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家界实习报告

张家界实习报告

张家界实习报告
张家界实习报告

张家界实习报告

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实习概况1. 实习时间:2011年06月21日——2011年7月4日2. 实习地点: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3. 实习安排:“大张家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目的:在课堂教学获得一定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理论知识,通过3天的野外实习,通过对张家界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河流的观察、理解和分析,对自然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学习到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需要的常识实习时间:2011年10月28日—2011年11月1日实习地点:张家界武陵源景区、黄龙洞、天子山、索溪峪实习工具:GPS、地质包路线选择和实习安排:10月28号下午从金华西火车站乘坐K533号列车去张家界;10月29号号下午12点36分到达张家界火车站,由青年旅社接至目的地,用餐后休息准备第二天任务;10月30号上午由武陵源到达袁家寨景区,并在中途采取土样,下午由天子山乘索道返回景区门口;11月1号上午上午考察了十里画廊,并沿金鞭溪对天子山地质地貌、岩性、植被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11月2号上午对黄龙洞进行了参观与考察,观看了喀斯特地貌下午去索溪峪考察河流地貌,并乘K1374号列车返校

一、张家界概况:地理位置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北与湖北省鹤峰县交界属武陵山脉腹地,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地处北纬28°52′—

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总面积9518km2气候张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左右,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400mm因此,雨量丰沛,光热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夏季8月极端气温在℃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平均日照为1440h,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张家界市区海拔183m,景区平均海拔1000m,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雨水集中,降水量较多,平均年降水日数150-180天,冬季常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南下的冷气团所控制,寒流频繁南下造成雨雪冰霜,夏季南方吹来的暖湿气团被山脉阻挡和抬升,变成上升气流,易凝云致雨夏秋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造成高温酷热天气,部分地区常因热带低压台风天气系统的影响而发生大的降水春夏之交处于冷暖气流交接的过渡

时期,峰面和气旋活动频繁造成阴湿多雨植被张家界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植物分布与其他地方有显著的差别张家界有许多远古孑遗植物,水松,是世界孑遗植物,中国特有种中生代白垩纪至第三纪形成的被子植物种数占全世界被子植物的%,其中最原始的离心皮类被子植物有5属11种中生代白垩纪植物有2科,新生代第三纪植物有5科,其他古代植物有16种在景区所见到树木有黄

檀、柳杉、仿栗、红瑞木、马尾松、柏木、樟木、檫木、枫香等;灌木类主要是蕨类;同时在景区见到的动物有猕猴和金鞭溪小鱼土壤张家界地质公园自然条件差异大,不仅山高谷深,而且溪河纵横,沟谷繁多,水源丰富,成土母岩类型多在多种成土因素的长期与综合作用下形成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的土壤类型可划分为两个系列:①在砂岩残积风化物上形成的土壤,该系列土壤随海拔升高自下而上分别为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土层大都深厚肥沃,但缺磷,显酸性反应,PH5~6;②在含Ca质的灰岩风化物上形成的黑色石灰土和黄色石灰土,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此外,在平坦的山顶有山地草甸土,局部的山间洼地分布小面积的山地沼泽土张家界武陵源地质公园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布情况,见表1:表1 武陵源公园土壤和植被分布情况表 950m以上700~950m700m以下

武陵源土壤的垂直分布地带明显,索溪峪东部、天子山南部海拔500m ~1000m的土壤多为黄红壤,母质石灰岩,碱性反应西部海拔500m ~1000m以上土壤为砂岩黄土壤,黄棕壤,母质石英砂岩,为砂岩的化合物,土壤疏松,酸性反应,缓坡为风化淤积土壤,土壤表层腐殖质积聚,有机质含量高,因此天然林发育良好土中有炭的含量,还有植物的根系地貌①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m~1100m,高度由几十米至400m不等其石英砂岩峰

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m具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极薄层云母粉砂岩或页岩,这一层组结构有利于自然造型雕塑岩层裸露于向斜轮廓产状平缓(5°~ 8°,局部最大达20°),增加了岩石的山地草甸土和黄棕壤黄壤红壤和黄红壤灌木、草丛和落叶阔叶林常绿和阔叶混交林常绿叶阔叶混交林

稳定性,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决条件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显示等距性特点,间距一般15m—20m,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峰林地貌形态和幽深峡谷提供了条件还发育了广泛的“X”层理、交错层理基于上述因素,加之在区域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抬升、倾斜,流水侵蚀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峰林,显示出高峻、顶平、壁陡等特点,形成雄、奇、险、秀、幽、旷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风景区的主体②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种类,不论地表、地干,其堆积物均发育齐全,是我国湘西北喀斯特地形发育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桑植县、慈利县大部,武陵源区、永定区东南部是这一地形发育的地区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沟、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内各地可见,唯石林在市区少见,在天门山风景区能见到一些单个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区只有在自治州花

垣县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称“石栏栅”地质构造张家界大地构造跨越江南古陆和扬子准地台两大一级构造单元总的为较为稳定的陆地台块,以上下升降运动为主,褶皱运动不强烈,也没有岩浆石活动出露,断裂构造只在两大构造单元接触部位即市区澧水河谷一带较为发育,其他地区不多张家界包括整个武陵源地区,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史时期中,湖南所经历的地壳运动主要有武陵运动、雪峰运动、加里东运动、安源运动、宁镇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按地质年代、构造期为序分述如下中元古代武陵运动:武陵运动是湖南确知最早的一次地壳运动,武陵运动以造山为主大致沿着武陵复背斜的东南侧,雪峰复背斜和安化复背斜北西侧出现但发展不均衡,各地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湘西北多为高角度不整合武陵运动后,湖南省大地构造性质发生较大的差异,湘西北已由活动区转化为稳定区晚元古代雪峰运动系一场不均衡的地壳运动在湘西地区多为假整合至低角度不整合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基底构造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地壳运动:早古生代地层在省境内基本连续早期,局部地区出现假整合和超覆现象;末期爆发了波及全省的加里东运动加里东期地壳运动分为两幕①宜昌上升,发生于晚奥陶世末期,属上升为主的造陆运动,波及较广②加里东运动,省内古生代最强烈的造山运动,波及全境、影响深远一系列早古生代及其先期的“古构造体系”

或构造带,皆在此期定型造成中泥盆统云台观组与下伏中志留统小溪组,普遍呈假整合接触晚古生代海西期地壳运动:加里东运动结束后,本省晚古生代地壳运动进入了相对宁静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造陆为主的振荡运动它以褶皱幅度、断裂规模小,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微弱为特色海西期地壳运动,按其表现形式、特点概分为三幕,即柳江上升、淮南上升和东吴上升

中生代分印支期、燕山期地壳运动:①印支期地壳运动:主要发生于晚三叠世本期地壳运动在武陵山区属升降运动分四幕:桂西运动、安源运动、三湾上升和三都上升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地貌构架②燕山期地壳运动:系湖南确知规模最大的地壳运动,广泛强烈,使全境褶皱隆起,并伴有强烈的多期次的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内生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等早期以隆起、拗陷及大型断裂为其特色,晚期则以大型断裂活动为主本期地壳运动,造成中、下侏罗统内的两个假整合和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的不整合武陵山区以褶皱运动为主分两幕:“阳路口上升”和宁镇运动新生代为喜马拉雅期地壳运动:①喜马拉雅运动,发生在早第三纪始新世末总的趋势是大面积的宽缓拗褶、抬升,地势上出现了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临水的“马蹄形”盆地②喜马拉雅运动或台湾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末,第四纪早更新世初地壳仍持续地上升、掀斜、拗褶和强烈的侵蚀作用,造成了第四

系下更新统与上第三系及其先期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喜马拉雅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水文张家界市境内溪河纵横,水系以澧水和溇水为主,澧水干流在桑植县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为主干,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东麓;南源出永顺县龙家寨,三源在龙江口汇合后往南经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等最后流入洞庭湖,干流流贯全市的长度是313km,流域面积8135km2境内修建了储水库多个,为当地用水、用电提供足够的来源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与湖北鹤峰,向东南流经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干流全长250km,在全市境内的流域面积为2565km2河流穿行与石灰岩高山深谷之中,基岩裸露,坡陡流急,全河80%属峡谷区总落差400m,是湖南省水流面积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此外镜内还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积1428km2市境内大于5km2的河流212条,其中一级支流48条,二级支流101条,三级支流54条,四级支流8条金鞭溪,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全长5710m,金鞭溪沿线是武陵源风景最美的地界,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口往前步行300m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水质良好,清澈见底人文景观张家界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彝族、满族、侗族、高山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土族、布朗族、水族、黎族等17个少数民族,少

数民族人口11769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张家界少数民族的主要风俗有:婚俗婚俗习惯妙趣横生,富有情趣土家族婚俗名目繁多,幽默有趣;白族婚俗“墨守成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够唱哭嫁歌,作

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少许的苗族也是哭嫁的不过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土家祭祀土家人祭土地神,是为了祈求作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驱邪护村土家人对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区每村每寨都有一个或多个土地庙,随处可见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摆手舞又名“社巴”,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祭礼仪式毕,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土人作战前跳此舞以助长士气

二、分区域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