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 格式:docx
- 大小:22.13 KB
- 文档页数:8
六堡茶
“六堡茶”为历史名茶。
属黑茶类。
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
清嘉庆年间就列为全国名茶。
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一带。
为了便于存放,将六堡茶压制加工成圆柱形状。
其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樃味。
该茶的特点是越陈越佳。
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天。
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
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
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
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
据记载: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
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
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
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
横县等20多个县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
苍梧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
《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保,味厚。
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
六堡茶成品有制成块状的,也有制成砖状、金钱状的,如“四金钱”。
其品质特点是: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
汤色红浓似琥珀,醇和甘爽,滑润可口。
有槟榔味越陈越好,港商常以“陈六堡”,“不计年”作商标。
陈六堡有消暑祛湿、明心、助消化等功效,在闷热的天气里,喝六堡茶特别舒畅。
《广西通志稿》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
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
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
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
现有面积7500亩。
”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
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
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储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
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
【养生功效】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有五大养生功效:
1 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2 保健、减肥、延年益寿。
3 去湿热、防癌、防病。
4 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5 去油腻、助消化、醒酒。
【茶叶形态】
六堡茶茶叶形态
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
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樃味。
【冲泡方法】
六堡茶冲泡方法
六堡茶的冲泡器具一般采用保温性能好的高身紫砂壶(以稍大为佳),个人冲泡亦可使用有盖的紫砂杯。
冲泡时,可以根据自身饮茶浓淡的习惯,取六堡茶5~8克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3~5秒即把茶汤倒掉(目的是洗茶润茶,换醒茶)如此洗2次,然后再冲入沸水泡7~10秒即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品尝,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适当延长泡茶的时间。
如此你便可领略到此种茶中珍品的真正神韵。
【多了解一点六堡茶的历史和工艺】
有茶友说,他一位朋友家中有四十年的老茶。
还说是熟茶。
其实,单从这个判断就知道这个茶绝对应该质疑。
了解过一点六堡茶历史的人都知道,熟茶是上世纪70年代初发明的人工渥堆工艺的产品。
也就是说,成为工艺批量生产的六堡熟茶不会太久远(注:上世纪70年代前有茶商尝试过人工发酵,但属于“试验”性质,量极少),所以,熟茶工艺的六堡茶即使是陈茶,也不会很陈。
其他的例如了解最早的六堡茶饼的生产时间,就知道不会有“八十年代六堡茶饼”这种很“老”的假东西了。
另外,懂一点农家、厂家六堡茶制作工艺,如农家六堡茶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做法,杀青、揉捻以及厂家六堡茶传统工艺两蒸两晒、近代的渥堆技术和原理等,对于分辨真假的陈年六堡茶是很有好处的。
【口感辨别最为重要】
真正的辨别是靠口感,哪怕通过什么手段“做陈”的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出来。
要识别做旧的假陈茶,首先,你必须喝过真正的陈茶。
不过,要喝到真正几十年的老茶还是要一定的茶缘的。
数十年的难找,起码,你应该喝过一些有十年八年的老茶,最好也喝过一些十多二十年的陈茶,细细体会一下真正老茶那种陈香,很平和、沉而稳的陈和醇,也感受一下五年、十年、十多年之间时间跨度六堡茶的变化。
一款真正陈年的非常好的六堡茶熟茶,应是没有丝毫杂味,没有“坑”味,带陈香,陈香不会太霸道,但会很持续,很沉稳,入口有软化感,口腔、舌面应无明显涩感,茶味醇厚,于醇厚中体现出一种悠长的“茶气”。
或会因六堡茶个体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陈香之韵,在口腔后部、在咽喉处隐隐回味。
而做旧的陈茶,肯定会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出现问题,现在的技术还没能够完美地“做”出辨别不出的陈茶。
如有的做旧的陈茶闻之一股“陈味”,但几道茶汤后,涩味明显;有的是看干茶很陈,茶汤也不涩,但茶汤浑浊,叶底发黑、霉烂、无弹性,很明显是做旧做陈的茶。
【其他辅助鉴别手段】
除了靠口感辨别之外,还可以借助于其他外观辨别来确认是否真正的老茶。
但不可以单凭这些外观加以认定。
毕竟,现在很多“做陈”的手法就是冲着外部感观而做的。
一、从外包装分辨生产的年份
这种做法是最为常见,也最易于做伪。
很多做旧的茶就是通过做旧外包装或者仿冒以前的老包装来欺骗消费者的。
梧州几个六堡茶生产厂家的六堡茶生产经过几十年,其外包装也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变化,一些很有时代特色的包装可以作为判断六堡茶年份的参考。
比如如黑盒六堡茶最早期曾经有过写作“六保茶”的包装,但茶友们应该知道,这个“旧”的外包装并不说明里面的六堡茶就一定是“旧”的茶。
二、看干茶,掂轻重和“泡度”
拿一些不同年份的六堡茶比较一下,5~6年和十年左右的六堡茶,会感觉到随着时间的长短,会变得松、散,变“轻”,手上感觉明显轻于较新的茶。
由于长期存放其自然陈化发酵,导致老茶会越摆越“泡”,干茶外观会有一层很自然的灰“霜”(注:湿仓存放也会有一层白霜,但湿仓做旧的茶会发黑,面上霜较“死”,没有活性。
市面上可看到的所谓普洱“老砖”茶面一层白的痕迹可以借鉴。
)干茶颜色会偏褐红,甚至棕色,干茶外观应该干净、无霉变的痕迹。
三、闻干茶的气味
一般有“哈气之后闻干茶”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很不卫生,建议不使用。
而且,这样哈气后闻到那股“陈味”,很多时候容易被故意做伪,不
太准确。
相反,真正这样闻干茶都有所谓“陈味”的茶,就越要多加小心。
甚至一些闻着有明显刺鼻的“陈味”的茶正是“做旧”的效果,更应该引起警惕,不喝为好。
四、看茶汤颜色
一般而言,六堡茶由于原料和工艺原因,某些新茶有时较浑浊,或者新茶一两年都比较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澄亮明净,越老的汤色越红越透亮。
越体现出六堡茶的“红”、“浓”特色。
如果是后期储存湿度过大,或受潮或淋水,或者是做陈做旧,会使得汤色晦暗、发哑,甚至浑浊,一般茶友称之为“酱油汤”,碰到这样的“陈茶”,就要加倍小心了。
五、茶汤的陈味
这个茶汤的“陈味”是很容易做假的,而且某些不良茶商更喜欢以此“指鹿为马”,将“坑”味说成“陈味”,很多接触陈茶不多的茶友往往会受到误导,更以为陈年的六堡茶就是“坑”的。
而做旧的陈茶,除了一股“坑”味外,往往就没有陈茶哪种醇厚和顺和的口感,而且,往往喝了之后,喉头会感觉有点紧,有点不舒服的感觉,茶友们称之为“锁喉”,这也是辨别假陈茶的一个手段。
六、看茶底的活性
做旧的六堡茶,常用的手法是人为加大湿度加速六堡茶的后发酵,以达到“陈”的效果。
但这样的高湿度“陈化”后,无可避免地茶叶本身的
纤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茶底颜色会变死变黑,没有弹性,有些叶底会发粘、稀烂如泥。
这种“陈茶”就需要格外小心了。
一款存储良好的陈年六堡茶的茶底绝对不会是霉烂发黑的。
只有综合了多方面的感观,我们才可以分析一款茶是否真正的老茶,但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会有多少老茶留传下来呢?我们大家都可以心里自己做个估算。
因此说,能喝得到真正陈年的六堡茶,更需要一份“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