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技术概论AB试题及答案付圣雪

海洋技术概论AB试题及答案付圣雪

海洋技术概论AB试题及答案付圣雪
海洋技术概论AB试题及答案付圣雪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试题名称:海洋技术概论期末试题(A)共 1 页第1 页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分数

1、名词解释

(1)深海声道——

(2)热液矿床——

(3)人工放流——

(4)定向钻井——

2、捕鱼网具主要有、、

、。

3、“井口重入”是深海石油钻探的关键技术之一,请画出示意图并简述原理

4、人类对海洋开发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简述水下环境的特殊性。

6、画出盐差发电诺曼方案示意图并简述其原理.

7、海底锰结核是怎样发现的,简述一种开采方法,并画出示意图

8、测深技术是海洋调查的基本技术之一,对人类最原始的和最新的测深方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9、在海底基岩中采煤和采硫的方法有何不同。

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

签字

院系负责人

签字

年月日

参考答案

06级海洋技术概论期末试题(A)

1、名词解释(12分)

(1)深海声道:

大洋中若声源置于声速极小值所在处,其辐射的声能量被限制在极小值上下水层内,总能量损失小,传得远,这一声能量集中的水层称为深海声道。

(2)热液矿床:

大洋底孔隙中高速喷出的富含多种金属热液与冷海水相遇降温,其中金属在海底堆积成矿。

(3)人工放流:

将人工培养的幼鱼大量投入海中,使其利用天然饵料自行成长后捕捞。

(4)定向钻井:

借助特殊工具按一定斜度和方位打定向斜井的技术。

2、捕鱼网具主要有:

拖网、围网、流刺网、延绳钓。(8分)

3、“井口重入”是深海石油钻探的关键技术之一,请画出示意图并简述原理.

答案要点:井口重入——在深海钻探时,为了在起钻后能使钻杆重新找到钻孔的位置采用在钻孔上安装一个带有3个声纳反射器的重返漏斗,并在钻杆上安装扫描声纳,通过此系统在钻探船上显示出钻头与漏斗的相对位置从而引导钻杆重入原井口。(12分)

4、人类对海洋开发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2分)

答案要点:人类开发海洋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1)岸边原始开发

(2)对海洋资源广泛调查阶段

(3)近代采用高新技术对海洋资源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5、简述水下环境的特殊性。(12分)

水下恶劣环境论述要点:

(1)高压(2)黑暗(3)缺氧(4)低温(5)动荡

6、画出盐差发电诺曼方案示意图并简述其原理. (12分)

诺曼方案原理结构要点:

(1)水压塔(2)半渗膜(3)水轮发电机。

7、海底锰结核是怎样发现的,简述一种开采方法,并画出示意图(12分)

锰结核发现:英国挑战者号(1872~1876)做大洋考察时发现。

开采方法要点:(1)流体提升(2)连续链斗(3)海底机器人(4)深海拖网。

8、测深技术是海洋调查的基本技术之一,对人类最原始的和最新的测深方法试各举一例说明。(10分)

测深技术论述要点:

(1)原始的钢丝绳重锤测深(2)近代声纳测深。

9、在海底基岩中采煤和采硫的方法有何不同。(10分)

答案要点:

海底基岩中采煤:在岸边或小岛(人工岛)先建竖井再开水平巷道进入矿体区开采。

海底基岩中采硫:(1)高压高温水(175。C)压入含硫岩层(2)用钻井内套管抽取含硫热液(3)工业处理提硫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试题名称:海洋技术概论期末试题(B)共 1 页第1 页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分数

1、词解释

(1)海啸——

(2)海洋食物链——

(3)张力腿平台——

(4)饱和潜水——

2、渔业资源增殖的方法主要有、、

、。

3、简述海洋能的特点,并试举其典型应用两例。

4、简述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形式。

5、有两个海区波高分别为2米和3米,波浪的周期分别为5秒和3秒,试问哪一

个海区更适合建波浪发电站。

6、“井口重入”是深海石油钻探的关键技术之一,简述原理.

7、简述海洋调查船“挑战者”号在海洋调查史上的主要贡献。

8、简述潜水作业系统的内容。

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

签字

院系负责人

签字

年月日

参考答案

06级海洋技术概论期末试题(B)

1 、名词解释(12分)

(1)海啸: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称海啸。

(2)海洋食物链: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过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动物,依次形成摄食与被摄食的营养关系,成为海洋食物链。

(3)张力腿平台:

海洋石油平台的重力小于浮力,采用水下锚泊定位,绷紧锚索,稳定平台,可在深水作业。

(4)饱和潜水:

潜水员在高压环境下,长时间停留后,机体内溶解中性气体(氮、氦)达到饱和状态下的潜水。其优点是不增加减压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2、渔业资源增殖的方法主要有:(8分)

过鱼工程、人工鱼礁、人工放流、海洋牧场。

3、简述海洋能的特点,并试举其典型应用两例。(15分)

海洋能的主要特点是:

(1)可再生性

(2)总量巨大,空间分布不均

(3)随时间变化多端

(4)绿色能源

典型应用:

(1)潮汐发电——筑坝成库,双库双向。

(2)波浪发电——气动式波浪发电装置,由波浪能转化为压缩空气流,推动空气室的涡轮机发电。

4、简述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形式。(15分)

海洋空间的主要利用形式为:

(1)交通运输:海港码头、船舶海运、海底隧道、海上机场、跨海大桥、海底通

讯网。

(2)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人工岛、海上城市、海上工厂、仓储倾废基地。(3)军事基地:海底表面基地、海底岩石基地。

5、有两个海区波高分别为2米和3米,波浪的周期分别为5秒和3秒,试问哪一个海区更适合建波浪发电站。(10分)

(1)计算波浪能级:P=H2T(Kw/m)

(2)结果:20 Kw/m < 27Kw/m,故H=3m ,T=3s海域更适合建站。

6、“井口重入”是深海石油钻探的关键技术之一,简述原理. (15分)

答案要点:井口重入——在深海钻探时,为了在起钻后能使钻杆重新找到钻孔的位置采用在钻孔上安装一个带有3个声纳反射器的重返漏斗,并在钻杆上安装扫描声纳,通过此系统在钻探船上显示出钻头与漏斗的相对位置从而引导钻杆重入原井口。

7、简述海洋调查船“挑战者”号在海洋调查史上的主要贡献。(15分)

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调查船环球海洋调查,历时3年半,首获成果:(1)深层水温

(2)大量生物标本(362点上)

(3)测量了海底地形地质

(4)测量了环流、海水透明度、盐度。

(5)发现了锰结核。

(6)整理了50卷调查报告。

被认为是近代海洋科学的奠基性调查。

8、简述潜水作业系统的内容。(10分)

潜水作业系统由

(1)有人潜水:高压潜水(常规潜水,饱和潜水)

常压潜水(抗压潜水服、潜水器)

(2)无人潜水:有缆潜水器ROV

无缆潜水器AUV

2020智慧树,知到《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 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关于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答案:秦汉时期的造船厂能够按照船样照图施工,并开始采用滑道下水。 2、关于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答案: 秦汉时期的造船厂能够按照船样照图施工,并开始采用滑道下水。 3、关于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答案: 秦汉时期的造船厂能够按照船样照图施工,并开始采用滑道下水 4、关于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答案: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三个高峰时期是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清朝时期。 5、中国造船三大指标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是以下哪个年份? 答案: 2010 6、以下哪种船型不属于船舶行业认可的三大主流船型? 答案: 杂货船 7、关于中国现代船舶工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 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8、关于中国现代船舶工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艘集装箱船“大鹏昊”。 9、关于中国现代船舶工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艘集装箱船“大鹏昊”。 10、关于中国现代船舶工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艘集装箱船“大鹏昊”。 第二章 1、以下哪种船舶不属于排水型船舶? 答案: 气垫船 2、以下哪种船舶不属于工程船? 答案: LNG船 3、以下哪种不属于海洋开发船? 答案: LPG船 4、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答案: 水翼艇是高速航行船,其重量由水翼的浮力支承。 5、关于船舶分类方法,哪种说法不正确? 答案: 按造船材料分类可分为木船、水泥船、钢船、气垫船和铝合金船等。

第三章 海洋经济学概述(课堂讲义)

第三章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洋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一、自然资源与海洋资源 “资源”一词,在我国《辞海》中定义为“资财的来源”。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作了如下定义:“在一定空间、地点的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可见,两者都把是否“能产生经济价值”作为是否是资源的重要标准。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资源具有时空性,在一地不是资源,可应用于另一地就是资源;在一时不是资源,可在另一时间却是资源。从广义上讲,资源可以分为四类: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从狭义上讲,资源特指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 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自然资源定义可以看出,首先,自然资源必须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部分,所以它区别其他的社会资源或知识资源;其次,是否能产生经济价值是判断资源的重要标准,这取决于人类的知识科技水平,从而使自然资源具有历史性的范畴。 海洋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海洋及海底地壳中,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够得到的物质与能量的总和。这种物质可以满足人类所需的质与量,但是是有限的。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简称为海洋资源。 二、海洋资源的分类 根据对海洋资源的研究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 基于对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相关产业研究的方便,将海洋资源按照资源的自然属性来分,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滨海旅游资源。 以资源的形成方式来分,可以把海洋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海洋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自己生产。这类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再生能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非再生资源。是指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海洋非再生资源不具备自我繁殖能力,非再生资源的初始属性是固定的,用一点少一点,某一时点的任何使用,都会减少以后时点可供使用的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指海底矿产资源。 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中。不可能没有人类利用影响的因素.因此,不应该把海洋资源的可再生性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纯自然的过程。很明显,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可以改变海洋资源的再生速率。众所周知,海洋渔业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则会使海洋渔业资源超过其自然再生的阈值,使其失去再生能力,甚至造成海洋生物物种的灭绝,由可再生资源变为非再生资源。 另外,按照不同的角度,还可以把海洋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利用方式分,可分为可提取资源、不可提取资源、固定资源、流动资源;从空间位置分,可分为海岸带资源、海岛资源、滩涂资源、港湾资源、近海资源、大洋资源;从市场机制分,可分为可交易资源、不可交易资源……如此等等。每个亚类还可以再进行细分。可以说,海洋资源是地球上除大陆资源之外的另一大类自然资源。 三、海洋资源的特征 1.海洋资源的种类丰富多样 国际国内对海洋资源的分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基本类型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一般将海洋资源划分为六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包括诸多具体种类,以此类推,构成海

浙江大学-海洋科学概论-海概复习总合集

邸雅楠 Habitat of 230,000 known marine species, over 10 million marine species estimated估计 1.Nekton:自游生物 marine mammals, fish, cephalopods头足类(章鱼)and crustacean甲壳纲类(海龟) 2.Plankton:浮游生物 zooplankton(浮游动物) (Copepod 桡足类Jellyfish水母Krill 磷虾Foraminiferans孔虫) phytoplankton(浮游植物) single-celled algae (micro-algae) and bacteria 3.Benthos(海底生物): Zoobenthos(底栖动物)and phytobenthos(底栖植物)?Multi-cellular algae (藻类)called by “seaweeds”(海藻)or macroalgae(大型藻类) thallus,(叶状体) photosynthesize(光合作用) Blades(叶片), not true leaves they lack veins(叶 脉) gas-filled bladders(气囊)or floats(漂浮物) or Pneumatocyst(气囊)maximize sunlight exposure. contain carbon monoxide (CO)

the stipe(菌柄), not found on all seaweeds A holdfast(固着器)holds the seaweed to the bottom. does not aid in gathering nutrients Chlorophyta = Green: Ulva(石莼/海白菜)Phaeophyta = Brown: Laminaria (海带)Rhodophyta = Red: Porphyra (紫菜) Flowering Plants(开花植物) ?Over 250,000 species exist worldwide,only a few of these exist in the marine community ?Those plants that do exist there must have mechanisms(结构)for dealing with salinity(盐分)。 ?These plants have true leaves, stems, roots and conducting tissues —Mangrove trees (Rhizophora, 红树木科) —Seagrasses —Salt marsh Plants Animals 1.1Classification of animals ?phyla (界), and then classes, orders, families, genus, and species invertebrate does not refer to a strictly defined scientific group, it is a handy term(随意的术语)meaning ?Invertebrates are far more abundant in the ocean and on land than vertebrates are,about 97% of animals are invertebrates Sponges (海绵动物)Cnidarians (腔肠动物)Flatworms (扁形虫)Ribbon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2.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 年,1950年8 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 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 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 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 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 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 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 x 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 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 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 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地质学: 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新兴科学:工程海洋学,遥感海洋学,环境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和渔业海洋学等 (二)、海洋的特性 2.海水特性: 混合溶液: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 第二节海洋学研究意义 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第三节海洋学研究方法 1.(物理海洋学)常规和遥感观测。 2.实验和数值模拟。 3.理论研讨 第四节海洋学研究发展史 1、早期研究(麦哲伦,库克,郑和、王充、哥伦布、列文虎克、牛顿、贝努力、拉瓦锡、 拉普拉斯)2.海洋科学研究开始(达尔文、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被认

海洋工程概论论文

海洋工程概论论文 15级海洋工程与技术黄嘉荣 内容概论:本文就我国的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与探究,了解到我国的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与未来的发展空间。 海洋工程,从广义上说,所有涉及货与海洋环境有关的工程都可以归入海洋工程研究的范围,如我们经常谈论的海洋平台,系泊系统,海底管线以及其她开发海洋资源的设备与工程建筑,如海浪能源转换系统之类的。海洋工程研究范围有海洋环境动力学,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研究,海上施工技术,以及大部分的船舶工程。 海洋工程,从其所指的建筑物角度来瞧,实际上包括了两类建筑物:沿岸结构物与近海建筑物。 一.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 1、我国海洋石油工程。 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海域辽阔,海安县长达18000多公里,海域面积472、2万平方公里,大陆架为130多平方公里,由于中国沿海大陆架就是世界上最后一批面积大,易于开采而尚未勘探开发的地区之一,而且水深在120m以内的水域占很大一部分,作业条件优于北海油田(其水深在 100m~300m),已经引起全世界的注目1979年以来,经过我国政府批准,利用外资,

同国外联合开发,已经先后与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石油公司签订了在渤海,南海的北部湾,莺歌海,珠江口盆地的合作勘探开发合同。我国目前的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1、我国近海石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如渤海油田的近岸滩涂地区。2、原有性质特殊,轻,中,重三种油质中,中质与重质油储量可能会多一些。3、国际油价起伏不定,不时处于疲乏状态。4、海况条件比中东等地区差,台风,海冰,地震影响较大。另外,较于其它英,美发达国家,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正处于落后的阶段,表现在平台设计,平台材料,平台设备及仪器仪表系统,平台的制作工艺,海上施工安装等方面。 我国海洋工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最早的海洋石油开发起步于渤海湾地区,该地区典型水深约为20m。到了80年代末期,在南中国海的联合勘探与生产开始在100m左右水深的范围内进行。现在我国也准备加快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这一海域水深在500~2000m,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在这样水深海 域进行油气勘探与生产的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深海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鉴于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参与,投入大量资金,共同研究深海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目前,中石油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12万km2 的海域勘探与开发油气资源,并以辽河油田与大港油田为基地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中海油也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7万多km2的海域勘探与开发油气资源,并且已有8个区块开始向全球招商,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另外,其子公司中海油服股份公司也投入巨资开始建造122m(400ft)深水钻井平台,并正积极准备建造1500m作业水深的半潜式平台。中国石化集团根据国家把东海

浅论海洋文化的特征解读

浅论海洋文化的特征 摘要:海洋文化源于海洋这个独特的环境,具有进取性、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和慈善性等共同特征。由于所处的地理和政治文化环境不同,中、西海洋文化又各自拥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带有农耕文化的烙印。了解海洋文化,不仅要了解其共同特征,也要了解不同海洋文化的独特性,取长补短,才能找到一条既适合于本民族特质又契合于时代精神的海洋发展之路。 关键词:海洋文化特征中西比较 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对“海洋文化”下了定义:“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①21世纪是海洋世纪,整个世界经由海洋被连成一体,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愈发重要。了解海洋、了解和弘扬海洋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而言的。在海洋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的社会,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族群心理特征。 首先,海洋文化含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类,无疑是一种陆地生物,相对于陆地,海洋对于人类更具危险性,特别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即使是现代钢铁打造、机械动力的万吨巨轮,在浩荡的海洋中也只是沧海一粟,面对风浪难逃倾覆的厄运,何况古时候的木质帆船。离开平稳的陆地进入海洋,这本身就需要足够的勇气。而历史上的海洋民族,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没有仅仅停留在看得见陆地的近海,而是逐渐远离大陆、远离故土,去探索更加未知的世界,这依靠的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还有无畏的进取精神。 其次,海洋文化还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征。不同于大陆农耕社会的安土重迁,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更强的活动性,飘洋过海让他们有机会接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1-10)

试题一 一、填空题(2×10=20分) 1、理论上初一、十五为()潮。 2、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和下降流。 3、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4、海水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于()的过程。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 6、我们平日所见的“蔚蓝的大海”,蔚蓝指的是大海的()色。 7、引起洋流西向强化的原因是()。 8、开尔文波的恢复力为重力和()。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0、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潮。 二、名词解释(2×10=20分) 1、月球引潮力 2、波形传播的麦浪效应 3、黄道 4、浅水波 5、最小风时 6、回归潮 7、南极辐聚带 8、倾斜流 9、波群 10、海水透明度 三、判断题(对——T,错——F)(1×10=10分) 1、大洋深层水因为发源地影响而具有贫氧性质。 2、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方向与风矢量垂直,在南半球指向风矢量的左方。 3、浅水波水质点运动轨迹随着深度增加,长轴保持不变。 4、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中,海面风海流的流向右偏于风矢量方向45度。 5、以相同能量激发表面波与界面波,界面波的振幅比表面波大。 6、小振幅重力波所受的唯一恢复力是重力。 7、风浪的定常状态只与风时有关。 8、当波浪传到近岸海湾时,波向线会产生辐聚。 9、驻波波节处水质点没有运动所以被叫做驻波。 10、水下声道产生的原因是声线会向温度高的水层弯曲。 四、简答题(10×5=50分) 1、试从天文地理两方面解释钱塘潮成因。 2、试描述世界大洋表层水环流的主要特征。 3、有人说“无风不起浪”,可又有人反对说明明是“无风三尺浪”,你说呢?

海洋科学导论题目+答案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 《 5、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现代沉积、残留沉积、准残留沉积。 6、海水中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 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8、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海洋生产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二、名词解释 ( 1、饱和水汽压: 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2、两极同源:主要是指同一属中两个极为相近的种类分别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域,而不出现于低纬度海域。 3、地转流: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4、科氏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产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海水对CO2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是海水的静态容量,即达到平衡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多少,即热力学平衡问题; 二是动力学问题,即大气-海洋之间二氧化碳交换速度有多快; 三是海水铅直混合速率。

海洋科学概论论文

《海洋科学概论论文》 考号:28号 生命的起源与发展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生命的起源 内容简介:从地球的演化形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生命最初的存在形式及演化、分类。 引言:生命的起源一直是很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他的古老在于,很久很久之前,人们就开始好奇,开始探索:而他的年轻则是因为,直到现在人们还是没有真正探索清楚,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对生命起源的探索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必须经历的阶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识,更是在积极的寻求自身发展。从地球最初的形成,到第一片海洋,第一片大陆的诞生,再到第一个生命开始,发展壮大,这一切的一切那么自然,又那么神秘…… 一.地球的演化形成 关于地球的演化,科学界也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那就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发展与演化是相互关联的。地球的演化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冥古宙;(二)太古宙;(三)元古宙;(四)显生宙。 如下图: 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很明显的了解到,地球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漫长变化才逐渐形成今天的具有先进系统的地球。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现有的假说并不能作出对宇宙及地球起源以及进化的定论,科学探索仍然在进行中。地球的演化离不开她的载体宇宙,也离不开最基本的结构基础物质。正是在宇宙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物质无休止的发展变化中,地球一步步的成长演化。如今地球仍然在不停的变化演化之中。很难设想,数亿年之后,地球乃至宇宙将会是什么样子?茫茫宇宙,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这些问题,也是无数科学家不懈研究地球起源与进化的不竭动力。 二.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

当第一只古猿解放双手开始直立行走,进化成人类,当人类不再为食物奔波劳碌,开始学会思考,人便开始好奇,好奇自己从哪里来,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这些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创造论或神创说 创造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神所创造。比如上帝、阿尔修斯。在《圣经》上说,“起初,神创造天地。这种学说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结于神的创造。 2. 自然发生论 又称“自生论”或“无生源论”,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中世纪有人认为树叶落入水中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等。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但是,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简单但令人信服的肉汤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他的实验为科学家进一步否定“自然发生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生物学,化学的研究结果发现生命的创造只能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以及细胞的分裂过程来实现。我们在生活中所直观观察到的生命“自生”现象,全部都是某种不易发现的复制过程在起作用。这些发现彻底地否认了自然发生论的可能性, 3.陆地起源说 地质学家们于1946年在澳洲埃迪亚加拉山的赤红岩层中发现了最古老的大型多细胞化石,其生存年限要早于寒武纪进化大爆炸(Cambrian evolutionary explosion),先前的研究表明正是在该时期产生了类似于这些化石的现代动物群化石。这些化石要追溯到至今 5.42亿至 6.35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Ediacaran)时期,其中有狄更逊水母(Dickinsonia)化石。埃迪亚加拉纪化石代表了一种独立的陆地生命进化辐射模式,这种模式要比寒武纪进化大爆炸出现的海洋生物至少早2000万年。长期以来,远古时期的多细胞化石被认为是早期海洋生物的先祖,它们生活在海洋里,是一些陆栖地衣或其他微生物菌群的残留部分。但最新的化石研究发现,这些远古时期的多细胞生物与陆生生物具有共性,所以它们很可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而非海洋里[1]。 4.化学起源说 化学起源说是被很多学者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米勒模拟实验(Miller’s simulated experiment)通过模拟的原始大气中的最初物质,通过通电引爆,合成小分子有机物,进而合成大分子有机物,最终成为生命。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因为有比较充分的根据和实验证明,这一学说为多数科学家接受。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历史时间,是整个宇宙演化的一部分。但仍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但是米勒实验有如下缺陷:米勒试验提供持续的电能,但是原始时代的地球不一定;不能完全确定米勒试验各物质浓度的配比;氨基酸很可能是宇宙流星和彗星在撞击地球的时候带出的,因为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科学证明氨基酸可以在宇宙的恶劣环境中存在;地球的高温环境和强烈的紫外线会使有机物迅速分解。 该理论的质疑者认为,仅仅能够证明蛋白质大分子可以自然形成便宣称生命可以如此自发产生,就好比给猴子一台打印机,就宣称它可以写出一本红楼梦。形成一个大分子固然简

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 第一章、概论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 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传统林学: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的科学。 广义的林学包括: 森工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 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辞海》对林业的定义: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 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我国现行的主要林业政策: 1、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2、提出了我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3、要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4、明确了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5、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6、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 7、以实施六大林业工程为重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6大林业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工程; 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 森林种类: 根据起源:天然林、人工林 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

最新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1

《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 第一章概述 一)选择题 1、整个地球表面海洋的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B) A)96% B)71% C)56% D)48% E)29% …….. 8、以下哪个因素影响着二十世纪的海洋学? A、经济; B、商业及交通; C、军事目的 答案:1\B 2\B 3B 4 D 5 B 6 A 7A 8 C 二)重点复习题 1).海与洋的区别是什么? 2).科学能达到真理的高度吗?请说明原因 第二章地球系统及海底地形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最近似—— A) 标准圆球体B) 标准椭球体C) 长方体D) 梨形球体 ……. 25 海底峡谷的特征:A、是V字形地貌;B、是侵蚀地貌特征;C、常出现在陆坡上;D、常出现在山地海岸的外缘;E、上面都是海底峡谷的主要特征;F、上面没有一个是正确。答案:1\D 2\A 3A 4 B 5 D 6 AD 7BC 8 ADE 9ACD 10E 11 E 12E 13A 14B 15E 16E 17 B 18D 19 B 20ABCDE 21B 22C 23 B 24T 25ABCD 三)重点复习题 什么是海岸带? 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章海洋沉积 二)、选择题 1.在钙补偿深度(CCD)以下, A)具有硅质硬壳的生物不能生存;B)钙质软泥开始形成;C)水温开始升高;D)深海黏土不存在;E)海水中的碳酸钙溶解 ……… 8、深海和浅海沉积物的分布不受下面哪个因素的影响? A、水深B)距离陆源沉积物的源头的远近;C)生物活动性;D)有无海沟的存在;E)以上答案都不是

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潮汕海洋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郑松辉 (汕头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广东汕头 515031) 摘要:潮汕是近代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在20世纪30年代,潮汕社会近代化达到了颠峰,其中的重要原因和启示就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文化内部结构与层次发展的协调性,实现了文化发展的内外部生态平衡。海外的潮州商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特色。 关键词:潮汕;近代化;文化生态;海外移民;海洋文化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 (2006)05-0098-05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简介:郑松辉(1963-),男,广东汕头人,汕头大学副研究馆员。 一、海洋文化概论人类的海洋文化虽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或者说人类的全部文化,但它却是人类全部文化的发生源、母胎或曰历史与逻辑的起点,同时也是后来的人类全部文化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并且在众多民族、国家和地区那里,是主体部分,重心或者中心部分,甚至就是那里的文化的全部[1](P135) 。人类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历史。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这种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风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差异而形成显著区别。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大陆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两者代表人类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早先,人类只能在 陆地从事生产与生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 始从陆地走向海洋,使陆地与陆地沟通,促进航海与商品贸易的发展[2]。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海洋文化很早就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它继承了母体文化的精华,吸取了外国文化的有益养分,伴随着沿海人民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活动,千百年来不断地发展、变化和丰富,是中华文化的有益补充[3](P39) 。从考古发掘中发现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起码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古籍上记载的关于秦代徐福和唐代鉴真和尚东泼的记载以及明 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以及汉武帝开始的海外贸易 和经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都证明古代中国在形成海洋文化方面曾作出重大的贡献。近代社会开始以来,潮汕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从而导致了潮汕文化的转型。文化转型使潮汕地区成为中外文化碰撞而又交汇的典型地带,它以“敢为 天下先”的勇气和风姿,标新立异、独领风骚。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潮汕地区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正是由于潮汕的文化特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选择,形成了潮汕文化转型时期的再生机制。这套再生机制是在承继潮汕传统的中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以极大的功能推动了潮汕文化的飞速发展,是潮汕文化海洋化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形成潮汕海洋文化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二、近代潮汕文化的转型潮汕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延伸,受区域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渗透着中华文化固有的基本精神。潮汕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潮汕文化当然也是源远流长,它的某些组成部分确实是古已有之。但从整体上看,它是一 个晚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一个新生的分枝。潮汕的先民是中原汉族移民,潮汕文化是中原汉文化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Journal of G uan g don g P ol y technic N orm al Universit y N o.5,2006

12年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1、海洋学研究意义何在? 面海而兴,背海而衰。⑴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海洋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环境,并且各种海洋灾害污染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⑵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制品,丰富多彩的生物)、化学资源、动力资源(发电)、矿产资源(油气、锰结核等)⑶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匀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地球外圈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被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生物圈中生物通过呼吸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进行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着必需的水分和矿物养料,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全部到处都有了生命的踪迹,生物所导致的或以生物活动为中心的物质循环不仅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循环的主要内容,还是各圈层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在地表附近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重叠,又使地球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表层物质结构,在地球表层,通过水、生物以及其它各种物质循环进行着彼此间复杂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地球外圈通过岩石圈和地球内圈联系在一起。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3、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一、名词解释 1.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 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 场所。 3. 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孙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 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 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太阴日 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觉运动 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 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

海洋工程导论论文

我国潜水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以蛟龙号为例 关键词:蛟龙号安全可靠深海动力水深通信声纳作业系统信息自动化 摘要:潜水器是指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活动深潜水装置。主要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并可以作为潜水员活动的水下作业基地。本文以蛟龙号为例,阐述了我国潜水器现有的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潜水器在海洋调查研究中具有相当广泛的使用范围和能力,除了能直接进行某些水下工程、救捞作业之外,还能从事各种学科的海洋调查研究工作,如观察海中和海底生物,测绘海底地形地貌,采集海底底质和生物标本等。[1] 潜水器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可以获得更具体、更详尽、更精确的资料,完成水面船只无法胜任的调查研究任务。潜水器的应用还获得了一些近代海洋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例如,美国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断层的2 0 00米深的海底,使用潜水器发现了从海底喷出的岩浆,并在这个海底火山口处发现了“温泉”和我们从未见过的生物。[2] 因此,近年来潜水器在海洋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加强。 我国在这一方面也不甘落后,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之一就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得研制,其目标是建造出一台可以执行规定使命任务的产品。海上试验是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的关键阶段,2009~2012年间分别完成了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级的海上试验任务。内容包括海上试验的基本情况、海试取得的主要技术和应用成果、海试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及处理情况。[3] 1潜水器现状 1.1. 安全可靠性技术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需要的是安全可靠性。在借鉴国外载人潜水器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采用“冗余设计”、“下得去,上得来”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应急自救手段,包括可弃压载抛载机构、主蓄电池箱抛弃机构、纵倾调节水银的抛弃、机械手抛弃机构、压载水箱排水、应急浮标、采样篮抛弃装置等。[4] 1.2.高能量密度的深海动力技术 经过反复调研和技术论证,在7000m载人潜水器上最终决定采用充油式银锌电池作为电源。为了减轻潜水器的重量,并且考虑到安全的因素,蛟龙号采用滤膜和气帽等创新技术,把银锌蓄电池采用充油的方式放在蓄电池箱内,通过反复的压力筒试验,使银锌蓄电池组的析气量最终小于0.1ml/Ah,确保了蓄电池组在供电时不会产生大量氢气而导致危险,保证潜水器的安全。[5] 1.3.信息与自动化系统技术 在7000m 载人潜水器研制过程中,蛟龙号强调了“人”即潜水器的驾驶员和乘员的因素,且在“机”的设计方面,强调了信息的综合集成和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尽量降低舱内驾驶员和乘员的工作量。同时也确保载人舱内的温度、湿度、舱压、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噪声、有害气体等,载人舱外的海面、风、浪、流、深水压力、海底等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采用了将人、机与整个客观环境联系在一起考虑的新理念,把人、机、环境看作是一个系

海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docx

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学院: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专业(专业码:070702) 本专业主要学习涵盖海洋油气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水产资源等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需的基本海洋物理技术,重点开展面向海洋装备的通用与先进技术中所需要的应用数学、力学、、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成果。本专业依托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海洋石油、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海洋渔业、水下运载等行业,培养掌握通用与先进海洋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该专业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的方法与装备通用技术,强调海洋开发的领域的应用基础与先进技术,包括先进海洋材料与加工、海洋监测技术、水下装备的关键技术。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所涉及的电子、材料、物理技术、面向海洋石油、海洋新能源、海洋渔业、海洋军事、海洋环境保护等行业,培养能掌握海洋资源开发的先进通用技术,掌握装备设计与制造的通用技术,掌握海洋资源探测及海洋装备探测、测量与监测技术,掌握海洋开发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在海洋工程、海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2.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电子及海洋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物理海洋基础技术与海洋开发中的通用与先进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在特定领域应用、研究和开发海洋技术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海洋意识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