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
格式:ppt
大小:1.53 MB
文档页数:58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58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1、如何理解明知的内容?
讨论(1):犯罪的内容是否要求包含刑事违法性认 识? 讨论(2):如何理解奸淫幼女犯罪中对幼女的明知 情况?
犯罪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1、如何理解明知的内容? 讨论(1):犯罪的内容是否要求包含刑事违法性认 识?
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 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犯罪故意的构成因素 :
一是认识因素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二是意志因素 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犯罪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
•一天晚上,张三跑到李四的家门口从门缝向里 故意杀人罪 张望,看见屋里有个人影一闪,从体形上看与 李四是一模一样(李五),于是开枪射击,结 (既遂) 果打死了李四的弟弟。
故意杀人罪 •一天晚上,张三从院门往里看,李四院子内一
(未遂)
棵大槐树下面有一条黑影,张三以为是李四, 于是开枪射击,结果打死了李四的驴。
3、行为工具或手段的认识错误
1 某甲想生儿,他已 经有一个女儿(1岁), 他想毒死她。就向他 妈要砒霜。他妈怕儿 子干傻事,不给砒霜 肯定要到别处去弄, 所以就包了一包面粉 给某甲。某甲喂女儿 吃下,女儿无恙。
货车司机甲马马虎虎将物品装上车后,超速行驶, 致使车上的物品掉下撞死正在路边步行的乙。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两个基本特征: 2.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
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犯罪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 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1、如何理解明知的内容? 首先.对行为本身的认识。即行为人对刑法规定的危害 社会行为的内容及其性质的认识。 第二.对行为对象的认识。 第三.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即行为人对行为产生或将要 产生何种性质危害结果的认识。 第四.对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相联系的其他犯罪构成要 件事实的认识。 第五.对其他法定事实的认识。
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 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
应当预见是预见义务与预见能力的统一
预见义务是指法律、职务、业务或社会共同生活规则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的主观方面,亦称
犯罪主观要件 ,它 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 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它包括
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罪过
主观恶性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以下情况下,甲的罪过心态?
(1)某甲上山合法打猎,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他的仇人,随开 枪将其仇人打死; (2)假设甲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该人离猎物非常 近,甲知道自己枪法不行,如果开枪有可能将该人打死,但 他想,“管他呢,打死了活该!”随开枪打猎,结果将该人 打死; (3)假设甲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该人离猎物非常 近,甲觉得如果开枪有可能将该人打死,但甲又认为自己的 枪法很好,随开枪射击,结果将该人打死; (4)假设甲没有发现猎物旁边站着的一个人,开枪打猎后将 该人死。
赌博罪(以营利为目的)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
非目的犯:此罪与彼罪 故意杀人罪
量刑
犯罪动机
基于情仇:10年以上……
基于义愤:3-10年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
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或者对有关客 观事实存在的不正确认识。这种认识错 误关系到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追究问题。
(一)法律认识错误
生,但并不反对和不设法阻止这种结果的发 生,而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任的心理 态度。
犯罪故意
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
害结果的发生。
案例:
甲在行路时,突然遭到乙的辱骂,甲便 掏出手枪对准乙。在甲还未决 定是杀乙还是 吓唬乙时,子弹便射中乙,致其死亡。
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类型
罪过阻却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
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 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罪过阻却的根据——期待可能性理论 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如果不能期待行为
人实施其他合法行为,就不能追究行为人的 责任。
罪过阻却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 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 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意外事件-----造成了损害结果 要件: 没有故意或过失 不能预见原因引起 案例1:甲为了挣脱乞丐的纠缠而甩手离开,致使乞丐 跌倒撞墙死亡 案例2 :王某架设电线垂落导致高某驾驶无灯车经过被 挂住翻车致死
罪过阻却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 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 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根据刑法典第十五条规定,依行为人的心理态度不同,将犯 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
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 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 理态度。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两个基本特征:
1 将有罪行为误认为无罪行为 2 将无罪行为误认为有罪行为 3 对行为的定性以及处罚轻 重的错误认识
不知法 不免责
(二)事实认识错误
行为客体或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
1
2
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 行为工具或手段的认识错误
3
4
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1、行为客体或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 某甲下夜班回家,正好在路边碰到好友被 三个流氓殴打,某甲正准别冲上去帮忙,结 果旁边胡同窜出一条黑影抓住了他,某甲以 为是流氓的同伙,施展拳脚将其打成轻伤, 这时黑影亮出证件,原来是一名便衣警察。 问:对此某甲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首先排除故意犯罪,再看有无过失
表现形式: ①目的性直接故意
例如:甲用枪顶在乙的太阳穴开枪 ②可能性直接故意 例如:丙隔100米开枪杀人
犯罪故意 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
明知自己的行为 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犯罪故意 间接故意
特征: ①认识因素:明知可能性发生 ②意志因素:放任
意志因素:行为人
希望或者放任这
积极追求的心
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1.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抱着
理态度,该结果的发生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 为直接追求的目的。
犯罪故意
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
害结果的发生。
2.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是指行为人虽然没有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
所赋予的人们实施一定的行为时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 结果的责任 。
预见能力是指在行为当时的条件下,根据行为人情况,
行为人有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应当预见是预见义务与预见能力的统一
案例:放映员与赶车人在去乡村放映电影的路上烤
火,不慎将底片烤焦。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 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 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 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 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相同。
案例:甲为了掩盖自己贪污公款的事实,企图放火 烧毁会计室,放火时 发现乙在会计室内睡觉但仍然 放火。
犯罪故意 间接故意
表现形式: ①积极的放任: 追求甲犯罪意图而放任乙危害结果 A.同一对象的积极放任:抢劫暴力致人死亡 B.不同对象的积极放任:丈夫毒妻害子 ②消极的放任:追求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 火药枪打鸟打倒人
犯罪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2、如何理解“
会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会发生”?
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某种特定的危 害结果; 二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要发生某种危害结 果。
犯罪故意
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
害结果的发生。
1.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2.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 间接故意 认定:①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 ②突发性捅刀子的案件认定 分析:崔某在发廊因帮派派系口角遂拿起 理发用刀朝董某刺扎致死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从认识因素上看两者都是明知即明确认识自己的 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从意志因素上看两者都不排斥、不反对危害结果 的发生。
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
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 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 犯罪过失的意志因素
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
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 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
大义灭亲等确信犯 捕杀麋鹿等法盲犯 通奸等幻觉犯
犯罪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讨论(2):如何理解奸淫幼女罪中对幼女的明
知情况?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周岁幼 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但司法实践中,遇 到的通过网络约会,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14周岁的 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要按强奸罪而从重 处罚?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关系 联系:
(1)认识因素接近,都认识到危害结果 发生的可能性 (2)意志因素接近, 都不是追求危害结 果的发生 (3)都是结果犯, 都以实际发生的危 害结果作为成立的必备要件
区别: 1、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 (1)都已经预见到可能性,但预见的可能性程 度不同,一般说来: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 (2)后者无任何凭借,前者有自己的凭借 2、意志因素上重要区别 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不希望”,做了一定的 意志努力,并采取防范措施或应急措施,故结果违 背其本意,后者不作出任何意志努力,表现为“无 所谓”,结果不违背其意愿。
犯罪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1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 .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但未能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
犯罪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1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的预见,只能是预见 到这种结果可能发生,而不能是预见到这种结果必 然发生。
犯罪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2 .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但未能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
其一,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
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和客观的有利因素; 其二,行为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行为导致 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
犯罪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过失与可以允许的危险 可以允许的危险:是指实施了危险行为的人, 如果遵循了其行为所必须的规则(履行了结果回避 义务),以慎重的态度实施其行为,即使事先预见 了危险,事后造成了侵害法益的后果,也不认定过 失责任。 思考:SAS疫苗研制失误导致他人感染
依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主要
是意志因素的不同,将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 意与间接故意两种情况。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特征:①认识因素:明知必然发生
明知可能发生 ②意志因素:希望—— 积极追求结果发生
不可抗力----
造成了损害结果 ⑴要件:没有故意和过失 不能抗拒原因引起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
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 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犯罪目的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
犯罪动机
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 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
研究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意义
犯罪目的
定罪
目的犯:罪与非罪
相关主题
第八章犯罪主观要件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新
犯罪主观要件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
文档推荐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页数:10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新
页数:57
《犯罪主观方面》PPT课件
页数:89
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教学案例
页数:66
第8章 犯罪主观方面
页数:18
11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页数:31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
页数:59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页数:45
第八章++犯罪讲义主观方面
页数:26
刑法总论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页数:46
最新文档
20XX集体土地承包合同书
株冶集团仪表设备的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研究
古代诸子大师简介
2016-2017年陕旅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的心得体会
2010山东省预防医学复习考试技巧、答题原则
医药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大工18春《机械加工基础》在线作业3
鼓励癌症病人的话
新员工入职培训通用PP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