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
什么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领域扮演什么角色,跨国公司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所有问题都说明跨国公司和中国发展命运息息相关。
有多少跨国公司进入中国
王鲁湘:现在据您了解全世界有多少跨国公司,其中又有多少跨国公司已经来到中国设立它的分支机构呢?
冼国明:按跨国公司统计的口径来讲,有两种不同的区别,一个是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区分,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就是说在本国以外,一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就是跨国公司,如果按这个定义,那全球,也是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在2003年,全球大概是有65000家跨国公司。
王鲁湘:那其中肯定也包括中国的跨国公司。
冼国明:对。
冼国明:另外一种定义就是我们讲的“全球五百强”,就是美国一家杂志叫《财富》,英文叫Fortune,它是根据公司的全球销售额进行排名,排出前五百家大公司,这些大公司基本上都是跨国公司,所以我们讲的“全球五百强”,就是指这批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基本是跨国公司中的。
王鲁湘:龙头老大。
冼国明:龙头老大。所以我们中国人喜欢讲,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引进外资,一般地讲吸引“世界五百强”,有多少家进入中国或者进入某个省、某个市。
王鲁湘:那么这“五百强”中间进入中国大概有多少?
冼国明:目前来讲有四百多家进入中国。
王鲁湘:差不多全来了。
冼国明:差不多全来了。
王鲁湘:说明中国这个蛋糕还是挺吸引人的,很甜、很香。
那么下面我们就有请冼国明教授给我们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大家欢迎!
什么是跨国公司
冼国明:我想今天很有幸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来发表这个演讲,我想就世纪这两个字而言,跨国公司的问题,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世纪性的问题。我们知道世界有位著名的学者叫邓宁,是英国的一位教授,他曾经称为,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创造的,最强有力的经济组织就是跨国公司。也就是说在整个二十世纪。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和经济活动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公司体系就是跨国公司,这是一个世纪性的一个现象和产物。
那么我首先讲什么叫跨国公司?刚才王先生已经提到了,它是个庞然大物,但是从定义上来看,我刚才也讲到了,联合国有个定义,就在本国以外一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就是跨国公司。
按这个定义,那么跨国公司的范围就比较多,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在2003年全球大概有65000个跨国公司,大
大小小都包括在内。同时每个跨国公司都在境外有几个或者数十个经营机构,小的可能一个到两个,大的可能是几十个、几百个。平均来看,每家跨国公司在境外所拥有的机构数量是个上升趋势,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每家跨国公司在境外拥有几个分支机构平均是四家,到目前是十三家,这说明跨国公司规模在增长,这是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是个量的定义。
还有一个是质的定义,质的定义就是我刚才讲的,就是英国著名教授、著名的跨国公司专家邓宁教授,他认为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创造的最强有力的经济组织。为什么这么讲?我们知道资本形成是一个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那么在2000年左右,那么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不讲它在本国的,就是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12%。那么在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就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已达到七万亿美元,那么占当年全球GDP的22%,可见跨国公司它的直接投资本身,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一个根本性的、基础性的作用。
另外一个看价值增值。我们知道价值增值构成GDP。那我们看跨国公司在全球海外的分支机构,它的价值增值在2000年时,是全球GDP的11%。由跨国公司体系,就是在国内和国外的这些全球生产体系,所生产的GDP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这个规模我看已经非常大了,这是我们和全球GDP比,如果我们按照另外一个衡量指标,即经济体来衡量,衡量的标准就是GDP。按照这个来衡量,就是我们排全球五十个经济体包括公司在内,那么三十六个是国家,十四个是跨国公司,也就是说很多跨国公司它的规模。
王鲁湘:富可敌国。
冼国明:富可敌国,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就是大的跨国公司一年产生的销售额,相当于十几个甚至于几十个小国家的总和。所以这样看,跨国公司的力量就相当相当强了,这是它的经济力量,这是第二个方面。
从贸易来看,我们知道贸易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贸易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或者发动机。但是现在来看概念开始变化了,因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看全球它跟贸易的关系,在2000年左右,那么全球贸易三分之一是什么呢?是跨国公司内部的,就是企业内部的中间产品之间的流动,这是一个指标。另外在2002年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它的出口,比如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在欧洲等等,它的分支机构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3%,也是三分之一。
第三个指标,就是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它的销售总额,2003年是十九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00年世
界出口总额七万亿的三倍。可见跨国公司它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出口,已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这是一个指标。
第四方面来看,就是它的就业。这个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它创造的就业岗位,在2000年是5400万,这个规模也很大了。另外一个指标就是,它在全球的研发活动中的比重,我们知道研发是跟技术创新和发明是密切相关的,那么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的研发活动中,它投入的经费占全球研发活动经费的70%左右。也就是说世界上重大的创新,很大一部分是由跨国公司来提供的。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占GDP的指标、从投资的比重、从出口的比重、从就业的比重、乃至于在技术创新与发明中所占的比重,跨国公司确实占有,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所以现在来看就是,与国际贸易相比,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说已经超过了贸易所起的发动机的作用。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个发动机,成为了什么呢,成为一个全球的经济活动的组织者的作用,就不再是一个发动机的作用了,是一个组织者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讲?为什么公司一旦跨国以后,就拥有一股新的力量,我说关键在于跨国,因为一旦跨国以后,公司的战略视野,它在全球的组织能力,都和一个单纯的国内企业不一样。因为现在它更贴近于市场,而且它更能够有效的利用世界各地的最有优势的资源为公司所用。也就是说跨国公司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它把全球的市场、全球的资源、最有效的资源,全球各地最有效的投资区位,整个地在公司内部组织起来,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进行统一的调度和配置。就是在最有利的地方进行生产,在最大的市场进行销售,这样它把市场、资源和效率这三个因素有效地组合起来。正因为如此,就是它跨国以后,跨出国家以后,它的市场不一样、它的资源不一样、它的战略对手不一样,从而使公司从一般的、单纯的国内公司成长为我们今天所讲的跨国公司。也就是邓宁教授所讲的,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经济组织。
中国的区位优势
目前,在全球进行国际生产和国际投资这个时代,那么对各国政府来讲,对各国企业来讲,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和跨国公司打交道。就是怎么有效地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促进本国的产业升级和优化,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促进本国的出口、就业等等,这是不仅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正好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在全球也是史无前例的。
近十年来,中国吸引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现在我们看,就哪些因素导致了外国跨国公司大量在中国投资?我看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第一个因素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的经济增长。
大家知道,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每年都以8%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在全球是最高的。那么经济增长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市场的规模的扩大,市场潜力的发展。
那么对跨国公司来讲,最重要是什么呢?是市场、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2000年前后在上海召开了一个财富五百强的世界峰会,在峰会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口号,就是“要称霸世界,必先逐鹿中国”。这句口号意味着什么?就是意味着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极大市场,这个市场对任何跨国公司来讲都是不能放弃的。这也是为什么跨国公司竞相到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都到中国来,是随着市场来的。
第二个因素,就是中国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比如说电信、高速公路等等。基础设施发展给很多公司到中国来进行投资提供了非常优良的条件。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个人看是中国近十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制,大量民营企业发展。中国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大量的关联企业的发展,或者是配套企业的发展。我们知道跨国公司都是巨头,它不光它自己要发展,同时它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来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生产各种各样的零配件,在世界各地很难发现中国这些优良的配套企业群,这是第二个有利条件。
第三个,就是中国高质量、高素质的廉价的劳动力。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因为中国在近十年来,各种教育体系的发展,确实是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各种层次的优秀的劳动力、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软件人才,还有优秀的比如说技术工人。这种多层次的这种优良的劳动力的供应,在全球也是很难以发现的,这是我想第三个方面因素。
第四个方面因素我想就是我们中国政府近十年来所实行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或者用我们专业术语来讲就是投资促进政策。
这四个方面因素的结合,使中国形成了对跨国公司最有吸引力的,我们讲叫做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效益
短短二十年来,实际上就是短短十几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它所生产的增加值或者GDP,已经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就是
中国经济的三分天下它占一份。我想这个指标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是第一个因素,从总量来看。
第二个就是从量和质的因素来看。比如对中国产业的发展,外资进来以后,对中国产业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深化,我想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外资进来以后,不仅仅是填补了资金的缺口,而且是什么呢?这些产业本来没有,资进来以后,很快这个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了,比如说很多像计算机业、IT业等等,都是在有外资的推动和促进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这是制造业。
我个人更看重什么呢?就是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间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比如像美国服务业占了70%,在中国当然相反,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的进入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我讲的服务业不仅仅是传统的服务业,比如像旅馆、宾馆这些服务业,更重要的是什么?与生产者相关的服务业,比如说给你提供银行的服务,提供法律咨询的服务,提供工程咨询服务,提供生产各方面管理咨询的服务等等。这是第二个方面。
冼国明:第三个方面就是劳动力就业。这个我想是一个指标就可以说明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工人是2400万人,就是吸收了2400万人。这个大概占中国工人劳动力的将近五分之一左右。
那么促进中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通过哪些环节呢?我想一个是技术转让。另外一个就是,比如技术溢出。第三个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相当多的比如研发中心。那么这些机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跨国公司本身的研发水平,而且它也通过技术外溢,通过人员之间的交流,人员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示范效应,也促进了很多中国的企业相应的采取一些措施,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而且这些研发中心也和中国的大学、中国的各种研究机构、检验机构保持各种这种联系,这种联系有心的也好、无心的也好,都会促进中国企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第五个方面我想就是,刚才我提到了,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于中国配套产业的发展,或者配套企业的发展,确实起到很多重要的作用。我刚才讲到了,跨国公司进入以后,它需要采用大量的零部件,那么怎么去做,一个是把它在国外的给它配套的厂家也给它吸引过来,给它配套。另一个就是在中国发展当地的配套企业。就是我们讲的关联效应。通过和跨国公司的上游和下游的这种关联,
中国的配套企业发展起来了,大量的零部件生产商在当地形成了。所以中国的配套工业和配套企业,通过关联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配套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比如我们现在讲中国三大经济区,南方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华东一带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华北是京、津、唐三角经济区。很多跨国公司把它生产工厂设在这儿,那么通过大量的采购,形成大量的配套企业群,从而加速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的集聚和发展。所以才形成了目前中国三大经济区这么一种格局。我想这是另外一方面。
还有几个方面,比如说对税收,每年跨国公司给中国的税收是在20%左右。那么出口,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中国出口现在每年5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来提供的,如果我们看其中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那么这个比重更高,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来提供的。中国成为全球的贸易大国,那么在这个发展中间,可以说外资或者跨国公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跨国公司发挥作用的途径
那么跨国公司是怎么来发挥这个作用的?我们现在讲有几种比较通俗的说法,一个是竞争,竞争效应。比如跨国公司进来以后,跨国公司和咱们中国的企业之间有竞争,那么竞争就是促进企业进步的、最重要的动力。同时跨国公司之间也有竞争,正是竞争,促进跨国公司本身和中国国内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这是第一。
第二是什么呢?我们叫做示范效应。跨国公司在它管理经营的同时,它的管理、它的组织模式、它的技术开发模式、它的工业生产流程,这以前是中国企业看不到的,为什么?在美国、在欧洲,你要去的话,有很长的一趟路程要走,但现在就是活生生的,就在你身边。这些跨国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它优秀的技术、管理等等优势、模式,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效果,那么中国企业可以就近来观察、学习、模仿跨国公司怎么做。
第三个我讲的就是关联。刚才我也提到了,跨国公司来了以后,因为它很多零部件需要在当地采购,同时它也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那么很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他们来讲就是非常重要的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三大作用机制,竞争、示范和关联,这是促进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的途径,或者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渠道。
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任何问题都有它的两个方面,对跨国公司来讲,对中国经济增长或者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既有它积极的一方面,但是它也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跨国公司最
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呢?首先是目标问题。就是说跨国公司的目标和东道国政府的目标这两个目标是否一致的问题。
像中国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国家,我们希望外资来了以后能够增加就业,这个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社会稳定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跨国公司它追求什么?全球的效率最大化,它是从效率和利润角度来考虑的,从它的目标来看,它就不一定要重视或者追求在中国雇佣很多劳动力,它可以采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技术。比如说跨国公司采取并购方式进入以后,就要裁员,裁员就会给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带来问题,裁员以后工人怎么去安排,工人下岗以后,负担就等于转移到中国政府或者地方政府,那么这就是个矛盾。跨国公司想提高效率,地方政府想提高就业,这就是一个矛盾。这是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或者也是很多发展国家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两个目标协调得好,二者的力量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如果协调不好,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效果。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跨国公司来了以后,它有资金的优势,有技术的优势,因此很容易在市场上取得具有控制力的市场地位。什么叫控制力呢?就是跨国公司自己或者几家联合起来,就有可能影响价格。那么这就可能造成什么呢?造成一种针对国内生产者的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政策,或者说限制性的商业政策。那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规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行为,如何去强调跨国公司所应该遵守的社会责任等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比如说污染。从我们调查来看,像欧、美大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是比较注重遵守中国的环境标准,控制污染做得比较好。但是也不可否认,一些比较小的企业在中国某些地区投资的时候,有可能把在它本国已经被禁止的一些有污染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转移过来。但这个问题我想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跨国公司本身和外企方面。另外一方面也在于,中国各级政府对这种有污染的产业转移所采取的政策。
第四个方面就是劳动者保护,就是外资企业工人的权利问题。这个我们做过一些调查或看过一些调查材料,基本来看,这些比较大的跨国公司,那么职工和工人的基本权利是得到保护的,但是也不可否认在一些小的企业,工作场所的安全、工作场所的标准、工人的权利,比如说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等,是否得到很好的遵守,要划一个问号?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工人的权利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保护,特别是咱们中国的情况也比较特殊,比如有些外资企业雇的工人,可能
工作三到五年,可能又回到农村等等。这些工人可能也没有那种意识,比如说社会保障意识,医疗保险的要求和权利,可能就拿非常低的工资,几年以后他们可能就回去了。
另一方面问题就是说,中国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的政策,在吸引外资的时候,有可能什么呢?大家竞相地提供优惠措施。比如说你给它某种优惠,那么另外一个地方政府看到了它来了以后,就跟它说,我会提供更好的优惠。这样竞相提供优惠政策导致什么结果?就是把,本应该属于中国政府或东道国政府所得到的利益,通过这种政策竞争而转让给了外资企业,这也是一种负面的影响。所以这些负面影响,都需要像中国这样的东道国政府在今后和跨国公司相处的过程中间,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自己,通过政策的改进,消除这些负面影响。
所以总的来看就是,纵观近十年来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结果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有两个方面,积极的和消极的,但是主要的还是在于它积极的一方面。但是这中间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但是我想随着时间的发展,因为时间最终是给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时间也会检验咱们中国政府所实行的这种引进外资政策的这种效率或者正确与否。我想我今天的讲演先到这儿,留下时间给大家提一些问题怎么样?。
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冲击
王鲁湘:好。刚才您提到,英国著名的研究跨国公司的这个经济学家邓宁,他提到就是,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制度也好,政治制度也好,一个最大的、一个创造出来的这样一个东西就是跨国公司,一种经济组织。那么现在我们都把它理解成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那么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在有些国家,特别在一些意识形态色彩比较重的国家,其实是不单纯把它看成是一个经济组织的。因此在对待跨国公司进入的问题上头,有些地方可能意识形态的色彩强一点,那么它抗拒性就强一点、限制性就强一点。有些就把这种意识形态化的东西淡化一点,那么接受度就更大一点。
但是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整个随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经常说到,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还是一些现在讲全球化理论的一些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学家,其实都讲到这个“世界大同”,整个世界市场一体化的问题。那么这个一体化的问题,涉及市场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它不可能用主权国家去完成它,比如说我们主权国家成立的一个正式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永远不可能完成一个“世界大同”的问题。但是反而是这样
,一个跨主权的、一个经济组织,这些跨国公司,有可能在推进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间,它超越主权,在今后可能变成一个比国家、比主权更重要的,在我们生活中间不能离开的一个实体。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冼国明:刚才王先生提的观点,也是在国际学术界或者国际政策界已经讨论了将近三十年的问题。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正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获得经济独立,这面临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和跨国公司的关系。因为那个时候也正好是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时期,那么跨国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它在很多政治领域参与也比较多。比如我们翻开一些经济史的书,比如在拉丁美洲,一些跨国公司,比如说一些果品类的跨国公司,可能就对一些,比如说它不喜欢的政府就采取一些措施,推翻那些政府,或者是扶持一些支持它的政府上台。
冼国明:所以那时候就是,一些研究跨国公司的学者,比较著名的像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维农,他写了一本书,这书中文名字叫《国家主权面临困境》,或者英文就是Sovereignty at Bay,就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一种新的主权,就像王先生讲的一种企业主权或者工业主权的兴起和发展,它要求突破就是传统的民族国家所给它施加的那种政策的界限,它要求按照它的要求,它希望按照它的要求在全球各地进行资源的配制,进行产品的销售。但是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兴起,它又要求对资源本国实行控制,当时就产生二者之间的严重的冲突。所以维农教授写了那本书就是《国家主权面临困境》。就是国家主权面临来自这种企业或者工业产业、工业主权之间的挑战和冲突。那么二者作为一个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相互合作的主体,两个相互之间打打闹闹了几十年,双方既有竞争又有冲突。在这个过程中间,双方都认识到了,就是二者之间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但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集合下,怎么把二者的目标逐渐,就是调和双方的目标吧。
一个框框来讲,你要遵守东道国的主权,那么才有可能获得发展。那么对很多东道国政府来讲,跨国公司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就是任何一种经济势力都不可能消灭跨国公司的存在,也不可能阻止它的发展。而且这几十年来跨国公司,我们看看从当初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展到今天,规模是越来越大。所以对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跨国公司的存在是个客观的事实,它是一种经济组织,那么它对本国经济的发展,既有可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可能起到消极的负面作用。但是关键在于什么呢?你如何实行有
效的政策,去积极的利用它的有效积极的方面,限制它的负面作用。所以双方都在调整,所以才能发展到目前这种状态。就是说,一方面跨国公司也越来越认识到,它要在全球有效的进行生产、销售等各种经营活动,必须尊重东道国的这种主权和法律,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从东道国角度来看,它也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去利用它,而不是一味地去限制它,所以这样来看吧,东道国的政策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就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种反对外资的政策,到了限制这种政策,后来又开始就是开放政策,到目前的这种,我刚才讲了那种投资促进政策,就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的目标和手段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当然同时你得有相应的政策保证它能够符合本国的经济发展目标,符合本国的法律,这么一种结果。
跨国公司与全球化
王鲁湘:那么跨国公司这个词、这个经济组织的出现,它一定和两个东西分不开的,第一的话就是和自由贸易的精神。第二个的话,就是和所谓全球化的目标,它实际上是和这两个概念是区分不开的,他们三个是捆绑在一起的一个东西。那么咱们中国是不是就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间,在我们想要大量的引进国外资金,欢迎跨国公司到我们这个地方来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实际上也就接受了这样一种自由贸易的精神,和我们认可了一个全球化的发展目标。
冼国明:你这个问题实际是带有哲学意义的,很有高度的问题。当然了,中国比如说对自由贸易的认识,就我个人来看,也是经历一个长期的、一个痛苦的认识。比如中国最早从清朝末年向民国过渡的转折时期,我们看到中国当时国父孙中山先生就已经谈到了,比如中国要开商铺,要实行对外贸易,特别提到了要如何去利用外资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是中国对自由贸易这个概念的接受,就经历了一个非常长的时期。比如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那我们实际上还是在有限度的那种政策的保护下进行对外贸易,还没有达到自由贸易这种高度。
那么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这种贸易投资联系日益紧密,那么中国也意识到了,比如说一个最大的经济化组织存在,就是原来的叫关税贸易总协定,它下一步发展就是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随着它在全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也意识到了中国必须加入GATT,或者加入世贸组织。当然加入GATT或世贸组织并不是说意味着是一个自由贸易,而是在由制度、规则调节下的一种贸易体系。那么中国认识到了加入贸易组织,而且采取各种措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那么一旦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所有的政策、法规、国内的管理体制,都要和全球或者国际来接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历史性的、一个转折。我们想一百多年前,中国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一百多年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所有的这些政策、法规、体制,都要和全球一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的变化。
各地吸引外资不均衡的原因
学生:冼教授您好,刚才听到你说就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那些激励因素问题,比如说你说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关联效应,还有税收优惠各个方面,就是我想说一下,就是中国各个地区在吸引外资的各个方面,就是整体水平是不平衡的。我想问一下,就是你认为到底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还是这些激励因素有什么差异造成的?谢谢!
冼国明:刚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中国从中国整个经济来看,中国各个地区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从效果、结果来看是不一样的。外资主要进入在中国的沿海地区。比如刚才我讲的中国的三大经济圈,那么这三大经济圈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占了很大比重。那么各个地区之间在吸引外资出现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地理位置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地理位置,你比如说沿海地区,不论在各个方面,比如说在出口、在交通设施、在接触国际市场等等各个方面,它确实拥有和中国内地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啊。因此,外资到中国的投资首先选择这些地区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从成本、从优势各方面来看,这些地区都是最有优势的。但是现在也出现一个新的趋势,什么趋势呢?外资在这三大地区集中以后,发展一定的规模,那么这些地区人工成本和其它商业成本也在开始上升。比如上海的房价,上海的人工成本,可能就比周边地区高得多。而比如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它的地价等等这些成本,也可能比临近的安徽、江西也要高很多,所以我们目前来看,有一部分跨国公司正在把它一些经营的一部分环节,比如生产部分,工厂等等,转移到靠近中部的一些地区。所以出现了这种,跨国公司在中国内部的这种区域之间的转移。这种转移是什么?就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有些地区比如说发展比较快,引起这些地区相对成本上升。那么周边地区开始显现它的优势,因此引起跨国公司在中国内部出现这种转移。所以我看,这种对中国的西部也好,中部也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吸引什么?从东部转移出来的这种经营活动,这是一个。
从中国总体情况来看,那么中国政府是对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实行的外资优惠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这
是第一。第二就是优惠措施,比如说一些税收优惠,其它方面的优惠,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采取这种优惠措施的空间也越来越缩小,因为按照WTO的规则,不允许这些成员国竞相来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第三个方面就是,比如目前和今后的引资措施来看,会更多的偏向于什么呢?提供更好的,比如从经营来看,便利条件。从商业来看,更有利的商业条件,等等一些为外资在中国开展经营更好的一些便利条件,和一些目标针对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刚才讲投资促进,投资促进现在是什么?就是有一个叫“目标锁定”的政策。比如某个地区,我看中了比如说王先生所代表的哪一个行业,比如传媒或者IT,我这个地区恰恰要发展这个,那么我先调查在全球前十名中间,哪一家的公司经营规模、能力,是我这个地区最符合的,那么重点我去做这个企业的公关工作。我去一批政府代表团,或者行业一批代表团,到这个企业去做考察、访问,做一些重点的公关和游说活动,鼓动他,劝说他到这儿来投资。来了以后提供各种各样的经营便利条件,这是目前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和以前讲的优惠措施不一样的。
投资和引资的不对等
学生:冼老师您好!我的问题是这样子的,在我国大规模吸引外资的同时呢,有一个口号也喊得很响,就是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我想我国的企业呢,到国外去利用外国的资源,这样可能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方式吧。但是呢,可我国却不是这样子的,如果我国的吸引外资每年是以亿计的呢,但是我国每年往外投资的技术单位呢,可能是以万元计的,这种就是说对外投资的小国和吸引外资的大国这个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世界上很多国家,比如像美国它对外投资很多,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吸引外资的大国,我们国家却不是这样,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谢谢!
冼国明:她这个问题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目前不管是国内的学者、一些国外学者,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说一个国家吸引外资的流量和资本流出这种流量之间,它有一个对应的关系。我刚才提到的比如说邓宁教授就曾经提出一个投资发展周期,这是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实际上是一个经验模型,根据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自己本身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它大致画出一种相当于J,英文J型的曲线。就是最初开始吸引外资比较多,那么吸引外资进来以后本国经济增长,那么本国经济以后,意味着本国企业实力开始发展,那么本国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而且比如说在人均GDP,比如多少千美元,多少千美元以后,大致
会出现一个什么阶段。中国按理说是应该到了。整个在国际直接投资舞台上面,一直是一个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大国。但是为什么到中国目前,企业本身对外直接投资相对比较小,我自己个人观点看,关键还在于国内企业的实力。因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靠什么?一个是资金,第二个是技术,第三个,你在全球进行经营管理这种纵横捭阖这种能力。
从中国企业来看,中国是制造业。从制造业来看,包括中国比较发达的比如像家电制造业,比如像海尔开始在境外,对外直接投资。但是,是不是能到了像目前这种大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能够有效的去寻找市场,在全球进行有效的,将市场资源和效率统番的进行考虑,有没有这个实力?中国企业显然不具备这个实力,我想这是制约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想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做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出现一个高峰。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学生:您好冼教授!我的问题就是想请您再带着我们大家再往前看一看,就是在未来的几年当中,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这种投资的发展的一个趋势,比如说在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在哪些地区,会加大这种投资?或者说会缩小这种投资?而且从公司本身的这种机制上来讲,是不是会人才更加的本土化?甚至于是不是更多的被我们这种,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所同化?这是不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谢谢!
冼国明:我想就是对跨国公司来讲,在中国,随着中国本身的经济发展,中国在整个世界竞争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国产业在不断地成长,对跨国公司来讲,它有可能把技术更加密集型的生产环节,或者说技术含量比较多的、附加值比较高的,这个产品或者工序转到中国,这个趋势是可以看到的。
但是行业我想,因为中国跨国公司吸引的,中国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行业基本上已经包括了绝大部分行业,我想剩下的行业主要就在于服务业。比如说像跨国银行、跨国的比如说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跨国的比如其它服务业,这种跨国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空间,是跨国公司今后在中国投资的进一步的一个主要领域。
这个我想本土化这是一个趋势。就是跨国公司从整体战略来看,它要想更多的贴近市场,更多的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要,更多的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本土化肯定是个趋势。本土化同时也会给它公司内部造成,内部的文化的冲突。比如说它雇佣了很多中国人,那么中国人比如说经营观念和最终的那种哲学理念、人生观念,
和比如说企业的外籍员工肯定会有矛盾和冲突,但这种冲突是不是导致,比如说在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的外族入侵,我们聊以自慰的是什么?最终我们把它同化了,是吧。但是这种同化是不是我们那个历史上的同化?我看恐怕不一定。因为什么?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那有可能比如说,跨国公司它更多的吸取你中华文化的一些精髓部分,但是我想更多的是,从中国人方面来看,我们更多在和跨国公司这种相互交流、竞争、合作的过程中间,可能更多的要学习到那种全球性的一些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所以这种同化的结果是什么?可能双方都在不同层次上都在变化。
王鲁湘:所以我想最后请冼教授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一下您今天演讲的这个主题。一句话。
冼国明:我想今天我讲的讲演,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在和跨国公司这种庞然大物竞争的过程中间,就是竞争和合作这个精神和态度,是我们面临的跨国公司的竞争和我们今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王鲁湘:好。
王鲁湘: 非常感谢冼教授今天精彩的演讲和今天在座的南开大学的同学们与电视机前的观众,欢迎下周同一时间收看《大红鹰世纪大讲堂》,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