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樟脚村一日游作文叶荣根

樟脚村一日游作文叶荣根

樟脚村一日游作文叶荣根

满眼风光入画来——访樟脚古民居

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古民居砌成于清嘉庆四年,距今已有207年的历史。目前共有数十座古民居,大小不一,仍有住人。古民居所砌山石,形状不一,色彩鲜艳,古香古色,堪称一绝。樟脚村还有大溪涧、金钟潭、观音山寺、陈平山烈士故居和纪念碑等。

从324国道泉港区涂岭镇段朝阳公路(命名别有情趣)往西走十多公里,经过蜿蜒盘旋的公路,即到樟脚村,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一座座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石头厝”,俨然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城堡。村里人说,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樟树,香樟芬芳,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樟脚村因此得名。三伏天的天气,酷暑难耐,在这里却凉气逼人,无比惬意。

色彩斑斓的石头古民居

沿途看到一家特色的小商铺,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商铺风格,二楼有一小间用空啤酒瓶砌成的小屋,巧夺天工,煞是显眼,可见屋主人的别具用心,让人赞不绝口。

往小路上走几十米远,那些让无数从事摄影、写生的人赞不绝口的石头房子,一下子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了,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颜色鲜艳、外形粗犷、错落有致、形式完美。走进古民居,历史的厚重感充盈在空气中。墙上的石卵石块,大都是铁红色的风化石。这些古民居通体由石头砌成,由于石头有铁红色、黑色、棕色、黄色等许多颜色,房子就显出了五彩斑斓的色彩。一些房子一楼门前有条路,二

楼的房间开个门出来,也是一条路。户与户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一般房子都用石砌到顶,也有上面部分垒土坯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距离很窄,形成了幽静的石巷。走在石巷中,左右两边的石墙一片斑驳,但其呈现出的红、灰、白、青的色泽依然绚丽,俨然一幅油彩画。据称,村中建造时间最长的一座房子,竟然已屹立了近200多年时间而不倒。古民居中最为堂皇、最具特色的应数“瑞峰楼”。据介绍,“瑞峰楼”位居村子高处,有两层楼房,全用乱石块砌成,整幢楼房三面全石到顶,只在二楼正面墙上留三个小窗。大门构筑精美,由精雕的辉绿岩方块石垒成拱形大门。门楣上是雕有“瑞峰”字样的匾额,落款为“清嘉庆四年乙未中秋”字样。“瑞峰楼”底部墙宽一米,二层最窄处也有70多厘米。楼内两边上下各三个房间,后边是小厅,中间是一个大天井。这种构造,与闽西的土楼有点相似。可惜的是,一场大火过后,这幢房子已经面目全非。

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里,狭窄、幽静。缠在石墙上的老藤,给石屋增添了一份沧桑。石墙的缝隙里泛出青绿的苔斑,使得巷道的空间阴仄而清幽,阳光只能打在高高的屋脊上,少许的光线漏在墙垣上,与幽暗的巷道对比,形成上下截然不同的明暗,俨然一副写实的水彩画。这里巷道连着巷道,岔道又连着岔道,曲径通幽处,民居如迷宫。被岁月冲刷的平滑的石阶、斑驳的门槛、灰白的梁木、锈腐的铁锁以及石梁上道道雨水冲刷的痕迹,显示出古朴凝重。更有那爬在石墙上的老藤条守着这一方古老的静谧,任岁月流水逝去。古屋前的青竹在风中摇曳着细碎的光影,与老藤为老屋点缀一抹盈绿的生机。历经岁

月的洗礼,石墙已是一片斑驳,但其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藏青的色泽,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么绚丽、缤纷,俨然一幅油彩画。不少慕名远来的美术家、摄影家来过这里,都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个如油画般的乡村。

拾级而上,偶有鸡犬相闻,几个蹲坐的老人悠然自得地闲聊着,几个孩童在捉迷藏、嬉闹着,嬉闹声从小道上飞起,飘荡在古屋的上空,在山谷里回响着。一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美景,我们轻轻地走过,生怕惊动这里的宁静。

风化石垒筑的民居,就是一首首流淌着古老的山谣,一个个凝固的音符,一节节让血液都凝固的诗篇,让你细细品味,如痴如醉……我们轻轻地走在仄仄的穿越时空的巷道,寻找着世外桃源的那片宁静与和谐,那份淳朴与自然……

或许是另一种更强大的光芒遮掩了它吧。今日春暖,暖阳当空,春光浩荡。在极盛的光中笼着,这个约有百来座彩石屋的小小村落,显得分外质朴而安详。这安详很是动人心魄,像是记忆中某些凝固的时光。

我们家胖子用相机定格它的美;小家伙用画笔记录它的美;我呢,奋力地用眼睛留存它的美。一家三口算是各得所需。小游一日,收获满满。

樟脚村一日游作文叶荣根

樟脚村一日游作文叶荣根 满眼风光入画来——访樟脚古民居 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古民居砌成于清嘉庆四年,距今已有207年的历史。目前共有数十座古民居,大小不一,仍有住人。古民居所砌山石,形状不一,色彩鲜艳,古香古色,堪称一绝。樟脚村还有大溪涧、金钟潭、观音山寺、陈平山烈士故居和纪念碑等。 从324国道泉港区涂岭镇段朝阳公路(命名别有情趣)往西走十多公里,经过蜿蜒盘旋的公路,即到樟脚村,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一座座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石头厝”,俨然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城堡。村里人说,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樟树,香樟芬芳,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樟脚村因此得名。三伏天的天气,酷暑难耐,在这里却凉气逼人,无比惬意。 色彩斑斓的石头古民居 沿途看到一家特色的小商铺,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商铺风格,二楼有一小间用空啤酒瓶砌成的小屋,巧夺天工,煞是显眼,可见屋主人的别具用心,让人赞不绝口。 往小路上走几十米远,那些让无数从事摄影、写生的人赞不绝口的石头房子,一下子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了,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颜色鲜艳、外形粗犷、错落有致、形式完美。走进古民居,历史的厚重感充盈在空气中。墙上的石卵石块,大都是铁红色的风化石。这些古民居通体由石头砌成,由于石头有铁红色、黑色、棕色、黄色等许多颜色,房子就显出了五彩斑斓的色彩。一些房子一楼门前有条路,二

楼的房间开个门出来,也是一条路。户与户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一般房子都用石砌到顶,也有上面部分垒土坯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距离很窄,形成了幽静的石巷。走在石巷中,左右两边的石墙一片斑驳,但其呈现出的红、灰、白、青的色泽依然绚丽,俨然一幅油彩画。据称,村中建造时间最长的一座房子,竟然已屹立了近200多年时间而不倒。古民居中最为堂皇、最具特色的应数“瑞峰楼”。据介绍,“瑞峰楼”位居村子高处,有两层楼房,全用乱石块砌成,整幢楼房三面全石到顶,只在二楼正面墙上留三个小窗。大门构筑精美,由精雕的辉绿岩方块石垒成拱形大门。门楣上是雕有“瑞峰”字样的匾额,落款为“清嘉庆四年乙未中秋”字样。“瑞峰楼”底部墙宽一米,二层最窄处也有70多厘米。楼内两边上下各三个房间,后边是小厅,中间是一个大天井。这种构造,与闽西的土楼有点相似。可惜的是,一场大火过后,这幢房子已经面目全非。 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里,狭窄、幽静。缠在石墙上的老藤,给石屋增添了一份沧桑。石墙的缝隙里泛出青绿的苔斑,使得巷道的空间阴仄而清幽,阳光只能打在高高的屋脊上,少许的光线漏在墙垣上,与幽暗的巷道对比,形成上下截然不同的明暗,俨然一副写实的水彩画。这里巷道连着巷道,岔道又连着岔道,曲径通幽处,民居如迷宫。被岁月冲刷的平滑的石阶、斑驳的门槛、灰白的梁木、锈腐的铁锁以及石梁上道道雨水冲刷的痕迹,显示出古朴凝重。更有那爬在石墙上的老藤条守着这一方古老的静谧,任岁月流水逝去。古屋前的青竹在风中摇曳着细碎的光影,与老藤为老屋点缀一抹盈绿的生机。历经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