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45.34 KB
- 文档页数:12
中国产业结构协调化变动与经济发展
南京审计学院09经济1班王继远 09040144
摘要: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一直是中国产业的诟病,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产业结构协调化,把产业由单一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这样既能促进中国经济进步,也能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国的大国优势。本文将从科技进步、体制创新、人口优化等方面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字:全球化;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人口;国际分工
一、引言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在本国范围内封闭地进行,世界市场、外资的流入,都将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我国作为世界产业结构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高科技产业的制造环节外包给中国,第四届中博会商务部部长王超的说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力争实现到2013年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的目标。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09年一季度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98.6%,新增就业岗位13.9万个。截至2012年3月,全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4100家,从业人员近67万。如何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正确地确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无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更要重视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高科技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要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
而我过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又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比如欧美和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跟我们国家相比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力和物力资源上的局限性。比如日本,它的总面积只有377,835平方公里,总人口也就1.2亿,其中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局限性就可以清楚看到了。我国虽然不是一个强国,但绝对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包括了很多方面,例如中国有高质量但低价的优质劳动力,中国拥有土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有上下5000年的文化,相比之下美日等发达国家就没有这些先天的条件。因此在调节产业结构变动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很多他们不用考虑的问题,比如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国庞大的人口的就业问题,还有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问题。
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只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内部运作和产业结构的实际效用,可以说产业结构与经济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投资消费率作呈现一定关系比,因此中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像这些发达国家一样一味的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我们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既要发展高端产业,同时也不能放弃我们原有的低端产业,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和要素供给条件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促进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抓住机遇,促进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加工业振兴发展,为工业制造业设备水平提高提供有力
保障,使我国加快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各种文献以及论文的查阅,我发现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很多种看法,其中国
外研究者几乎普遍认为产业结构应该升级到一定高度,因为他们集中于对发达国家的理论及
实证研究,而国内的经济学者大多认为产业结构应该合理调整:
Sri Mulyani Indrawati(2011)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ensure that productivity growth continues and China stays awa y from the “middle income trap…”(China’s Growth Path- New Directions and Trends by Sri Mulyani Indrawati, Managing Director, The World Bank),他认为中国继续保持生产率增长,避免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手段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很明显的他是站在发达国家的角度来看待中
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在升级一部分产业的同时也要保证一些低端产业
的存在;Chenery(1989)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the rationality and will promote economic growth…”;(Kuznets,1966)“…Economic growth is 10% by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ause …by the date of more than 20 countries…”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可见一斑,事实上这些国外研究者都是基于对本国的产业背景研究的,因此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而国内的研究者的理论则要相对要具有借鉴意义。
陈华(2005)采用我国1978年至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应用处理平稳数据的方法协
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①,检验了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考察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证明了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发展关系,认为在我国产业结构的次序逐步发展为二、三、一的结构将最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刘伟(2002)从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两
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制度改革和第三产业拉动,而第
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
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汪红丽(2002)对产业结构变迁对经
济增长贡献的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变迁通过影响资本效率或经济规模刺激经济增长;林善炜(2006)认为,从总体上来看,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总量增长;二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依赖于产业结
构的转换。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大多文献是基于国家层面研究对外直
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由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往往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张,二者
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关联,从而使研究结论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二是大多研究对产业结
构优化效应的测度一般按两个思路进行或是按三次产业划分法调整,或是根据产业地位划分方法来调整产业结构这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比较笼统,很难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不同产业优化升级效应的差异。
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200多年前亚当·斯密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精确地描绘了国民财富增长的
源泉。斯密认为,分工的出现会使得生产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而专业化水平的上升
又会创造出更大的供给与需求,并由此推动市场贸易活动在更高的规模上进行。而市场贸易
特别是国际贸易就是全球化的一大表现,根据阿西墨格鲁②等人的研究,正是西欧的大西洋贸易才引发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同时它也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工业革命,
①该检验方法为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 J. Granger)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
关系。他给因果关系的定义为“依赖于使用过去某些时点上所有信息的最佳最小二乘预测的方差。”
② 2005年克拉克奖获得者:戴龙·阿西墨格鲁(Daron Acemoglu),曾与Johnson和Robinson 合作撰写了“欧洲的兴起:大西洋贸易、制度变革以及经济增长”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在2005年6月号的《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而在发表之前它已经在学术界广为流传,并为许多华人经济学家如杨小凯等人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