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靠性试验内容.doc

可靠性试验内容.doc

可靠性试验内容.doc
可靠性试验内容.doc

目录

版本历史

1.0目测检查

2.0振动和运输试验

3.0坠落试验

4.0潮湿试验

5.0低温开机试验

6.0温度循环试验

7.0贮藏试验

8.0高温试验

9.0冷藏/解冻试验

10.0钮拉力试验

11.0机壳压力试验

12.0按钮/开关循环试验

13.0内部活动器件寿命试验

14.0提手拉力试验

15.0调测系统寿命试验

16.0成品机寿命试验

17.0表面处理试验

18.0记录表

1.0目测检查

1.1产品外部及功能检查

1.1.1检查包装箱

要求:包装后的包装箱无损伤,型号正确,印刷清晰,外面印刷的内容完整清晰,

符合设计要求。

1.1.2将样机从包装盒中取出,检查包装材料是否正确,保护用的物料是否有损伤。

1.1.3检查机器是否摆放正确,固定良好,包装是否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1.1.4样机移出后,检查:

a)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等文件是否完整齐全,内容是否合适;

b)配件数量和种类符合设计的要求;

c)追溯表序列号与产品序列号一致。

1.1.5检查整机产品是否有外观的缺陷,如机壳有凹痕、断裂、弯曲或镜离,夹物等,

整机外观符合外观规范要求。

1.1.6检查电源线,长度是否正确,线径规格符合要求,有无刮伤,露铜等缺陷。

1.1.7检查所有的开关/按键/按钮,制是否安装正确,功能正常,要求对所有的按键等

可操作的活动按钮/按键/开关等操作一遍进行检查。

1.1.8检查机器程序是否为最新的受控版本。

1.1.9检查整机运行噪声是否符合要求。

1.1.10检查机器外部螺钉等紧固方式是否紧固,外观缝隙是否均匀,颜色是否匹配,密

封有无破损。

1.2产品内部检查

1.2.1检查机器在客户端使用中可拆卸部件是否容易拆卸和安装,需要密封处是否

有肉眼可见缺陷。

1.2.2拆下机器外壳,检查机器内部装配是否有异常。

1.2.3拆螺丝时注意螺丝是否松、滑牙。

1.2.4检查各组件和元器件是否装配正确。

1.2.5检查走线和管路是否整齐规范。

1.2.6观察是否有裂痕、缺失、多余、松动等缺陷。

1.2.7检查整机气路泄漏是否符合要求。

1.2.8按照出厂测试的要求进行整机性能、安规测试。

2.0振动和运输试验(公司内部没有振动台和运输台,可外测)

振动试验

2.1试验目的模拟振动和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情况,测试包装件的强度及其对包装件的保护

能力。

2.2试验步骤

2.2.1将通过的目测检查的机器重新包装后摆放在振动机的台面上。

2.2.2按照GB/T14710表1中环境试验II组的规定进行,设定振动机的振动频率

5~35Hz以每分钟一次循环,振幅为0.35mm,Z向。

2.2.3开机振机进行试验,振动时间为:2小时

2.2.4对于可移动设备,只需要进行Z向,对于便携式或手持式设备,请咨询研发

是否需要做X和Y向。

2.3试验后检查

2.3.1振动测试完成后首先检查外包装,内包装,保护泡沫等包装物,以没有严重

损伤为合格,拆卸前需要拍照保存,特别是包装或包装保护物已经变形的

地方。

2.3.2产品是否能通过安规测试。

2.3.3产品功能测试是否与振动前一致。

2.3.4机身是否存在摩擦痕迹、掉漆、刮花、变形。

2.3.5任何按钮等是否能进行正常的操作。

2.3.6内部元件,如线路板,螺丝,支架等是否有裂或松脱现象。

2.3.7整机装配、紧固、受力处是否和原来一致。

2.3.8其他是否有可以的异常之处。

2.4如果发现有缺陷,该机连同包装材料应保存下来,如果可以尽量采用可以重现的方式

(例如照片等),以便作进一步的研究。

运输试验

2.5整机按照出厂配置包装后固定在运输试验台上,如果没有试验台可以在货车上进行实

际运输试验;

2.6要求试验按照三级公路,速度按30~40公里/小时,200公里里程进行试验。

2.7试验完毕后按照2.3~2.4进行检查。

3.0坠落试验(正常试验)

3.1试验目的:测试机器(裸机)在坠落情况下的机械强度。

3.2试验条件

3.2.1坠落高度

以下试验高度仅适用于可携带设备,坠落高度取决于重量,从三个最不利的

角度坠落,每个角度坠落一次,高度规定如下:

以下试验适用于可移动设备,方法如下:以移动速度0.4m/s,把机器从20mm

高的阶梯推下(20次)。

3.3试验步骤

3.3.1依照规定的试验条件试验。

3.3.2试验完毕,检查包装材料有无缺陷或损伤。

3.3.3拆除包装,检查产品有无外观缺陷。

3.3.4按机型的安规测试规范进行外部安规测试。

3.3.5按机型的测试程序进行功能检查。

3.3.6拆开机,观察产品内部元件及安装有无不良或缺陷。

3.4缺陷

3.4.1安规测试失败。

3.4.2产品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降低或失效。

3.4.3产品外部机壳有凹陷,裂或其他物理变形。

3.4.4钮,镜等松,裂或跌出来。

3.4.5产品内部任何部件松,裂或断。

4.0潮湿试验

4.1试验目的

测试产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及自身保护能力。

4.2试验条件

机器处于标准工作状态

温度:摄氏45度

湿度:相对湿度95%

持续时间:168小时(参考电子产品)

4.3试验步骤

4.3.1根据试验条件设置潮湿炉于规定的状态,将机器放进潮湿炉,接上电源, 开机并

设置标准工作状态,然后开始试验。

4.3.2试验完毕,取出产品,在室湿环境中摆放24小时。

4.3.3检查样机有无外观性缺陷。

4.3.4按照机型的安规测试规范进行安规测试。

4.3.5按照机型的测试程序进行功能性检查。

4.3.6拆开机观察,特别留意金属部件有无生锈。

4.3.7外观面喷涂有无老化脱落现象。

4.4缺陷

4.4.1产品不能通过安规测试。

4.4.2产品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下降或失效。

4.4.3塑胶部件变形,外部金属部件生锈。

4.4.4表面喷涂发生老化脱落等不良。

5.0低温开机试验

5.1试验目的

测试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5.2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摄氏0度 (可移动式产品)

摄氏-15度 (便携式)

湿度小于60%RH

试验时间:48小时

5.3试验步骤

5.3.1设低温炉于试验条件规定的温度,将机放入低温炉,接通电源, 开机并设置标准

工作状态,然后开始试验。

5.3.2试验完毕后,取出样机,在室温下摆放24小时之后。

5.3.3检查样机有无外观性缺陷。

5.3.4依照机型的安规测试规范进行安规测试。

5.3.5根据机型的测试程序进行检测。

5.4缺陷

5.4.1安规测试失败。

5.4.2电气和机械性能下降或失效。

5.4.3样机出现外观性不良。

6.0温度循环试验

6.1 目的

测试产品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应力和工作能力。

6.2 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1小时摄氏 0度

1小时从0度升至45度

1小时摄氏45度

1小时从45度降至0度

试验周期:42

(便携试产品:1小时-15摄氏度

1小时-15度至45摄氏度

3小时45摄氏度95%RH

1小时45度到-15摄氏度 95%RH至0%RH

试验周期:42

6.3 试验步骤

6.3.1按试验条件设置温度调节炉,将机放入温度调节炉,接通电源,开机并设置标准工

作状态,然后开始试验。

6.3.2试验完毕,取出样机,在室温条件下摆放24小时。

6.3.3检查样机有无外观性缺陷。

6.3.4按照机型的安规测试规范进行安规测试。

6.3.5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性能测试。

6.4 缺陷

6.4.1安规测试失败。

6.4.2电气和机械性能下降或失效。

6.4.3外观出现不良。

7.0贮藏试验

7.1试验目的

测试产品处于不同的库存条件时的应力和自身保护能力。

7.2试验条件本试验是通过完成一套控制程序来进行的。环境变换程序如下:

24小时:摄氏65度

4小时:从65度降至-40度

24小时:摄氏-40度

4小时:从-40度升至45度

96小时:摄氏45度95%相对湿度

7.3试验步骤

7.3.1根据试验条件设置好温调节炉,将完整包装的机放入温湿调节炉,然后开始试

验。

7.3.2试验完毕,取出包装件,检查样机的包装是否正确,包装材料有无不良,在室温

下摆放24小时。

7.3.3参照机型的安规测试规范进行安全测试。

7.3.4根据机型的测试程序进行检查。

7.4缺陷

7.4.1安规测试失败。

7.4.2机械和电气性能下降或失效。

7.4.3样机出现外观性不良,样机与包装材料之间产生化学反应。

7.4.4标贴等易撕掉,或撕掉之后有胶留在机身上。

8.0高温试验

8.1试验目的

测试便携式产品在较高温度时的应力或自身保护能力。

8.2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摄氏75度

试验时间:8小时

8.3试验步骤

8.3.1根据试验条件设置好高温炉,装上电池(如果有),将机摆入高温炉,然后开始试

验。

8.3.2试验完毕,取出样机,在室温下摆放24小时。

8.3.3检查样机有无不良。

8.3.4依照机型的安规测试规范进行安规测试。

8.3.5根据机型的测试规范进行性能检查。

8.4缺陷

8.4.1安规测试失败。

8.4.2外观出现不良。

8.4.3电气和机械性能下降或失效。

9.0冷藏/解冻试验

9.1试验目的

测试便携式或手持式产品在冷冻之后的工作能力。

9.2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摄氏-23度

试验时间:4小时

9.3试验步骤

9.3.1根据试验条件设置好低温炉,将机放入低温炉,然后开始试验。

9.3.2试验完毕,取出样机,即刻接通电源,进行功能检查。

9.3.3检查样机有无外观不良。

9.3.4依照机型的安规测试规范进行安规测试。

9.3.5根据机型的测试规范进行性能检查。

9.4缺陷

9.4.1安规测试失败。

9.4.2电气和机械性能下降或失效。

9.4.3外观出现不良。

10.0钮拉力试验

10.1试验目的

保证产品的旋钮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拉出。

10.2试验条件

试验拉力: 3 磅

持续时间:1分钟

10.3试验步骤

10.3.1取出样机,检查所有的旋钮安装是否正确。

10.3.2将样机摆放在测试机架上,待测试的钮朝上。

10.3.3用细线或拉线绑住钮的下端,通过滑轮,在线的另一端加上砝码。

10.3.4如果两个钮是同轴装配的,应先测试内钮,然后是外钮。

10.3.5持续一分钟后,取下砝码,检查钮的状况。

10.4缺陷

10.4.1如果钮被拉出或被拔移3毫米,即为缺陷。

11.0机壳压力试验

11.1试验目的

测试机壳和外部受压件承受外部负荷的能力和相应的保护能力。

11.2试验条件

负荷重量:标称负荷的2倍重量

持续时间:30分钟

11.3试验步骤

11.3.1取出样机与配件,检查机壳的安装有无不良。

11.3.2将样机固定好。

11.3.3在样机标称可受压力的部位放上2倍重量的物体,如果整机外壳没有标出

受压负荷,整机高度低于1.2m的可参考普通人体重量设置负重为65KG,

如果是在中间部位有平台的且平台面积大于200X200mm的也设置同样的负

重。

11.4缺陷

11.4.1机壳裂,变形柱位断,内部线等松脱。

11.4.2机械和电气性能下降或失效。

12.0按钮/开关循环试验

12.1试验目的

测试按钮/开关等需要人工干预的器件(例如开关、按键、用户可插拔的部件和线

材连接、用户需经常拆卸的组件等)的使用寿命。

12.2循环测试

12.2.1检查样机的卡式钮,确认其外观与功能无缺陷。

12.2.2可以自制工装测试,采用计数器计算循环次数,只测试相关部分的组件。

固定样机或组件,接通测试设备的电源,开始试验。

每个需要人工功能干预的部件须完成20000个周期的测试。1个周期的定义

是:从开始状态到各种可调节位置并回到开始状态一次为一周期。

12.2.3缺陷

12.2.3.1功能失效

12.2.3.2卡紧,锁死。

12.2.3.3歪斜,零件内部损坏等。

13.0内部活动器件寿命实验

13.1试验目的

测试内部活动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13.2试验步骤

13.2.1检查组件,确认其外观与功能无缺陷。

13.2.2将样受试组件装入测试仪,调整测试仪使之在试验状态。

13.2.3固定样品,并将其计数器都清零,然后进行试验。

13.2.4每部样机须完成?????个周期的测试。

13.2.5周期定义?(以上两条要请研发人员评估受试组件的使用频率后确定,如

果不止一个活动部件,重复13.2.1~13.2.5条试验)

13.3缺陷

13.3.1精度降低或性能降低到不能接受。

13.3.2可控性不足或不能受控。

13.3.3功能失效。

14.0提手拉力试验

14.1试验目的

测试提手承受外力的强度,保障人身安全,仅适用于便携式设备。

14.2试验条件

负荷重量:设备总重量的5倍

持续时间:10分钟

14.3试验步骤

14.3.1将提手组件部分(受力部分)悬挂在固定横梁下。

14.3.2在提手下面配重,重心在提手的中心部位,重量为完整配置机器及附件的5

倍。

14.3.3持续十分钟。

14.3.4振动测试:负荷:2倍设备重量;振幅:20cm;速度:0.5次/秒。

14.3.5持续周期:10000次

14.4缺陷

14.4.1提手裂,断。

14.4.2提手安装紧固件松脱,或连接件等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坏变形。

15.0调测系统寿命试验

15.1试验目的

测试调测组件(例如APL阀等调节组件和压力表等监测组件)的使用寿命。

15.2.1取出样机,拆开检查确认整个调谐系统安装无误。

15.2.2(测试方法根据不同组件而不同)

15.2.3样机须进行10000个周期的测试,1个周期的定义是:调谐指针从最低端运

行到最高端,然后返顺到最低端为一个周期。

15.2.4试验完毕,检查调谐系统的电气及机械性能。

15.3缺陷

15.3.1指针被卡死或间或停止运行。

15.3.2调解部件失去调节功能或精度不足。

16.0成品机寿命试验

16.1试验目的

测试成品机的使用寿命。

16.2试验条件

供给电源:下限和上限电压中最不利者

持续时间:4星期(这个时间需要按照不同样机的使用频率和机器寿命由

研发确定)

16.3试验步骤

16.3.1依照安规和性能规范进行测试,确定试验前机器是合格的。

16.3.2将样机置于试验仪器中,接通电源并开机以标准工作状态运行。

16.3.3设置试验仪器,按照预定的寿命测试温度循环设置温湿度(温湿度循环的

参数需要按照)。

16.3.4进行整机寿命试验,试验时间跟据产品不同而不同,待研发确定具体机型

的试验时间。

16.4缺陷

16.4.1安规或性能测试失败。

16.4.2电气或机械性能下降或失效。

17.0表面处理试验

17.1试验目的

测试喷漆、喷油等表面处理和丝印质量,不能有脱落。

17.2试验条件

试验胶纸:3M胶、甲基化酒精、异丙醇、蒸馏水、百格刀

17.3.1用3M胶纸粘贴于丝印表面,每次覆盖面积不小于150mm2(如该丝印表面

面积小于150mm2时,则将其全部覆盖住即可),并用手压平,使胶纸与丝

印表面完全结合,然后,迅速而连续地以垂直于丝印表面方向的力撕掉胶

纸,丝印表面不得有任何丝印脱落现象;(重复检测3次)

17.3.2用蒸馏水浸过的擦布在有丝印的表面擦拭15秒,再用甲基化酒精浸过的擦

布擦拭15秒,最后用异丙醇浸过的擦布擦拭15秒,(注:擦拭时施加约

500克的压力,每秒一个来回),不允许有丝印字迹脱落、印漆扩散及变色

等现象发生。

17.3.3取出样机,检查丝印的质量,不能有漏、花、颜色淡等缺陷。

17.3.4表面喷涂保护层附着力百格试验:根据表面涂层厚度不同,要求的刀间距

不同:漆膜厚度小于60μm,刀齿间距 1mm;漆膜厚度达到60~120μm,

刀齿间距 2mm;漆膜厚度超过120μm,刀齿间距 3mm。

17.3.5要求刀刻的深度超过表面涂层厚度,刻好以后,用3M胶纸粘贴好以后以最

小的角度撕下,脱落的面积不大于5%合格。

17.4缺陷

17.4.1试验后,如果丝印脱落,漏底色,颜色模糊等。

17.4.2表面涂层脱落面积超过5%。

18.0外壳压力试验

18.1试验目的

测试整机外壳承受外加负荷的能力,保障安全。

18.2试验条件

试验负荷:标称负荷的2倍重量

试验时间:30分钟

18.3试验步骤

18.3.1取出样机与配件,检查机壳的安装有无不良。

18.3.2将样机固定好。

18.3.3在样机标称可受压力的部位放上2倍重量的物体,如果整机外壳没有标出

受压负荷,整机高度低于1.2m的可参考普通人体重量设置负重为65KG,

如果是在中间部位有平台的且平台面积大于200X200mm的也设置同样的负

重。

18.4缺陷

18.4.1如果样机在30分钟内出现裂开、紧固件松脱、变形后须更换零件才能复原

等。

19.0分派表

CTI华测检测可靠性实验室介绍

CTI Reliability Laboratory CTI Reliability Laboratory Introduction

Reliability Laboratory Machinery Surface Analysis Climate y C H L Mechani Mechan A Constant Te Humidity Dam Speedy Ther Solar Rad Gas Corr IP HA Cross Coating Tin Whiske Sold Cros Comp C Low / High cal Vibrati ical Shock Bump Drop Abrasion emperature mp Heat Temperat mal Shock diation \UV rosion\Sal ALT&HASS s Section g Thicknes er Observa derability ss-cut Tap ponent Ana Code h Temperat on k e and ture k V t Fog S ss ation e alysis ure

Speedy Temperature Change Test Model:ESPEC QW0470W10 Temperature Scope: -70℃-150℃ Change Speed:20℃/min Change Speed Humidity:25%RH~98%RH Equipment Size:700*750*700mm

Thermal Shock Test Model:ESPEC TSG0765W Temperature Scope: -65℃-150℃ T t S65150 Temperature Resume Time≤5min Equipment Size:410*460*370mm g g Bracket Max. Loading:30kg

可靠性测试规范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

规范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99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2004年版) 《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第4章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传统经验法 目测检查,经验评估; 快速、简便、经济; 适用于对构造简单的旧房普查和定期检查; 概率法 可靠度鉴定法,S 、R 作为随机变量,计算失效概率。 4.1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 动机调查各调查项目的评价综合鉴定鉴定报告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实用鉴定法 运用现代检测手段,实测确定参数; 将鉴定对象从构件到鉴定单元划分成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划分三到四个等级; 包括初步调查、详细调查、补充调查、检测、试 验、理论计算等多个环节;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建筑物的现状和历史; 详细调查包括细部检查、材料检测、结构试验、 计算分析等。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实用鉴定法 补充调查 动机 初步调查 确定调查鉴定方案 计划、检验试验项目 详细调查 综合评价 和结论 鉴定报告 使用状况地基基础材料性能结构构件鉴定标准检测规程结构计算结构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

4.1.1鉴定方法及程序 概率法 建筑物的作用效应S、结构的抗力R之间的关系: R > S表示结构可靠 R = S表示结构达到极限状态 R < S表示结构失效 结构失效概率用P f表示,可靠概率用P s表示, 则: P f+ P s= 1 或P f=1-P s 概率法即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 值理论对已建建筑物可靠性进行评价和鉴定。 运用概率法的难点在于结构的不定性,即来自结 构材料强度和计算公式的不定性。实际所用为近 似概率法。

环境可靠性试验规范标准

环境试验规范 修改记录

1. 温度试验 1.1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描述:将试验样品放置在高温环境中贮存一段时间,试验样品不进行工作。 试验目的:确定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贮存是否对其外观,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实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防冷凝装置。 试验条件:60℃(每种产品按该产品的检验规范的指标设定。客户另有要求按客户要求设置)。 试验程序: 1. 预处理:试验前应该消除可能会对试验造成影响的因素。 2. 初始检测:按要求对用于试验的样品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测试,并做好记录。 3. 将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定为试验所需温度和湿度,使试验箱温度稳定至设置温度。 4. 将处于室温的试验样品按正常状态放入准备好的试验箱内。 5. 和某种特定的安装架一起使用时,应使用这些装置一起试验。 6. 高温贮存试验时间为48H,有特殊要求则按特殊要求进行设定。 7. 试验48H后,将试验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个小时。 8. 试验后检测:按相关要求对试验样品的外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并做好记 录。 9. 将试验前后的测试进行对比,判断该试验是否对产品造成不良影响。 1.2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描述:将试验样品放置于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并使试验样品处于运行状态,若有要求加上负载,则加上负载进行试验。 试验目的:高温环境下工作是否对其外观,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防冷凝装置。 试验条件:温度40℃,(每种产品按该产品的检验规范的指标设定。客户另有要求按客户要求设置)。 试验程序: 1. 预处理:试验前应该消除可能会对试验造成影响的因素。 2. 初始检测:按要求对用于试验的样品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测试,并做好记录。 3. 确定试验箱保持室温,使试验样品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4. 把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中,按要求设置试验温度和湿度,关闭试验箱。 5. 待温度上升到试验温度,立即让试验样品进入运行状态。 6. 试验样品在试验箱中运行的时间为2H。 7. 试验后测试:按要求测试试验样品的电气、机械性能,检查外观有无被腐蚀,变型, 变色等。 1.3低温贮存试验

可靠性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可靠性实验室工作规划 一、可靠性实验室的目的 1、通过对产品的可靠性试验,能准确定位和量化我司产品适应使用环境的能力及衡量产品质量等 级。 2、评估我司产品的可靠性并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 3、通过可靠性试验,能为产品的设计或升级、改良提供客观的证据和建议。 4、为产品的失效分析、可靠性测试及新产品定型试验提供测试平台. 二、试验项目及内容 1、EMS (电磁抗扰度)相关试验项目及内容 ⑴ 群脉冲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电源端2KV ,信号和控制端1KV的电快速群脉冲干扰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诸如来自切换瞬态过程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跳等的各种类型瞬态骚扰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fT 17626.4-199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标准(EFT)的要求。 ⑵ 静电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空气放电8KV 及接触放电6KV 的静电放电试验. 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 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来自外界的各种类型的静电放电(可能由人体或其它物体产生)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T 17626.2-1998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ESD)的要求。 ⑶1。2/5OUS及8/20US组合波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线对线1KV ,线对地2KV 的组合波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 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抗击如开关切换、雷

结构可靠性鉴定检测技术方案(模板)

XXXX项目 可靠性鉴定检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限公司 二O一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检测鉴定目的 (2) 三、主要检测鉴定依据 (2) 四、检测鉴定程序 (2) 五、现场主要检测内容 (3) 六、结构可靠性鉴定 (4) 七、施工组织方案 (4) 八、委托方责任和义务 (4) 九、质量保证体系 (4) 十、文明施工及安全措施 (5) 十一、工期安排 (6) 十二、服务承诺 (6) 十三、联系方式及其它说明 (6)

可靠性鉴定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项目位于湖北省xxx市xxx区,该项目所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x m2,其中1#~5#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6#~10#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检测鉴定目的 评判结构的可靠性,为后续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三、主要检测鉴定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6)《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 (7) 甲方提供的参考设计图纸及其它相关标准和规范。 四、检测鉴定程序 1. 建筑的相关原始资料收集及核查,建筑基本情况调查; 2. 基础工作状况和建筑周边场地查勘; 3. 上部结构及构件工作状态检测,包括:建筑物的侧向位移量测,构件的裂缝、变形检测; 4. 上部结构及构件的施工质量及性能检测,包括:轴线尺寸、层高、构件截面尺寸量测,梁柱节点检测,焊接质量检测; 5. 建筑结构整体性和围护结构检测;

可靠性验收试验

可靠性验证试验 1 概述 1.1 试验目的与分类 可靠性验证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可靠性验证试验根据产品的性质分为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 可靠性鉴定试验是为了验证新开发产品的设计是否达到规定的最低可接收的可靠性定量要求。 验收试验是对正式转入批生产产品是否达到可靠性定量要求的试验。 1.2 统计概念 可靠性指标是产品性能的时间表征,是随机变量,无法用仪表检测,只有通过抽样试验或全寿命统计才能检验。 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指标,也是可靠性目标值,在合同中又称规定值,试验方案中可为θ0。 产品必须达到的可靠性使用指标称可靠性门限值,在合同中叫最低可接受值,试验方案中为θ1。 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建立在统计数学基础上,与“个体”、“总体”、“批”、“样本”、“样本量”、“随机抽取”、“分布”等等统计学概念有关。 电子产品在寿命的随机失效期的故障率为常数,符合指数分布。 1.3 一般要求 试验大纲必须经过有关方面讨论批准。 统计试验方案由订购方在合同中规定,从有关标准中选定。 试验样品的技术状态应是经过批准的。 试验剖面应代表实际使用环境条件。 试验应在授权的实验室在用户代表监督下进行。 2 可靠性验证试验大纲 2.1 试验大纲内容 试验对象和数量; 试验目的、进度; 试验方案; 试验条件:试验设备提供的应力及其容差、检测设备及其精度要求; 试验场所,经订购方认可按以下顺序选定:独立实验室,合同乙方以外的实验室,合同乙方的实验室; 设置评审点、开展FRACAS要求。 2.2 试验方案 A 根据大纲要求制定试验方案,内容包括: 试验项目; 选定统计试验方案:号码、鉴别比D、风险α和β、试验时间T、样品数量、是否可替换; 试验剖面; 故障判据及分类; 有关试验方职责分工; 计划进度、经费、人员、维修器材等资源保证条件; 其它可靠性活动信息。 B 试验方案选定因素 定时截尾试验,累积试验时间是确定的,便于试验计划安排和管理,但不一定是最经济的; 定数截尾试验,累计相关故障数是确定的,在采取不可替换的试验时,样品数量是也确定的,也不一定是最经济的。 等概率比序贯试验,做出判据所需的故障数和累计试验时间比定时截尾和定数截尾试验的少,事前只能确定它们的最大值,但样品数量和试验时间难以确定,不便于试验计划安排和管理,最大累积试验时间和累计故障数有可能超过定时截尾或定数截尾的试验。 2.3 试验条件 可靠性验证试验剖面应典型代表产品的使用条件: 功能模式,当产品有超过1种使用模式时,应分析各自所占时间的百分比,确定模式转换的方

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试验规范

新能源汽车驱动器环境可靠性试验规范 目录 一.目的和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引用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试验设备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术语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标准大气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高温贮存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3.低温贮存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4.高温运行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5.低温运行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6.恒定湿热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7.温度循环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温极限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9.低温极限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冷启动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房屋可靠性鉴定的理论与方法

房屋可靠性鉴定的理论与方法 一、房屋的可靠性鉴定及其适用标准: 房屋结构的可靠性是指房屋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结构的预定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房屋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就是根据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来评定房屋的可靠程度,要求房屋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坚固耐久。目前我国房屋结构可靠性鉴定是对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的可靠状态进行评价,不包括地震和其他突发外力作用下房屋的可靠性。“9.11”事件后国内外有关学者又提出房屋可靠性还应包括房屋在遭受爆炸力和冲击力等偶然荷载作用时结构只是局部损坏,不致连续倒塌的整体稳定性或牢固性。目前我国适用的鉴定标准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以下简称《可标》)和《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这两个标准只考虑了房屋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可标》是在调查总结了多年来房屋可靠性鉴定的实践经验,并通过验证性试验和试鉴定,参考采用了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充实后完成的。其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规定、构件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鉴定评级、子单元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鉴定评级、鉴定单元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鉴定评级等。 二、理论基础及其主要内容: 房屋结构可靠性的理论基础为近似概率法(一次二阶矩法)。该法用结构的失效概率来定义结构的可靠概率,用与结构失效相对应的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概率,并建立了结构可靠概率与结构极限状态方程之间的数学关系,在计算可靠度指标时考虑了基本变量的概率分布类型,并采用了线性化的近似手段。结构构件本身的失效程度按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各种结构的专业基础理论计算。 房屋可靠性鉴定采用的是可靠概率鉴定法——即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对房屋的可靠度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概率法用概率的概念分析现有房屋的可靠度,找出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预期的使用期限内发生破坏或失效的概率,确定其寿命。 概率法在理论上是完善的,但因存在房屋结构材料强度的差异和计算模型与实际工作状态之间的差异,目前离实用还有较大的距离。现在概率法的实际应用仅止于近似概率法,从概率分布曲线和形态,用“均方差”度量并找出“安全指标”。 三、适用范围和鉴定内容: 目前可靠性鉴定主要含有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用性鉴定两项鉴定。

IC产品可靠性测试包含的内容

可靠性测试 第1 页共12 页 可靠性测试内容 可靠性测试应该在可靠性设计之后,但目前我国的可靠性工作主要还是在测试阶段,这里将测试放在前面(目前大部分公司都会忽略最初的可靠性设计,比如我们公司,设计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可靠性,开发部的兄弟们不要拿砖头仍我……这是实话,只有在测试出现失效后才开始考虑设计)。 为了测得产品的可靠度(也就是为了测出产品的MTBF),我们需要拿出一 定的样品,做较长时间的运行测试,找出每个样品的失效时间,根据第一节的公式计算出MTBF,当然样品数量越多,测试结果就越准确。但是,这样的理想测 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这种测试而言,要等到最后一个样品出现故障――需要的测试时间长得无法想象,要所有样品都出现故障——需要的成本高得无法 想象。 为了测试可靠性,这里介绍:加速测试(也就增加应力*),使缺陷迅速显现;经过大量专家、长时间的统计,找到了一些增加应力的方法,转化成一些测试的项目。如果产品经过这些项目的测试,依然没有明显的缺陷,就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至少可以达到某一水平,经过换算可以计算出MTBF(因产品能通过这些测试, 并无明显缺陷出现,说明未达到产品的极限能力,所以此时对应的MTBF 是产品的最小值)。其它计算方法见下文。(*应力:就是指外界各种环境对产品的破坏力,如产品在85℃下工作受到的应力比在25℃下工作受到的应力大;在高应力下工作,产品失效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一、环境测试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使用环境(有些安装在室外、有些随身携带、 有些装有船上等等),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应力(有些受到风吹雨湿、有些受到振动与跌落、有些受到盐雾蚀侵等等);为了确认产品能在这些环境下正常工作,国标、行标都要求产品在环境方法模拟一些测试项目,这些测试项目包括: 1). 高温测试(高温运行、高温贮存); 2). 低温测试(低温运行、低温贮存); 3). 高低温交变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热冲击测试); 4). 高温高湿测试(湿热贮存、湿热循环); 5). 机械振动测试(随机振动测试、扫频振动测试); 6). 汽车运输测试(模拟运输测试、碰撞测试); 7). 机械冲击测试; 8). 开关电测试; 9). 电源拉偏测试; 10).冷启动测试; 11).盐雾测试;

可靠性试验方法与标准

目录 1.目的 2.范围 3.样品要求 4.试验项目和方法 1)高温动作 2)低温动作 3)高温贮藏 4)低温贮藏 5)常温(3- 5 PCS)老化 6)高温高湿试验 7)高低温循环冲击试验 8)跌落试验 9)振动试验 10)高压测试 11)静电测试 12)过压、欠压测试 13)内部检查 14)机械操作试验 15)涂膜试验 16)CD门、卡门耐强度试验 17)按钮、CD门、面壳压力试验 18)移行试验 19)撞击试验 20)盐雾试验 21)电池寿命试验 22)温升试验 23)手挽强度试验

1. 目的 为了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质量,规范可靠性试验的方法和标准。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若客户有指定规格,将以指定规格为根据。 3. 样品要求 3.1 产品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 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正确,各种功能应 正常工作,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表符号标准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 3.2 样品应检查OK后才可以进行可靠性试验。如果存在不良,在该不良对所做试验无影响 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相关试验,但试验前必须详细地记录不良现象。 4. 试验项目和方法 4.1 高温动作(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应在不包装,将处于温度40℃或45℃湿度60%的恒温槽中工作8H以后,在当时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检查,所设置的动作状态是指CD+REC/MP3+REC/TAPE+REC/RADIO+REC状态,VR开到最大,电压设定为规格加10% 。 b.产品备注条件: 出口产品: 45℃/4小时/湿度60%/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OEM产品: 40℃/8小时/湿度60%/音量开70%/电压提高10% 内销产品: 40℃/4小时/湿度60%/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c.标准 样品在温度为40℃±2℃湿度60% RH(手板机和PP机为45℃±2℃)湿度60% RH时应能持续工作8H,并符合“3”的规定。 4.2 低温动作(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在不包装,试验机将处于温度-10℃的恒温箱槽内工作8小时以后,在当时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检验,所设置的动作状态要求同4.1相同。 b. 产品备注条件: 出口产品: 0℃/4小时/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OEM/内销产品: -5℃/4小时/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c. 标准: 样品在温度为-10℃±2℃(带有CD功能为0℃±2℃)时持续工作8H,样品应符合“3” 的规定。 [注:低温情况下无须湿度否则会结冰 OEM定义: 代工,帮代其他厂商做的产品]

可靠性鉴定试验指南

Q / ZX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 可靠性技术标准) Q/ZX 23.002 - 1999 可靠性鉴定试验指南 1999-08-26 发布 1999-09-01 实施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ZX 23.002 - 1999 前言 本标准规范了产品的的可靠性鉴定试验(寿命为指数分布的产品)所进行的工作,并提出了相关工作的方法。作为各相关部门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根据情况参照进行。 本标准由Q/ZX 23.002-1998修订而成,针对原标准中的加速系数的计算作了详细的说明,规定了试验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ZX 23.002-1998。 本标准由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企划中心可靠性部提出,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质量企划中心可靠性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国勇。 本标准于1998年6月首次发布,于1999年8月第一次修订。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可靠性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可靠性鉴定试验(寿命为指数分布的产品)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产品的可靠性鉴定试验。 注:从理论上说,包含未筛选剔除早期故障的产品寿命不是指数分布,因此使用本指南的产品应经过较严格的筛选才投入试验。 2 引用标准 GJB 451-19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MIL —STD —721C ) 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与可靠性预计(MIL —STD —756B ) GJB 899-1992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MIL —STD —781D 及MIL —HDBK781) GJB/Z299B-1997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MIL —STD —217F ) YD 282-1982 邮电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 642-1993 载波通信设备可靠性指标及试验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可靠性试验(reliability test ) 为分析、评价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的试验。 3.2 可靠性鉴定试验(reliability compliance test ) 为确定产品可靠性与设计要求可靠性的一致性,用有代表性的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所作的试验,并以此作为批准定型的依据及主要设计、工艺更改的鉴定。 3.3 定时截尾试验 达到规定的累计试验时间就截止的试验。 3.4 截尾序贯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将累计的相关试验时间和累积的相关失效数与规定的判断接收、拒收或继续试验的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判决。 3.5 环境应力筛选(Environmental Stress Screening ) 是在电子产品上施加随机振动及温度循环等应力,以鉴别和剔除产品工艺和元件引起的早期故障的一种工序或方法,简称ESS 。 3.6 试验剖面(testing profile ) 可靠性试验所用各种试验条件(工作条件与环境条件┅)的组合顺序。在试验剖面的一个周期内,应明确诸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存在于哪一段时间区间内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7 关联故障(relevant failure )及非关联故障(nonrelevant failure ) 已经证实是未按规定的条件使用而引起的故障,或是已经证实仅属某项将不采用的设计所引起的故障叫“非关联故障”;否则叫“关联故障”。 Q/ZX 23.002 – 1999 代替 Q/ZX 23.002 – 1998

产品可靠性测试标准QW-QA-61

产品可靠性测试标准文件编号QW-QA-61 版本 生效日 期 2014.11.30修改码页码1/20 1目的 作为产品质量保证系统的一部分,可靠性测试标准将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a)根据相关测试标准,在特定的可接受的环境下对产品、部件施加特定的测试方法,通过不断的催化产 品、部件的寿命和疲劳度,以评估并提高其质量和可靠性; b)根据相关测试标准,模拟各种高于客观实际的环境条件,对产品、部件进行全面的考核,以确定其整 个生命期间的实用性; c)规范公司产品可靠性试验作业方法. 5可靠性测试程序 5.1温度冲击 ●测试环境:低温-35℃,高温+70℃ ●测试目的:验证样机高低温冲击下的材料性能,结构配合,装配、制成工艺等可靠性 ●测试标准:GB/T2423.22-2002;IEC60068-2-14 ●测试设备:温度冲击箱 ●测试类型:必选 ●样品数量:4台 ●测试方法:↓ 1)样机中预存入5个电话和5条短信息,并将手机时钟设置为当前日期时间。 2)手机中装入充满电的电池,不插测试卡,设置为关机状态放进高低温冲击箱内 3)样机置于+70℃高温箱内持续30分钟后,在5分钟内迅速移入-35℃低温箱并持续30分钟后,再 在5分钟内迅速回到高温箱。此为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用时1小时),共循环24次。 4)实验结束后将样机从温度冲击箱中取出,在室温(20~25℃)恢复2小时后进行外观、结构、功能 及内存检查。 5)对于翻盖手机,应将一半样品打开到使用位置;对于滑盖手机,应将一半样品滑开到上限位置。 ●检验标准: 样机外观,结构,功能和内存均无异常,无与测试前状态不一致的现象。 5.2低温应用测试 ●测试环境:-25°C ●测试目的:验证样机低温下的工作性能 ●测试标准:GB/T2423.1IEC60068-2-1 ●测试设备:综测仪气候实验箱 ●测试类型:必选 ●样品数量:不少于3台 ●测试方法:

可靠性、有效性 、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目的 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定义 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Modeand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职责 4.1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4.6动能保障部负责制定工装设备、计量测试设备的维修计划并实施,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产品寿命可靠性试验MTBF计算规范

产品寿命可靠性试验MTBF计算规范 一、目的: 明确元器件及产品在进行可靠性寿命试验时选用标准的试验条件、测试方法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元器件在进行样品承认、产品开发设计成熟度/产品成熟度(DMT/PMT)验证期间的可靠性测试及风险评估、常规性ORT例行试验 三、职责: DQA部门为本文件之权责单位,责权主管负责本档之管制,协同开发、实验室进行试验,并确保供应商提交的元器件、开发设计产品满足本文件之条件并提供相关的报告。 四、内容: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 英文全称: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定义:衡量一个产品(尤其是电器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单位为“小时”.它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具体来说,是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也称为平均故障间隔,它仅适用于可维修产品,同时也规定产品在总的使用阶段累计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为MTBF

MTBF测试原理 1.加速寿命试验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1.1执行寿命试验的目的在于评估产品在既定环境下之使用寿命. 1.2 常規试验耗時较长,且需投入大量的金钱,而产品可靠性资讯又不能及时获得并加以改善. 1.3 可在实验室时以加速寿命试验的方法,在可接受的试验时间里评估产品的使用寿命. 1.4 是在物理与时间基础上,加速产品的劣化肇因,以较短的时间试验来推定产品在正常使用状态的寿命或失效率.但基本条件是不能破坏原有设计特性. 1.5 一般情況下, 加速寿命试验考虑的三个要素是环境应力,试验样本数和试验时间. 1.6 一般电子和工控业的零件可靠性模式及加速模式几乎都可以从美軍规范或相关标准查得,也可自行试验分析,获得其数学经验公式. 1.7 如果溫度是产品唯一的加速因素,則可采用阿氏模型(Arrhenius Model),此模式最为常用. 1.8 引进溫度以外的应力,如湿度,电压,机械应力等,則为爱玲模型(Eyring Model),此种模式适用的产品包括电灯,液晶显示元件,电容器等. 1.9反乘冪法則(Inverse Power Law)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轴承和电子装备等.

IGBT可靠性测试方法

I G B T可靠性测试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I G B T可靠性测试方法 IGBT的寿命通常长达数十年,因此倘若不采取特殊的测试手段而使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直至失效是不现实的,寻求一种有效地测试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通常的测试手段有加速寿命测试(HALT,HighLyAcceLeratedLifeTest),HASS(HighLyAcceLeratedStressScreen)、功率循环、温度循环几种。本文着重介绍功率循环和温度循环测试方法。 功率循环测试 在给定的温度和循环次数条件下,收集工作中器件的相关参数。在测试前,器件的工作温度已经被调节到合适的点并且器件已经上电。功率循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7]; a)恒功率:对于任何单个器件,功率在加热期间置为预先设定的值,在关断 期间要么不加功率负载。这通常涉及开环控制,预先设定的值也会因散热区别而异; b)变功率:为了使散热达到最快的速率,在加热或散热期间功率出于变化状 态,此模式下闭环控制很受人们亲睐; c)恒散热:同恒功率相匹配,散热要么控制在预先设定的值(散热期间或整 个测试期间),要么关断(加热期间),此模式为开环控制; d)变散热:在加热或散热期间,散热的速率是变化的。此模式可增加循环速 率。 图1是恒功率/恒散热和变功率/恒散热测试的对比。 图1功率循环方式 温度循环测试 将器件放在温度控制箱中,不断调节温度箱内的温度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实验将高温条件设为150℃,放置20分钟,低温设为-40℃,放置20分钟,常温25℃,放置10分钟。温度变化的步长大约10℃每分钟[10]。 图2温度循环测试方式 IGBT失效判定标准[9]

GJB899A军用武器装备可靠性MTBF试验

GJB899A军用武器装备可靠性MTBF试验 GJB899A-2009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系统设备的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的要求,并提供了可靠性验证试验的统计实验方案,参数估计和确定综合环境条件的方法以及可靠性验证试验的实施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GJB450A-2004规定的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 本标准适用的产品分为六大类: 1类:地面固定设备 2类:地面移动设备 3类:舰载设备 4类:喷气式飞机 5类:涡轮螺旋桨飞机和直升机设备 6类:空中发射武器和组合式外挂及其设备 可靠性验证试验大纲一般包括以下的内容: 1.选用的统计试验方案 2.判决风险 3.综合环境条件 4.检测要求及其故障判据 5.其他项目. 综合环境条件的确定一般包括的环境应力有: 电应力:包括产品的通断电循环,规定的工作模式及工作周期,规定的输入标称电压及其最大允许偏差 振动应力:振动的类型,频率范围,振动量值,施加振动的方向和方式. 温度应力:起始温度,工作温度,每一任务剖面的温度变化情况,冷却气流. 湿度应力:试验循环期间对湿度一般不加控制,只在需要时才在试验循环的适当阶段喷入水蒸汽,以模拟使用中经历的环境条件. 故障判据: 受试产品不能工作或部分功能丧失; 受试产品参数检测结果超出规范允许范围; 产品的机械,结构部件或元器件发生松动,破裂,断...或损坏. 出现任何一种状态时都应判定受试产品出现故障. 可靠性验证试验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和文件 3.受试产品说明和要求 4.统计方案 5.综合环境条件 6.试验设施和测试设备要求

7.受试产品检测项目及合格判据 8.故障判据,分类和统计原则 9.试验前的有关工作 10.试验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要求 11.故障的报告和处理要求 12.有关问题的说明. 本实验室是中国的第三方权威总装军用认可实验室,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资质CNAS和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认可,并且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工业质量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国家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我方实验室秉承:“科学,公平公正,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广大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检测认证试验一站式服务.

与可靠性试验相关标准

与可靠性试验相关标准汇总 GB/T 5910 《轿车质量分布》 GB/T 12678-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GB/T 12534-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2679-1990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总后勤部汽车试验场汽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行驶试验规范》(定远) GB/T 13043-2006 《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13044-1991《轻型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1332-1991《载货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18388-2001《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实施汽车强制性项目检验和定型试验规程的规范性要求》(发布日期:2004-09-20 ) QC/T 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 526-1999 《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 QC/T 29020-1991 《微型货车定型试验规程》 Q/FT A039-2006《车辆磨合行驶技术规范》 Q/FT A042-2006《车辆用离合器系统道路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Q/FT A074-2006 《N3类变型车可靠性试验规范》 Q/FT A088-2003《汽车驱动桥总成试验方法》 Q/FT A089-2003《汽车机械式变速箱总成试验方法》 Q/FT A090-2003 《汽车前轴总成试验方法》 Q/FT A140-2006《零部件装车可靠性验证标准(试行)》 Q/FT B172-2004 《发动机装车道路试验规范(试行稿)》 Q/FT B174-2004 《前轴装车道路试验规范(试行稿)》 Q/FT B175-2004 《中后桥装车道路试验规范(试行稿)》 Q/FT B185-2004《大、中型城市公交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试验及评定方法(试行稿)》Q/FT B186—2004《轻型载货汽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试验及评定方法(试行稿)》Q/FT B187—2004《中重型载货汽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试验及评定方法(试行稿)》Q/FT B188—2004《轻型客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试验及评定方法(试行稿)》 Q/FT B214-2008《乘用车产品整车及零部件可靠性行驶试验及评定方法》 试验所 林中材 08.12.4

可靠性测试内容及GB参考.pdf

可靠性测试鬼谷子品质联盟——乐天提供 可靠性测试内容 可靠性测试应该在可靠性设计之后,但目前我国的可靠性工作主要还是在测试阶段,这里将测试放在前面(目前大部分公司都会忽略最初的可靠性设计,比如我们公司,设计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可靠性,开发部的兄弟们不要拿砖头仍我……这是实话,只有在测试出现失效后才开始考虑设计)。 为了测得产品的可靠度(也就是为了测出产品的MTBF),我们需要拿出一定的样品,做较长时间的运行测试,找出每个样品的失效时间,根据第一节的公式计算出MTBF,当然样品数量越多,测试结果就越准确。但是,这样的理想测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这种测试而言,要等到最后一个样品出现故障――需要的测试时间长得无法想象,要所有样品都出现故障——需要的成本高得无法想象。 为了测试可靠性,这里介绍:加速测试(也就增加应力*),使缺陷迅速显现;经过大量专家、长时间的统计,找到了一些增加应力的方法,转化成一些测试的项目。如果产品经过这些项目的测试,依然没有明显的缺陷,就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至少可以达到某一水平,经过换算可以计算出MTBF(因产品能通过这些测试,并无明显缺陷出现,说明未达到产品的极限能力,所以此时对应的MTBF是产品的最小值)。其它计算方法见下文。(*应力:就是指外界各种环境对产品的破坏力,如产品在85℃下工作受到的应力比在25℃下工作受到的应力大;在高应力下工作,产品失效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一、环境测试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使用环境(有些安装在室外、有些随身携带、有些装有船上等等),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应力(有些受到风吹雨湿、有些受到振动与跌落、有些受到盐雾蚀侵等等);为了确认产品能在这些环境下正常工作,国标、行标都要求产品在环境方法模拟一些测试项目,这些测试项目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