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木兰诗导学案(答案)doc

10.木兰诗导学案(答案)doc

10.木兰诗导学案(答案)doc
10.木兰诗导学案(答案)doc

10、木兰诗

、明确学习目标:

背诵诗歌,领会诗歌大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

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声(zh ?可汗(kdidn )鞍鞯(mji 6)辔头(p 百)

鸣溅溅(ji m )胡骑(j i )鸣啾啾(ji rn 朔(Shu c )气传金柝(tu c ) 阿姊(Z 1)红zhu 6 q 妆)zhu o (著)我旧时裳 云b in (鬓)

2、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 》,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诗,

3、解释下列词语:

惟闻女叹息(

? 只 ) 愿为市鞍马(

? 买 ) 旦辞爷娘去(

? 早晨 ) 万里赴戎机

( ? ?

战争

朔气传金柝( ?

北方 ) 策勋十一转( ? ? 记功 )

赏赐百千强(

? 有余

)

出郭相扶将( ? ? ? 外城)( 扶

持) 著我旧时裳( ?

穿 ) 对镜帖花黄( ?

帖,通“贴”)

出门看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免脚扑朔( 动弹 )

班级

姓名 学号

1、

2

3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它曾大放异彩, 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 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文, 题材广泛,格调雄劲、 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 《乐府诗集》 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

族民歌, 热烈和质朴。《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

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与《孔雀东南飞》

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

“双璧”。

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能)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

了长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

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整体把握: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 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 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淳厚质朴又机 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I

~

?

_____

四、学习研讨

1、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眼迷离。”

记述了木

既是矫 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旦辞爷娘去,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恰当地填写下列内容。

头,北市买长鞭。

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 姊闻妹

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6)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句,用 对偶 和 互文 的修辞手法,概 括性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7)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3、这首诗的情节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的性格,而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4、历史上不只有花木兰这一个巾帼英雄,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赞颂木兰的谨慎、聪明、勇敢和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句。

2、 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有多大?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八十始得归

3、 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兔从狗窦(g 6U d 6入,雉(zh 》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

从十五到八十岁,六十余年的军队生活不着一字,只落在一个“归”字上,可谓匠心独运。 不言家中无人,只就

兔、雉、野谷、野葵着笔,家中人已死尽,自在言外,含蓄蕴藉,用笔灵动。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调悲凉幽远,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十分成功,用第一人称叙写,更有真 实感。 翻译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的坟墓中。

走到家门前看见 野兔从狗洞里进出, 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 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居里夫人终生追求对于科学的探究, 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胡兰面对屠刀无所畏惧; 穆桂英、余太君等杨门女将; 王昭君出塞;

秋瑾为了推翻清政府而牺牲;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五、片段阅读:

十五从军征, 遥看是君家, 中庭生旅谷, 羹饭一时熟, 1、 解释加点的字。

(1)兔从狗窦入(

(3)舂谷持作饭(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松

柏冢(zh ong 累累。兔从狗窦(g ou 井上生

旅葵。舂 不知贻

(y M 阿谁。

d 6入,雉(zh 》从梁上飞。 (ch 0 ng )谷持作饭,米葵持作羹(g

e ng 。 出

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井上生旅葵(

野生

拿着

4、 A. B

. C .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 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 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

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C .

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4、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她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

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 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哈!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六、综合性实践活动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

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

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

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 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 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项目一: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 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书法的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

A.少习奇 少:少年时

B. 市鞍马 市:买

C.长而益精

益:更加 D. 易男装

易:穿

3、 A. B. C. D.

项目二: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 目的:欣赏和借鉴硬笔

(钢笔)书法作品,激发练字的兴趣。

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 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二)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东省教育厅曾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 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

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

读内容。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 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1)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

20个字)

示例:山东省要求中小学慎重选择传统文化诵读内容。

(2)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字数在

赞成。对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不赞成。让学生从小接触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承传统文化。

七、诗歌鉴赏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 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表达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写景中 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2、竹中窥落日”中的 窥”字能否改为 望”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窥”就是从缝隙里看的意, 竹中窥落日”,竹林森繁而且交

杂在一起,所以隔着竹子看落日难免只能从缝隙中看到一点,

示例: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50个左右)

山中杂诗

(吴均)

所以

就是窥”了,这样就使诗意更加真实,而且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