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教育心理学-品德
教育心理学-品德
格式:ppt
大小:837.00 KB
文档页数:43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43
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儿童看了两个对偶故事后问儿童:甲乙谁更坏?
结果发现:
低龄儿童认为甲更坏些,因为那么大的狗是不 可能的,他们更多的是根据所说的话与客观真实 性相差的程度大小来评定谎言的严重性。而年龄 大一些的儿童则认为乙儿童更坏一些,因为甲即 使说了这样的话也不算说谎,而乙是故意在说谎。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 效果论转向动机论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
☺品德概述 ☺几种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什么是品德? ☺什么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一、什么是品德?
什么是道德?道德与法律有什么区别?
二、什么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 成成分。
二、什么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通过对规则、说谎与过失以及权威公正等三方面
的研究发现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一条总的规律:从他 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他将这一转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 段:
I 前道德阶段(自我中心主义阶段,2-5岁)
处于此阶段的儿童正是前运算思维时期,对问题的考虑 还是自我中心的,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朦胧的了解, 他们的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的支配,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 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儿童谈话来研究,柯尔伯格则采用到的两 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 说明理由。
典型的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Heinz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 药材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那种药。 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高过成本十倍。他花 了200元制造这种药,而他索价是2000元。病妇的丈夫 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钱,只够药 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 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许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 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了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对说谎和过失的道德判断研究
☺对说谎的道德判断研究←
A 甲儿童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一条狗,非常害怕。他 跑回家里告诉妈妈说,他碰到了一只像牛一样大的 狗。
B 乙儿童放学回家,告诉妈妈说老师给了他一个好分 数。事实上老师既没给他高分数,也没给他低分数。 可他这么一说,妈妈很高兴,表扬了他。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对说谎和过失的道德判断研究
☺对过失的研究←
结果发现:
5岁以下的儿童没法做比较,6岁以上的儿童能做出回答, 6-7岁的儿童认为A儿童更坏些,因为A儿童打碎了15个杯 子,而B儿童只打碎了1个杯子。此阶段的儿童根据事件的 客观结果来进行道德判断,而不考虑主观意图和动机。到 10、11或12岁以后儿童开始考虑事件隐含的动机因素,并 更看重这一因素,因此报告说B儿童更坏些。
1、国际流行的三位一体观点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位一体。
2、我国学者惯常使用的四要素论
完整的品德心理结构应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
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
当我们培养学生是到底是从道德认识入手、还是从道德 情感入手,或是从道德行为养成训练入手?
1、杜威的观点
评价:开创了道德认知研究的先河 理论建构完善,实验研究的支持相对欠
缺。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皮亚杰采用的是临床谈话法。在具体谈话中应用的
是对偶故事法技术。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三个方面: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 识;对公正和权威的认识。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1、杜威的观点
个体道德发展的三阶段: I 行为受道德结果的生物和社会性冲动的激发——事实
上这个阶段与道德挂不上边
II 个体几乎不加批评的接受其所在团体的标准——他治
III 行为受个体对一个目的是否正确进行思维和判断的 指导,不再不加思考地接受所在团体标准——自治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评价: 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了创造性地研究,无论是研究方 法还是理论建构都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仅局限在道德判断这一认知因素上,而对道德情 感、道德行为等因素没有考虑。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3、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研究方法:皮亚杰用编制的对偶故事与
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 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 椅子,椅子上放着一盘子,盘内有15只茶 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敲碎了15只杯子。
B. 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 他想拿碗柜上的果酱吃。他爬上椅子伸手 去拿,因为果酱放得太高,他的手够不着, 结果在拿果酱时,碰翻了一只杯子,掉在 地上碎了。
II 他律阶段(权威阶段,6-8、9岁)
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不变的,是由权威所给予的, 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定或改变。在评定是非 时,总是抱极端态度,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非黑即 白。认为公正就是服从权威,并以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 非。此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完全 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理主观动机。此阶段的儿童还把惩 罚看成是天意。例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说,有个小男孩到 商店偷了糖逃走了,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了。问孩子: “汽车为什么会撞倒孩子?”回答是因为他偷了糖。
第二节 国外wk.baidu.com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认知派的理论 ☺新行为主义的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
☺杜威构建体系 ☺皮亚杰从心理学角度系统阐述 ☺柯尔伯格将之大发展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1、杜威的观点
总的观点:人生而无知和不成熟,道德和教育训练实际 上就是成年人逐渐提高幼弱者照料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因 而自治即是道德成熟的标准,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III 自律道德阶段(道德主观主义9-11、12岁)
皮认为9-11、12岁的儿童进入到了自律阶段,此阶段 的儿童对规则有了重新地认识,对行为的判断建立在行为 的意图和行为的后果上,对犯错误所提出的惩罚也更为贴 切,并将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皮认为只有到 了这个阶段,儿童才算真正有了道德。
一、认知派的品德理论——道德认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pt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
教育心理学品德发展
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形成
文档推荐
考研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页数:6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重点知识(第九章_儿童品德心理与发展)
页数:4
教育心理学道德发展讲义(PPT 29张)
页数:31
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
页数:23
教育心理学-品德
页数:55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页数:3
教育心理学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页数:10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品德发展及其培养
页数:2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
页数:21
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
页数:19
最新文档
饭店包间名字大全
word无法创建工作文件,请检查临时环境变量
自行车健身比赛开幕式讲话词
2018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MySQL测试题 SQL
合勤NXC5200
铁路集中箱空箱调度优化建模案例(案例2)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1.1_圆【精品】
(整容后办护照用)医院整容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