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杨春贵)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8
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杨春贵
摘要: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保障、战略转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行动,才能驾驭全局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其根本特征是正确处理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全局的最佳效果。毛泽东说:“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这里讲的是战争,实际上适合于任何领导工作。实践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过程性,决定一切实践主体都应具有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实践活动同其他人比较起来,总是涉及的领域更广,方面更多,内外关系更为复杂,影响也更为深远,因而更加需要有全局眼光,更加需要从整体和长远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保障、战略
转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行动,才能驾驭全局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是中央领导同志的事,是大领导的事,他们应当成为战略家;而我们在地方、基层或部门工作,处于局部地位,做的是具体的事,何以有必要提高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呢?我们的回答是必要的。因为:第一,全局和局部的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毛泽东说:“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即是说,相对于全局而言,你是局部的,相对于你所管辖的部分而言,你又是全局的,也有一个总揽全局的问题。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当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第二,即使从你所处的局部地位来说,你也需要了解全局,具有全局意识。毛泽东说:“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的东西的。”只有增强全局意识,了解战略大局,才能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为全局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妨碍大局、甚至危害大局。邓小平在谈到地方财政工作时说,地方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党历来是重视战略的,部队的战士、伙夫都关心战略,只要把战略形势讲清楚,问题就好办了。
”在谈到妇女工作时,邓小平说:“妇女工作一定要管本行、议大事,管事要管本行,议事要议大事,要把眼界搞开阔些。”这些话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一切工作都有全局和局部关系问题,都必须懂得全局高于局部、局部服从全局的大道理。这就需要有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一切着眼全局
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一切着眼全局,即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当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局部服从全局。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工作必须由全局谋划,即整体和长远谋划,不可陷入事务主义。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目无全局的军人,即使能争得一城一地乃至几城几地,最终难免全军覆没,如同目无全局的棋手,纵然能谋得一子一目乃至几子几目,最终难免满盘皆输。我们应当善于思考——善于把具体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加以
思考,不能只罗列现象、看不到本质;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加以思考,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把当前问题放在过程中加以思考,不能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就是说,对于工作一定要重视规律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思考,重视想大事、谋全局,努力做到高瞻远瞩。所谓事务主义,就是对工
作缺少全局的谋划,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忙于各种场面上的应酬活动,工作来一件,做一件,不分轻重缓急,事必躬亲,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难以成就大事的。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说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细节当然是重要的,有时某一细节甚至具有某种决定性意义。但是这里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战略指导是正确的,离开了这一前提,战略上发生了失误,细节没有意义,或者只有相反的意义,正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细节越细,结果越糟。对于领导人员来说,对于企业家来说,第一重要的是战略。细节错误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而战略错误一个都不应当犯。因为一个战略错误将导致全军覆没、工作的全局失败和企业的一败涂地。邓小平作为一个战略家,他的风格举重若轻,就是因为他的注意力始终摆在照顾全局上面。他说: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的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陈云同志提出“踱方步”,也是这个意思。他说: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人,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叼着水烟袋,踱着“四方步”,他们专门考虑战略问题。现在我们也应当有更多这种踱方步、想战略问题的人。
第二,判断是非得失必须以全局利益作标准,不可因小失大。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利弊相伴而生,有其利必有其弊。智者之智在于谋大利而避大害。中国古人说:“有所得有所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进有所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讲的都是着眼全局的大道理。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军事冒险主义者在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坚持所谓
“不丢失一寸土地”的方针,反对一切必要的退却,认为退却丧失土地、危害人民,结果造成全局的失败。毛泽东说:“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连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连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他们不懂得“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为了前进而后退”的大道理。邓小平说:“有些事从全局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照顾大局。”我们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正是着眼全局,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效益;我们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着眼全局,为了把今天的发展同明天的发展连结起来,避免由于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