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作者:李元超, 黄晖, 董志军, 练健生, 周国伟, LI Yuan-Chao, HUANG Hui, DONG Zhi-Jun, LIAN Jian-Sheng, ZHOU Guo-Wei

作者单位:李元超,LI Yuan-Chao(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三亚5720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39), 黄晖,练健生,HUANG Hui,LIAN Jian-Sheng(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

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董志军,周国伟,DONG Zhi-Jun,ZHOU Guo-

Wei(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院,北京10039)

刊名:

生态学报

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8,28(10)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42条)

1.Clive Wilkinson Executive Summary 2004

2.Gates R D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sub lethal bleaching in Jamaica[外文期刊] 1990

3.Pratchett MS Dynamics of an outbreak population of Acanthaster planci at Lizard Island,northern Great Barrier Reef (1995-1999)[外文期刊] 2005(3)

4.Hoegh Guldberg O;Mumby P J;Hooten A J Coral Reefs Under Rapid Climate Change and Ocean

Acidification[外文期刊] 2007

5.Helen Scales Andrew Balmford and Andrea Manica Impacts of the live reef fish trade on populations of coral reef fish off northern[外文期刊] 2007

6.Ilsa B;Kuffner Effects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water motion on the reef coral,Porites compressa Dana:a transplantation experiment[外文期刊] 2002

7.Dulvy N K;Zhang K S The exploitation of coral reefs in Tanzania′s Mafia Island:the administrative dilemma 1995(06)

8.Angela Dikou;Robert van Woesik Survival under chronic stress from sediment load:Spatial patterns

of hard coral communities in the southern islands of Singapore[外文期刊] 2006(11)

9.Omori M;Aota T;Watanuki A Development of coral restoration method by mass culture,transplantation and settlement of coral larvae 2004

10.Soong K;Chen T Coral transplantation:regeneration and growth of Acropora fragments in a nursery [外文期刊] 2003(1)

11.Rinkevich B Steps towards the evaluation of coral reef restoration by using small branch fragments[外文期刊] 2000

12.Van Treeck P;Schuhmacher H Initial survival of coral nubbins transplanted by a new coral transplantation technology Options for reef rehabilitation[外文期刊] 1997

13.Franklin H;Christopher A;Muhando A Coral culturing and temporal recruitment in Zanzibar,Tanzania 1998

14.Becker L.C;Mueller E The culture,transplantation and storage of Montastraea faveolata,Acropora cervicornis and Acropora palmata:what we have learned so far[外文期刊] 2001

16.Connell J H Diversity in tropical rain forests and coral reefs[外文期刊] 1978

17.Epstein N;Bak R P M;Rinkevich B Applying forest restoration principles to coral reef

rehabilitation[外文期刊] 2003(5)

18.Yap H T The case for restoration of tropical ecosystems[外文期刊] 2000

19.Edwards A J;Clark S Coral transplantation:a useful management tool or misguided meddling? Mar 1998

20.Shafir S;Van Rijn J;Rinkevich B Nubbing of coral colonies: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land broodstocks[外文期刊] 2001(1/3)

21.Yap H T;Alvarez R M;Custodio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of coral transplantation[外文期刊] 1998

22.Rinkevich B Restoration strategies for coral reefs damages by recreational activities:the use of sexual and asexual recruits[外文期刊] 1995

23.Rinkevich B The coral gardening concept and the use of underwater nurseries:lessons learned from silvics and silviculture 2006

24.Oren U;Benayahu Y Transplantation of juvenile corals:a new approach for enhancing colonization of artificial reefs[外文期刊] 1997

25.Pamintuan I S;Alino P M Early successional patterns of invertebrates in artificial reef established at clear and silty areas in Bolinao,Pangasinan,Notehern Philippines 1994

26.Abelson A;Shlesinger Y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ral and fish communities on rock aggregated artificial reefs in Eilat,Red Sea 2002

27.Ortiz Prosper A L;Bowden Kerby A Planting small massive corals on small artificial concrete reefs or coral heads 2001

28.Clark S;Edwards A J Use of artificial reef structure to rehabilitate reef degraded by coral mining in the Maldives 1994

29.Schuhmacher H Use of artificial reef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coral reefs 2002

30.Sabater M G;Yap H T Growth and survival of coral transplants with and without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CaCO3[外文期刊] 2002

31.Heyward A J;Smith L D;Rees M Enhancement of coral recruitment by in situ mass culture of juvenile corals[外文期刊] 2002

32.Omori M;Fujiwara S Manual for restoration and remediation of coral reefs 2004

33.Zhao M X;Yu K F;Zhang Q M Review on coral reefs 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function[期刊论文]-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01)

34.Zou R L Fauna Sinica,Hermatypic coral 2001

35.Huang Hui Status Of Coral Reefs In China.Status of Coral Reefs in East Asian Seas Region:2004 2005

36.Chen G;Xiong S L;Xie J N A study on the transplantation of Reef Building Corals in SanYa

37.Epstein N;Vermeij M J A Alleviating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by traditional conservation measures:can a small reef reserve be sustainedly managed?[外文期刊] 2005

38.Baruch Rinkevich Conservation of Coral Reefs through Active Restoration Measures:Recent Approaches and Last Decade Progress[外文期刊] 2005(12)

39.Dulvy N K;张康生坦桑尼亚马菲亚岛的珊瑚开采:管理中的困境 1995(06)

40.赵美霞;余克服;张乔民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6(01)

41.邹仁林中国动物志:造礁石珊瑚 2001

42.陈刚;熊仕林;谢菊娘三亚水域造礁石珊瑚移植实验研究 1995(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赵美霞.余克服.张乔民.ZHAO Mei-Xia.YU Ke-Fu.ZHANG Qiao-Min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6,26(1)

2.陈国华.黄良民.王汉奎.黄晖.谭烨辉.张偲.董俊德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4,24(12)

3.牛文涛.徐宪忠.林荣澄.黄丁勇.NIU Wen-tao.XU Xian-zhong.LIN Rong-cheng.HUANG Ding-yong沉积物对珊瑚礁及礁区生物的影响[期刊论文]-海洋通报2010,29(1)

4.江志坚.黄小平.JIANG Zhi-jian.HUANG Xiao-ping富营养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2010,29(2)

5.王丽荣.赵焕庭珊瑚礁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期刊论文]-海洋科学2002,26(3)

6.李淑.余克服.LI Shu.YU Ke-Fu珊瑚礁白化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7,27(5)

7.王丽荣.赵焕庭.WANG Lirong.ZHAO Huanting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2006,25(11)

8.安晓华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的特征[期刊论文]-海洋信息2003(3)

9.牛文涛.刘玉新.林荣澄.NIU Wen-tao.LIU Yu-xin.LIN Rong-cheng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洋学研究2009,27(4)

10.王丽荣.赵焕庭珊瑚礁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2004,23(4)

引证文献(3条)

1.张浴阳.黄晖.黄洁英.袁涛西沙群岛珊瑚幼体培育实验[期刊论文]-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z1)

2.吴钟解.王道儒.涂志刚.李元超.陈家日.张光星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原因分析[期刊论文]-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4)

3.姜欢欢.温国义.周艳荣.吕则和.谢冕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期刊论文]-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

引用本文格式:李元超.黄晖.董志军.练健生.周国伟.LI Yuan-Chao.HUANG Hui.DONG Zhi-Jun.LIAN Jian-Sheng. ZHOU Guo-Wei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8(10)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研究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研究 摘要:虽然河道生态治理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初具规模,但实际的治理效果 并不是很理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之前,相关工作 人员对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因素并不了解,河道治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鉴于此,就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展开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 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措施 引言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河道,因其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而日益受到 人们的关注,河道污染导致水质变坏,不仅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到 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到工业的发展,更加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加速生 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也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河道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1河道治理的意义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速了我国的水质污染,城市中的河道过水面积正在 逐渐减小。在处理河道的污水时,通常情况下是使用人工渠化、裁弯取直等传统 方式,从而使得河道的生态环境几乎失去了基本的功能,河道生态破坏现象严重。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河道治理的方法经验发现,在河道修复工作中,仅仅恢复 河道的基本生态功能仍然无法实现河道治理的目标,还需要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改善环境、净化水体以及美化景观的目的。作为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以及 城市发展的关键点,城市河道的治理工作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人文以及生态 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建立新型的河道生态模式,这就要求河道生态不仅要发挥出 抗洪、排涝的机泵功能,同时还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恢复河道的环境生态 特征,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2河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原则 2.1生态治理的原则 目前,人们的一些不良生产和生活习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进而 威胁着河流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在治理河道工程时,不能破坏 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相反,我们应该创造一种生态手段,如河岸景观和选择树木或灌木,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以有效地保持原有的 生态系统的河流。 2.2区域规划的原则 治理好河流,必须考虑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应过分考虑 某一方面。毕竟,我们必须为人民服务,以便本末倒置。如果有冲突,我们应该 从两个方面进行权衡,以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河流管理是城市总体规划 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2.3远近结合的原则 河流治理工程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对 于河流管理,不要急功近利,而是要长期坚持治理距离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应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应该包括短期、中期和 长期目标的治理计划,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和程序的每一个阶段,逐步推进,从 而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河流生态系统。 3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措施 3.1修复河床断面

珊瑚礁 阅读答案

珊瑚礁阅读答案 珊瑚礁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 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生态系统,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500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示悲观。 6.对珊瑚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经一代代堆积而形成的。 B.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能够导致珊瑚死亡。 C.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礁窒息死亡。 D.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就能解除珊瑚礁的危机。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死数百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1、砂坑治理 沙坑的成因分析 导致沙坑形成的原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人为的挖沙取石是沙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地表植被,直接导致沙坑形成。同时风蚀、水蚀也加剧了沙坑的形成。 沙坑的特点分析:一般分布较广、且多数比较零散。 沙坑的危害 (1)破坏土地、影响地表景观。 砂石的开采是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显着改变了地表景观,一般沙坑开采前是有植被覆盖的河滩地,甚至是农田。开采后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由于沙石的挖去,地面形成巨大的沙坑,且周围堆置着大量的废石与垃圾,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甚至极不协调的外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度,景观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应。 (2)形成大量沙尘源,容易就地起砂。 沙坑多分布在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河道两侧及荒滩地。由挖沙取石,破坏了植被和表层土壤,形成大面积的荒沙地。到了冬春季节,风起沙扬。 (3)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人工采石挖沙,形成沙坑,造成周边地段地下水下降,加上人工对地面的扰动,使土壤的抗侵蚀性降低,到了雨季,加剧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塌方等自然地质灾害。 总之,由于砂石的开采,沙坑的形成,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名的生活水平。 沙坑治理的具体措施 (1)大沙坑治理采取小坡平整的措施 1)平整最小边坡1:5。根据植被生长需要及稳固沙土要求,植被自然生长所需坡度不宜陡于1:5。 2)尽量保证堤脚护堤滩地宽度不小于30m。 3)基本保证每一个横断面内,挖填土方内部平衡,且就近平衡。 (2)有常流水的河道,采取引种水草、封河育草的措施,恢复河道的湿地景观。 (3)干旱河道采取撒播草籽的措施,提高河道内的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扬沙。 2、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土壤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模式: (1)河道基质为砾石类占主体的地段:首先将河道局部小地形地貌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其次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1:1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农家肥总计15-20%)+植物纤维(粉碎的农作物秸秆20%-25%)。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 (2)沙质土类为主体的地段:河道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4:3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2018.8.30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 水环境生态修复六大技术汇总 1人工增氧技术 1)概念: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设备(如水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气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气船),可以充空气,也可以进行纯氧曝气。 2)优缺点: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类为食的一些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但需要提供动力,对相对封闭的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1)概念:复合生态滤床是一种特殊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污水生态治理技术。复合生态滤床是由集水管、布水管、动力设备、生物填料、水生植物及复合微生物等 共同组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能耗少,维护方便,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容易造成堵塞,后期需要人力长期管护。 3生物膜净化技术 1)概念:生物膜净化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织物型生物膜载体,使用经培养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和微型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载体上繁殖。 2)优缺点:抗污水和

化学物的侵蚀,保证微生物的繁殖力并提高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水体得到净化。投资较高、单位处理效率较低。 4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1)概念: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水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富集作用去除水中的营养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景观设计打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周期较长、需要配合其他工程技术使用。 5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水体或流动、或受潮汐影响、或间歇性换水,而底泥是河道多年污染的积累,是河道黑臭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海洋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3.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能流过程有哪些特点? 4.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有哪些特点? 5. 生态系统是怎样实现自校稳态的? 6.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对促进生物进化、增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何重大意义? 7. 何谓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特征? 8. 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对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1.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单位?联系海洋主要分区说明海洋在纬度、深度和从近岸到大洋等三大环境梯度特征。 2. 海水的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及pH缓冲性能对海洋生物有何重要意义? 3. 简要说明大陆边缘沉积与深海沉积类型的差别。 4. 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 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 6. 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主要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的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7. 生活于大洋中层和深层的鱼类在身体结构上有什么特征? 8. 结合底栖生物的生活方式谈谈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第三章海洋主要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的作用 1. 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 2. 何谓限制因子?说明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主要内容。 3. 如何用辨证统一的观点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简述光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5.为什么说浮游植物辅助色素对利用太阳光有重要作用? 6. 简述海水温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作用。 7. 简述大洋表层环流模式及海流的生态作用。 8. 说明海洋中盐度分布及其生态作用。 9.说明海水中O2、CO2的来源与消耗途径。为什么说pH值可作为反映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化学特征的综合指标? 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动态 1. 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与个体特征不同的群体特征? 2. 什么叫阿利氏规律?种群的集群现象有何生态学意义? 3. 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应用生命表可以分析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4. 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该模型描述了种群密度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的负反馈机制? 5. r-选择者和K-选择者的生活史类型有哪些差别?举例说明种群生活史类型的多样化。 6. 为什么说人们更应该注意珍稀物种的保护? 7. 试从小种群对遗传变异性和统计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种群灭绝的内在机制。 8. 什么叫集合种群?研究集合种群对生物保护有何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珊瑚、珊瑚礁(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珊瑚、珊瑚礁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1998年和2002年曾两度发生过严重的珊瑚白化事件。到了2014年,由于全球温度上升了0.9℃,珊瑚白化现象又一次大规模出现。2015年,由于白化,澳大利亚大堡礁浅水区67%的珊瑚不幸死亡。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珊瑚礁白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根本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暖; 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清洁燃料技术;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法律法规,实现达标排放 2.(2019·广东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部湾中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岛屿北部、东部海岸主要为基岩岩滩,西部海岸以海蚀崖为主,该岛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缘,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域,其生长条件较苛刻,最适宜温度为25℃—27℃之间,对水环境要求高。随着气候变化,全球的珊瑚礁正在不断减少。目前科学家正在涠洲岛海域进行人工繁育珊瑚多项实验,主要采用固定式苗圃和悬浮式苗圃进行海底珊瑚种植,由于海况复杂,工作人员在海底种植珊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下图为涠洲岛等深线及珊瑚礁的分布图(阴影区为现代珊瑚覆盖度>5%)

(1)推测涠洲岛西部和南部地区珊瑚分布较少的原因。 (2)分析气候变暖对涠洲岛珊瑚的影响。 (3)简述在涠洲岛海底种植珊瑚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4)指出涠洲岛珊瑚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方向。 参考答案: (1)西部风浪大,侵蚀强,水较深,形成侵蚀海岸;南部为海湾,人类活动密集,水体污染较严重,海底以淤泥沉积物为主,不利珊瑚生长。 (2)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影响珊瑚生存,导致珊瑚总量减少;使热带的珊瑚类型增加,成为热带珊瑚的避难所;珊瑚分布范围向北扩大。 (3)珊瑚易受风浪、台风破坏,种植难度大;水下工作量大,成本高;工作人员可能会遇到海底有毒或危险生物,威胁人身安全;海底压力大和缺氧环境,长时间工作影响身体健康。 (4)利用珊瑚礁发展水产养殖;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和科研;发展潜水观光等旅游项目。

珊瑚礁阅读理解答案

珊瑚礁阅读理解答案 珊瑚礁阅读理解答案 珊瑚礁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

珊瑚礁

2014-2015学年度???学校9月月考卷 1.绿岛旧名火烧岛,位于台东市东方约33千米的海面上(121°29′E,22°40′N),面积16.2平方千米,由火山集块岩构成,风景优美,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该岛旅行可能看到的风光有( ) ①独特的海底温泉 ②多彩多姿的珊瑚礁 ③曲折幽深的峡湾风光 ④形形色色的热带海洋生物 ⑤热带雨林风光 ⑥奇岩巨石、平坦的沙滩等多变的海岸景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③峡湾风光属于冰川侵蚀地貌;绿岛为火山岛;不可见;⑤当地的主要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故不可能见到热带雨林风光;错误。故选B项。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2.图中所示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B.滥采滥挖珊瑚礁使海水逐年变深 C.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使海水逐年变浅 D.填海造陆使海水逐年变浅 3.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对此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禁止滥采滥挖珊瑚礁 B.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C.经常使用挖泥船清除泥沙 D.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答案】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2.此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原理。关键是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等高线判读“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这一基本原理。图中信息告诉我们在河口地区,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去,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理,表明此处海水深度比两侧要浅,故选D。学生做此类题型是,可以画一条线去切割等值线,比较中间和两侧的数值大小,既可以判断中间与两侧的关系。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文综地理带解析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第I卷 798艺术区是北京现代艺术的标志,其前身为建国初期外国援建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21世纪初,相关企业整合重组外迁后,青年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陆续进入该区,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聚合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推断原有企业整合重组的好处是 A. 推进体制改革以释放企业活力 B. 提高技术水平以增强竞争力 C. 提高当地第三产业比重以优化产业结构 D. 适应城市化扩张带来的用地类型转变 2. 798艺术区初期吸引相关艺术家及企业入驻的主要因素是 A. 集聚效应 B. 工业基础 C. 市场 D. 地价 3. 为实现798艺术区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 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绿色生产 B. 发展多元化产业,着力创造产值 C. 转变管理方式,激发创新机制 D. 实施工业复兴,引进重化工业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整合重组”的好处而非“搬迁的目的”;整合重组不等于体制改革;企业活动的目的是盈利,而非改变当地产业结构,且单纯整合重组对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影响不大;整合重组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配置和利用资源,集合优势,更好地推进自身研发转型,以提高技术水平。因此B选项正确。 【2题详解】 初期阶段艺术企业没有集聚;艺术与工业基础关联不大;早期该地为工业区,距离城区市场较远;早期由于该地为废弃工业区,地价低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成规模租用,十分适合资金紧缺的年轻艺术家。因此D选项正确。 【3题详解】 该地目前以艺术企业为主,污染不大;艺术区的发展不能仅追求经济价值,或发展多元化产业还需要传承精神文化,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河道修复工程 河道是包括土地、动植物、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提供水生、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功能,植被特征明显不同于两侧土地,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物生产率。 我国目前河道修复工程多考虑河道的水利条件,常见的河道整治工程如下:1、加高河堤;2、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结构;3、河道人工化、渠道化;4、清淤。采用以上方法将极大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造成河道生境单一,水生植物缺乏,周边生态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净化能力较差等后果。 河道生态修复以生态手段,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包括水质净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河床生态修复设计,河岸生态修复设计和河岸带生态修复设计。 一、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将人工河道形态修复成近自然的河道形态。自然河流有如下四中类型:1、顺直微弯型:总体顺直并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其中;2、弯曲型:具有外形曲折、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范围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道,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有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应针对河流形态,将沟渠化的河流形态改造成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1.河流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应设计有深潭和浅滩,断面上植物设计应注意层次,设计时应注意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布置的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河道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剖面理想断面设计 对于硬质化现象严重的河道断面,应以河道修复理想剖面为基础,加以改造。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 2.浅滩和深潭河流结构设计 深潭和浅滩是自然河道中常见的较复杂的生境,为浮游生物,鱼类等提供复杂的生活环境,躲避天敌,有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河道,应在沿河流方向剖面,塑造地形,形成近自然的深潭和浅滩,深浅变化明显。沿河流方向生态修复剖面如图3所示。

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摘要: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并致使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技术按照治理手段可分为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生态修复处理方法等。化学方法处理污染水体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去除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有机质。物理治理技术措施包括人工曝气、调水冲污、河道疏浚等措施。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人工湿地处理及生物栅修复等。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做了展望。 关键词: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 Research of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bout lake eutrophication () Abstract: Lake eutrophication refers that nutrien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re into the water, bringing the phenomenon that clar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drop causing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death of fishes and other creatures. Treatments of eutrophic water include chemical treatment, physical treat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hemical method are that adding chemicals into water changs redox potential to remove suspended substances. Physical treatments include artificial aeration, flushing and river dredg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e the biological membrane, microbial preparation,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 and biological grid restor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gress research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present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makes forecast for the futur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of eutrophic water. Keywords: eutrophic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珊瑚礁生态系统知识

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 -------珊瑚礁 以前听周杰伦的那首《珊瑚海》,曾激起我对海底珊瑚世界的无限想象,身在烟台的我虽没有机会见到热带地区美丽的珊瑚礁岛,却也见到了不少深海的冷水珊,它们已经够多姿多样美丽无比了,但我相信西沙群岛的珊瑚礁应该更加瑰丽多彩。今年学习海洋生态学的时候,我对珊瑚特别感兴趣,通过阅读文献和小组讨论,终于对大自然中这一美丽的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浅薄的了解。 (一)、什么是珊瑚礁 珊瑚礁是生长在热带海洋中的石珊瑚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其他造礁生物、附礁生物、藻类等经历了长期生活、死亡的骨骼堆积建造而成的,它有着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美丽的水下景观。珊瑚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造礁珊瑚由于有单细胞的虫黄藻与之共生,钙化生长速度快,所以能造礁。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从而形成具有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被称为珊瑚礁。根据礁体与岸线的关系,划分出岸礁、堡礁和环礁。 (二)珊瑚礁的生境特征 全世界珊瑚礁生物群落明显地可以分为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印度洋--太平

珊瑚礁为海洋中一类极为特殊的生态系统,保持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它们是所有已知海洋栖息地中物种最丰富的地区,全世界的海洋生物中有1/4生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在海洋环境中,珊瑚礁生物群落是物种最丰富,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这是因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有着复杂的空间异质性,几乎所有的门类的海洋生物都有代表生活在珊瑚礁复杂的小生境中,生物群落的高度多样性也导致了珊瑚礁中种间食物和空间竞争的加剧,使得每个种占据的生态位都很狭窄。 珊瑚礁的初级生产者组成很特殊,除了浮游植物和底栖藻类外,还有珊瑚体内的虫黄藻,礁区海水的无机营养盐含量很低,但珊瑚礁却有着自然系统中最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这是由于礁区营养盐的供应主要来自系统内的高效再循环机制。在理想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能量流通效率的环境因素是由居于其内的生物体之间的相互活动所决定的,而大量的底栖大型水生植物、海草、同种生物和微型底栖植物高水平的光合作用、水生固着微型植物群对通过的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的利用、底栖滤食者对悬浮有机物的利用等都对维持高水平的生产量有重要意义。 (四)珊瑚目前的现状和保护 尽管珊瑚礁有着很高的生物量、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水平,但它却是一个十分敏感而脆弱的生态系统,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损害。目前全球的珊瑚数量剧减,主要因人类活动的影响。污染捕捞等威胁在我国表现较为突出,我国珊瑚礁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有:①陆源和海上污染;②不适当的渔业方式。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海南和西沙群岛,由于渔民过度捕捞、炸鱼、毒鱼、滥挖贝类等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昔日龟、鸟、鱼、贝、珊瑚等资源丰富的西沙群岛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日趋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这就直接影响到西沙群岛具有最高生产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使其面临巨大威胁或彻底毁灭的可能。除此之外,频繁发生的珊瑚礁白化也导致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已经影响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我国已设立自然保护区并立法以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的巨大观赏价值使得旅游开发成为大势所趋,这里,应当着重强调的是,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珊瑚礁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效应,所以在旅游业开发以前,建设初具规模的国家级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科学合理划分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规划好旅游区域和内容,对于珊瑚礁的保护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珊瑚的重要生态价值,积极保护利用它,不要让大自然的神奇的造物在人类的贪欲下消失毁灭。 参考文献: (1)Coral bleaching in Arrecifes de Cozumel national park after tropical strom rina in October 2011

河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甘肃天水藉河为例

第25卷 第3期2008年5月 干旱区研究 AR I D Z ONE RESE ARCH Vol.25 No.3 May 2008 文章编号: 1001-4675(2008)03-0353-04 河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以甘肃天水藉河为例3 齐安国1, 张毅川1, 胡国长2, 姚连芳1, 芦建国2 (1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摘 要:干旱地区季相差异显著,河流总体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有限,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以甘肃天水藉河为例,应用水生植物群落自然净化水质的原理,采取功能分区的方法,对河道的生态修复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此研究方案是藉河一期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态修复;植物群落;河道;藉河;天水;甘肃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河道是包括土地、植物、动物和水体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害物质、提供水生和陆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两侧地带土壤和植被的特征,支持着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生物生产率〔1〕。河流本身和河道的变化与其周围生态系统相一致,同时又依其周围生态系统的变化作相应调整。河道系统的功能通常处于流量、沉积物、温度等其他因素决定的动态均衡状态。当这些因素受到自然与人为扰动影响超过一定的范围时,这种动态均衡就可能被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通常引起与社会需求的冲突。在有些情况下,新的动态均衡最后得以形成。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生态系统的特征变化可能很大〔2〕。 在过去特别是近几十年,人类通过控制、改变河道系统来实现包括生活供水、工业供水、农田灌溉、水电、水运、废物处理、采矿、防洪、休闲娱乐、保护鱼类与野生动物群落等目的〔3〕。这些因素的累积效应不但引起河道本身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引起河道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化,包括河道水质变化、蓄水量降低、鱼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美学和旅游价值的损坏甚至丧失等。 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河道生态修复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河道生态修复是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与未被破坏前近似的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均衡的复杂过程〔4〕。人类对河道生态修复始于认识到某些自然或人类的扰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阻碍了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状态。生态系统的修复需要对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实施河道生态修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停止引起生态系统恶化或阻碍其自我恢复的人类扰动〔5〕。 1 案例分析 1.1 案例概况 天水古称“秦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甘肃小江南”之称。 作为渭河一级支流的藉河流经天水城区。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就目前城区的排水管网而言,雨水、污水系统还没有形成分离设置〔6〕。部分工业废水也没有经过处理排放下水道或直接排入河内。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少雨,藉河水流量明显减少,经常断流,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加之城区污水直接排放,使藉河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河道生态系统极度脆弱〔7〕。 1.2 设计思想 在保证其水利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复合生态系统理念,即保持河流的连续性和与城市的共生互补 3收稿日期:2007-03-20; 修订日期:2007-03-2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424490012);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0536530057) 作者简介:齐安国(1978-),男,湖南株洲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应用研究.E-mail:blackhorse0802@https://www.doczj.com/doc/ae16015540.html, 通讯作者:芦建国.E-mail:ljgnj@https://www.doczj.com/doc/ae16015540.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