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匹配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73
I.《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II.第一章:管理导论1.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权利为依托,以可利用的资源为保障通过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组织活动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
2.管理者:协调与监管其他人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达到的人。
(基层、中层、高层)3.组织的特点是什么?●有明确的目标●精密的结构●人4.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名义领袖、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监管、宣传、发言)●决策制度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谈判者)6.卡茨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合作、沟通、协调)●概念技能(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高层管理者更为重要其他(管理人力资源、激发承诺、管理变革、使用有目的性的人脉网络等7.承诺升级: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时,决策者仍倾向于做出同样的决策III.第二章决策1.决策的过程(八个)●明确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执行备选方案●评估决策效果2.管理者决策的方式●理性假设:问题清晰、不模糊;有实际的目标;方案结果皆可知;最终选择利益最大化●有限理性:受到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制●直觉决策:基于感觉、经验●基于事实3.决策的分类●程序化:经常反复出现、性质相近的示例性问题,按程序化步骤、常规原则和方法进行决策。
●非程序化:针对偶然的、新颖的、性质的和结构不明的问题进行决策。
4.决策的条件●确定性:存在确定的目标、面对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各个行动方案都有确定的结果的决策●风险●不确定性:不确定目标和自然状态12种常见的决策错误和偏见包括过度自信、即时满足、锚定效应、选择性知觉、确认、框架效应、可获得性、代表性、随机、沉默成本、自利、事后聪明5.怎么理解决策?广义的决策是人们针对所要决绝的问题,对未来活动的方向、目标、内容,以及程序、途径、方式、措施等进行设计和计划,制定并选择出行动方案。
稳定婚姻问题与匹配理论稳定的婚姻关系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匹配理论在帮助人们建立稳定婚姻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稳定婚姻问题与匹配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人们维持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
首先,匹配理论认为,人们在寻找伴侣时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
这种相似性包括个人特质、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
因此,在婚姻关系中,双方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促进互相理解和沟通,减少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例如,如果夫妻双方在性格上有相似之处,他们更容易互相包容和谅解,从而建立更加稳定的婚姻关系。
其次,匹配理论也强调了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匹配度。
这些关键问题可以包括对婚姻的期望、对子女教育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的态度等方面。
如果夫妻双方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很可能会导致婚姻关系的不稳定。
因此,在建立婚姻关系时,双方应该充分沟通,认真对待这些关键问题,确保双方在重要事项上有相同或者相近的看法。
另外,匹配理论还指出,双方的互补性也可以促进婚姻关系的稳定。
互补性指的是在某些方面双方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可以互相补充,使得双方更加完整。
例如,如果一方擅长理财管理,另一方擅长家庭照顾,他们可以互相协作,共同应对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这种互补性可以加强夫妻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从而促进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此外,匹配理论还提醒人们要注意双方的互动模式对于婚姻关系的重要性。
互动模式指的是夫妻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方式,包括沟通方式、冲突处理方式、支持与关怀的表达方式等。
如果夫妻双方的互动模式存在问题,比如缺乏沟通、处理冲突方式不当等,很可能会导致婚姻关系的不稳定。
因此,双方应该重视自己的互动模式,学会与对方有效沟通,善于解决冲突,展现支持与关怀,从而促进婚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稳定的婚姻关系是建立在双方良好的匹配基础上的。
匹配理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原则,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自己的婚姻关系。
伍德的匹配理论利特尔伍德定律(Littlewood's law),指的是一个人大致一个月就会有一次见到所谓的“奇迹”定律提出该定律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约翰·伊登斯尔·利特尔伍德提出,发表在他19xx年出版的作品集《一个数学家的杂集》里。
他提出这个定律的目的是破除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迷思。
这个定律和巨数定律相关。
巨数定律认为,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大,不管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都会发生。
需要指出这两个定律都不是经过严格证明的统计学定律。
定律内容利特尔伍德定义“奇迹”为以百万分之一概率发生的稀有事件。
他假设当一个人在清醒的时候每秒能觉察到一个事件,该事件可能是一个稀有事件,也可能是很平常的事件。
利特尔伍德还假设一个人每天有8小时足够清醒和警觉。
因此,在35天时间里这个人察觉到的事件数就会到达一百万。
于是根据“奇迹”的定义,平均35天就会有一个所谓的“奇迹”出现。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以为的奇迹实际并非那么罕见。
利特尔伍德约翰·伊登斯尔·利特尔伍德,英国数学家,最为出名的是他和高德菲·哈罗德·哈代长期的合作。
利特尔伍德出生在肯特郡的罗彻XX。
他在伦敦的圣XX学校上学,并在那里受到了的教育,现在因为他对理想理论的贡献而出名。
利特尔伍德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并在19xx年的数学Tripos考试中成为Senior Wrangler。
在19xx年他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除了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理查德讲师的三年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都在剑桥大学度过。
19xx 年,李特尔伍德获得劳斯‧鲍尔数学教授席位,直到19xx年。
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数学分析领域中。
他在Ernest William Barnes的指导下开始研究,Barnes说利特尔伍德曾经尝试过证明黎曼猜想:利特尔伍德证明了如果黎曼猜想是正确的,那么素数定理成立,并可得到误差项。
这项工作使他成为了三一学院的一位研究员。
匹配理论的实验报告前言匹配理论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际关系、人员招聘、婚姻等方面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匹配任务,探讨匹配理论对人们心理感受和行为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分组设计,共招募了6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实验。
实验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阶段:任务说明阶段、任务执行阶段和问卷填写阶段。
任务说明阶段实验员向被试解释了实验的目的,告知他们需要完成一个数字匹配任务。
实验员强调任务的目标是尽快完成,并说明正确率不影响结果分析。
任务执行阶段实验员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种条件中的一种,即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
每个条件下,被试需要完成100个匹配任务。
每个任务包含一个目标数字和四个备选数字,被试需要从备选数字中选择一个与目标数字相匹配的数字。
实验员在每个任务开始前会给被试一个准备信号,被试需要在2秒内做出选择。
完成所有任务后,实验员记录下被试的任务完成时间。
问卷填写阶段被试完成了所有任务后,实验员给被试发放一份匹配理论问卷,用以了解被试对于本次任务中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的感受以及对自身表现的评价。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得到了每个被试的任务完成时间以及匹配理论问卷的答案。
为了分析数据,我们首先计算了每个条件下的平均任务完成时间,并进行了一个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完成匹配任务的过程中,一致条件组的被试平均完成时间为10.2秒,标准差为1.5秒;不一致条件组的被试平均完成时间为11.5秒,标准差为1.8秒。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一致条件组和不一致条件组的任务完成时间存在显著差异(t(58) = -3.05, p < 0.05),即一致条件下被试的任务完成时间显著短于不一致条件下的被试。
匹配理论问卷的结果显示,一致条件组的被试更倾向于认为任务较为简单,匹配过程较为顺利,自己的表现较好;而不一致条件组的被试更倾向于认为任务较为困难,匹配过程较为困惑,自己的表现较差。
这与任务完成时间的结果吻合。
1.匹配理论低频电路中,从波长与器件或传输线的尺寸关系来看,信号传输中的相位与幅度近似不变,所以对传输线没太大要求,也就不需要考虑匹配理论。
但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波长随之减短。
对于由信号源、传输线及负载所组成的传输系统,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保持信号源工作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传输线的功率容量,希望微波源给出最大功率,同时负载吸收全部入射波功率,要求没有或很少有返回信号源的波。
这就要实现两方面的匹配:一是源的匹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微波源取出最大的功率;二是负载的匹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消除负载的反射,使负载得到最大的功率。
前者要求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输入阻抗实现共轭匹配,后者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传输线的因素。
(1) 微波源的共轭匹配参照图1(a)所示的微波功率装置,其中微波源通过一段传输线与负载相连接。
图1采用等效电路方法进行分析,分别取负载和能源的参考面0T 和1T ,如图1(a)所示。
0T 面上的负载阻抗为000jX R Z +=;相对于1T 面将微波源用等效电压源E 及其内阻抗i i i jX R Z +=来代替,这样就得到如图1(b)所示的等效电路。
这个等效电路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此将0T 面的负载阻抗0Z 利用传输线理论中求输入阻抗的公式转换到参考面1T 上来,即求出从1T 面向右看的输入阻抗为: ltg jZ Z l tg jZ Z Z jX R Z c c cββ00111++=+=这样就得到了如图1(c)所示的等效电路。
这是集总参数的电路了,可直接求出回路的电流为:)()(111X X j R R EZ Z E I i i i+++=+=∙∙∙微波源输出到负载1Z 上的有功功率为:2121121)()(21X X R R R E II R P i i +++==∙*∙由于当传输线的长度l 不太长时,其损耗可以忽略,所以P 即为传输线终端负载0Z 所吸收的功率。
离散数学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离散的、离散的、不连续的数学结构与问题。
而图论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图的性质和关系。
在离散数学中,图是一个由节点(顶点)和边组成的网络结构。
节点表示实体,边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
图的匹配是指一种边的选择方式,使得没有两个边具有相同的起点或终点。
图的匹配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匹配理论则是研究匹配问题的理论基础。
图的匹配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交通规划、人员分配等领域中都涉及到匹配问题。
在图的匹配问题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匹配,分别是最大匹配和完美匹配。
最大匹配是指在所有可能的匹配中,边数最多的匹配,而完美匹配是指图中的每个节点都被匹配。
在图的匹配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增广路径。
增广路径是指一个由未匹配的顶点和匹配点依次相连所构成的路径。
通过寻找增广路径,可以使得匹配数增加,从而逐步逼近最大匹配。
图的匹配理论主要围绕匹配数的计算和匹配的寻找展开。
最简单的匹配算法是贪心算法,即每次找到一个未匹配的节点,与之相连的边进行匹配,并不断更新匹配的边。
然而,贪心算法无法保证得到最优解,因此需要其他更加高效的算法来解决匹配问题。
其中一种经典的算法是匈牙利算法,它以增广路径为基础,通过不断寻找增广路径来找到最大匹配。
匈牙利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寻找增广路径来增加匹配数。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所有节点都未匹配2.对每个未匹配的节点,进行深度优先搜索,寻找增广路径3.如果找到增广路径,则将路径上的边匹配4.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无法找到增广路径5.返回匹配结果匈牙利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 * E),其中V为节点数,E为边数。
虽然匈牙利算法在时间复杂度上不是最优的,但它具有简单易懂、容易实现的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匹配问题往往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权重、容量等。
为了解决带权匹配问题,可以使用最小权重匹配算法,比如Dijkstra算法或Floyd-Warshall算法。
匹配理论及其应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姓名:李玉财指导老师:邓凯摘要利用组合图论的方法将企业招聘问题转化为求赋权平衡二分图的最大权完美匹配问题,再利用KM算法得到它的解,产生最优匹配,也即最优招聘,在此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考虑了每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权重向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隶属度矩阵,两者相乘得到综合隶属度,结合每个应聘人员每项考核成绩,得到最后的综合评分,企业按照这个总分择优录取。
关键词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最佳匹配,KM算法ABSTRACTUsing combination graph theory takes recruitment problems of companies as maximal weight perfect matching problems on weighted bipartite graph. Then, make out the result by KM algorithm, which is the optimum matching or employee. In this procedure, the weights of each assessment will be ful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y AHP, we get weight vector and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membership matrix. By multiplying those two results, we can get comprehensive membership. Finally, regarding the results of each examination, work out a comprehensive mark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ompany enrolls the best by selection.Key Words:AH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est match KM algorithm1 绪论企业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本获取和积累的一个主要渠道,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企业的绩效产生直接的关系,在一次大型招聘会中,每个企业在招聘时,都希望得到有潜力的人员,每个企业对投递简历的每个应聘人员进行考核,以此为依据录用人员,从而出现多家企业竞争同一个人的情况,为了平衡各企业之间人才分配,又能使每个企业都尽可能得到自己满意的人才。
人职匹配理论个性与工作匹配理论是指-人职匹配理论以个性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其理论前提是承认人的个性结构存在着差异,这些个性差异适合于不同的职业,人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找到合适的职业,达到人职匹配的目的,以获得个人需要、兴趣及心理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简介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每个人格特征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当个人的人格特征兴趣与职业相符时,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激发其潜力,并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如果匹配得好,则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
反之则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
因此,对于组织和个体来说,进行恰当的人职匹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进行人一职匹配的前提之一是必须对人的个体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人才测评是了解个体特征的最有效方法。
所以人一职匹配理论是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特性一因素论”和“人格类型论”。
历史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专业,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诞生。
之后,在加拿大、瑞士、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得到快速发展,而今,这些国家平均有超过72%的工作人群直接受益于职业生涯规划。
在美国,最初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被限制为文凭及学位的选择,因为大多数人会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一生。
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及将自己的业余爱好变成工作,是当时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任务。
于是,在1971年约翰·霍兰得(John Hollana)出版了《职业兴趣测验》一书,提出人格——职业匹配的理论。
理论特性一因素论特性一因素论(Trait-Factor Theory)的渊源可追溯到18世纪的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建立在帕森斯(F.Parsons)关于职业指导三要素思想之上,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威廉斯(E. G. Wil lianson)发展而形成。
护理⼼理学作业题(共四章)第三章护⼠职业⼼理素质及其优化⼀、选择题1. “护⼠⾓⾊⼈格”区别于“⾓⾊⼈格”概念的关键词是 E A.相似性 B.特异性 C.职业性D.灵活性 E.适应性2. 护⼠最黯淡的历史形象主要发⽣在 BA.15-19世纪 B.16-19世纪 C.16-18世纪D.15-18世纪 E.15-16世纪3. 将特质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层次的⼼理学家是 CA.霍莱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D.艾森克 E.弗洛伊德4.属于护⼠⾓⾊⼈格内涵的词汇是 AA.忠于职守 B.崇⾼ C.坦诚D.⽆私奉献 E.善良5.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很⼤程度上取决于护⼠的⼈际能⼒及其 D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D.主导性 E.灵活性6.个体的成就机动与其成正⽐的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化结构和 A A.⼯作能⼒ B.价值观念 C.社会期望D.他⼈嘉许 E.⽓质类型7.个体⼈格特质于⾓⾊特质彼此重合的匹配模式是 CA.最少见的 B.最理想的 C.最协调的D.最常见的 E.最灵活的8.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可称为 DA.道德教育 B.主旨教育 C.特⾊教育D.优势教育 E.符合教育9. 护⼠⾓⾊⼈格要素特质的特⾊教育需遵循A.⾼效原则 B.强化原则 C.随机原则D.同步原则 E.补缺原则10. 可操作性系统模拟训练不适⽤于A.⾔谈举⽌ B.⼈格特质 C.职业仪容D.情绪调控 E.情景模拟11. “形成专业共识”的举措属于A.优势教育 B.模拟教育 C.特⾊教育D.分层教育 E.符合教育12. 以下⼈群中精神状态最好的是A.精神科医⽣ B.护⼠ C.⼉科医⽣D.外科医⽣ E.妇产科医⽣13.护⼠⾝⼼健康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是其A.个体特质 B.职业⼼态 C.嘈杂环境D.⼯作压⼒ E.成就动机14. 考虑护⽣的知识⾯、成就动机等差异的教育是A.优势教育 B.模拟教育 C.特⾊教育D.分层教育 E.符合教育15. 护⼠的合乎理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情感活动体现其A.情绪调控能⼒ B.同情⼼ C.职业道德D.忠于职守 E.爱⼼16. ⼀位年轻的⼼肌炎⼥患者,即将出院的⼀次服药中,骤听护⼠惊呼其所属床号的药发错了,随即倒地抽搐,继⽽发⽣室颤,终因抢救⽆效⽽死亡。
实验二:匹配理论( Matching Theory )一、实验目的:1.了解基本的[阻抗匹配理论]及[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方法.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匹配电路的特性。
二、实验设备:项次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 MOTECH RF2000 测量仪1套2 [阻抗交换器]模组1组RF2KM2-1A(mod-2A,mod-2B)3 示波器1台4 50ΩBNC 连接线2条CA-1、CA-25 1MΩBNC 连接线2条CA-3、CA-4三、实验理论分析:(一)基本阻抗匹配理论由图2-1(b)可知,当R L=R S时可得最大输出功率,则此状况即称为[阻抗匹配]。
推而广之,如图2-1(c)所示,当输入阻抗Z S与负载阻抗Z L间成为Z S=Z L*之关系时,即达成广义[阻抗匹配]之条件。
所以,阻抗匹配电路亦可称为阻抗变换器(Impedance Transformer)。
(二)阻抗交换器的设计原理阻抗交换器的设计方法,依使用元件及工作频率高低,大致可分为[无源元件型](Lumped Device Type)和[传输线型](Transmission Line Type)两种。
Ⅰ.[无源元件型]此种电路是利用电感及电容来设计。
依工作频宽的大小,基本上可为[L 形](L-Network)、[T形](T-Network)及[П](П-Network)等三种。
in out SSin S L LL S SL P k kP R V P R k R R R R V R I Pout ⋅+=⇒=⋅=⋅+=⋅=22222)1()(图2-1(a) : 输出入功率关系图Pout k ()k0.250.50.751ratio of RL to Rs ( k = RL / Rs )O u t p u t P o w e r图2-1(b) : 输出功率与阻抗比例关系图当Z L =Z S *,即是[匹配](Matched)图2-1(c) : 广义[阻抗匹配]关系图RsRLVsV outZs Vs Z LPoutZ L(A ) L 形匹配电路(L-type Matching Network )步骤一:决定工作频率fc 、输入阻抗R S 及输出阻抗R L 。
1.匹配理论低频电路中,从波长与器件或传输线的尺寸关系来看,信号传输中的相位与幅度近似不变,所以对传输线没太大要求,也就不需要考虑匹配理论。
但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波长随之减短。
对于由信号源、传输线及负载所组成的传输系统,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保持信号源工作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传输线的功率容量,希望微波源给出最大功率,同时负载吸收全部入射波功率,要求没有或很少有返回信号源的波。
这就要实现两方面的匹配:一是源的匹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微波源取出最大的功率;二是负载的匹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消除负载的反射,使负载得到最大的功率。
前者要求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输入阻抗实现共轭匹配,后者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传输线的因素。
(1) 微波源的共轭匹配参照图1(a)所示的微波功率装置,其中微波源通过一段传输线与负载相连接。
图1采用等效电路方法进行分析,分别取负载和能源的参考面0T 和1T ,如图1(a)所示。
0T 面上的负载阻抗为000jX R Z +=;相对于1T 面将微波源用等效电压源E 及其内阻抗i i i jX R Z +=来代替,这样就得到如图1(b)所示的等效电路。
这个等效电路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此将0T 面的负载阻抗0Z 利用传输线理论中求输入阻抗的公式转换到参考面1T 上来,即求出从1T 面向右看的输入阻抗为: ltg jZ Z l tg jZ Z Z jX R Z c c cββ00111++=+=这样就得到了如图1(c)所示的等效电路。
这是集总参数的电路了,可直接求出回路的电流为:)()(111X X j R R EZ Z E I i i i+++=+=∙∙∙微波源输出到负载1Z 上的有功功率为:2121121)()(21X X R R R E II R P i i +++==∙*∙由于当传输线的长度l 不太长时,其损耗可以忽略,所以P 即为传输线终端负载0Z 所吸收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