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资本化案例(1)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资本化案例(1)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资本化案例(1)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资本化案例(1)

摘要

案例一:朗科科技(成功)

开发支出资本化部分主要是公司研发优芯4号、5号控制芯片相关的流片、测试、人

案例二:数字政通(300075)成功

当关键技术已经研究成功,并且结合公司的经营规划及市场分析后开展的应用产品开发,

形成成果的可能性很大,公司将该类支出划分为开发阶段支出,如“城管通2008”、“国土关联2009”等基础产品的开发。

(四)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案例三:鼎汉科技(300011)成功案例

开发阶段在研发工艺中包含了“产品开发”和“中试(小批量生产)”两个环节,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

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发行人开发支出主要包括两部分构成:固定支出,具体包括研发人员工资、设备折旧、

能源耗用、租赁费、办公费等支出,固定支出首先在研究项目和开发项目中进行分摊,确定

所有研发项目总的资本化金额,再根据开发项目的工作量和投入情况在各开发项目之间分摊;变动支出,具体包括物料耗用、试验测试费、会议费、咨询费、资料软件费、培训费、运杂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该部分支出直接计入“开发支出”。

在开发阶段的“产品开发”和“中试(小批量生产)”环节结束时均需要进行评审,评审不合格的要重新进行“产品开发”和“中试(小批量生产)”环节,若经过多次评审不能达到开发要求,且累计投入已超过开发项目预定投入产出目标视为开发失败,所有计入“开

发支出”的研发费用均转入“管理费用。

案例四:同济同捷失败案例

“S11混合动力跑车项目”拟采用资本化,但成为了IPO被否的一个原因,监管部门认

为资本化的处理方式是不合理的

(4)开发支出分析

公司开发支出项冃为“S11混介动力跑乍项FT o 2008年,竺11混合动力跑车项口”共发生开发费用1, 107. 25万元<009年1-6月共发生开发费用272 54 万元。

案例一:朗科科技(300042),成功IPO

1.1研发费用计量原则

研究阶段的支出是费用化支出

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计量为资本化支出

公司"未授权专利"和"已授权专利"的计量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分别作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公司”已授权专利"和"未授权专利"成本主要包括申请专利的注册费、律师费、专利代理费等,对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九条规定的开发阶段的支出予以资本化。

开发支出项目是反映公司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能够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支出

部分。开发支出项目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优芯1号-5号系列控制芯片是公司产品的实物体现,是公司相关专利技术的载体,

其所对应的是公司专利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优芯1-3号控制芯片是公司 2002年至2006

年期间进行的研发,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只对研发形成的相关专利的代理费、律师费、注册费等费用予以资本化,因此优芯1-3号控制芯片发生的研发支出均已费用化。

而优芯4号、5号控制芯片是公司于 2007年至2009年进行的研发,公司自 2007年1月 1日执行新会计准

则。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优芯4号、5号控制芯片的研发支出符合资本化相关条件的按规定予以资本化。开发支出资本化部分主要是公司研发优芯号、5号控制芯片相关的流片、

测试、人工、材料等费用。

1.2无形资产资本化的情况

优芯1-3号控制芯片的研发再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前,故发生的研发支出均已费用化

优芯4-5号控制芯片的研发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后,对研发支出符合资本化相关条件的,

按规定予以资本化。开发支出资本化部分主要是公司研发优芯4号、5号控制芯片相

关的流片、测试、人工、材料等费用。

2006年,公司无开发支出资本化金额,2007年至2009年1-9月,公司优芯4号、

5号控制芯片开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如下:

案例二:数字政通(300075)成功

2.1研发费用计量原则:

研究阶段的支出是费用化支出

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计量为资本化支出.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予以资本化,即:①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③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

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证明其有用性;④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⑤归属于该无形资

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开发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

2.2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区分为研究费用和开发支出。公司在内部研发项目

立项时一般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其属于研究项目或是开发项目。在应用领域具有前

瞻性的关键技术研究,未来能否形成成果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该类支出均划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例如“空间数据发布引擎关键技术”、“基于3G网络的数字化城管关键技术”等研

究;当关键技术已经研究成功,并且结合公司的经营规划及市场分析后开展的应用产品开发,形成成果的可能性很大,公司将该类支出划分为开发阶段支出,如“城管通2008 ”、“国

土关联2009”等基础产品的开发。

2.3资本化时点的划分

2.3.1资本化开始的时点

公司开发项目在满足以下要求时开始进行资本化:第一,开发项目的关键技术问题已经在

前期的研究项目或其他开发项目中得到解决,使得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

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第二,通过经营规划和财务预算明确公司未来将完成并使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相关产品并对外销售;第三,公司通过多方论证后认为项目形成的成果以后可以为公司创造持续的经济利益,未来使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可靠的市场需求;第四,公司的

技术、财务等资源足以保证项目的实施和完成;第五,财务部门对于开发项目采取按项目单

独会计核算,对于开发项目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根据公司研发项目的管理特点,开发项目都是建立在前期研究阶段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形成成果可能性较大的项目。公司在开发项目立项时会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该论证包括技

术、用途、财务、市场需求等,如果通过论证认为该项目已经满足公司开发项目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时,则在该开发项目立项并正式实施后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资本化。如果通过论证认为

该项目还不能满足公司开发项目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时,则该开发项目立项并正式实施后所发

生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如果非资本化的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已具备资本化条件的,经项目负责人申请,公司将组织对其按新项目进行立项论证。经论证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按

新项目立项并继续实施,新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资本化;经论证未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继

续按非资本化项目实施。

2.3.1资本化停止时点

在公司已经资本化的开发项目中,已列入政府支撑项目的,在完成有关部门组织的结题验

收后,即已达到预定用途,开发项目支出停止资本化并转入无形资产核算;公司自行确定的

开发项目,在项目完成并通过内部评审,达到产品方案预设目标后停止资本化,并转入无形

资产核算。

2.4资本化的情况

公司对关键技术已经研究成功,并且结合公司的经营规划及市场分析后开展的应用产品

开发项目,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在开发支出核算。截至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

31日和2007年12月31日,开发支出余额分别为 4,258,786.61 元、2,857,531.82 元和 1,983,895.61 元。随着进入开发阶段项目的增加和项目的进展,报告期内开发支出逐年增

长。报告期,各年度的开发支出明细如下表所示:

〔四)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项目2003年度200G年崖2007年產费用化的研发费用(万尤)712, W&6 竄5838S- 07畫本化的研发费用(万元)281. 1387. 361的.39研蛊费用合计993. 29584. 46倉业收入{万元)7, 218. 125, 503, 794, 237. 0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1;匕例13. 76K11.幽13. 79% 2007年度

类捌2007. 1.1本期蛊生数

本期结转无矗资产

2007. 12 31

救子社区脳务忙息平咅开境0, 001, 060, 267. 210. 001, 060, 267, 21城市數宇化城酉市1丈一体化平ft开发0, 00923, 628. 400. 00923, 628, 40

合计0.001, 983, 895. 610. 001, 9B3.895. 61 2008年度

类别2008 1 1本期境生散

本期结转无璐资产

2008 12.31数字社区服务信息平件开发L 060, 267. 21349, 732. 790. 001P410T 000. 00城市数字化城管市区一体比平台开眩923,628.40437,258. 170. 001, M0, 886. 57城镇体蔡规划遛感监测管理信息系统0. 00S6, 615. 250. 0086, 645.25合计1,983, 895.61873,636210 00 2.8S7.531. B2 2009年度

娄别2009. 1 1本期发生數

本期结转无矗第产

2009.12 31數字祥区服务信息平台幵发 1.410, 000. 000. 00L, 110, 000. 00Q. 00城帀数宇化城在帀区?体比平台开发1,360.886. 57500,232. 800. 00 1.861,119, 37城铠怵韻规划谶感监测背理仁息系址86. 645. 35381,893. 480. 00468, 538. 73数?城膏eLrban20090. 001+ 282, 656. 690. 00L 2823 656. 69城營通cumi20090. 00431F145.10仇00131, 145. 10政勢地理信息技亨平台0. 00215,326. 720. oa215, 326, 72合H 2.8&L 531.82 2. flit 254 791,410. 000 00 4. 261. 786 S1公司的资本化项目中,2007年和2008年即开始资本化的项目为数字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开发、城市数字化城管市区一体化平台开发和城镇体系规划遥感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思考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思考 摘要:产品研发能力、技术创新实力是衡量和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非常重视对科研项目的投入。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划分的政策,分析了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描述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不力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一、引言 研发费用资本化是对新会计准则一个重要的修正,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鼓励自主创新。但是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是很苛刻的,并且不允许会计师任意发挥,从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出研发费用资本化率达到20%的很少,显示出中国的上市企业在研发费用资本化方面是比较谨慎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利用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不合理的核算研发费用,以减少纳税额或操纵企业财务指标。因此,对研发费用可资本化的范围、费用扣除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并针对实务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政策 (一)研发费用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政策规定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主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处理。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条件时才能资本化,确定为一项无形资产,否则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收益化或资本化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二)研发费用可资本化的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第9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是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应当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对科研机构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分门别类,准确统计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对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更详细的规定,可以参照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2月出台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 三、企业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区别与筹划思路 尽管2007年以后最新的会计准则定义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但是研究与开发阶段难以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的五个资本化条件的判断也存在主观性。开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很多时候是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主观选择。 (一)费用化较资本化使企业享受更多优惠

创业板上市失败案例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发审委共审核创业板企业75家,其中有15家被否,取消审核两 家,审核通过率80%最新的数据截至 2010年3月19日,创业板发审委共召开了52次工 作会议,恰好审核了 100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审核通过83家,被否17家,通过率 83%募集约400亿元。 未通过审核的这些公司存在7大类16个小类的问题,有些公司可能存在其中一个问题, 有些公司则同时存在多个问题。 例如:过会失败的企业中,同济同捷是因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赛轮股份是因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芜湖安得物流和深圳佳创视讯则是因对单一业务的重大依赖,因这一点被 否涉及的企业高达 8家,占2009年被否企业的53% 财务会计问题,因财务资料与财务处理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被否的企业高达5家, 包括南京磐能电力、北京福星晓程、上海奇想青晨、江西恒大高新、上海麦杰科技。 还有因主体资格(即报告期内实际控制人重大变化、出资问题、财务条件问题)、募集 资金运用、信息披露、独立性和规范运作(即税务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被否。 按行业划分,截止 09年底15家未通过企业中电子信息技术业5家,新材料制造业 4 家,现代服务业2家,其他制造业2家,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行业各1家。并且此次申报创业板的电子信息类企业收入规模都偏小,很多被毙的电子信息类企业收入都小于1亿元。比如 麦杰科技、正方软件、博晖光电。未过会的企业中,占比最大的原因是企业的业务和技术,体现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上。 2009

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集体挂牌前夕,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采访,述及创业板审核重点关注的问题时,首先提到的便是成长性问题。鉴于市场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较高 预期,证监会在审核中特别关注企业的持续成长能力。首日受理的企业中,部分企业2009 年上半年净利润不及 2008年全年的一半。对此情况,证监会要求企业对 2009年能否保持持续增长作特别分析说明,并要求保荐机构综合分析企业未来成长趋势。另有部分企业对税收 优惠过分倚重,盈利“原动力”存疑。比如,银泰科技2006年、2007年享受税收优惠的金 额分别为497.17万元、683.18万元,分别占据当期净利润的61.95%、46.78%。南京磐能公 司,报告期内仅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一项,分别占当期利润总额的13.6%、12.9%、17.3%和14.2%。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 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

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企业名单

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企业名单 1、红日药业:发行价最高 2、上海佳豪:发行市盈率最低 3、新宁物流:存货周转率最高 5、特锐德:创业板首家过会 6、硅宝科技:国内唯一有机硅胶生产商 7、探路者:户外用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8、乐普医疗:现金流最好 9、汉威电子:营业收入规模最小 10、立思辰:办公信息系统服务第一品牌 11、中元华电:电力黑匣子冠军 12、华星创业:市盈率较低 13、安科生物:领先的基因工程药企 14、华测检测:形象和声誉是生命线 15、爱尔眼科:超募资金最多 16、网宿科技:资金运用效率较低 17、莱美药业:有别传统药企业模式 18、吉峰农机:成长性最高 19、北陆药业:首家“新三板”转投 20、银江股份:交通智能化提供商 21、亿纬锂能:最大锂亚电池供应商 22、金亚科技:数字电视系统供应商 23、宝德股份:高成长性公司 24、华谊兄弟:最受机构投资者青睐 25、南风股份:多点开花的行业龙头 26、鼎汉技术:发行市盈率最高 27、机器人:最“科幻” 28、大禹节水:节水灌溉行业龙头 第二批创业板上市名单 天龙光电[22.98 -2.46%]:公司是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硅材料设备领域中产品种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单晶硅生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和单晶硅切方滚磨机等光伏设备。 阳普医疗[30.10 3.58%]:阳普医疗是国内真空采血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国内临床检验实验室标本分析前变异控制技术的领军者。 宝通带业[0.00 0.00%]: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高强力橡胶输送带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在耐高温输送带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金龙机电[24.80 -0.48%]:全球生产超小型微特电机的30多家企业中,生产规模上亿只的企业仅有6家左右,国内企业仅有金龙机电。 同花顺[87.00 -1.09%]:公司是国内产品类别最全面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提供商 ,是国内唯一与三大移动运营商合作提供手机金融信息的服务商,同时也是上证信息公司许可的22家Level-2数据经营商之一。 钢研高纳[30.21 -1.92%]:公司业务涵盖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新型 高温合金三个细分领域,由于技术壁垒,竞争对手较少,公司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较高,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发电等领域。 中科电气[41.76 0.19%]:公司主要产品为钢铁连铸电磁搅拌成套系统(EMS)、起重磁力设备、磁力除铁器等。 超图软件[30.77 -0.10%]:公司主营业务为向政府和企业等机构用户提供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 第三批创业板上市名单 银江股份1600 400 16.20~18.9 20.00 52.63 3150 8000 信息技术应用服务 大禹节水1440 360 9.75~12.25 14.00 58.85 1961 6965 节水灌溉 吉峰农机1792 448 12.4~14.1 17.75 57.26 2763 8935 农业装备 宝德股份1200 300 18.5~20.5 19.60 81.67 1554 6000 石油钻机电控 机器人1240 310 35.35~41.41 39.80 62.90 4267 6150 工业机器人 华星创业800 200 17.8~22.1 19.66 45.18 1744 4000 第三方移动网络测评优 化服务 红日药业1007 252 56.35~64.4 60.00 49.18 6439 5034 医药制造 华谊兄弟3360 840 23.8~27.3 28.58 69.71 6806 16800 影视制作 金亚科技2960 740 9.9~12.54 11.30 45.20 4010 14700 数字电视系统 第四批创业板上市名单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案例解析汇报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实例解析 一、案例介绍 甲企业属于境内A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甲企业财务健全,配有专门的研发技术人员,拥有自主研发能力,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0000万,营业成本8000万,管理费用4800万。2016年度主要涉及以下4个研发项目:(一)自主研发 甲企业自2016年1月份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项目(编号RD0001),2016年9月份该项目已经达到预定用途,投入使用,未取得专利,研发支出符合费用化支出条件。2016年度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直接从事研发人员工资200万元,“五险一金”15万元;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30万元。其中,2016年1月,甲企业收到市科技部门的科研项目扶持资金50万元,符合且选择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全部用于该项目研究阶段的研发人员工资发放。 2、直接投入材料费用100万元、燃料10万元、动力费用10万元。 3、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100万元,其中房屋折旧50万元,设备会计折旧50万元,该设备原值500万元,会计上按10年折旧,税收上因享受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缩短年限为5年,可以扣除的折旧额是100万元。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摊销25万元。 5、新产品设计费60万元。 6、其他相关费用中,发生差旅费20万元、会议费20万元、评审费20万元。 (二)委托研发 甲企业于2015年与境内有关联关系的乙企业签订委托技术开发协议(编号RD0002),协议约定,委托研发费用总额为420万元,该费用包含受托方研发所涉及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费、材料费、人工费、测试化验费及相关税金等,委托方无需就该次委托研发事项向乙方及其工作人员支付其他任何费用。截至2015年12月31日,该项目研究阶段已完成,正在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加计研发投入余额为60万元;2016年度9月份研发成功,取得专利证书,当年发生研发投入360万元,该项目经甲企业验收合格,10月份投入使用,按10年进行摊销。受托方提供的2016年研发具体明细如下: 1、直接从事研发人员工资90万元,“五险一金”18万元;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9万元。 2、直接投入材料费用72万元、燃料18万元、动力费用18万元。 3、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45万元,全部为设备折旧金额。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摊销36万元。 5、新产品设计费45万元。 6、其他相关费用中,发生研发成果评审、验收费用9万元。 假设以上研发费用支出项目均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三)合作研发 甲企业与丙企业2016年3月,在研发项目(RD0003)批准立项后,按照《企业(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签订《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合同约定,RD0003项目属于双方共同筹划、共同开发的项目,其所有权属于合作双方共同

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专项审计

研究开发费用专资本化项 审计(鉴证)报告 **专字[**]第*****号 ******有限公司: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年度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及有关编制说明,特出此《贵公司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专项审计报告》。 一、管理层的责任 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是在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要求———“权责发生制”,对企业现金支出中符合资产确认和计量要求的部分予以资本化,即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中。费用资本化遵循了新准则客观性、重要性、可比性和相关性原则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实编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具体责任包括: (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4)恰当界定研究开发资本化项目的具体范围。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的费用资本化、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的费用资本化、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的费用资本化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及有关说明实施专项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应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专项审计工作,以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的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及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相关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相关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专项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贵公司**年度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明细表》已在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

创业板上市公司产业整合案例分析

创业板上市公司产业整合案例分析 一、所选案例概况 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主业单一,亟需拓展业务领域。创业板公司聚焦于细分行业,主营业务突出,九成以上的利润来源于主营业务,单一主业存在成长瓶颈,亟需拓展业务领域。二、业绩成长压力。2011年创业板平均收入增速26.27%、净利润增速12.83%,89家公司业绩下滑(占比30%),增速超过30%的仅92家(占比31.5%),大部分公司面临业绩成长压力三、PE 较高,有利于低市盈率收购。2012年底,创业板平均市盈率32.62倍,较高的市盈率有利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可以显著增厚公司业绩。 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特点在于:一、全部为向第三方购买资产,均不涉及到借壳上市和整体上市。二、除了华中数控、恒泰艾普涉及到向关联方购买资产外,其他几家公司均向无关联的第三方购买资产,市场化程度较高。三、均为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整合,且重组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不发生实质性变化,原有业务仍持续发展,拟并入资产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公司的竞争优势。四、并购对价支付方式较为丰富,包括纯现金收购(4家)、仅发行股份购买资产(1家)或者“现金+股份”(4家)等方式。五、并购标的资产特点与收购方资产特点相近,大部分案例的并购标的为轻资产型。 公司本文从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选出以下几个案例,来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的情况。

立思辰:2.9亿收购友网科技100%股权。通过收购打通了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链,为客户提供文件(影像)从输入、管理、到输出的完整的“一站式”办公信息系统服务。 万顺股份:7.5亿元收购江苏中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75%股权、江阴中基铝业有限公司75%股权,收购完成后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优化产品及业务结构,扩大规模,提升盈利能力。 顺网科技:4.8亿元收购同行业竞争对手新浩艺等五家公司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的互联网娱乐平台在网吧领域覆盖率将达到80%,形成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蓝色光标:4.35亿元收购今久广告100%股权,通过收购进入广告业务,加强广告服务能力,完善传播服务链条;获得房地产行业客户,拓宽客户行业覆盖面。 华中数控:1.4亿元收购华大电机70.86%的股权、登奇机电56.68%的股权。通过收购整合具有行业领先技术的企业,介入伺服电机领域,进而完善本公司数控系统产业链,发挥数控系统与伺服电机在研发和生产等领域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本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金亚科技:要约收购英国AIM上市的Harvard International(哈佛国际)全部股份,通过收购获得目标公司国际化的销售渠道和知名品牌、扩大客户基础。 高新兴:5.3亿元收购鑫程电子100%的股权、创联电子100%的股权。通过收购公司将进入高速

最新创业板上市操作流程及上市条件(精)

创业板上市流程及上市条件 (根据本人实际操作创业板上市工作经验整理,供有兴趣者参考 一. 上市流程 1. 组建机构:组建企业上市工作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及工作分工 2. 选聘中介:保荐机构(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等(分工协作 3. 企业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改制 ——确定改制方案 ——引进战略投资者 ——董事会、股东会改制决议 ——创立大会:股款缴足后 30日内召开(选举董事、独立董事、监事 ——第一次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董秘 ,第一次监事会 ——申请设立登记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后 30日内 4. 上市辅导 ——将改制情况及上市意向报当地证监会派出机构(证管办备案 ——信息披露 (地方媒体刊登,公告举报电话和通讯地址 ——券商履行辅导程序 [授课 20小时、 6次以上 ] ——证监会派出机构验收 5. 上市申报:上市申请文件制作、报送(材料报送

——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发行方案、募集资金投向、项目可行性报告等——中介机构:分别完成各自审核程序,出具相关鉴证报告 ——保荐机构:完成内核程序,出具保荐意见书 ——企业:递交创业板上市申报材料 ——证监会:在 5日内对申报材料给予反馈(受理、不予受理、补充修正 【证监会正式受理到创业板上会,至少需要 3个月时间】 6. 初审 (证监会相关职能部门 (初审 ——征求发行人注册地省级政府意见,投资项目还需征求当地发改委意见 ——面谈沟通、专项核查、举报核查、出具反馈意见(初审报告 【初审时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的规定期限 3个月内】 7. 意见回复:落实、反馈初审提出问题和意见 ——积极配合,逐一回复,如实澄清 ——中介机构分别对反馈意见出具相关报告。 8. 信息预披露 ——申请文件受理后、上会前,发行人应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在中国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 9. 发审委审核 (过会 ——专家库专家审核 ——企业陈述、答辩

【IPO审计】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风险

【IPO审计】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风险 本文根据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2014]第3号—IPO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进行梳理,方便参考使用。 关注1:与研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外部证据较少、较多依赖管理层判断的研发支出的核算尤其重要。 审计提示: 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被审计单位(发行人)在立项与验收、研究及开发阶段的划分、资本化条件确定、费用归集、分配及核算等相关活动是否具备健全的控制制度; ?可以通过分析程序,分析业绩增长是否主要依赖研发费用资本化,如果不进行资本化,相关业绩是否难以满足发行条件等。 测试相关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包括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费用的归集分配及资本化计量是否真实准确。

根据对内部控制了解与测试的结果,确定对研发支出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关注2: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审计提示: 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关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否与项目流程相联系,是否遵循行业惯例。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以流程节点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程序重点关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选择性运用资本化政策的迹象。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往往因行业特点和企业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注册会计师在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情况下应考虑利用行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利用专家工作时,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 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案例: 某药品生产企业,不断进行新药的研究开发,每年均发生大量的研发支出。 药品研究过程主要分为有效成本研究、工艺研究、药理药效研究、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申报生产批文等阶段。在进入临床阶段前,企业可自行立项研究,不需进行临床试验,也不需取得外部监管部门的批文;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时,需取得国家药监部门的批文,方可进行临床研究。 经过了解、分析、查阅行业资料,并利用医药行业专家的工作发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临床阶段前,研究是否能取得成果的不确定性较大,而在取得临床批文后,取得生产批文的可能性则较大。所以,在本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临床阶段作为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节点。临床阶段以前作为研究阶段,到临床阶段时作为开发阶段的开始。判断企业是否进入临床阶段的标志是国家药监部门的临床批文。 关注3: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是否充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研发费用资本化实例

开发支出资本化解决之道 新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研发过程的支出可以计入资产科目而不影响损益,这是会计制度的一大进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可是,在企业首发上市的发行审核中,该问题却并非如此单纯。 【案例情况】 一、三五互联 1、报告期内公司资本化开发支出的具体项目明细构成 报告期内,公司资本化开发支出的具体项目明细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2、各项目开发费用资本化的确认依据和时点 公司研发活动的特点是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与技术为依托进行开发。通过前期调研对市场需求及产品竞争力进行分析,公司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成熟性进行论证,对完成可行性论证的项目予以立项,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由于公司予以立项的研发项目都是经可行性论证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并以技术可行性为依托而进行的,因此开发项目在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论证,并报经公司批准立项后即进入开发阶段,能够同时满足以下资本化的五个条件: 第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第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第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第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第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公司报告期内资本化的开发项目共有8个,其中,即时通讯系统(I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智能网站发布系统三个项目的资本化金额合计为868.62万元,占全部资本化金额的87.56%。以这三个项目为例具体说明资本化的依据和时点如下:

实例说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实例说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问:某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新款车型,新款车型上市前要通过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方能批量生产上市销售,该新款车型研发过程要发生相关人工费、材料费及其他制造费用等,最终形成样车,申请工信部的公告,该过程最终该如何确认无形资产?公司目前将从立项开始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开发成本”归集,在样车公告后,是否应将样车的成本单独剥离作为其库存商品,而其他涉及申请公告的费用才能最终作为无形资产?不过,这样的话,样车的直接成本过高,又要该样车的可收回金额问题,到底该如何确认呢? 答: 1、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费用化问题应根据无形资产准则相关规定处理,这其中规范化的研发流程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见后附). 2、样车如能够对外销售的,应按预计可变现净值转为”其他流动资产”并相应冲减开发支出,不是按成本.后续实际变现净值与其他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营业外收支. 一、研发支出资本化需要企业和项目组审慎地作出估计和判断,依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和讲解对研究开发支出的资本化/费用化处理给出了五项原则性的判断标准,包括:(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具体运用这些标准时,应根据企业和研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对照上述标准进行

IPO实务中研发费用资本化及其案例分析

IPO 实务中研发费用资本化及其案例分析 一、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1、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1)“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意在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的配置、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等,均属于研究活动。 (2)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技术的基本条件。 比如,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制造和测试,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制造和运营等,均属于开发活动。 2、不同阶段的费用处理方式与条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判断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证明企业进行开发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 比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这些活动是使资产能够达到设计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或经过专家鉴定等。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企业应该能够说明其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无形资产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可靠预计,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或能够证明市场上存在对该无形资产的需求。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企业能够证明可以取得无形资产开发所需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相关计划。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提供支持的,应能够证明存在外部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声明愿意为该无形资产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等。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单独核算,比如,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合理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无法合

创业板上市指南

新型企业与企业新型化(代序) 第一章香港创业板与境外直接融资 第一节创业板概述 一、创立背景 二、宗旨和目标 三、发展前景 第二节创业板与主板 一、主板市场 二、创业板与主板的比较 第三节创业板与海外证券市场 一、美国NASDAQ市场 二、欧洲EASDAQ市场 三、新加坡SESDAQ市场 四、创业板市场与海外二板市场比较 第四节境内企业与香港创业板 一、境内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 二、创业板市场的优势 三、选择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意义 第二章上市资格 第一节上市基本条件 一、主体资格

二、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三、公司业务活跃性 四、业务目标声明 五、公司股权结构 六、发行证券的种类 七、有关保荐人 八、会计师报告 九、分配基准 十、公开发售期间 十一、其他条件 第二节境内企业的特殊要求 一、公司股权结构要求 二、对公众持股预期最初市值的规定 三、对有关人员的界定与要求 第三节上市的可行性研究 一、上市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二、上市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第三章上市程序 第一节规划与准备 一、委托中介机构 二、尽职调查 三、拟定上市方案

四、改制与重组 五、程序中的可选择性环节:引进策略投资者第二节境内申请程序 一、须提交的文件 二、审批程序 第三节上市申请 一、申请前的查询 二、正式申请 三、须提交的文件 第四节招股挂牌 一、路演 二、发行定价 三、刊发上市文件 四、正式发行 五、申请挂牌 第五节主要上市文件 一、招股章程 二、上市协议 三、承销协议 第四章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中介机构的选择第一节选择财务顾问 一、聘任财务顾问的必要性

二、财务顾问的职责 三、选择财务顾问的标准 第二节选择保荐人 一、保荐人的资格 二、保荐人的职责 三、选择保荐人的标准 第三节选择承销商 一、承销商的职责 二、选择主承销商具备的一般要求 三、选择承销商的步骤 四、承销方式及其主承销商的选择 第四节选择律师、会计师、评估师 一、境内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的选择 二、境外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的选择第五节选择财经公关顾问 一、财经公关顾问的重要地位 二、财经公关顾问的职责 三、选择财经公关顾问的标准 第六节中介机构的协调 一、财务顾问的枢纽地位 二、保荐人的重要地位 三、协调方式和内容

研发费用资本化和盈余管理 英文

Garen Markarian,Lorenzo Pozza,Annalisa Prencipe,International Jou rnal of Accounting2008-3 爱思唯尔期刊 Capitalization of R&D Cos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Eviden ce from Italian Listed Companies ABSTRACT: The capitaliz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costs is a controversial accounting issue because of th e contention that such capitalization is motivated by incenti ves to manipulate earnings. Based on a sample of Italian list ed companies,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companies' decision s to capitalize R&D costs are affected by earnings-management motivations. Italy provides a natural context for testing ou r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because Italian GAAP allows for the capitalization of R&D costs. Using a Tobit regression mod el 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show that companies tend to use cost capitalization for earnings-smoothing purposes. The hyp othesis that firms capitalize R&D cos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violating debt covenants is not supported. KEY WORDS: Earnin gs management, Cost capitalization, R&D accounting, Earnings smoothing, Debt covenants, Italian companies 1 Introduction In the current era of globalization, a high ly relevant issue facing regulators, academics, and practitio

创业板上市指南

创业板上市指南 第一章香港创业板与境外直截了当融资 第一节创业板概述 一、创立背景 二、宗旨和目标 三、进展前景 第二节创业板与主板 一、主板市场 二、创业板与主板的比较 第三节创业板与海外证券市场 一、美国NASDAQ市场 二、欧洲EASDAQ市场 三、新加坡SESDAQ市场 四、创业板市场与海外二板市场比较 第四节境内企业与香港创业板 一、境内企业直截了当融资的要紧方式 二、创业板市场的优势 三、选择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意义 第二章上市资格 第一节上市差不多条件 一、主体资格 二、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三、公司业务活跃性 四、业务目标声明 五、公司股权结构 六、发行证券的种类

七、有关保荐人 八、会计师报告 九、分配基准 十、公布发售期间 十一、其他条件 第二节境内企业的专门要求 一、公司股权结构要求 二、对公众持股预期最初市值的规定 三、对有关人员的界定与要求 第三节上市的可行性研究 一、上市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二、上市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第三章上市程序 第一节规划与预备 一、托付中介机构 二、尽职调查 三、拟定上市方案 四、改制与重组 五、程序中的可选择性环节:引进策略投资者第二节境内申请程序 一、须提交的文件 二、审批程序 第三节上市申请 一、申请前的查询 二、正式申请 三、须提交的文件 第四节招股挂牌 一、路演 二、发行定价

三、刊发上市文件 四、正式发行 五、申请挂牌 第五节要紧上市文件 一、招股章程 二、上市协议 三、承销协议 第四章上市前的预备工作:中介机构的选择第一节选择财务顾咨询 一、聘任财务顾咨询的必要性 二、财务顾咨询的职责 三、选择财务顾咨询的标准 第二节选择保荐人 一、保荐人的资格 二、保荐人的职责 三、选择保荐人的标准 第三节选择承销商 一、承销商的职责 二、选择主承销商具备的一样要求 三、选择承销商的步骤 四、承销方式及其主承销商的选择 第四节选择律师、会计师、评估师 一、境内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的选择 二、境外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的选择 第五节选择财经公关顾咨询 一、财经公关顾咨询的重要地位 二、财经公关顾咨询的职责 三、选择财经公关顾咨询的标准 第六节中介机构的和谐

研发费用 案例说明

案例使用说明: 资本化VS费用化:网联智通研发会计核算之惑 一、教学目的与用途 1.本案例主要适用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和讨论。 2.本案例适用对象:工商管理硕士、会计专业硕士、审计专业硕士等。 3.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是《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案例以某互联网企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一系列争论为例,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引导和学生的深入讨论以达到如下教学目的: (1)了解互联网企业研发支出的特点和会计处理难点。 (2)掌握互联网企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3)了解互联网企业研发支出的税负影响。 (4)思考互联网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务业绩。 二、启发思考题 1.互联网企业的研发支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结合案例思考网联智通应该如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如何去判别? 3.结合案例思考潘再兴负责的项目研发支出的处理思路是否符合准则的要求? 4.结合案例思考新三板和创业板上市分别都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对企业研发支出的确认有何影响? 5.结合案例思考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税负会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权衡? 6.如果你是段总,你对于安伟测算出的三个方案有什么看法? 三、分析思路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来灵活使用本案例。这里提出教师引导本案例

的课堂讨论问题和思路,仅供参考。 本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原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互联网企业的研发特点;再辨识案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现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研发支出中费用化与资本化的难点、研发费用与收入的匹配以及相关的税收政策;最后,将对研发费用的讨论,从财务会计上升到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层面。 上述过程可以通过以下课堂讨论引导问题来实现: 1.“什么是互联网行业和移动互联网?这一行业的特点是什么?互联网企业的研发支出对于企业的意义是什么?都具备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这一问题首先引发学生意识到互联网行业研发支出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从而为后边的讨论铺垫现实背景。 2.“网联智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公司,其主要业务与产品是什么?各自对收入的贡献是怎样的?”“什么是研发支出?网联智通目前研发的现状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课堂讨论的“热身”问题,使学生了解案例公司的同时,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与信心。 3.“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对于研发支出的处理是如何规定的? 如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如何去判别?对案例中的会计人员来说难点是什么?”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会计准则对于研发的处理原则在会计实务中遭遇的困境,从而对分析后边案例中的相关处理打下理论基础。 4.“网联智通过去对于研发支出是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的?未来将会如何处理?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应该如何进行区分?在会计核算上是否还存在不足?”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流程,从而对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判断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 5.“从研发专业人员的角度看,对于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互联网企业的研发特点是怎样的? 对会计人员有何启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研发人员的专业角度去思考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如何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 6.“网联智通将研发支出归集入存货或者无形资产的依据是什么?”通过细化研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会计实务中对于研发支出处理的方式。 7.“什么是新三板上市?什么是创业板上市?网联智通在未来应该达到哪些条件才能顺利登陆创业板?”“安伟在思考研发支出的处理时,为什么要考虑和收入的匹配?这与管理层年度期望达到的利润目标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

实例说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实例说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 问:某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新款车型,新款车型上市前要通过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方能批量生产上市销售,该新款车型研发过程要发生相关人工费、材料费及其他制造费用等,最终形成样车,申请工信部的公告,该过程最终该如何确认无形资产?公司目前将从立项开始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开发成本”归集,在样车公告后,是否应将样车的成本单独剥离作为其库存商品,而其他涉及申请公告的费用才能最终作为无形资产?不过,这样的话,样车的直接成本过高,又要该样车的可收回金额问题,到底该如何确认呢? 答: 1、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费用化问题应根据无形资产准则相关规定处理,这其中规范化的研发流程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见后附). 2、样车如能够对外销售的,应按预计可变现净值转为”其他流动资产”并相应冲减开发支出,不是按成本.后续实际变现净值与其他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营业外收支. 一、研发支出资本化需要企业和项目组审慎地作出估计和判断,依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和讲解对研究开发支出的资本化/费用化处理给出了五项原则性的判断标准,包括:(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 1

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管理案例及风险提醒

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管理、案例及风险提醒 (一)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 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资本化的规定采取的是“有条件资本化”的方式。会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所发生的研发支出是属于研究阶段还是属于开发 阶段,并且提供详细、合理的有力证据。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

扣除。应注意税会差异之间的调整。)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企业判断该无形资产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应当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如企业已完成了研发、测试等全部环节,该项资产已能够达到预期的所有功能。)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企业应具有完成该项无形资产开发并使其能够使用或出 售的可能性。)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企业应区分该项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形式: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新产品而出售的,应证明新产品存在市场且能产生经济利益流入;对直接将该无形资产用于出售的,应证明该资产能够出售且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企业应有确凿证据证明完成该项无形资产开发的技术能力、财务基础及其他资源。)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应对开发活动的支出单独核算。对于同时从事多项开发活动而无法在各项目间合理分配,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进行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