转型发生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业社会以王朝治理形式出现的"统治型政府"被工业社会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管理型政府"所取代。
管理型政府的管理技术主要来源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的管理革命。
管理型政府对社会治理的垄断地位,以及以法制为主的规则体系和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它只能以""管理"的方式进行社会治理。
(2)在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后工业社会阶段,正如统治型政府无法适应工业社会的治理需要一样,管理型政府也已无法满足后工业社会的治理需求。
服务型政府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取代管理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对管理型政府的替代将是一次全方位的政府转型革命,服务型政府与时俱进,摒弃管理型政府"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路线,放下管理型政府的"行政傲慢",积极地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扬弃官僚制组织形态,转而采取更为灵活的合作制组织形态,以“政府引导合作”为宗旨来履行引导型职能。
2.怎样理解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答∶在公共管理中,政府类型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具有历史必然性,主要是由变革时代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生态(环境)决定的。
政府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社会就是政府面临的生态环境,因而,社会所呈现出的复杂性程度决定了政府的存在形式和性质。
历史地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两次大转型,政府类型的转变已经完成了从统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政府的转变,而当前正在经历着一次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型,即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对管理型政府的替代将是一次全方位的政府转型革命。
并且这样一个替代过程将贯穿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始终。
3.简述服务型政府的理论。
答∶从20世纪后期以来的学术文献来看,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孕育与产生经历的过程∶从1995年"服务行政"概念在行政法领域被广泛使用,到1998年"服务行政"被定性为一种行政模式,再到2000年,明确提出了服务型政府概念。
"服务行政"最早见诸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他认为随着时代,已由个人照顾自己的"自力负责",转变为由社会力量来解决的团体负责",进而发展为由国家政治力量提供个人生存保障的"政治负责"。
在1995年,中国行政法学界引入并发展了"服务行政"这一概念。
到1998年,学界对于"服务行政"的理论探索才有了质的飞跃,"服务行政"被提升到"服务行政模式"的高度。
在200年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被提出以后,中国行政学界逐渐地从单纯地研究机构改革转向对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
而且,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国学界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和中国政府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呈现出了互动,也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战略目标的政府改革思路日渐清晰。
4.简述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
答∶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中国行政改革第三阶段——即2003年至今的一系列政府机构
改革中发生的,也是该阶段行政改革的主要目标。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期,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到加入WTO这段时间。
(2)探索期,主要是从1999年到2001年底这段时间,以理论探索为主。
(3)行动期,主要是从2002年到2005年,政府开始注意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探索,并准备落实到实践中去。
(4)反思期,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为界限,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前,地方政府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试验,而在此之后,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央和各地政府也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下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经验。
在中共十八大上,再一次把服务型政府建设写入党的重要文献,而且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具体的项目。
5.简述政府职能的含义和特点。
答∶(1)政府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基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承担起来的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职责,是政府行政管理与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与功能的统一。
(2)政府职能的特点
①政府职能的广泛性。
政府职能涵盖了整个社会,其广泛性是任何一种社会组织都无法相比的。
②政府职能价值目标的多样性。
政府要把效率与公平等问题的解决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把多样性的价值目标协调起来,在每一项方针政策中,都要体现出多元价值目标综合实现的追求。
③政府职能实现上的强制性。
政府组织是以国家权力甚至暴力为后盾的,在现代社会,一般是以法律的形式来确立其地位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这一点体现在政府职能的实现上,就表现为强制性,要求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④政府职能的动态性。
政府职能是动态的,处在变化之中。
社会组织有可能存在着职能萎缩和消失的问题,政府则不会。
政府可能会出现更迭,而政府职能却不会消失。
6.简述政府职能模式的含义与历史类型。
答∶(1)政府职能模式的含义
政府职能模式的概念暗含了政府是一个制度化的行动系统这样一个前提,就其表现而言,一是政府被限定了一个明确的事权范围,二是政府必须遵循特定的行使事权的方式。
(2)政府职能模式的历史类型
①保护型。
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产物,主张政府尽可能少地干预或不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让市场自己在运行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即"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在这种政府职能模式中,政府担当的是"保护人"或"守夜人"的角色,一方面,政府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政府的存在也就没有市场的安全;另一方面,政府又不能介入市场运行中去。
就性质而言,这一类型的政府活动基本上是政治性的,管理的内容较少。
②干预型。
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是基于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主义而做出的设计,遵循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原则,它主张政府积极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实现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以弥补市场自身力量的不足和达到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目标。
7.什么是政府职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答∶政府职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是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走出来的,是在政府职能模式方面做出的一项创新。
亚洲国家之所以能够在政府职能模式的建构中走出一条新路,主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定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后发展国家(地区)需要在世界体系中谋求发展,而不是像西方国家历史上那样,在世界体系尚未形成的条件下得到发展,即不可能通过复制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去实现发展目标。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的海外殖民和开拓海外市场,其政府在国内事务上可以采用保护型模式。
然而,在世界体系已经定型的条件下,后发展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是不可能再采用保护型模式的。
同时,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开始腾飞之际,凯恩斯主义及其政府干预模式开始出现了失灵,即政府失灵已经作为一个问题显现出来了,因而,也不可能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模式。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政府职能模式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8.简述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含义。
答∶引导型模式是运用信息技术等前瞻性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去加以解决的政府职能实现方式。
所以,引导型模式也是适应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要求的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特别是在社会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要求政府必须有所作为,而政府又不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开展充分的社会管理行动的能力,以至于政府也必须通过引导社会的方式去整合合作治理的力量。
9.简述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定位。
答∶(1)历史定位
引导型模式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产生之初是为了解决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问题。
在中国,引导型模式面临着双重发展压力——既要解决工业化问题,又要应对全球化、后工业化中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虽然产生于后发展国家解决工业化问题的过程中,但是,它将在解决后工业化进程的课题中逐渐走向成熟,并将最终成为人类在后工业社会的政府职能"典型"模式。
(2)主体定位
引导型模式在主体归属上应当是服务型政府。
换言之,引导型模式的建构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模式,引导型模式就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实现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建立引导型模式的理想追求也在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就理论研究而言,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需要以对实践形态的引导型模式的关注为起点,就实践中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而言,也需要从引导型模式的完善中去寻找突破口。
10.简述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治理优势。
答∶引导型模式表现出更为强大的治理优势。
其中,灵活的适应性、行动的主动性、战略性规划和智慧监管等方面就是引导型模式所独有的优势。
(1)灵活的适应性。
这一特性集中体现在政府引导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具体表现为手段和策略是非常灵活的。
在一些领域和一些方面,中国政府甚至比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政府更加放任,而在某些领域和某些方面,中国政府所使用的干预手段又是极强的。
(2)行动的主动性。
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具体实践中。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如其来的突发性事件中,始终秉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危机背后的原因,并在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和执行应对方案。
(3)战略性规划。
这一点体现在政府从战略性、长远规划的角度来实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引导方面。
(4)智慧监管。
这是政府创造性地革新履职方式和创新治理工具的结果。
中国政府在引导社会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智慧监管"。
中国政府是将自身置于社会之中去进行监管的,是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重点把握"事中"与"事后"监管的环节的,而且,能够设身处地地从被监管方出发,实现监管与被监管的互动,在信息交流和互动中提升监管质量,使监管成为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控制的手段。
11.简述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全球性价值。
答∶作为一项中国社会治理的经验,引导型模式是具有全球价值的。
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点∶
(1)引导型模式是在人类社会后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政府职能实现方式。
现时代,人类已经开始了后工业化进程,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保护型和干预型模式在金融危机面前都出现了失灵,特别是在面对虚拟经济时,这两种政府职能模式都不再像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时那样有效,这要求政府必须通过职能模式创新来迎接后工业化的挑战。
引导型模式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建构起来的。
(2)引导型模式将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促进作用。
后工业化进程中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已经以全球风险社会的形式给予人类,面对这些在工业社会中从未出现过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政府类型必然要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化。
(3)引导型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表现出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属性。
引导型模式既产生在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又存在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
社会主义中国也广泛采纳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互相借鉴为引导型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所以,引导型模式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属性,是可以成为不同属性的国家共同建构的一种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