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备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备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备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备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学情分析:

谈话调查:四年级三个班共109人,课前对三个班共计15人进行了谈话调查。

问题:1、你学过几位数乘几位数的乘法?

(生:一位数乘以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注意些什么?

(生: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别忘加进位数)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难点是什么?

(总忘进位、第二个因数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所等的积要

写在十位的下面)

具体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

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五、主要问题:

1、学习习惯不好,不认真口算会出现忘“0”的现象。

2、笔算的运算顺序混乱,积不能正确的定位,进位不加。

3、估算不能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算法。

六、教学措施: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5、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6、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7、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72×60=250×40=73×20=75×40 81×50=15×4=43×200=75×500=600×50=70×40=92×50=30×14= 二、填空。 1、12的103倍是(),31个20是()。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16=620×()=9920 3、路程=()×()时间=()÷() 速度=()÷() 4、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 5、一个农场去年收获小麦69731千克,大约是()万千克。 6、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 7、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如果△+□=200,□×5=80,那么△=(),□=()。 三、估算下面各题。

59×42 32×61 993×19 701×289 45×99 185×31 28×71 297×54 四、先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列竖式)。 162×2164×321713×15 308×21130×24135×12 五、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六、列式计算。 1、37的150倍是多少? 2、153个12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1、从甲地到乙地有32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能赶到乙地吗? 2、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吗? 3、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见表),为此,班级家长委员会奖励50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下面是中队委员们在商场看到的价目表,你能帮他们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 你打算怎样购买?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立竖式计算练习题300道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300道(立竖式计算)姓名: 286 ×25 = 463 ×30 = 856 ×49 = 524 ×36 = 275 ×55 = 702 ×36 = 183 ×33 = 300 ×29 = 645 ×91 = 164 ×55 = 106 ×54 = 737 ×64 = 604 ×38 = 464 ×14 = 571 ×13 =

660 ×93 = 205 ×63 = 902 ×93 = 423 ×95 = 152 ×42 = 120 ×24 = 454 ×45 = 634 ×34 = 449 ×64 = 138 ×76 = 135 ×13 = 381 ×13 = 234 ×81 = 754 ×89 = 717 ×51 = 464 ×32 = 177 ×22 = 582 ×35 =

169 ×48 = 645 ×11 = 850 ×65 = 911 ×13 = 166 ×73 = 809 ×52 = 262 ×76 = 145 ×11 = 905 ×90 = 928 ×40 = 168 ×92 = 562 ×75 = 709 ×92 = 984 ×22 = 244 ×87 = 901 ×12 = 180 ×71 = 967 ×39 =

304 ×33 = 967 ×63 = 149 ×83 = 519 ×49 = 740 ×65 = 556 ×60 = 195 ×61 = 347 ×58 = 501 ×36 = 810 ×31 = 431 ×22 = 995 ×16 = 125 ×25 = 667 ×99 = 154 ×68 = 451 ×24 = 691 ×15 = 247 ×65 =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 学广角》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单元教学内容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第六册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第九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编排 1.例1。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用左手手指帮助进位。如13×4,27×9 2、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计算结果末尾先填0,再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180×3,250×5 例1 130的5倍是(),24个8相加的和是() 例2 甲数是430,乙数是甲数的7倍,乙数是() 例3 一个数与零相乘的积是() 例4 如果@÷24=5,#÷@=9,那么#=() 例5 120×4的积是12×4积的()倍,850×6的积是85×60积的()倍。 二、笔算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A、因数中不含“0”的笔算方法:如321×25,789×14 例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21千米,24小时能行()千米。 例2 某商场占地面积是892平方米,15个这样的商场占地面积将是()平方米。 例3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例4判断:两个整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整数都大。() 例5判断: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可以是三位数。() B、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如150×84,409×20 C、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那时间=__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____. 例1 一队探险者去热带雨林探险,他们每天能行进125千米,21天能行进多少千米?用三种方法计算(提示:竖式、乘法分配律、两位数等于两个一位数的乘积) 例2 泉泉骑车去书店买资料,每分钟能行360米,25分钟可以到达书店;丽丽步行去书店,每分钟走108米,50分钟可以到达书店。泉泉、丽丽到书店时分别走多少米? 例3 计算405×37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27分) 1.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 )。 2.在540×90中,如果90缩小了10倍,要使积不变,则540应该()。 3.根据75×40=3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50×40=()75×200=()25×40=() 4.45×24的积是()位数。125×80积的末尾有()个0。 5.路程=()×()时间=()÷() 速度=()÷() 6.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450 ()×7<500 15×()<610 ()×30<280 27×()<550 ()×40<980 7.500个12的和是(),48个102大约是()。 8.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 9.在○里填小“>”“<”或“=”。 45×202○54×102 120×68○86×210 240×16○24×60 10.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120小时会行使() 千米。 二、我会判。(6分) 1.三位数乘以两位5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2.已知3×5=15,30×5=150,所以3×50=1500。()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 数。() 4.54×169≈50×100,即54×169≈500。() 5.153个12的和大约是1000。() 三、我会选。(10分) 1.32×6=192,当因数6扩大100倍时,积是()。 A.1920 B.19200 C.192000 2.某市为提升城市形象,特意把一个长方形街心花园的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扩大了()倍。 A.7 B.12 C.14 3.509×29≈()。 A.150 B.1500 C.15000 4.两个因数的积是42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则积变成()。 A.4200 B.42 C.42000 5.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A.48×40 B.24×800 C.480×400 6.小明每分钟打字110个,从10时到10时25分,他一共打了大约()个字。 A.300 B.3000 C.30000 7.350×80的积末尾有()个0。 A. 2 B. 3 C. 4 8.36×4=144,其中36不变,把4扩大5倍,积是()。 A.720 B.360 C.288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主备人:## 二、内容: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三、单元教材简析: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六、课时安排:数学广角2课时 七、教学建议: 1、有层次推进,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1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入没有重叠的数学问题,求一共有几人?顺着学生的思路,求一共有几人就是把两个小组的人数合起来,引出直观图。再引入有重叠的数学问题,求一共有几人?引发认知冲突后,再让学生利用直观图解决问题,并解释直观图。例2也可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展开教学。这样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2、提供丰富的生活中数学素材,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单元中,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使学生在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时的抽象、概要可以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里的丰富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提供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因为教材上例题和练习只有7题。我们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素材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如:一只小狗的重量等于2只小猫的重量,4只小猫的重量又等于2只小兔的重量,1只小狗的重量等于几只小兔的重量?又如:王老师出了两道题,在第一小组的12人中,做对第一题的有8人,做对第二题的有10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题,两题都做对的有几人?等等。第二是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多种形式的数学素材。有情境图的,有图片的,有文字描述的,有图片加文字描述的等。在这些具体的、丰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情景变化了,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没有变。 3、运用直观方式,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让学生抽象地想像、理解数学思想是有困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用圆片代表西瓜,用小方块代表砝码,用三角形片代表苹果,通过摆学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而且直观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可以减少记忆量,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晰,有序。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教案

第七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吉山小学数学科张瑛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 在本单元,教材编排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学习认知规律,先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它是后面学习笔算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接下来学习笔算,接下来学习口算,先是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然后在学生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些内容是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扩展,笔算的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便于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认知结构,渗透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最后,还学习乘法的应用以及它的估算。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乘法的计算容易出错,出错的类型因生而异,各有所不同,学生较容易错误的类型如下:(1)漏加进位。主要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某位满十进位时没有作记号。没有直观的数字提示,易出现漏加进位的错误;(2)乘算加。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构建笔算乘法的思维模式,造成乘、加错乱的思维;(3)积错。主要原因是乘法口诀不熟。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比两位乘两位数笔算的错误率要高一些,因为前者是连续进位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交流、合作中进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本单元主要是计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 NaCl溶液、CnS0 4溶液、CuC1 2 溶液、KMnO 4 溶液、FeCl 3 溶液、NaCl固体、糖、 CuS0 4 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 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 4、CnCl 2 、KMn0 4 、FeCl 3 。让学生观察,并 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 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 4 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交流现象】 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得出结论】 三种物质都溶于水,得到混合物颜色有差异。 【提出问题】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分析小结】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引导观察】 溶液的颜色是否均一?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题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试题 班级: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72×60=250×40=73×20=75×40 75×=500=20043=×15×8150=4 ×=14×30 =50 600×50=×92 =40×70 二、填空。20)倍是(、112的103,31个是(。)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2、根据6216=9920 =÷99216×()=620160062016062×=×= )÷()、路程=(3)×(时间=())÷()速度=(汽车的速小时行驶了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4、2120千米,)。度是( 、一个农场去年收获小麦569731千克,大约是()万千克。,再在积的末尾添()时,可以先算(×16、计算6300)。 、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7 =200□如果△+,□=(),那么△=(,□×5=80)。 4/ 1 三、估算下面各题。 59×42 32×61 993×19 701×289 297×185×31 71 ×54

45×99 28四、先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列竖式)。 162×2164×321713×15 308×21130×24135×12 五、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交通工具速度(千米/时)时间/时路程/千米 765 15 汽车 112 火车16 384 48 摩托车六、列式计算。、2倍是多少?15037、1的153是多少?12个 4/ 2 七、解决问题。

1、从甲地到乙地有32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能赶到乙地吗? 2、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吗? 3、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见表),为此,班级家长委员会奖励50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下面是中队委员们在商场看到的价目表,你能帮他们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 种类单位/元种类单位/元 4 圆珠笔钢笔12 3 卷笔刀计算器22 35 羽毛球拍铅笔盒18 40 橡皮足球1 奖励应照顾到各个层次,同时又50 文曲星应有所差别。 4/ 3 第一名3人 4人第二名 6人第三名12人鼓励奖你打算怎样购买? 4/ 4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 一、直接写出得数。 72×60=250×40=73×20=75×40 81×50=15×4=43×200=75×500=600×50=70×40=92×50=30×14= 二、填空。 1、12的103倍是(),31个20是()。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16=620×()=9920 3、路程=()×()时间=()÷() 速度=()÷() 4、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 5、一个农场去年收获小麦69731千克,大约是()万千克。 6、计算16×300时,能够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 7、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数,如果△+□=200,□×5=80,那么△=(),□=()。 三、估算下面各题。 59×42 32×61 993×19 701×289

45×99 185×31 28×71 297×54 四、先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列竖式)。 162×21 64×321 713×15 308×21 130×24 135×12 五、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六、列式计算。 1、37的150倍是多少? 2、153个12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1、从甲地到乙地有32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能赶到乙地吗? 2、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吗? 3、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见表),为此,班级家长委员会奖励50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下面是中队委员们在商场看到的价目表,你能帮他们设计购买方案吗?并说明理由。 你打算怎样购买?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知识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先把两位数按数的组成分成几十加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如13×4=(10+3)×4=10×4+3×4=40+12=52 也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减几,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减. 如 29×3=(30-1)×3=30×3-1×3=90-3=87 口算乘法很简单,几十和几两分散,分别乘上一位数,两积加减是关键. m个n是多少? m×n= m的n倍是多少? m×n= 8是4的多少倍?如:8个4是多少? 8×4=32 如:8的4倍是多少?8×4=32 如:8是4的多少倍? 8÷4=2 2、整十数乘整百数(几十、几百、几千的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中的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如 600×70=先算6×7=42 再在42后加写上000 600×70=42000 3、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然后进行相乘。估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结果一定要用“≈”连接,不要用“=”。 乘法的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其标准就是符合实际。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与哪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就与哪个数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④计算过程中有进位的,计算时要把进位加上。 如: 2 1 3 6 8 4 8 2 6 6 0 8 ×25 × 4 5 × 6 7 × 2 8 1 0 6 5 213×5的积 4 2 6 213×2的积 5 3 2 5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①先把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相乘(写竖式时,将0前面的数对齐);②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③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相应个数的0.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2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21×12= 185×25= 193×36= 445×61= 259×64= 128×98= 255×51= 653×88= 665×99= 338×67= 998×72= 236×39= 953×18= 298×86= 126×39= 二、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250×36= 330×90= 990×90= 760×38= 355×60= 550×59= 557×60= 450×86= 250×40= 750×40= 496×30= 870×65= 445×40= 125×80= 680×75=

三、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305×60= 408×58= 603×39= 404×50= 708×77= 803×35= 702×40= 101×33= 905×23= 308×42= 502×88= 803×33= 205×80= 701×28= 502×70= 四、明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 (1)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是9900。()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3)136×11=1360+136=1496() (4)140×50积的末尾有两个“0”() 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240×50积的末尾有()个“0”。 A.2 B.3 C.4 (2)因数末尾有“0”的简算是指()。 A.不要末尾的“0” B.末尾只写一个“0” C.省去用“0”乘,但积的末尾还需添上“0”。 (3)740×80进行简算时,“8”应和()对齐。 A.0 B.4 C.7 六、生活中的数学。 ( 1)每节硬座车厢有118个座位,一列火车有15节硬座车厢,这列火车有多少个硬座座位?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9总复习 总复习内容主要涉及本册教科书中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数学广角。通过总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正因为总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所以教学中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沟通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四大版块的内容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欠缺的是厘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的能力以及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住重难点知识,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一项主要内容,辨析含糊不清的认知,巩固强化薄弱环节则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例如,复习“大数的认识”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法,一方面抓住其重点内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思维障碍点。 2.复习课要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例如,复习“图形与几何”时,结合本册教科书知识较为零散、概念多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概念,内化理解。 3.复习时,既要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要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例如,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时,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与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准确、迅速。如学生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不是很清楚,学习商不变性质之后,就可以说清其中的道理了。复习笔算乘、除法时还可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等。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数学二年级上第九单元集备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全面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本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总共分为五部分: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2、表内乘法 3、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 4、观察物体 5、统计 内容安排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从内容看基本上含盖了二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差异必然存在,尤其是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应用上会存在“学困生”。 像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这样的内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米和厘米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有的学生难以把握;统计图中一格表示两个物体,这种数学中的“对应关系”也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还有看图想象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等等,在复习中都是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 教学策略: 1、复习前,结合平时学生学习的情况认真分析缺差,拟订适合本班学情的复习计划,以便做到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问题、看图想象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等,都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3、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部分或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来比划;找角和直角与观察周围的实物联系起来;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等。 4、复习过程中做到既全面,又突出重点。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也非常重要,复习过程中不可轻视。 5、引导学生对具体实物的观察(课前准备的三棱柱积木),运用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和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复习过程中的练习和效果考察,主要是选用练习二十四中的练习和根据复习需要适当编写练习,或从《基础训练》册上选用,以补充练习,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300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 286×25= 463×30= 856×49= 524×36= 275×55= 702×36= 183×33= 300×29= 645×91= 164×55= 106×54= 737×64= 604×38= 464×14= 571×13= 660×93= 205×63= 902×93= 423×95= 152×42=

120×24= 454×45= 634×34= 449×64= 138×76= 234×81= 754×89= 717×51= 464×32= 177×22= 582×35= 169×48= 645×11= 850×65= 911×13= 166×73= 809×52= 262×76= 145×11= 905×90= 928×40= 168×92= 562×75= 709×92= 984×22=

519×49= 740×65= 556×60= 195×61= 347×58= 501×36= 810×31= 431×22= 995×16= 125×25= 667×99= 154×68= 304×33= 967×63= 451×24= 300×55= 189×54= 895×56= 173×49= 577×61=

463×85= 856×17= 466×80= 667×30= 252×61= 861×64= 463×89= 691×15= 247×65= 135×13= 630×13= 994×14= 167×69= 739×30= 387×99= 174×29= 734×39= 247×74= 117×27= 916×55=

人教版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

张胤君《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 一、单选 ×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 1 B. 2 C. 3 2.王大伯栽了31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132千克,一共收梨() A. 163千克 B. 2092千 克 C. 409 2千克 3.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A. 9990 B. 900 C. 1000 4.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是() A. 四位数 B. 五位数 C. 四位数或五位数 ×()<1605,括号里最大能填() A. 3

B. 5 C. 8 6.若A×40=360,则A×4=() A.3600 B.360 C.36 7.45×26=1170,其中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是()A.1170 B.2340 C.585 8.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速度×路程=时间B.路程÷时间=速度 C.路程×时间=速度 二.填空 9.×时间=路程;× =总价. 10.狮子8小时跑636千米,鸵鸟4小时跑241千米,马5小时跑348千米,跑的最快. 11.一个数和20相乘的积是14000,如果这个数缩小1000倍,积变成.1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 13.根据已有的结果找出规律,直接写得数. 37037×3=111111 37037×6=222222 37037×9=333333 37037×12= 37037×18= 37037×24= .

14.在计算□35×3时,要使积四位数,□最小应填. 15.火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80千米,可写作,小亮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250米,可写作。 16.填上相应的图形。▲+▲=50 ●+▲=75 ★-●=75 ________×2=100 ________×4=100 ________×8=1000 三、计算 17.口算. 240×20=600÷30=60×200=420万﹣160万= 1000÷1000=120×50=300﹣300÷6=12亿+68亿= 18.竖式计算. 121×12=5×910=408×33=312×16= 四.解答题 19.实验小学12名教师带领180名学生去看电影,成人票每张13元,儿童票每张10元,带2500元够不够 20.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5天,每天修132米,还剩251米没修完,这条公路共有多少米 21.学校购买6套资料书花了270元.学校还想再购买24套这样的资料书,还需要准备多少钱

完整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123×52 = 145×38= 524×46 = 452×35 = 145×24= 754×27= 142×45 = 687×14= 785×27= 124×34 = 561×43= 485×75= 752×36= 146 784×21= ×58 = 456×23 = 542×48= ×41= 456 112 ×45636 = ×69= 753 789×425 ×34 = ×15= 52 = 19= 786×486×62= 23= 875 ×14 = 178 ××75113= 78= 52= 144×156 ×14799= ×48= 123 ×74 = 156×14= 754×24= ×142 42= 235 × 32= ×542 45= 146 14= 356 ××29= ×453

35= ×785 48= ×456 43= ×486 73= ×452. 795×46= 428×26= 754×19 = 632×34= 555×26= 442×37 = 114×79= 452×34= 743×24= 486×17 = 456×24= 552×13= 645×12= 449×63= 786×11= 776×33= 745×27= 775×54= 446×78 = 889×15= 34= 196 47= ×43= 663×537×15= ×391 42= ×42327= 14= 867×24= 347 ××186 ×49= ×32771= 45= 623××62816= 116 231 ×47325= 42= 342×34= 239 ×37= ×64= 354 27= ×346 12= ×632 ×23= 743 × 55= ×114 56= ×369 45= ×234 13= ×761

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

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1、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2个一百是() 50个十是() 500个十是() 420个十是() 2、20×5 30×6 4×70 100×6 3×200 500×3 200×6 12×4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学生列式:400×20 得数是多少呢? 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 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2)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2)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3、小结:几百几十数与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400×20=8000 210×30=6300 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 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有谷子、玉米、大米三种饲料,谷子每袋23元,玉米每袋21元,大米每袋29元 2.如果各买3袋,能计算出各需要多少钱吗? 生口头列式并口算 3.如果各买15袋呢? 预设: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

四年级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练习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练习: 408×69= 701×91= 88×706= 19×708= 703×59= 142×45= 409×26= 908×21= 34×209= 294×60= 350×45= 740×28=

706×45= 109×34= 876×27= 324×46= 768×36= 908×40= 304×29= 264×58= 568×43= 429×87=

56×634= 18×758= 763×43= 582×40= 508×35= 589×86= 40×260= 402×19=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 【典型题例】 例1、一个长方形草地,长是135米,宽是12米,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2、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那么绕地球46周需要多少分 钟?

例3、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104元,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一台饮水机的12倍。 (1)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钱? (2)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视机共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出来。 例4、 (1)买10台游戏机多少钱? (2)买8台游戏机和11台学习机要花多少钱? 例5、同学们沿着一段公路的一侧栽树,每隔12米栽一棵树,从公路的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155棵树。这段公路有多长? 例6、

学校今年共植树多少棵? 【课堂练习】成绩____________ 一、新月小区有24栋居民楼,每栋居民楼有502户人家,新月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 二、水果店运来苹果和芦柑各40箱,每箱芦柑装11千克,每箱苹果装14千克。运来芦柑和苹果共多少千克? 三、星星影剧院,设置了35排,每排坐102人,放映某场电影,3400人能坐的下吗? 四、羽绒服羊绒大衣 (1)小菲服装店去年冬季购回18件羽绒服,每件进价172元,购回20件羊绒大衣,每件进价268元,购进这些衣服一共花了多少钱?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9 总复习 ◎教学笔记 本单元是对全册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共包括3个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对全册的数学知 识进行整理和对有趣的事情进行回顾;二是数学活动,教科书设计了3项有趣的活动,对数的认识和认 识钟表进行巩固和提高,对计算进行整理和巩固,进一步认识图形;三是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 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共分为四个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认识图 形以及认识钟表。20以内的数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 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复习,教科书采用“分类”加“举例”的方式,对所学习的计算进 行整理。一方面是对所学算式进行整理,另一方面是对计算方法进行回顾。认识钟表的复习主要是对整 时的认识和表示,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快到几时”和“几时过一点儿”的练习。认识图形的 复习重点是让学生能辨认所学的四个立体图形,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科书编写特点,灵活地处理教科书上的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内 容分类,将成长小档案、数学活动和综合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他们对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还不熟悉,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 理与复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本学期学习内容比较多,不容易形成完整的体系。复习阶段又都是 他们熟悉的内容,因而容易丧失学习的新鲜感,教师要注意设计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 1.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 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 2.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 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 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3.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 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自己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 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来。由此可见,反思本身 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4.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 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进行: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 过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5.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要简单归结为马虎、不认真,而是要进行分析,了解错误原因,有针对 性地进行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