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老子“上善若水”的内涵及现代意义-最新年文档

论老子“上善若水”的内涵及现代意义-最新年文档

论老子“上善若水”的内涵及现代意义-最新年文档
论老子“上善若水”的内涵及现代意义-最新年文档

论老子“上善若水”的内涵及现代意义

、导言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 [1] 从这个角度说,充分挖掘古代道家典籍中的思想与方法,可以为处于急剧变化之中的现代人提供行动指导,从而避免人生中的一些失误。

水”的作用与地位

一)水的作用

老子通过对自然界的深刻体会,认识到水具有滋养天下万物的重要作用,即“水善利万物”。从自然界来看,水是最常见的

种物质,它既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又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它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不仅是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命之源,而且还是物质与能量交换循环系统的重要调节者。

二)水的地位

老子又进一步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深入的考察,认识到水之所以具有滋养天下万物的重要作用,原来是与水“处众人之所

恶”这种不计个人地位密切相关的。这与《老子?七章》中

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2] 的实质是一致的。得道的圣人能够效法天地的法则来立

身处事,排除自我人为的私心,把自己假相的身心摆在最后。这样,在实现社会利益的同时,也成就了个人。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老子进一步赞扬水谦虚不争的优秀品格,“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表达的就是水是最接近“道”的精神的意思。

三、上善若水:悟道与得道的人生

一)道的特征

1.自然无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 这

里的“道法自然”是说“道”以其内在的因素来决定自身的运

动和发展过程,而不必依靠外在的其他因素。简言之,自然”

强调的是事物顺其本性的自由发展。“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发展而不人为地强加改变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人为”含有不必要的行为,甚至是故意妄为的意思。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意识,其目的在于消解外部因素的束缚,希望排除来自外部因素的阻碍,主张任何事物都应当顺应它自身的本性去运动和发展。

2.虚静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根源是处于虚静状态的。虚静并不等

于虚无,“虚”字还含有创造性的因素。静”是针对“欲”而

提出来的。“欲”是指人心智作用之下所带来的机巧,也就是说,

无欲”并不是要消解自然的欲望,而是要消解人心智作用之下的机巧。面对人世的纷争,老子提出了这一主张,目的是希望人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要能够保持虚静的状态。

3. 柔弱

老子认为“道”的创生作用虽然是柔弱的,但其所蕴藏的力量却是永无止境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意思是说“道”表现出连绵不绝的永恒存在的状态,并且其作用也是永无止境的。

老子还比较明确地说,“弱者道之用”,即“道”的作用是柔弱的。质言之,“道”在创生万物的过程中体现出柔弱的特点。所以,老子认为柔弱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针对人争强好胜的特点,老子提出柔弱的主张,其目的是希望人有谦虚和宽容的品质。

二)弘道的人生

老子所建构的哲学系统是围绕“道”而展开的。这种形而上

的哲学思考,从宇宙自然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人生,无疑让我们

从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升华到一种全新的精神境界。从这种意义上说,老子的“道”论,实质上是人内在生命的真实表达。形

而上的“道”落实到形而下的世界就是“善”,结合《老子?八章》的内容来看,“善”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谦卑的精神

老子从“道”的本体论出发,通过对水的独特品性的观察与感悟,认识到既然水具有“处众人之所恶”的谦卑精神,那么,生活于现实社会之中的人也应当具有相似的情怀。所以,老子认

为人要“居善地”,要养成谦卑的精神品质。结合老子所处的特

殊处境来看,老子生活在周王室日渐衰弱的时期,并且作为一位

周守藏室史” [3] ,这无疑体现出谦卑的精神。

2. 沉着、镇静的心态

从人的内在心态来说,老子强调人要保持沉着、镇静的心态。

所以,他说“心善渊”。只有沉着、镇静的人,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与束缚,也才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人生。保持镇静的心态,才能减少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盲目冲动。“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4]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可见,人的盲目冲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进一步来说,现实中的人,往往在功名利禄的主导之下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随波逐流,忘记了原本真实的自我。

3.真诚的人际关系

老子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应当是真诚的。“与善

仁”,就是强调真诚的重要性。老子希望纷乱的现实社会能够重新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实质上是希望以原始社会中真诚、的人际关系

纯朴来重建现实生活中混乱的人际关系。这是老子为现实社会中纷乱

的人际关系所开出来的药方。

4.富有智慧的行动

老子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现实人生,就必然要求人的行动要讲究方法和智慧。所以,老子提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观点,意思是人说话要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善于有条有理,办事要善于发挥能力,行动要善于掌握时机。从老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种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的真知灼

见。四、上善若水”的现代意义

一)诗意的栖居

毋庸置疑,随着农业文明的消失,我国当前的社会正朝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方向推进。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注意保留城镇的原始风貌,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文化的根基;保护城镇的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 [5] 从老子“居善地”的理念出发,在当前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征程中,我们也必然要栖居在我们的文化根基之中。

比如,吴良镛根据“有机更新”的文化理念所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于1992 年荣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可以说,这是中华诗意栖居理念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二)整体的思维

西方后现代文化的总体特征是多元化和平面化的。正如张首映所说的,“后现代软弱的颠覆论、无边怀疑论、远离现实轮、生命颓废论、彻底否定论等”。[6] 应该说,当前的这些论调都会给我们的社会、文化和人生带来极大的危害。面对西方文化在

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弊端,季羡林深刻地指出,西方人的思种意义上说,在全球化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学习老子本体论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用全面、整体的思维来把握世界。一方面,我们应当本着老子“与善仁”的真诚情怀,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另一方面,我们应当“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积极主动地、全方位地建构自我、完善自我。

维模式注重分析,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则是综合性的。[7] 从这达观的情怀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社会竞争

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显突出,客观上要求我们要

用科学合理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行动。老子达观的思想意识无疑是

有助于我们化解当前的心理问题的。老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他认为人要善于“处无为之事”,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老子进一步明确地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

而不恃,功成而弗居”。[2] 天地虽然生养万物但却不据为己有,耀。换言之,世间万物都有其发生运行的规律,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的状态之中。那么,想要违背自然规律强硬地要求处于发展过程之中的事物停滞于某种状态,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徒劳的。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老子赞扬“利万物而不争”的水。相应地,处于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如果我们能够顺应事物发展的本性去行事一一不盲目不自私,不占有,那么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如行云流水、洒脱自如了。

培育万物的同时也不自恃己能,达到功成名就的状态也不自我夸

[1] 引自南怀瑾著述. 南怀瑾选集(第二卷)[M]. 上海: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鼓应注译. 老子今注今译(修订版)[M]. 北京:商务

印书馆, 2003.

司马迁撰;韩兆琦,等评注.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

清)王先谦,刘武撰;沈啸寰点校 . 庄子集解内篇补 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 赵畅 . 留住“乡愁”,不能千城一面 [N]. 人民日报, 2014.

[6] 张首映著 .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 1999.

[7] 季羡林著 . 皓首学术随笔 ?季羡林卷 [M]. 北京:中华书 局, 2006. [3] 2004.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