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苹果产业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镇苹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目前,苹果产业已成为我镇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县委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贯彻三中全会·建设三个凤翔大调研”活动的通知》和县委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全镇苹果产业化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镇党委、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我镇苹果产业进行深入调研。

一、全镇果业发展现状

xx镇位于县城东北,全镇辖20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3.5万人,耕地面积6.2万亩,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属苹果优生区。在第六届中国宝鸡苹果节评优会上,红富士系列苹果荣获铜奖,2010年被评为“宝鸡市果业十强乡镇”。

我镇苹果产业发展起步于1985年左右,果农栽植品种比较杂乱,果园分布零散,集中连片效果不好,没有形成规模。1990年以后,由于乔化品种黄元帅等淘汰品种占相当比例,果农作务管理技术不高、果品质量较差、效益不高、市场价格较低等原因,一部分果农放弃苹果生产,恢复粮食生产或从事蔬菜种植等其它产业,致使果粮间作现象更为明显。经过几年的理性调整,到2005年全镇苹果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果树品种转化为矮化品种,经过高接换头等措施,主要以红富士系列为主。

2005年以后,随着苹果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价格保持上扬,果农对苹果产业的认识进一步发生改变,部分过去弃果种粮的群众重新栽植,也有一些群众加入到果农行列,广大果农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作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矮化苹果作务管理技术。

2008年,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果业发展“253”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全镇苹果面积突破2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实现人均果业纯收入3000元以上),以建园上规模,管理出效益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强化服务,在xx村、xx桥、xx村等掀起了苹果建园新热潮,全镇苹果栽植面积发展到10050亩。

从2012年起镇党委、政府根据苹果产业发展趋势,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响应新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进一步坚定信心,将平原13村规划为重点发展区域,按照“规模建园、示范带动、集中连片、消灭插花”的发展思路,围绕“两园六线”(即太相寺-北水沟千亩示范园和曹家庄村千亩示范园,镇域内104省道、210省道、机场路、北环线、箫太路、十曹路6条主干路沿线)规划布局,新建1000亩标准化示范园2个,200亩集中连片示范园5个,百亩示范园7个。以210省道、北环线、箫太路等沿线为重点,消灭插花地。

截止2014年,全镇已建成省级示范园2个,市级示范园5个,果农3800户,占全镇农户的40%。苹果面积2.6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41%。据测算,2014年苹果总产3万吨,产值 1.5亿元,苹果产业为全镇农民提供3500多元人均纯收入,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镇果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苹果生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二是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三是产业主导地位初步确定;四是经济效益优势日趋明显。我镇苹果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仍存在以下瓶颈:(一)规模偏小,家庭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

按产业化发展要求,我镇目前苹果面积不大,规模偏小,而且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有几个村苹果再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值得再次挖掘。例如:西河村、竹园村、西白村等。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看,全镇平均每户果农拥有苹果面积2.5亩,5亩以上的果农比率较低。家庭各自为阵,苹果生产标准化不高,种植面积少的果农把苹果产业做为副业来做,严重影响了对苹果产业的投入,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导致苹果收入减少,使苹果产业在部分果农中出现萎缩,挖除苹果树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宣传和推介力度不大,群众苹果发展意识不强。

尽管糜杆桥苹果形、色、味俱佳,但是市场认知度明显偏低,形成了糜杆桥苹果贴牌销售的尴尬局面。同时,多数群众只顾眼前利益,大部分还停在种粮打工的思维中,栽植苹果积极性不高,后期管理松散,投资和作务技术不能及时跟进,造成效益不高。

(三)贮藏能力有待提高,交易市场有待开发。

目前我镇无规范化的果业交易市场,冷藏收储企业少、规模小。在收购季节客商自行设点收购,统一管理难,也曾出现故意降等压价问题。苹果成熟后销售期集中,销售时间短,果农在短时间内竞相抛售,贮存的苹果量少,导致旺季销售价格偏低,淡季无货而销的局面,这些为扩大生产规模化、提高产业效益极为不利。

(四)农村青壮劳动力严重外流,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缺乏劳动力支持。

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只剩老人和孩子,无力种植,有些留在本地的青壮年劳力又不愿从事农业、果业生产,作务苹果的主要以45岁以上的老年劳力和妇女劳力为主,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劳动力矛盾相当突出。

(五)苹果园布局缺乏科学规划,土地调整难度大,果园之间插花现象难以消除。

苹果、粮食相间隔的绺绺田、插花地,成为规模化发展又一阻力,新建连片果园难度大,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缺少劳力的问题,有些是因为土地调整中费用、个人意愿、土地等级等原因,有些是资金、技术、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示范引领,整体推进。

一是以两个千亩苹果示范园为引领,加强管理、提升效益,示范带动,增强群众栽果建园的热情。目前,太相寺-北水沟千亩示范园,面积1000亩,涉及太相寺5、6、7组,北水沟村3、4、5、6、7组,共8各村民小组,园内配套机井3眼,埋设输水暗管13公里,变压器2台,砂石化生产道路7公里,竹竿7万根,地膜1440公斤;曹家庄村新建千亩标准化示范园一个,面积1200亩,涉及2、3、6、7组,区内配套机井3眼。通过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规模效益不断显现。二是210省道、北环线、箫太路沿线的谈家门前村,西河村、糜杆桥村、西关村、北水沟村、太相寺村、竹园村、箫史宫村8个村,要以消灭沿线插花地为重点,每年要确定地块,落实面积完成插花地栽植任务。西白村、北水沟、竹园、十里铺、何家堡、西河6个村每年苹果栽植规划面积350亩,并完成不少于200亩的连片建园任务。西关村、糜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