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央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
《当代世界宗教问题透析》课程论文
班级:中澳11-1 姓名:董宇佳学号:2011311007 论文题目:宗教文化与世界旅游关系分析
摘要:宗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宗教信徒40亿人左右,占世界总人口的65%,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大量的宗教信徒.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它对人类的精神,文化,科技,道德,风俗及生活方式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宗教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人类文化史的财富.宗教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旅游审美特点。
关键词:宗教旅游宗教旅游开发
1.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一种古老而久远的历史文化现象,人类社会在诞生之初.便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古时期,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人生无常的焦虑.使各种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便以原始宗教的形式纳入到远古人类的生存体系之中。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映像社会现实的群体意识形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始终在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存在方式。
1.1 宗教旅游
宗教旅游是旅游活动方式之一。宗教旅游是一种以宗教朝觐为主要动机的旅游活动。自古以来世界上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都有朝圣的历史传统。
1.2 宗教创始者的诞生地
墓葬地及其遗迹遗物甚至传说“显圣”地以及各教派的中心,都可成为教徒们的朝拜圣地。如耶路撒冷,由于基督徒认为是救世主耶稣的诞生地,犹太人认为是大卫王的故乡、第一座犹太教圣殿所在地,穆斯林认为“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曾在此“登霄”升天,故成为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吸引了大批的海外朝圣者。现代比较著名的基督教圣地有罗马教廷梵蒂冈,传说“圣母玛丽亚显圣”的法蒂玛(葡萄牙)以及联邦德国的奥柏拉格尔高和法国的卢尔德;佛教圣地集中在东南亚和中国,如斯里
兰卡的佛牙寺和克拉尼亚大佛寺,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和普陀山)以及新近发现的佛祖指骨的扶风法门寺;伊斯兰教有四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和凯鲁万。其中麦加是所有宗教旅游中规模最大、朝觐人效最多的一处圣地。伴随着宗教的传播发展也促进了旅游的发展。
2. 宗教文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国当前的宗教文化主要集中在一些宗教场所,如佛寺、道观等地,就其大众性而言,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但同时存在着许多令人忽视的问题。
2.1 宗教人士本身的素养与功底问题
据我们研究小组近年来的抽样调查,南方某重要宗教名山的佛教僧侣中,同时诵读过《华严经》、《大藏经》、《涅磐经》三部经典的不足50%;道教人士中同时诵读过《道德经》、《易经》、《庄子》的不足48%。这样的状况怎样能弘扬宗教的哲学思想呢!更谈不上发挥宗教本身的文治教化功能和社会和谐功能了!
2.2 百姓的宗教信徒太世俗
对宗教的理解太浅薄,对于宗教的态度太功利!比如说佛教徒(信众),想发财就拜拜财神菩萨,想生子就拜拜观音菩萨……。殊不知,佛教的教旨讲的是“因果”,因在前,果在后;先有因,后有果;先种因,后得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不是临时想要什么果就能拜到什么果的,否则,就失去了宗教的社会进步意义。
2.3 现在的许多宗教场所太功利和太庸俗
一些地方的宗教场所一切向钱看的势头很明显,完全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意义。
2.4 现在的中国宗教缺乏讲经和释经的场所
让众多想认识宗教和了解宗教的人无法懂得宗教的真谛,因而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也就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总之,目前的许多宗教场所越来越缺乏宗教文化精神,越来越远离宗教的“普渡众生”、“智仁爱人”和“圆融和合”的社会功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对宗教文化精神的正面引导的结果。
3. 宗教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3.1 避免旅游产品单一
开发体验性强的项目,恢复重建历史上著名寺院。
上世纪我国旅游业刚刚起步阶段,百姓中流传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说法,形象地指出了当时人文景观中大多以寺院为主,游客每到一地必定安排参观寺庙,使游客对于寺院并不感兴趣。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宗教活动场所都纳入旅游市场当中,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宗教文化旅游市场规划,推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寺院供游客参观。在旅游产品上不应以观光或求神拜佛为主,应多开发一些参观宗教仪式、宗教活动的旅游线路,以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应该增加,这样才能使游客真正了解宗教文化的内涵。对一些历史上非常著名且对当地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寺院在原址上进行重修,恢复其历史原貌,继续开展宗教活动,并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业继续新建一些寺院,这样更有助于宗教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
3.2 避免宗教庸俗化及伪宗教的出现
宗教有严格的教规教义,有各自的祀神体系,这是一个宗教特征性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一些宗教旅游寺庙的经营者不顾宗教的基本规定,在寺庙中高价出售各种物品甚至出现了“高香”(价格昂贵)。有的寺庙中聘请一些“高僧”以能预知未来为名,为游客看相,往往都会说其家中亲友有难,必要请神保佑,等等。既欺骗了消费者、败坏了游客的兴致,也败坏了宗教的声誉。有些不法分子看到宗教旅游的高回报,私自建庙造像,假借开光物品,高价销售,牟取暴利。这些都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宗教旅游场所应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旅游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净化旅游市场。
3.3 加大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其宗教文化知识
导游员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知识含量尤为重要。培训高水平的宗教旅游导游员,使他们既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又有专业的宗教知识素养。聘请专家及寺院高僧为导游员授课,使他们真整了解宗教文化的内涵及本地区宗教的发展状况,为地方经济服务,提升本地区宗教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社会科学家,2002(7)。
[3]王亚欣:《宗教文化旅游与环境保护——宗教文化旅游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名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李星明:《旅游文化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沈中印,曹诗图:《试论三峡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