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工匠精神遇上工业4.0

  • 格式:pdf
  • 大小:252.13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晨宝马:工匠精神遇上工业4.0

2019年11月26日

一提起数字化、工业4.0这样的字眼,更多人想到的是传感器、机器人、智能工厂,它似乎与“工匠精神”和“独具匠心”毫不搭界。但是,中德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大东工厂的数字化、工业4.0却能与“独具匠心”实现完美契合。

张涛是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东工厂厂长,作为宝马全球生产体系首位中国籍厂长,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厂长,她在汽车制造及管理方面拥有20余年的丰富经验,并有在宝马英国、宝马美国工厂工作的经历。张涛于2003年加入华晨宝马,先后参与和负责了宝马大东工厂四条生产线的建设及其所承载的所有新车型的启动,包括两代BMW3系和四代BMW5系。在她的带领下,全新宝马5系的新工厂在2017年建设完成并顺利投入生产,这是一座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相结合的现代化工厂,总体节能30%以上,为可持续性发展再树标杆。她以自身经验,结合华晨宝马实际,阐释了该如何在数字化和工业4.0时代“独具匠心”。

培育以人为本的数字化企业文化

新经济导刊:提到汽车行业,无论是制造加工,还是设计销售,总觉得是男人的天下,但你成功突围,成为宝马全球生产体系首位中国籍女性厂长。从2003年加入宝马,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这个位置的?可否将你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年轻的创业者?

张涛:我从2003年也就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华晨宝马,从质量经理、生产经理、生产总监到如今的厂长岗位,一路走来,我觉得非常幸运和感恩。在过去的15年间,我在一个不断高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中持续学习和成长,同时还遇到了很多不吝激励下属的上司以及优秀、有责任心的团队,也受益于华晨宝马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和开放、透明的企业文化。目前华晨宝马整个管理团队本土化比例增长到87%以上。与我同期进入公司、曾经共同工作过的中国同事们,现在也都陆续走上了管理岗位。从我和同事们的经历来看,华晨宝马既提供了丰富的培训机会,也提供了充分的上升空间。在高速发展的华晨宝马,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怀才不遇”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华晨宝马致力于本土人才培养,通过梯队培养计划,将优秀的本土化人才有计划、系统性地培养至更高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我们既有BMW集团管理培训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等培养未来人才的项目,也有内部培训师培养计划和塑造领导力等相关培训。同时还给拥有不同专长的员工提供专家型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08年参加公司与北大联合举办的BIMBA项目,与多个部门的同事一起进行了两年半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堪称企业自己的“黄埔军校”从战略角度培养学员对领导力、执行力的深度理解。BIMBA项目也可以说是华晨宝马领导精英的摇篮,为各个部门、岗位源源不断地培养了多位精英。这段经历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在项目中学员们的跨部门交流增进了彼此对其它部门和岗位的认识,使得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容易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

对年轻人而言,要想在职业发展上有所成就,我觉得一定要高效地工作。第一,专注于本职工作,专注于8小时;第二,放手去做,不要纠结于是否要做;第三,离开舒适区,不要停止学习。简而言之:专注、信任、激励,专注于你此时此地的职责职能,想不成功也挺难。

新经济导刊:作为合资企业,华晨宝马的管理体系是不是和宝马集团一样是德国式的?你认为在工厂经营和管理方面,中国和德国有何异同?

张涛:自合资开始,宝马集团不仅给华晨宝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施、世界一流和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还有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管理体系。所以,在生产领域,华晨宝马是采用宝马集团全球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但是华晨宝马特别重视本土化建设和本土人才的培养,之前也提到我们整个管理团队本土化比例达到87%。因而,工厂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也融合了中国特色甚至东北特色。

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中德双方的文化在华晨宝马融合度很高,我们从德国同事身上学到严谨的工作态度、流程导向,对所有的事情非常较真,要求精准;而中国的团队则认真好学,愿意展示才能,两方面的特点融合成非常优秀和特殊的一种企业文化,不叫德国文化也不叫中国文化,而是合资企业华晨宝马的文化。

华晨宝马公司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是责任、赞赏、透明、信任和开放,鼓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大东工厂就拥有一支多文化背景团队,受益于良好的企业文化,多元化团队很好地实现了融合和包容,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每个车型成功启动以后,大家都会一起庆祝,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故事在沈阳上演。

新经济导刊:作为智能化工厂,大东工厂自动化率很高,流水线上有大量机器人。作为厂长,你认为相较于以前的大量人工作业的流水线,管理起来有何异同?是否会觉得管理机器人更为省心省力?

张涛:在推崇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的时代,人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人是精益生产与发扬“工匠精神”的核心。先进的生产设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但人才是关键因素,因为设备的赋能是由人来完成的。比如在冲压车间,机器人程序的编制还是靠人;比如如何能够更高效地把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势能存储起来,当需要的时候把势能转化为动能,这就要求员工用聪明才智创造性地编程、创造性地发明。

华晨宝马鼓励员工自下而上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我们希望淋漓尽致地发扬“工匠精神”,与先进的技术成为互补。怎样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非常值得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

数字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数字化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华晨宝马鼓励每一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思考如何把现有的工作流程变得更智能。这些都为数字化企业文化的培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因为没有人比员工更了解自己的岗位,知道如何更聪明的工作,创造最大的效益,避免缺陷的产生。对所有员工的建议,我们会找专业工程师和IT人员判定其能否实现,每个建议都标注上员工的名字,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已经成为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打造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工厂

新经济导刊:你加入宝马15年,华晨宝马也成立了15年,现在新大东工厂被称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汽车生产工厂,拥有完整的生产工艺、尖端生产设备,并采用大数据、数字模拟和物联网等创新生产技术。大东工厂是如何践

行“工业4.0”、发展智能制造的?

张涛:“工业4.0”也称作“智能制造”或“数字化生产”,是未来制造的必然趋势,也给制造企业创造了很多提升效率和转型升级的机会。目前,包括大东工厂在内,华晨宝马在华的所有工厂都大量应用了工业4.0技术。应该说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华晨宝马通过智能化生产,在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生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树立了标杆。

特别是2017年开业的新大东工厂,作为全球最具创新性和数字化的汽车生产工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工业4.0”和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