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爱》的女权主义思想试析
内容摘要:
夏洛蒂在《简爱》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她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反抗着社会的不公,追求者平等、自尊、自强,成为传统女性叛逆者的化身。简爱不幸的童年和学校寄宿生活一直被鄙视、嘲讽、毒打所包围,但是她没有被这些所吓到,反而激发起了她对这些丑陋人的嫉恨,她要反抗,要平等,要自尊。该文以结合夏洛蒂的经历及作品《简爱》的故事情节,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著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波夫瓦在《第二性》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她认为“在社会历史中,男性处于主导和决定地位,女性处于被主导和被决定地位,关键在于女性经济不能自立,这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女性要解放,“首先要完成女人经济地位的演变”。因为经济依附,女性只能封闭于家庭,而使女人注定成为附庸的祸根就在于她没有可能做任何事,所以摆脱低下的地位,就必须走经济独立的道路。“女性通过有报酬的职业可以极大地跨越同男性的距离,而女性要真正实现经济独立并不容易。女性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每一种事物都在诱惑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如果贪图安逸,女性就会堕入“附属”的生活。简爱的辛酸历程正说明了这一点,夏洛蒂的良苦用心也正在于此。小说对经济因素决定妇女社会地位的揭示,表明了作者为妇女解放,为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作者也为全天下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妇女指出了一条明确的出路,那就是:千千万万受过教育的女性只有像简爱一样自食其力,不依附他人,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热爱,也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从这层意义上讲,夏洛蒂无疑是女权主义者的先驱。
三、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还表现在自我认证与自我价值追求上。
简爱对女性作为社会人的角色认证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是在一次次地反抗中得以升华的。
小说在表现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实际已经超出对“男女平等”的要求,而达到通过反抗来证实自我、维护自我、表现自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
简爱在幼年时代每天面对的是少爷的专横、小姐的无礼、夫人的厌恶、女仆的歧视,尽管她每天小心翼翼,循规蹈矩,但还总是无故挨打受骂。简觉得自己做为一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人,却没有人顾及自己的感受,也没人为自己申张正义,为此她不顾一切的进行反击,为了要求公平合理的待遇。看似弱小的她在一次次非理性的、暴虐的、没有怜惜的威胁面前,经受了恐怖、憎恨、绝望,却依然坚强。在洛伍德学校,女学生们被强制剪掉长发,穿最粗、最丑陋的衣服,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甚至受到非人的体罚。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简没有屈服,也没有顺从,对于不公正的惩罚,表现的正气凛然、傲骨铮铮。并且,简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以无可挑剔的成绩成为该学校的一名教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其次,简爱既坚持爱情至高无上,又屈从于传统法律条文对婚姻的定位,宁可牺牲自己的爱情,也不愿意向所谓的“法定婚姻”挑战守和对名份的过分重视。最后,要不是一场大火使疯女人葬身火海,为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结合扫清了障碍,那么简爱将永远无法超越心中名节观念的藩篱,与罗切斯特失之交臂,带着永远无法磨灭的痛苦,教书终其一生,至死仍念念不忘罗切斯特。这种下场,将与《廊桥遗梦》中的弗朗西斯卡有点类似。但弗朗西斯卡却有深爱自己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她只是由于强烈的家庭责任而没有去寻找自己的真爱,在读者看来会觉得情有可原。人们不是批评弗朗西斯卡的传统与保守,相反的,是欣赏她崇高的家庭责任感和她身上体现的现代女性的坚强。弗朗西斯卡的故事是一曲爱情悲剧,但同时也是西方人重伦理、重家庭责任的写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值得称赞的。与弗朗西斯卡不同,简爱仅看到罗切斯特的疯太太就认定,她与罗切斯特不能相随,从而逃离的做法,则有点盲从于封建旧秩序,她在所谓的法律约束面前完全低头了。针对这点,韩敏中就对此作了批评:“这至高无上的原则其实只是英国改革离婚法之前现存的婚姻戒律,如果开始以反叛形象出现在小说中的简爱此刻成了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守法公民,岂不大大降低了小说的力度?”
简爱的自强不息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生存的价值及生命的意义。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说明了她对人生真谛的探索,除了精神平等和心灵契合的爱情外,还有对崇高事业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及意义的探索。她通过一系列的超越性的行动实现了她生存的价值。正如波夫瓦所阐述的“女性的真正解放应当也必将在女性通过超越性的行动实现她的真实的存在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还突破了传统的艺术模式。简爱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位不借容貌赢得男性喜爱的女主人公,而罗切斯特既非英雄亦非完人,而是一位难看又有过放荡生活经历的人。在女权主义看来,出卖姿色的爱情是女性的拍卖,英雄崇拜的爱情是女性的臣服,只有精神和灵魂的两相呼应与吸引才是男女平等的真正爱情。可见夏洛蒂对爱情的见解已具有女权主义的高度。
简爱以经济独立为基础,以自尊自爱为人生支柱,走了一条自己为自己铺就的人生道路,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展现了女性的情感与自我。她从追求理想爱情开始,逐渐转向对男女平等地位的要求,再深入到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认证与追求,彰显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
一、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爱情的追求上。
她反对传统的婚姻观,追求理想的爱情。传统的婚姻跟爱情大都没有太多的关系,妇女把嫁人当作衣食之计和终身经营的职业。财富和社会地位成为衡量婚姻的唯一标准,因此为了利益而结合的婚姻比比皆是,许多少女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投机经营,攀上一门有利可图的亲事。无数的功利婚姻造就一对对怨偶。夏洛蒂通过切身感受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理解,认为这是女性可悲的堕落,并对传统的婚姻给予强烈的鄙视。她提出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真正的爱情不取决于任何外在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心灵的契合和精神的交融。她把对两性之爱的理解上升到了精神追求的崇高层次,也表达了自己对心中理想爱情的渴求。
首先,简爱始终存有精神平等和物质平等间的困惑,她主张精神平等,但对建立在精神平等上的爱情始终抱有疑虑,感到不安。她反对建立在世俗物质基础上爱情,但又不能释怀,所以无法快乐而幸福的拥抱爱情。简爱拒绝接受罗切斯特一切金银珠宝的馈赠,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不愿罗切斯特以“救世主”的姿态对待自己,觉得“像苏丹在充满幸福与温情的时刻赐给那些用金子和宝石抬高起来的奴隶时的微笑”。婚前的日子,她的情绪中透着不安、抵触,弥漫着淡淡的恐惧感,总怀疑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不相信这是真的,“像这样的命运会落在我的头上,那真是神话,真是幻想”。她还在不安中祈祷“要是我能有很小的一点儿独立财产,那将是一种安慰”。这些正说明了简对世俗的平等既敏感又在意。
四、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还表现在她的思想局限性上。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简爱》的反传统性受到质疑,更有一些女权主义批评家们认为《简爱》不仅没有对传统观念进行冲击,还顺从了传统文化,甚至是传统制度的维护者。
“知人论世”是文学研究的一贯方法。 我们应从作家的生活时代和生活经历来整体把握作品,任何极端的定论都是不正确的。夏洛蒂由于身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制约,肯定有其无法逾越的束缚和障碍。作者虽有对男权统治的不满和反抗,但毕竟接受的是男权文化的教育。因此叛逆与从俗的矛盾造成了她思想的局限。
简坚信自己与罗切斯特的精神平等和相通,所以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也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她敢于蔑视英格拉姆小姐高贵美丽外表下的浅薄与低俗,勇敢地向罗切斯特说出“你娶了一个配不上你的人,我不相信你真正爱她”。她那句经典的人格宣言打动了无数的知识女性,“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对爱情的追求发自内心的平等,并带有宗教般的虔诚。这虽然是她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所发出的呐喊,但它的圣洁高尚足以让当时虚伪的世俗社会深深的震撼。在小说的结尾,一场大火,使得桑沧巨变,罗切斯特变得一贫如洗,又瞎又残,而此时已成为富家女的简爱却义无反顾的回到了他的身边。男女双方年龄的差距,地位的悬殊,甚至身体的缺陷,都被 高尚而深邃的感情所超越,被异乎寻常的心灵契合所升华了。
关键词:女权主义爱情男女平等经济独立自我价值
正文: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功之作,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作品。女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在西方有着漫长的历史。艾略特·伍尔夫、西蒙·波夫瓦等都是著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女权主义的核心是抗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女性应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应有其自身的价值。颠覆男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和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女权主义奋斗的目标。
二、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又表现在反对传统的角色定位,追求男女平等上。
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并未仅仅停留在爱情婚姻的基础上,而是转向更深一步的探索。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维多利亚时的英国。当时虽然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少处于小资产阶级范畴的女性有幸受过文化教育,但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改善,远远没有获得平等的权利。女性还是很少参加社会工作,过着依附于男性的封闭式家庭生活。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家庭天使”一类的女性,她们温柔、顺从、美丽、勤劳,是当时的男性作家们按照自己意愿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这些作家们普遍认为女性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妇德,家庭生活才是妇女最合适的天地。他们要求女性以侍奉男人、操持家务为己任,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奉献给自己的丈夫、孩子、及亲人。生活空间的狭小,精神上的空虚与压抑,使得“家庭天使”们已成为男子的附庸、家庭的奴隶、生育的工具。 夏洛蒂以其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着当时妇女的悲剧命运,大胆地对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卑微定位以狠狠的回击。她有意拉大简爱与“家庭天使”之间的差距,出现在读者眼前的简爱既没有美丽的外表,也没有温顺的性情,而且个性极强,对社会充满了反叛的激情。 她从不刻意装饰自己,甚至“还没有使女穿戴的一半那么漂亮。”当罗切斯特要用绸缎、花边、玫瑰、珠宝把她包装起来时,她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罗切斯特总想照自己的意愿把简打造成世人眼中的“美人”,试图培养简温柔顺从的“天使”美德。其实男性对女性服饰装扮的关注背后无非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形象千古不变的追求,而男性对女性温顺性情的标榜则更能暴露他们希望助长女性性格中卑微特征的自私。因此追求平等的简爱大声疾呼:“我不是天使,我是我自己”,表达了她对男权社会最强烈的抗议。她不再承认传统女性的“美德”,不肯再扮演传统女性的角色,认为“女人一般被认为是极其安静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一样有感觉,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作学问时一样,需要运用她们的才能,需要一个努力的场地;她们受到过于严峻的束缚、过于绝对的停滞会感到痛苦。”女性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家庭生活的狭小空间,安分守己的充当“家庭天使”。针对这一点,恩格斯也曾指出“只要妇女仍然被排斥在社会生产劳动之外,而且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与将来都是不可能的。”从小说对传统美的否定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内在美深刻而独道的认识。因为女性在未走出家庭之前,“花容月貌”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只有女性走出家庭,从事社会工作,才华才能被体现,内在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女性也只有参与社会劳动,取得相应的报酬,才能够自食其力,才不会为了生存而屈附于男性。妇女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要实现男女平等的核心就是要实现经济的独立,这也恰恰是简苦苦坚守的原则。即使在她濒临死亡的时候,简也没有放弃这种意识,教师的职位一直是她经济独立的保障,桑菲尔德府是她经济独立意识体现最强烈的地方。面对成为庄园女主人后得到的丰厚物质财富,简依然坚持担任阿黛尔的家庭教师,用自己的酬劳换得自己的食宿费,自食其力得过着简朴的生活。简拒绝婚后被丈夫供养,不愿接受他对未来生活种种美好的设计。她认为心安理得的不劳而获,会使自己降至男性目光的海平面之下,失去了与丈夫平等的地位,所以任何物质的馈赠都使她烦恼。也正是因为简经济上的独立,所以她敢于向罗切斯特发出:“我们是平等的!”宣言。尽管在物质上他们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但在社会心理上他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经济自主,人格平等。在简爱的眼中,诚实劳动换来的面包永远要比不劳而获得来的香甜。
在小说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没有落入传统的俗套。既不是男性对女性的征服,也不是女性对男性的诱惑。它超越了年龄、姿色、财富门第的世俗层次,是精神上的平等和相互吸引。简爱没有花容月貌,她矮小、瘦弱、低微,但她却凭借着卓异的人格力量发出灼灼光华,把美丽富有的贵族小姐逐出爱情竞技场,突显了内在美不可抗拒的力量。简从不把取悦男主人作为自己跨入上流社会的阶梯。面对罗切斯特的居高临下,她不卑不亢,从容大方,谈话中直言不讳,不察言观色迎合主人的意图,也不为讨好主人而作违心的回答。她深刻的思想和优秀的品格深深吸引了罗切斯特,并与之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早年的罗切斯特是金钱婚姻的受害者,在情感上饱受挫折,曾在流浪中寻找安宁,在放荡中寻找快乐,结果只能是更加的空虚和绝望。简像一股清新的风,拂过他伤痕累累的心灵,简巨大的精神炬火和灵魂力量点燃了他的生命之烛,崇高和纯洁的情感在他心中复活与再生。对于简爱而言,吸引她的不是罗切斯特的财富和显赫门第,而是他的真诚、友好、坦率、放弃贵族偏见的平等作风和对金钱社会世俗观念的蔑视,与简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