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光学系统、光源照明系统和机械装置三部分。下面分别对它们予以介绍。

一、生物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和光源系统四个主要部件。其次还包括滤光片、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物镜

物镜一般都是在物镜转换器上旋着。它是显微镜的最主要部件。显微镜的放大及分辨作用主要由它来担当。其优劣直接决定了显微镜的主要光学性能。普通物镜的结构如图10-2-1所示。

为了校正像差和色差(所谓像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形

状上的差别,色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颜色上的差别),

物镜都由多块透镜组成,而且放大倍数越高,结构越复杂。

普通物镜所观察到的像面总有些弯曲,即靠中间部分清晰,

靠边缘部分比较模糊。要想让边缘清楚,需要调节显微镜

的微调钮。但是边缘部分清楚后,中间部分又变得模糊了。

这除了不便观察外,更主要地是无法对其进行摄影。平场

物镜可以较好地校正像面弯曲,使视场平坦。但其结构也

相应地复杂些。

现在,多数高倍物镜和油镜内都装有弹簧。在物镜前端受

压时,镜头可以退缩回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镜头,另一方面也不会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压碎。这种物镜称为弹簧物镜。

1、物镜的分类显微镜的物镜虽然细分起来多达数百种,但是一般可采用下述三种分法:

(1)按物镜使用空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

干燥系物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空气为介质。

油浸系物镜:简称油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油类为介质。

(2)按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放大10倍以下;中倍物镜:放大10~25倍:高倍物镜:放大40~80倍;油镜:放大倍数一般为100倍。

(3)按物镜对像差和色差的校正程度不同,可分为:

消色差物镜(ACH);复消色差物镜(APO);平场消色差物镜(PLAN ACH);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平场复消色差物镜(PLAN APO)。

这五种物镜的区别主要是消除色差与校正场曲的程度不同。其性能和复杂程度均是递增的。即平场复消色差物镜质量最好,但其价格也最高,结构也最复杂。

2.物镜的识别物镜通常都标有表示物镜光学性能和使用条件的一些数字和符号。如“40/0.65”和

“160/0.17”。此处的40表示它的放大倍数(有的写成40谆?0:1);0.65表示它的“数值孔径”(有的写成N.A.0.65或A.0.65);160表示使用该物镜时,显微镜的机械筒长应为160mm(所谓机械筒长是指取下物镜和目镜以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显微镜的机械筒长现已统一规定为160mm);0.17表示使用该物镜时,盖玻片的厚度应为0.17mm。有些低倍物镜,在有、无盖玻片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所以不标0.17 而代之以横线“-”。有些油镜上标有“油(或oil)”字。

(二)目镜

普通目镜的结构如图10-2-2所示。目镜通常插在镜筒上。根据需要可以方便地拔插更换。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后的像作进一步的放大,使人眼能够清楚地观察标本。它有单目和双目两种工作方式。廉价显微镜多采用单目形式,使用时,只能用一只眼睛观察。双目显微镜配有两个相同的目镜,可供两只眼睛同时观察。一般的目镜是由上下两块或两组透镜组成。下面的一块大透镜叫场镜,上面的一块小透镜叫接目镜。两块透镜之间有一个环状光栏,用它来限制视场的大小,只留下成像质量较好的像供观察,通常把它叫做视场光栏。光栏上一般粘有一个细丝,用来指示特定的观察目标。当此细丝掉下后,可粘一小段头发或细铜丝代替。但

要注意,其尖端要落在光栏平面内。否则,观察时,指示不清晰。

目镜可分为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镜、平场补偿目镜、平场广视野目镜和其它特殊目镜等多种。其中,上下两块透镜的凸透面都朝下的惠更斯目镜在普通显微镜上用得最多。平场补偿目镜一般标有“p”,国产也有标有“PB”的。它和平场物镜相配用。属于高档目镜。

(三)聚光镜

聚光镜又叫集光器,一般安装在镜台下面。它由手旋螺丝固定,安装方便。通常,它由聚光镜和可变光栏两个部件组成。有的聚光镜的下方还安装有一个放置滤光片的圆环形架子。聚光镜的作用一是将光源来的光线会聚到标本上,以便观察。二是使照明光线获得一个与物镜数值孔径相适应的孔径角,以保证物镜充分地被利用。普通聚光镜的结构如图10-2-3所示。可变光栏又叫光圈或虹彩光栏,装在聚光镜的下方,由十几块金属薄片组成。中央通光孔为圆形,移动可变光栏的把手,可以任意调节通光孔的大小。改变聚光镜的孔径

角,以配合物镜的数值孔径。

聚光器的主要参数是数值孔径。但它的数值孔径是可变

的,受光栏孔的大小控制。光孔开大,数值孔径增大,反

之则减小。聚光镜外壳上所标的是数值孔径的最大值。

整个聚光镜安装在支承架上。支承架是由滑板连接,利用

齿轮齿条,作高低升降够动。聚光镜的光轴应和显微镜物

镜的轴重合。当发现偏差时,可调节聚光器支承架两侧的

中心调节螺钉,使二者重合。

除了上述普通的聚光镜外,还有暗视场聚光镜、相衬聚光

镜、偏光聚光镜等多种不同用途的聚光镜。以满足不同场

合的使用。

有的显微镜在镜座部分还有一个聚光镜,此聚光镜仅仅起普通的会聚光线的作用。

(三)其它

1、滤光片

有些显微镜配有不同波长的滤光片供选用。显微镜所用的滤光片通常为几个毫米厚的有色玻璃片。滤光片可以滤出与其本身颜色相同颜色的光。使用不同的滤光片,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不同颜色的照明光线,使观察效果更佳。滤光片常被放置在聚光镜最下方的圆环内,也有的放置在底座上。

2、载玻片和盖玻片

顾名思义,载玻片是用来承载样本的,盖玻片是用来复盖样本的。即,通常观察标本时,标本被夹在两块玻璃片之间,下面的一块叫载玻片,上面的叫盖玻片。二者一般是用长方形的透明玻璃片制成,只是薄厚有所区别。标准盖玻片的厚度为0.17mm;载玻片的厚度则为1.1mm。即厚的一块为载玻片,薄的一块为盖玻片。二者的长、宽相同,通常为45mm?6mm。厚的一块为载玻片,薄的一块为盖玻片。二者的长、宽相同,通常为45mm?6mm。

二、光源照明系统

光源照明系统用来供给照亮标本用的光线。显微镜所用的光源有自然光和电光源两种。对采用自然光的显微镜,其光源系统只有一个反射镜。反射镜又叫反光镜。它安装在聚光器下面的镜臂上。反射镜有两个反射面: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凹面。可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任意转动。它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室内光线的方向(凹面镜也有一定的聚光作用),使光线射向聚光镜。

现代显微镜多使用电光源进行照明。其光源系统由光源灯电路、光源灯、透镜、反射镜,聚光镜等组成。整个光源照明系统安装在灯座内。光源灯一般使用钨灯或卤钨灯。灯的功率从十几瓦到数十瓦不等。光源灯所使用的电压通常为12V以下的低电压,并要求电压可调,以改变光线的亮度。在光源灯的电路部分通常都设有光亮调节器。通过调节光亮调节器,可以很方便地改变投照在标本上光的亮度。

光源灯的电路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都是采用改变变压器初级线圈电压的方法来进行调压的。常用的改变变压器初级线圈电压的方法有:改变变压器初级所串联的电阻分档来改变变压器的初级电压;用单结晶体管或双向二极管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来改变变压器的初级电压等。具体电路这里不再介绍。

三、机械装置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是为光学系统服务的。只有精密、灵活、准确的机械装置与良好的光学系统密切配合,才能使显微镜发挥出良好性能。

图10-2-4为一种普通双目显微镜和一种双目显微镜的结构。从图中可知,一般显微镜的机械装置由下列部件组成:

(一)镜座与镜臂

1、镜座镜座又叫底座,是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撑整个镜体。镜座下面通常装有四个支撑橡胶脚,以使仪器稳定放在工作台上。

简易显微镜的镜座多呈马蹄形,用铸铁制造。

电光源显微镜的镜座多为方形,其内部装有电光源系统。即

照明灯、聚光镜、反光镜及光源灯电路等均装在其镜座内。

底座侧面装有电源开关和光源亮度调节钮,可根据不同的需

要选择合适的亮度。底座后面通常装有电源插座及保险(丝)

管。也有的将保险管装在底部的。

2、镜臂呈弓形,立于镜座的上端。对直筒显微镜来说,用

它来支撑整个光学系统的大部分机械零件。其下有一个倾斜

关节,用以倾斜镜筒。对斜筒显微镜来说,镜臂是固定的,

主要用它来支撑镜筒、载物台等其他光学元件。

(二)镜筒

镜筒又叫目镜头,是金属制的圆筒。其上端可插目镜。单目

显微镜镜筒的下端连接物镜,双目及三目显微镜的下端为连

接头,被手旋螺钉固定在镜臂上。需要时,旋动手旋螺钉,

可以方便地将镜筒从镜臂上取下来。

1、单目镜筒单目镜筒又有直筒和斜筒之分。双目和三目镜筒则都是斜筒式的。直筒显微镜因使用不太方便,目前使用量较少。单目斜筒是在镜筒内安装一个反射棱镜,标本通过物镜到达镜筒的光线被棱镜以45度角反射进入目镜。斜筒式可作360度旋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双目镜筒双目镜筒由左右两个镜筒组成。镜筒的下部装有一套复杂的反射棱镜机构。如图10-2-5所示。

来自物镜的光线经半五角棱镜两次反射后,折转45度进入分光棱镜。分光棱镜由两块直角棱镜胶合而成。胶合面上镀有分光膜。当光到达分光膜时,有一半反射,进入下棱镜,另一半光透过分光膜,进入上棱镜。光线被上下两个棱镜(即直角棱镜及空间棱镜)反射后进入两个目镜中成像。

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目镜画成上下形式。实际使用的光路是将半五角镜以后的所有部件转动90度,将两目镜变成左右形式。

为了适应不同人的观察,复合棱镜两侧的反射棱镜的间距通常都设计为可调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瞳距不同的人使用。调节范围通常在55mm~75mm之间。双目镜筒一般设计成可伸缩调节方式。这是为了适应视力不同的人使用。调节范围通常在500度近视和远视之间。

3、三目镜筒三目镜筒是为摄影显微配置的。它是在双目镜筒的上方又增加一个镜筒。在此镜筒上可加配照相机。这样既可以观察,又可以摄影。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安装有一个可推拉的棱镜。推入时供平时观察用,拉出时光线全部进入摄影镜筒供照相用。还有一种是既可观察又可同时摄影的三目镜筒。它的光线20%~30%供观察用,70%~80%供摄影用。在摄影时,可用摄影目镜进行调焦,当看到清晰的物像时,再摄影,便可摄出清晰的照片。

(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装于镜筒下端,用来安装和转换物镜。按安装物镜的孔数不同,可分为两孔式、三孔式、四孔式等几种。以三、四孔具多。按定位方式的不同,物镜转换器可分为外定位式和内定位式两种。但无论哪种方式,其基本结构都是由上下两块凸面朝下的圆盘组成。上面一块固定在镜筒的下端,称为固定盘。下面一块可以绕其中心的大头螺钉旋转,称为转动盘。物镜就分别安装在转动盘的几个对称的螺丝口上。外定位式的转换器,其定位弹簧安装在外面;内定位式的转换器,其定位弹簧片安装在固定盘里面。当转动盘旋转至某

一位置时,定位弹簧片上的凸棱落入定位槽中,发出咔嗒一声响,便有一个物镜进入光路。继续旋转转动盘,可将各个物镜依次调在显微镜的光轴位置上。

对物镜转换器的精度有两点要求:同轴和齐焦。所谓同轴,是指每个物镜被定位即调入光路后,物镜和目镜的光轴应在一条直线上。所谓齐焦,是指用低倍物镜调焦后,从低倍转换到高倍物镜,无须使用粗调,即可初见物像(但允许细调)。齐焦又称为“等高转换”。

(四)载物台与移动器

载物台用于承放标本。它与显微镜的光轴垂直。为了便于操作,载物台上可设一个移动器,叫做带移动器的载物台。当标本被夹入移动器后,使用移动器的横向和纵向调节旋钮或手轮,便可以上下左右移动标本,十分方便。这种载物台与移动器是靠移动器上的一只滚花螺丝连接的。安装移动器时,只要把移动器上两个固定销插入台面的螺丝孔内,再拧紧滚花螺丝即行。图10-2-6所示为一种移动器的结构。

6. 8.固定销

7.滚花螺丝 9.纵向调节旋钮 10.齿条

可升降式载物台的结构比较复杂。这样的载物台通常由上下两层构成。在上层的表面,还安装有一个标本夹,用以夹持样本。在载物台的下方,还安装有一个纵、横向调节手轮。见图10-2-4。

下层固定在镜臂上,受粗调及细调控制。调节粗调及细调,载物台可上下移动。

两层之间靠燕尾槽(在下面粗调部分有详细解释)连在一起。在纵向手轮调节下,载物台的上层可以前后移动一定距离。在上层的后部,设有横向移动装置,它受横向手轮调节。调节横向手轮,可使载物台上的样本

左右移动。样本移动范围通常为75mm?0mm。

(五)粗动调焦机构

粗动调焦机构简称粗调,是用来快速调焦的装置。它受粗调手轮控制。

旋转粗调手轮,可以使物、目镜与载物台相对明显地移动。极限升降距

离通常为30mm左右。

粗调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镜筒升降式,一种是镜臂升降式,第三种是载

物台升降式。无论哪种方式,粗调的基本结构都是由齿轮来带动齿条运

动。齿轮固定在粗动手轮的转轴上,齿条固定在镜筒、镜臂上。齿轮和

齿条咬合在一起。转动手轮时,齿轮通过齿条带动镜筒(或镜臂或载物

台)作相应的上升或下降。其上下运动的方向,由燕尾导轨作精确控制。

燕尾导轨是精密加工的部件,由燕尾条和燕尾槽组成。燕尾条在燕尾槽

内滑动或燕尾槽在燕尾条上滑动。它们之间的配合紧密、平稳、没有松动,可保证光学系统作平稳而准确的直线运动。

对一般载物台升降式的粗调来说,其松紧是可调节的。在右方粗动手轮内侧有一个压直纹的手轮,将它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动变紧;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动变松。

(六)微动调焦机构

微动调焦机构简称微调,是对显微镜作精细调焦用的装置。它的总调节距离一般为1.8mm~3mm,由微动手轮控制。旋转微动手轮时,通过多级齿轮变速传动机构,能使载物台作精细的缓慢升降移动,其光学系统也随之非常慢地移动。通常上升或下降2mm的距离,需要转动十几圈。

微调装置常见的有杠杆式、齿轮式和偏心轮式等多种结构。其具体结构比较复杂,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 方法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

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doc

2017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1)显微镜的取送: ①右手握镜臂; ②左手托镜座; 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 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 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 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 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知识点拨: (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滴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高二。 (3)无论选取动物组织细胞还是植物组织细胞,一定要量少,并且要在载玻片上将观察材料展开,以便于观察。 (4)观察时,要遵循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的顺序。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显微镜使用原则 1、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细胞数目的计算: (1)放大倍数问题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班级:10生科二班/星期三上午第二大节课/第二小组 姓名:杨袁予童组员:杨方、朱树生 实验时间2113年 3月 6 日 一、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试验观察。 2、能够分析显微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并作适当处理。 三、实验内容: 1、利用高、低倍显微镜和油镜观察一些永久装片。 2、将所观察到的镜像绘制成图片。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装片或切片等。 四、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用途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研究许多细微的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遮光器和光源等。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两由大部分组成。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成像系统,由反光镜和旋转光样构成照明系统。

五、实验步骤: 1、低倍镜的使用 (1)取镜和放置: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5cm为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3)放置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4)调节焦距: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高倍镜的使用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重点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和维护知识。 3、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几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图1-1)。 1、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等。 (1)镜座:它是显微镜的基座,可使显微镜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2)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3)镜筒:它是连接接目镜(简称目镜)和接物镜(简称物镜)的金属圆筒。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镜筒长度一般固定,通常是160mm。有些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可以调节。 (4)物镜转换器:它是一个用于安装物镜的圆盘,位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为了使用方便,物镜一般按由低倍到高倍的顺序安装。转动物镜转换器可以选用合适的物镜。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旋转圆盘,切勿用手推动物镜,以免松脱物镜而招致损坏。 (5)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呈方形或圆形。载物台上装有压片夹,可以固定被检标本;有标本移动器,转动螺旋可以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有些标本移动器上刻有标尺,可指示标本的位置,便于重复观察。 (6)调节器:调节器又称调焦装置,由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组成,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使物像更清晰。粗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10mm,细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0.1mm。 图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1. 镜座 2. 镜臂 3. 镜筒 4. 转换器 5. 载物台 6. 压片夹 7. 标本移动器 8. 粗调螺旋 9. 细调螺旋 10. 目镜 11. 物镜 12. 虹彩光阑(光圈)13. 聚光器14. 反光镜 2、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 (1)目镜:它的功能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次放大。目镜一般由两块透镜组成。上面一块称接目透镜,下面一块称场镜。在两块透镜之间或在场镜下方有一光阑。由于光阑的大小决定着视野的大小,故它又称为视野光阑。标本成像于光阑限定的范围之内,在光阑上粘一小段细发可用作指针,指示视野中标本的位置。在进行显微测量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新)高中生物3_1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导学案无答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知识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活动一:阅读书本P28--P29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_______(实质上是________)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植物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聚合体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__的集合物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 细胞是先前的细胞通过_______产生的,细胞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________。 1.建立者: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 ________,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书本P29图3-1显微镜结构并通过观 察实物完成下图填空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①___________ ②镜筒(2)放大倍数 ①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观察比较】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填写下表 【合作探究】 1.若观察的直尺中数字“2”,则在显微 镜下呈现形状如何?这说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有何特点?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若想将该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的调节角度不对。那么,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4.如果在视野中发现有个污物,如何来判断该污物是在物镜、目镜上,还是在装片上? 知识点三、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操作步骤 活动三:阅读教材P30-P3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 1.如何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装片?描述操作程序,并说明其操作要领。(对光、低倍观察) 镜头 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 目镜 物镜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操作级知识点透析

▲显微镜的操作 一、显微镜的结构 一台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 大部分,注意比较和识别。 (一)机械部分 1.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 上端安装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作 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 2.转换器:固着在镜筒下端的可转动圆 盘,上有2~3个螺纹圆孔,用来安装不同 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可根 据实验的需要在物镜之间转换。 3.载物台: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 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 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 4.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转动时可使镜筒快速上下移动,它的移动范围较大,可以粗调焦距。 5.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转动时镜筒上下移动不易观察到,它的移动范围 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是物象达到最清晰。 6.镜座:位于镜臂的下方,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的金属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 7.镜柱: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二) 光学部分 1.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的镜头。它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如5×、10 ×、15×、20×。 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一般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如:低倍物镜(8×或10×)、高倍物镜(40×或45×),根据需要可选择一个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3.反光镜:一个一面平另一面凹的双面圆镜,能作各种方向的翻转,可将来自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使之依次经过: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在进入观察者的眼中。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反之使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 4.遮光器:位于载物台前下方的一个圆形、多孔、可转动的较薄的板,上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使光圈对准通光孔,从而调节视野的亮度。 ※要特别注意分清下列几组结构,弄清它们各自的功能 ①转换器和遮光器、②通光孔和光圈、③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④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⑤反光镜的平面和凹面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一→反光镜一→遮光器一→通光孔一→标本(一定要薄而透明)一→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一→镜筒一→目镜(再放大成虚像)一→眼。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

光学显微镜实验报告

光学显微镜实验报告 通信(1)班赵雯琳1140031 【实验目的】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显微镜测量小长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 显微镜,可调狭缝,白光源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它的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为简便起见,吧构造复杂的物镜和目镜视为由单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较目镜短。 物体先由物镜放大再由目镜放大观察到该实像。 【实验内容】 1·取出显微镜,置于左前方,便于观察与记录。 2·打开白光源,显微镜进行调光。 3·将可调狭缝置于载物台上,并固定好。 4·调节调焦手轮,使得狭缝的像清晰。 5·调节分划板及焦距,使得分划板观察清晰。 6·调节测微鼓轮,使得分划板的第一个交点位于左狭缝的左端。 7·转动分划板,当第一个交点位于左狭缝时,记下数据,继续转动手轮,当同一个交点位于右侧狭缝时,再次记录数据。 8·将手轮转回左狭缝的左端,再向右端转动,重复7的步骤,记录三组数据。

【数据】 σ=0.01 d=1.65±0.01mm 【误差分析】 1·调节目镜不够准确,使得分划板不是非常地清晰,狭缝板与分划板不处于相对平行的两个平面。 2·手轮的空转需要空间,产生空转误差。 3·视觉的误差使得度数不是非常准确。 【注意事项】 1·狭缝应垂直于显微镜筒的移动方向,使得测量的狭缝下同一水平上。 2·用分划板上的同一点测狭缝的距离,保证测量的狭缝在同一水平上。 3·分划板与狭缝的像必须清晰且在相对平行的两个平面,消除误差。 4·在每次测量中必须保证手轮往同一方向转动,避免空转误差。 5·注意度数采用千分尺的度数方法。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鲍小凡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显微镜介绍及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显微镜介绍及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 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象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稳固。(2)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目镜 镜筒转换器物镜 载物台集光器通光孔压片夹 反光镜底座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镜臂倾斜关节

(3)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这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位。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可使镜体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5)物镜转换器: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螺旋圆孔,为安装物镜的部位,当旋动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6)载物台:为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压片夹,可固定玻片标本。 (7)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准焦螺旋,调动镜筒升降距离大,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小的一对是细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约0.1毫米。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时,使用粗调焦螺旋;用高倍物镜观察时,用细调焦螺旋。 (8)聚光器:以调节光线。 2、光学部分 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和聚光器。(1)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规格:5倍、10倍、16倍和40倍 (2)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规格:10倍和40倍 (3)特别说明:放大倍数和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低倍镜:放大倍数小,凹度小,直径大,通光量多,视野亮;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内容,可以说是高中第一次带领学生接触实验仪器,走进生物学微观的世界。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显微镜的使用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实验,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实验过程中应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显微镜,但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相关知识会淡忘,对显微镜的使用缺乏规范和熟练,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青少年好奇心盛,对于动手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利用这种好奇心组织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原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2)制作出色的易于观察的临时装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能依据显微镜的操作规范,熟练操作显微镜,并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措施 (3)认识植物细胞的构造 2、能力目标 掌握一般的显微镜制片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训练,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遵守实验室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2)在实验中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质疑的科学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准备 1、材料 各种切片,洋葱鳞叶;碘液,清水。 显微镜,擦镜纸,镊子,小剪,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表面皿,吸水纸。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这节实验课设计的教学过程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习得一种技能,又获得一种体验。对于实验材料,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准备的话,可以多选择几种作为制作临时装片的备选材料,供有余力的同学观察,最好同时有动物材料和植物材料,以作比较。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解决,尤其应注意实验室安全。 八、板书设计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一、显微镜的原理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材料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L0的像方焦点'o F与目镜e L的物方焦点e F重合,如图所示。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图示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视放大率Γ定义为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之比,即:

tan ' tan ωω Γ= 对图示望远镜,有: y''' tan ,tan ''o e e y y f f f ω=ω==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T Γ为 T o '=' e f f Γ 其中,e f 、'e f 分别是e L 的物方焦距、像方焦距,e f ='e f 。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可以利用图示光路。 用仪器测出像高''y ,从三角关系可得出: ''''' o o T e e f f y f f y Γ= == 因此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可测出。 测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 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察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 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所示: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小组其他成员: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名称: 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J2702)、装片或切片,擦镜纸、纱布。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备。 2.取镜和安放。 ⑴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⑵安放: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7厘米处。 ⑶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3.对光。 ⑴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 ⑵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⑶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图3-3)。

4.观察: ⑴安放装片。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⑵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 ⑶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5.整理实验器材: ⑴把装片取下放回原处。 ⑵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物镜偏到通光孔两侧,再把镜筒降低到最低位置最后把显微镜装进镜箱,送回原处。 五、思考与讨论: 1、使用显微镜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旁边注视物镜? 2、在显微镜下看到写在透明玻片上的“F“字,看到的像是什么字? 3、玻片标本移动方向跟像移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六、教师评语:签名:成绩: 检测练习:

1.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P”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什么字?() A.p B.q C.d D.b 2.如果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5倍,那么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A.10倍 B.45倍 C.55倍 D.450倍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如图中①所示,若要观察的物像达到图1中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 ) 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D.左上方 4.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5X 物镜8X B.目镜10X 物镜40X C.目镜15X 物镜10 D.目镜20X 物镜45X

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相关 的学科,有哪些知识点要掌握?下面是X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知识点(一) 1、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只含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无关。 特点:弱小,高度不孕。 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染色体组 (1)概念: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 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例如: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 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3、多倍体

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 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特点:形态上加大,物质含量增高(蛋白质、糖、脂肪含量增高),发育迟,结实 率低。 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 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减半,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多倍体育种:无子西瓜高中生物知识点(二)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 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 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

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 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二 显微镜的使用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及要求 ?实验前要预习,写好预习报告。 ?保持室内整洁,不要随意走动。 ?如若发生意外,及时报告老师。 ?作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对于实验材料,写好姓名组号。 ?牢记无菌概念,保持清洁卫生。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讨论。 ?上课不许闲聊,不得随意走动。 ?注意实验安全,祝你实验顺利。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细菌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标本 三、显微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一)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物镜通常有: 低倍物镜(16mm,10?); 高倍物镜(4mm,40-45?); 油镜(1.8mm,95-100?)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它使检视物放大,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1)光源 (2)聚光器聚光器在载物台下面,它是由聚光透镜、虹彩光圈和升降螺旋组成的。 (3)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转换器上的接物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造像,物镜成像的质量,对分辨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物镜的性能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ature简写为NA),每个物镜的数值孔径都标在物镜的外壳上,数值孔径越大,物镜的性

能越好。 (二) 油镜工作原理 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 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香柏油的折射率n =1.52,而玻璃的折射率n =1.52。 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 1 数值孔径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孔径。因为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 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 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 NA=数值孔径;n= 介质折射率α—最大入射角 即镜口角 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 2、分辨力(D ):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 可见光的波长为0.4-0.7微米,平均波长为0.55微米。若用数值孔径为0.65的物镜, 则D=0.55微米/2×0.65=0.42微米。这表示被检物体在0.42微米以上时可被观察到,若小于0.42微米就不能视见。如果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物镜,则D=0.22微米。凡被检物体长度大于这个数值,均能视见。 由此可见,D 值愈小,分辨力愈高,物象愈清楚。 根据上式,可通过:(1)减低波长;(2)增大折射率;(3)加大镜口角来提高分辨力。 紫外线作光源的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就是利用短光波来提高分辨力以检视较小的物体的。物镜分辨力的高低与造象是否清楚有密切的关系。目镜没有这种性能,目镜只放大物镜所造的 A N =2λ D 2sin α =n A N ?

偏光显微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无机材料偏光显微镜显微结构初识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偏光显微镜是对透明和半透明矿物岩石进行鉴定及显微结构研究的重要仪器,在使用前 必须了解它的基本构造和使用、调节方法。 熟悉偏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各部分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偏光显微镜的应用;了解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区别。掌握偏光显微镜的使用、调节 和校正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XPT-7型偏光显微镜。 构造如下:目镜,销控光栏,勃氏镜,粗动手轮,粗动锁紧手柄,微调手轮,镜身,检偏振镜,物镜,旋转工作台,拉索透镜,聚光镜。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1、使用前检查: (1)确定起偏振镜或检偏振镜振动方向 (2)起偏振镜与检偏振镜正交 (3)目镜划分板十字线与起偏振镜、检偏振镜振动方向平行

2、物镜中心调节方法如下: (1)观察旋转工作台上的切片,在切片中找一小黑点,使位于目镜十字线中心。 (2)转动工作台,若物镜光轴与工作台中心不一致,黑点即离开十字线中心绕一个圆转动。圆的中心即为工作台的中心。 (3)将小黑点转至Oi (此时小黑点距十字线中心最远)借物镜座上两个调节螺丝调节S 与O 重合,使得小黑点自Oi 移回Ooi 距离一半。 (4)如此循环进行上述三步骤可使物镜光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重合。 3、用低倍物镜时,应将拉索透镜移出光路,同时用平面反射镜引入光线。用高倍物镜及观察锥光图时,必须将拉索透镜引入光路,为增加视域亮度,可用凹面反射引入光线。聚光镜之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学号: 间的可变光栏可调节光量的大小。 4、勃氏镜在一般情况是不用的,只当在高倍物镜下看锥光图时才将勃氏镜加进光路,此时勃氏镜连同目镜构成一个放大镜以观察镜后焦面上的锥光束干涉图。 5、当用人工照明时,需将反射镜拔下,插换上灯室,并在起偏振镜下加蓝色滤光片。调节灯室上的两个螺丝,以使视场均匀。 6、当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一般都先用低倍物镜来寻找目标,这时应先调节低倍物镜光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重合,并预使观察的目标移向视场中心,然后更换上高倍物镜。调换时,将镜筒升高使物镜离开切片,这样可避免因物镜碰到切片而使镜片走动,同时应注意不试物镜调节螺丝走动。 7、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先旋转微动手轮,使微动处于中部位置,再转动粗动手轮,将 镜筒下降使物镜靠近切片(从侧面观察);然后在观察切片的同时再慢慢上升镜筒至看清物体的像为止,这样可避免物镜与切片碰撞而压坏切片和损坏镜头。 装 订 线

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精析

一、显微镜的构造 很多老师对于显微镜的构造的介绍可能只是把显微镜从镜箱拿出来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看各部分的构造。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在介绍显微镜构造时应着重介绍以下几点: ①从目镜筒中抽出目镜,从转换器上拧下物镜,这样使学生知道目镜无螺纹,而物镜有螺纹。 ②把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放在同一桌面上,能让学生直观看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并且可以比较一下物镜的通光孔径,放大倍数越大的,通光孔径越小。 ③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的大小。 ④遮光器的位置及怎样调节。 二、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只给学生强调出显微镜成像的结论,对于成像的原理很少介绍,这样很多同学对于这点就比较模糊,因此,应把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显微镜成像的具体过程。下图是显微镜成像原理示意图。

通过此图学生很清晰的看到物体被放大了两次,这样就很容易得出: 结论一: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结论二: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 例1、如果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面积 D、长度或宽度 解析:显微镜放大的物体的实质为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面积大约被放大了2500倍左右。所以,答案为D。 例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 解析:答案为D。 方法1:根据显微镜放大的为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的虚像,先把“b”左右相反得到“d”,再把“d”上下相反得到“q”。 方法2:最快捷的方法,把“b”旋转180°即可得到答案。 三、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教案】高中生物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操作。主要以提高学生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因此,本节课应准备好足够的显微镜供学生实验使用。二、学情分析 本实验是高中课本中的第一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在初中的生物课程中也有设置显微镜的使用,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显微镜并不陌生,操作起来相对比较简单。 三、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五、课前准备: 准备显微镜,两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装片),擦镜纸,纱布。 六、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 通过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的理解,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2、理性思维 通过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科学探究 提高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4、社会责任 深入理解显微镜的功能,想成科学的思维态度,形成爱护公务的良好美德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由目镜和物镜2个凸透镜成像。物体在物镜一二倍焦距之间使物体呈一个放大的实象,这个实象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目镜再呈一个放大的

虚象,进人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教师按照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的顺序对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及结构进行讲解。 机械部分 (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6)镜台(载物台) (7)调节器:①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老式显微镜)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2)集光器(聚光器)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新式显微镜无需向学生说明) 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2、以小组为单位,看书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三)、了解显微镜各结构的作用 教师指示各个不同部位,由学生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