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59
口语交际学习内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举出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
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
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学体验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
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
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
(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1文言文两则一、基础达标1.形近字组词。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因为。
难道是因为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
认为。
正午。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谁。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二、初读感知1.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学习做事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2.《列子.汤问》太阳在早晨离人近,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2匆匆三、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
伶俐徘徊遮挽挪移蒸融2.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眼巴巴赤裸裸急匆匆头涔涔3.比喻拟人反问排比设问四、初读感知朱自清,课文主要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
五、拓展延伸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shí,còu,p?i,zhan。
A.绽B.坠C.贯D.淹C光明-黑暗短暂-漫长拟人,流逝之快,永不停留,排比,对比。
3桃花心木二、基础达标1.读拼音写词语。
枯萎优雅轮番勃勃生机三、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
第二段: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
第三段: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2.林清玄,树苗的生长,人的成长,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六、拓展延伸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它在下雨前表现的是炫彩夺目,而在雨中则表现出一种邋遢,这个故事则寓言就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当默默奉献,不要去虚伪的表现自己。
老天爷:追求真的东西,很实在假花:只追求外在,其实自己的能力也不怎么样。
前面的成一部分,最后一段成第二部分。
段意略。
假的永远是假的真的永远是真的假的东西早晚要拆穿。
生活中:我小时候把我妈妈的两块钱偷偷拿出去瞎买东西,我认为我做的天衣无缝,回家被发现了我妈妈超级的生气说纸里包不住火我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4*顶碗少年二、基础达标1.给正确的读音划”√”。
ha jiē zhuó luò jiù jiǎ2.画掉不恰当的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的同名长篇小说。
在本单元中是略读课文,重点阅读欣赏作品。
针对本课特点,本课的设计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
让学生拥有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
自学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自主阅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读中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2.感受到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习重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品质,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1.教师:现如今,JK·罗琳的《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哈利波特是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类似的青少年心中的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板书:汤姆“顽童”)2.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外国文学作品,看看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这么多读者去拜读它。
1.齐读课题。
2.谈谈对汤姆的了解。
(他是一个追求自由、勇于探险的男孩)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国作家(),他塑造的汤姆具有()等性格特点。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理解词语。
(2)理解词语。
央求嫁祸凄惨游手好闲若无其事欣喜若狂(3)请同学们较快速地阅读本课的梗概部分,找出1.自读课文,自学词语。
2.读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
游手好闲若无其事欣喜若狂3.快速阅读概括部分,填表。
4.小组交流反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套一、导学案的编写意图为了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真正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等新的教学理念,强化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加快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旗小学教育质量,使我旗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此,我们特组织全旗骨干教师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学习资料。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
小学语文“导学案”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融入了多年来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批注式阅读”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读中得法。
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可以说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目标解读课文导读基础达标预习导航学后疑惑自我挑战拓展阅读作业及活动设置相关链接三、板块使用说明关于“目标定位”。
学生在学习每课前依据导学案预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预习导航”。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此环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首诗()[单选题] *登泰山望泰山望岳(正确答案)观岳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比(等到)诸侯之列不省所怙(依靠)B.吾为若德(恩德,人情) 齐谐者,志(记录)怪者也(正确答案)C.其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 敛不凭(凭借)其棺3、46.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北京冬奥会已经“销声匿迹”,人们便要潜心剖析它留下了什么精粹。
B.我们班阅读之星王晓明学习刻苦,数学作业做得“天衣无缝”。
C.中国的戏曲艺术,以它的神奇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正确答案)D.在抗疫过程中,大多数公职人员依法行事,坚决执行上级命令,“阳奉阴违”,展现了人民公仆的风采。
4、椽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chuānchuànchuǎnchuán(正确答案)5、2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转型。
(正确答案)D.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6、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企盼(qǐ)绚丽(xuàn)承载(zài)一呼百应(yīng)B.咀嚼(jué)苍穹(qióng)譬如(bì)强聒不舍(guō)C.胚芽(pēi)笨拙(zhuō)冗杂(rǒng)豁然贯通(huò)(正确答案)D.陨石(yǔn)解剖(pāo)奠基(diàn)拾级而上(shè)7、关于《红楼梦》的文化常识,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单选题] *A.林黛玉与贾宝玉二人关系为姨表兄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1 《文言文两则》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学习《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对学生读书习惯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字、词、句理解疑难进行点拨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四、归纳提升:1.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灯光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四、教学过程:(一)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最新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导学案(共4课时)班级:姓名:日期:主备人:备课组长:
课题:难忘的小学生活课型:综合性学习课时:1 课时
学习目标:1、我能感受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我能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我能根据内容制定好活动计划。
重难点:制定活动计划。
第1 页共1 页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
1、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发展能力★★
2、回忆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提升素养★★★
3、办一期关于成长故事的手抄报。
________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第2 页共2 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2022年1、1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杰出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莫言在北京举办“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引来热议,有点赞的,也不乏()的。
有人说“莫言的字太差,算不上书法家,凭啥办书法展呢?胆真够大”。
倒是身处舆论漩涡的莫言(),在微博上发文称,办展是想让大家看到他的字的真实模样,免得为网上流传的“莫言书法”所误。
莫言不把自己的作品展称作书法展,而叫做“墨迹展”,也可见他对书法的敬畏。
这种敬畏来自于他从小受到的(),以及对书法的热爱。
[单选题] *A.冷嘲热讽安之若素熏陶(正确答案)B.指桑骂槐安之若素熏染C.冷嘲热讽视若无睹熏染D.指桑骂槐视若无睹熏陶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敷衍yǎn 门当户对dāngB、供给jī有求必应yīng(正确答案)C、家谱pǔ门框kuàngD、阎王yán 惦念diàn4、1《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和月色,表现了作者希望在自由宁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中长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该人最擅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正确答案)D.《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乌庄头交租”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讲究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可卿丧仪”和“元春省亲”两件事。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1 《文言文两则》学习内容: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学习《学奕》,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对学生读书习惯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字、词、句理解疑难进行点拨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四、归纳提升:1、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
4、教师对难理解的词句进行点拨。
如:(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的理解。
(2)“之”的多个意思。
五、自测反馈:1、说说你对下词、句的理解。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之”的多个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2、《学奕》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六、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对,他是古时候一位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天,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孩子的一个简单的问题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被什么难题难住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围绕课题质疑预设:(1)他们为什么争辩?(2)各自的观点是什么?(3)辩论的结果是什么?二、自学体验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2、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3、自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谁近谁远呢?三、合作展示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2、教师范读课文,重点强调难读的句子;3、学生练读。
4、小组交流,共同理解课文。
学生在班内交流小组内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预设:(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的理解(2)“孰为如多知乎”的理解四、归纳提升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自测反馈1、学生解答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
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谁近谁远呢?教师适时补充材料:“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远的”原因。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3、熟读成诵。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把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一下。
5、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孰为如多知乎?六、反思总结:2 《匆匆》学习内容:2 《匆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难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190万字的作品;他晚年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分组交流自学情况(语言叙述)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提学生读、整体朗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1、抄写生字和自己觉得好的词语。
2、对生字词语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教写,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在书上做上记号。
六、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导入: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
从《匆匆》一文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2、质疑:默读课文,有什么其他问题?二、自学体验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简要批注,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再开的时候”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在默默地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A、思考: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B、从“溜”字你体会到什么?C、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D、指导朗读。
(3)“于是—洗手的时候??溜走了一日”A、读句子,说说作者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B、联系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不注意时消逝的。
C、仿写句子。
在_____时候,时光_____溜走了。
(4)“过去的日子??游丝样的痕迹呢?”A、指名读,谈感受,理解重点词。
B、感情朗读。
C、写话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我能做,我还能做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____,如____,被____。
三、合作展示1.学生就自己刚才自主学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2.派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五、自测反馈:1、照样子写词语。
泪(潸潸)轻轻(悄悄)2、背诵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仿照课文中写法,再写几句。
六、总结反思:阅读链接:和时间赛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
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
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
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
”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
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
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3、《桃花心木》学习内容:3、《桃花心木》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