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法]讲解法;合作探讨;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8月8日至24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五十一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可是大家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一来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二来感受我们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锐不可当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4、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5、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投影仪),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三、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参考答案](第1句、第2句)
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师讲解知识:
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3.新闻还要有“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背景、结语等)。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归纳: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说明]教师随着讲解,板书:标题、导语、主体。这是传授知识的环节。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体裁,讲些必要的知识是有用的,不能忽视。在学生对本文内容和构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传授有关知识,显得自然,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太困难。
四、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证明了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参考答案](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报道准确)
教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
五、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参考答案](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参考答案](“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参考: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六、课堂小结
这则新闻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三个特点,真实、及时、准确。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完成课后练习一。
3、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