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知识点整理版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知识点整理版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知识点整理版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知识点整理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第一章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概述 【本章要点】

心理素质是专业技术人员诸多素质中重要的并具有基础性的素质,关注并深入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力和心理困惑的调适能力,优化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的开发潜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念

一、 个体的健康应该是身心健康的有机统一 对个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应包括:

(1) 身体发育情况。包括是否有生理疾病或缺陷,身体各部分的机能状况。

(2) 心理发展状态。包括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 (3) 社会化的程度。包括掌握了多少生活知识技能,是否有正确的生活目标,能否

遵守社会生活规范,顺利融入社会群体,承担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等。

(4) 道德文明水准。包括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状况。

健康是人生首要的财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经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积极的预防疾病、提升素质;从单纯的生理标准扩展到心理、社会标准;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个体诊断延伸到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评价。

二、 个体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可互为因果

● 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个生命系统中共同起

着作用。

●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反过来又能促进生理健康。

● 没有一种疾病是纯生理或纯心理的,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的。

生理或心理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另一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三、 个体的心理健康是个动态的连续变化的过程

所谓连续变化,指的是健康与不健康是个连续体(有人称之为灰色理论),由健康者变成心理疾病患者的过程,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所谓动态的,是由于健康是相对的,健康的人随时可能陷入到不健康的状态,及时予以调整,可回复到健康状态,若任由矛盾激化,亦可走上极端,成为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

四、 心理保健不仅要重视防治疾病,更要全面提升素质 人的心理健康有两个互相联系、不可或缺的要求:

1. 没有心理疾病,这是维持个体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和保健要求。

2. 具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这是个体得以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展示自

身魅力,体现社会价值的充分条件和发展要求

心理健康

心理失调 心理障碍 精神病 易

较易 较易

第二节心理健康及其界定

一、心理健康的等级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

(1)心理常态。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的完成同龄人正常发展水平上应做的活动,包括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2)心理失调。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缺乏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程度上课

分为轻、中、重度。

(3)心理病态。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程度上可分为轻、中、重度。

二、区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心理学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即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2.心理活动的内在的一致性原则

即个体的心理过程与内容是否具有完整性与协调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即个性心里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二讲)

三、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

1.统计学的常态分布:偏离平均值,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2.社会规范:符合社会规范的称之为心理健康,否则为不健康

3.心理疾病的症状

4.个人心理体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做测量

5.心理成熟水平

6.社会适应

7.文化标准

上述这些心理健康标准都有自己的优势解释领域,按仅凭某一项作为评判依据,也

未必客观。这种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的作用,主要是从正常人群中检测

心理异常的样例,它是为防治性目标服务的。

四、中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讨论

(一)西方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是这样定义的: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还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西方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3)心理健康是对社会环境的使用。

美国心理学家贾霍达归纳的六项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自我的态度。

(2)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

(3)整合的人格。

(4)自律性。

(5)对外界环境知觉的精确程度。

(6)支配环境。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

1.主张寡欲清心

2.强调养性培德

3.主张乐观自足

4.强调情绪平稳

5.主张自我约束

6.强调人际关系

7.主张自知知人

8.强调自我发展

(三)我国当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的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

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运用

一、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标准

1.身心感觉良好

2.智力表现正常

3.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4.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

5.自我意识有较高的水平

6.人格和谐健全

7.人际关系良好

8.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

9.热爱生活和工作,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

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角色要求。

二、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正确理解和运用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标准的相对性

心理不健康和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

2.整体的协调性

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而不仅仅看一时一事的反映。

3.适应的积极性

消极的适应是指个体被动地适应环境,而积极的适应则是指个体一边调整自我的需求,一边试图改变环境的条件,改造环境。

4.动态的平衡性

心理健康并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平衡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应该把平衡理解为内心五冲突,这并不是心理健康。

5.层次的高低性

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由心理追求(不平衡)——实现追求(达到平衡)——环境刺激产生新的追求(新的不平衡)——实现新的追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一个心理健康水平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二章专业技术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本章要点】

心理健康状态和非健康状态的区别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把心理问题划分为四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第三讲)

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虚荣心

虚荣心是为了达到吸引周围人的注意的效果。

虚荣心不同于功名心。

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动,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向,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虚荣心是通过炫耀、显示、卖弄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荣誉和地位。

爱慕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情感、待人处世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虚荣心最大的后遗症之一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

二、攀比心理

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己毫无益处,伤害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攀比,或许是人的一种天性,联想的天性。

三、猜疑心理

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绑住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

四、悲观主义

悲观是人自觉言行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的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

容易悲观的人心地善良、洁身自好,容易在处理事务中忍让、退缩、息事宁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胆小、怯懦。

人人都会有悲观,它是人类进步的校正器。但极端的悲观确确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须进行适当调整。

改变悲观心理的一个办法是,避免老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应突出自己的优势,重视自己的优势。

五、自卑心理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

自卑的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和别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自责、自罪;他们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希望健康的人如果想要防治早衰,就应摒弃自卑心理,客观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热爱自我,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

六、恐惧心理

人类向来就受到“威胁”的训练,以害怕响应威胁是生存之道;也就是说,心存一点点恐惧有益健康。害怕的心理加剧到某种程度或变质的时候,就会变成病态了。

正常的恐惧心理可以训练我们应对真正的威胁。

七、逃避心理

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

人难免都会犯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信誉,并且有助于自我完善。

八、嫉妒心理

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在各种心理问题中是对人的伤害最严重的,可以称得上是心灵上的恶性肿瘤。

嫉妒心理的主要特征:

(1)争强好胜

(2)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感到对自己的现状不满,爱发牢骚,自我评价低,老感到不如别人。

(4)自恃自己的条件好,希望别人不如自己,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

(5)感到别人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是自身的得失。

嫉妒心理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

九、报复心理

报复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

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

每个人都该学会用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去衡量人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满情绪的产生,为报复心的萌生断了后路。

报复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每个人在有报复念头时应该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

十、挫折心理

人的一生中,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

挫折和失败,都是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人,不经磨砺不成才;事,不历坎坷难正果。

一切挫折和失败,都是为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考和契机。

在挫折和失败中自强不息,这是促使人的精神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的条件之一。

十一、浮躁心理

浮躁是一种冲动型、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

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时,就会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知己知彼,认得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发生哪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改革需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但是也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

十二、完美主义心理

追求完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优秀的品质,但是如果对己、对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完美主义者的表现:

(1)对自己要求苛刻

(2)对他人要求严格、挑剔,不留情面

(3)善于发现问题

(4)固执己见

(5)自律性很强,喜欢发号施令

(6)常常感到焦虑、紧张、不满

(7)完美主义者易患洁癖等强迫症

完美主义者的心理特征:

(1)追求完美

(2)自尊心脆弱

(3)自视甚高

(4)控制欲极强

(5)有帮助别人的想法

(6)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中国专业技术人群的心理压力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来自生活环境、社会变迁、经济环境、技术革新的要求、竞争程度和社会对职业的期望等几大因素。

一、工作压力

社会巨变和高科技的发展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使得整个工作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在家工作的很多人来说是可行的,但这种工作方式也会造成社会接触的严重缺失。

二、经济状况

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是构成个体外在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

经济的冲击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改变上,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经济地位低所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教育方式、受教育机会、接触环境等问题,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政治体制

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会强有力的影响着国民整体的心理状况状况。

国家的政治体制深刻的影响着国民的精神面貌。

四、科技进步

科技发展可以给人们带来工作压力。

伴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考方式和习惯也会发生变化。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常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五、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我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六、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些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经不起失败的打击。

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拼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第三章塑造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人格

【本章要点】

人格,也成个性,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个体的各种心理品质逐渐发展并在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的一系列有异于病人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

本章主要介绍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如何塑造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人格。

第一节什么是人格

一、各学科对人格的研究及界说

●在伦理学上,人格指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有时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在法律上,人格是指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在国外,“人格”一词有时还有容貌仪表、给人印象的意思。

不同学科对人格的定义

(1)临床心理学:人格又称个性,它表现为个别差异,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

(2)教育心理学:“人格为个人行为的特征表现于需要、情绪、性格、态度、道德与信仰者。”

(3)法律心理学:人格指“那些使每个人与别人不同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

(4)管理心理学:人格指“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一个人怎样影响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他的可被认识的内在和外在的品质全貌”。

●心理学对人格的界定可归纳为五种类型:

1.总和式定义——人格是个人所有的特质的综合。

2.整合式定义——强调人格的组织性与整合性。

3.层次性定义——人格不仅是有组织的,而且这种组织是有层次的。

4.适应性定义——人格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5.区别性定义——人格即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人格定义的基本相同点:

1.人格,也称个性;

2.人格既包括内在的特征,也包括外在的特征;

3.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的整体,而不是指个别特点和个别部分;

4.这个整体是各种因素、各种特征的整合归化,而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混合。

人格在心理学上的定义

人格,也称个性,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个体的各种心理品质逐渐发展并与外界事物法发生联系时表现出的一系列有异于病人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

(第四讲)

二、人格的综合规定性及其意义

在现代人格研究中,人格被界定为做人的根本之路,它是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包含有人的各种心理要素,并能根据客观条件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来体现个人特色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

人格的规定性是一种综合的规定性,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道德、潜在能力等方面的总和。

人格的核心意义是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因而人格首先是个性化问题,同时又具有群属特征。

●人格的内涵:

(1)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求发展,展示并实现自我生存意义的模式,内含着个体对人生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的认识和实践,即强调主体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认同,尤其关注其外化行为的轨迹和成果。

(2)在心理和生理两大因素体系里,心理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人首先是,也始终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存在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不仅被动地承受生理因素,而且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条件,调整、优化生理因素,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超越生理因素,形成对心理因素的高度统一和巨大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人生重大问题的积极行动。

(3)教育在人格培养中发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不仅要继承先天因素,适应外在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地干预环境,发展后天因素,在社会与个体的双向运动中不断地调整自我,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从而提高个体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

第二节人格的特征

一、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

2.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表现在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中,它的各种心理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地联合在一起,而是一个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完整性。

3.人格的稳定性

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质,只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质。

4.人格的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某些与别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独特的人格。

5.人格的可塑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航决定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人格是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

6.人格的倾向性

人格的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其特征,其主要包括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性、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

7.人格的层次性

人格塑造的结果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人格的个性能否与周围社会环境相适应,划分为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

第二层次是以个性是否稳定、同一,划分为成熟人格与不成熟人格;

第三层次是以个性的外在行为在社会中的作用,划分为良好人格和恶劣人格。

二、人格特征间的关系

1.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关系

外界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就决定了人格的自然性、生物性。离开这些生物因素,根本谈不上人格的形成。

2.人格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个性总是一个人所特有而不为别人所有的基本精神面貌,独特性是它的基本标志之一。

但是,人格差异主要是指每个人的人格整体的差异,人格整体的差异并不意味着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因素之间完全存在着差异。

3.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

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并不排斥它的可变性。

人格既然是在个体生活历程中形成的,当然也可随个体生活历程变化而变化。

在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人格各个因子有着不同的结合,人格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成不变地以同一种模式表现出来,而是一种情况下显示人格模式的某一侧面,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会显示其另一侧面。

4.人格的“他控性”和“自控性”的关系

从人格的发展和客观的角度来看,人格首先受制于外界环境。

在人格基本形成之后,个体在“自我塑造”方面也并非完全无能为力,而是有改变的余地。

第三节怎样塑造健康人格

一、中西方人格理论家对健康人格的见解

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地评价;

(3)生活理性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善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需要。

沙莲香教授认为,健康的人格包括四个方面:

(1)人格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他能把本身的潜能(智慧和能力)从其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同时他常能再工作中得到满足之感,因而他通常是乐于工作的。

(2)人格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们乐于与人交往,而且常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憎恶等)

(3)人格健康的人对于自己本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有悦纳自己的态度。他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对于无法补偿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会无谓的抱怨。

(4)人格健康的人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作出健全的有效地适应,他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企图逃避。

二、健康人格的标准

当代健康人格的标准:

1.人格健康者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2.人格健康者能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

3.人格健康者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4.人格健康者能够面对并正视现实,而不逃避现实

5.人格健康者能协调、控制情绪,心情良好

6.人格健康者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

7.人格健康者对社会富有责任感

8.人格健康者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三、塑造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人格

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总要标志,也是这个国家是否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1.现代科学意识的陶冶

2.正当竞争意识的确立

3.超前创新意识的激发

4.全面开放意识的加强

5.民主法治观念的强化

6.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7.合理需求意识的调整

人格优化:

1.择优汰劣——人格优化的方法

2.丰富知识——人格优化的基础

3.从小事做起——人格优化的途径

4.融入集体——人格优化的土壤

5.把握适度——人格优化的关键: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稳重而不挂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自信而不自负、自尊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恋

第四章专业技术人员的应对挫折能力

【本章要点】

挫折泛指人们的行为受阻、事情进展不顺利,含有阻挠、受挫、失败之意。社会心理学上指个体在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时的情绪状态。

本章主要介绍专业技术人员挫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第一节挫折概述

一、挫折的含义

●“挫折”在现代汉语中泛指人们的行为受阻、事情进展不顺利,含有阻挠、受挫、

失败之意。社会心理学上指个体在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时的情绪状态。

●专业技术人员的挫折相对来说也更普遍。小至一个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或一个良

好的建议被领导否决,大至工作出现失误,或者职务难以晋升等等,都会有挫折感。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因素

即外在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的影响,包括各种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

以及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

●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遭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

习惯、风俗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此外,还应包括管理方式的不妥、教育方法的不当,以及缺乏良好的设施等。

2.主观因素

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1)生理因素的影响——指个体的身体、容貌、健康情况、生理缺陷等生理素质所带来的限制

(2)心理因素的影响

①自我估计不当

②抱负水平过高

③动机冲突而引发挫折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个体对挫折容忍力的高低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1.生理条件

2.心理状态

3.生活阅历

4.个体需要与动机的强烈程度

5.个体的抱负期望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造成挫折的原因并不只是一个方面,而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综合作何的结果。在主客观关系上,个体思想动机的冲突得不到正确的处理也会产生挫折。

由于个人的素质不同,甚至基本素质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挫折感受。

第二节挫折对心理的影响

一、挫折对人心理发展的双重影响

挫折给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1.积极的方面

(1)增强个体的适应性

(2)增强个体的认知力

(3)增强个体的耐受力

(4)增强个体的内驱力

2.消极的方面

(1)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2)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3)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4)减弱个体自我控制能力,产生行为偏差

(5)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6)影响身体健康

二、心理防御机制与个体感受到挫折时的行为表现反应

人在遭受挫折时,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防卫功能的一种。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型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

具体表现的十种方式:

1.侵犯

2.固执

3.退化

4.你烦

5.文饰

6.否认

7.投射

8.表同

9.替代

10.反向作用

(第五讲)

三、专业技术人员挫折的基本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专业技术人员挫折的类型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平常所遇到的挫折主要类型:

1.事业型挫折——由于个人事业不发达,成功需要无法满足而形成的挫折感,

这是专业技术人员最大的挫折

2.人际关系型挫折——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而给专业技术人员带来的

挫折

3.生活型挫折——由于物质匮乏或生活变故给专业技术人员带来的挫折

4.心源型挫折——从实质上讲,所有的挫折都是“心源性”的,但和前几类挫

折不同的是,引起心源性挫折的因素更多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是当事

者想当然”的挫折。

(二)专业技术人员挫折的原因分析

1.组织原因

(1)组织中领导不当

(2)组织中人际关系不良

(3)组织内部利益分配不公

(4)组织制度的不健全

2.个人因素

(1)生理条件的限制

(2)个人素质的欠缺

(3)个人期望值过高

(4)个人目标的冲突

(5)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

四、专业技术人员挫折的预防和战胜

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努力做的是,一方面要尽可能消除引起挫折的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另一方面,当遇到挫折时,应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力,努力保持理智,采取合理的心理防卫方式,增加建设性行为,消除破坏性行为,尽力减少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1.提高认知水平,做好心理水平

关键在于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在正视挫折的基础上,对挫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客观评价自我,确立相应抱负

个体应努力调动自己的积极因素,发挥和创造优势,确立与自己的特点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抱负水平,减少挫折的发生。

3.创设挫折情境,增强承受力

通过创设挫折情境,培养个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4.正确归因,积极应对

(1)冷静分析,正确归因

(2)及时调整,以利再战

(3)积极转化

(4)合理宣泄

第三节应对挫折的自我调节

一、自我调节概述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受到环境的作用而促进原有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

自我调节是在自我意识的作用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而实现的。任何自我调节活动,必然要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参与其中。

应付挫折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多方因素影响:

(1)生理因素

(2)过去受挫折的经验

(3)对挫折的知觉判断

(4)预见性高低

(5)其他个人素质,包括价值观、世界观、性格、兴趣、意志、耐心等,都与自我调节能力密切相关。

(如何实施自我调节?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自我调节的原则

加强自我调适,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对待挫折的方法。

1.在认知上

(1)要树立起挫折时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观念,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它。

(2)要正确对待“失败”。

2.在态度上

(1)遇到挫折时,不要逃避责任,重要的是发现障碍或困难所在,谋求补救措施。

(2)客观而冷静的分析

3.在行动上

(1)修订自己的目标

(2)制定有效的调查措施

三、自我调节的方法

2.正确认识挫折

3.正确地认识和接受自己

4.改变不合理观念

5.有意识地接受挫折锻炼

6.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7.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8.挫折应对妙招

(1)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

(2)信任他人,伸出求助之手

(3)降低对自己的期望

(4)用心建立支持性的人际关系

(5)允许自己一时无能和笨拙

(6)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从小处做起

(7)培养你的幽默感

(8)自我暗示法

(9)优势比较法

(第五讲:陈劲松教授主讲)

第五章人际交往概念、困惑、心理调适的技巧

第一节人际交往的概念和意义

一、人际交往概念

1.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和人之间的产生的交流、往来。

2.人际交往心理

儿童心理、父母心理、老板心理

带着怎样的心理交往?

从需要上分为三种:

(1)本能需要

(2)合群需要

(3)自我肯定需要

二、人际交往基本内容和意义

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1)家庭关系

(2)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3)其他社会关系

意义:

1.儿童早期的良好人际关系影响后期性格形成

2.长期不良人际关系

3.健康的心理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健康的心理。

哪些交往产生人际吸引?

熟悉、个人特征、个人相似性与互补性、喜欢、爱情

①熟悉

②个人特征:才能、外貌、个性品质

爱德森的实验:真诚——人际吸引程度更高

③个人相似性与互补性:在哪些人中产生?

相似

互补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困惑

一、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1.封闭性

2.面子心理作怪

3.不会说“不”

二、专业技术人员人际交往中困惑的原因

1.自卑

2.自傲

三、解决困惑的方法

1.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

2.悦纳自己

3.学会自我调适

4.乐于合群,善于交往

5.保持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

交往过程中的态度

1.交往是双向的

2.交往是平等的

3.交往选择性的

4.交往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太功利

交往过程中把握的原则:

1.谦虚谨慎,摆正态度,看到自己的不足

2.平等相待、真诚相处

3.打开自己,分享心灵

4.心理互换,相互容忍

5.合作协助,友好竞争

6.合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交往过程中的艺术:

1.语言艺术

2.非语言艺术

3.学会倾听

4.管理好自己对人的第一印象:刻板印象

5.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诚信

6.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7.提高心理素质:变通、转适、换脑、升华、补偿、求实

(第六讲姬瑞环教授)

第六章专业技术人员克服自我的不良情绪

【本章要点】

情绪是认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环境和

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行为的一种体验。

本章主要介绍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困惑,情绪困惑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在情绪困惑面青,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第一节了解自我情绪的变化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认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

情绪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或生活,对于他人行为的一种体验。

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二、情绪的特征

1.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性质

同一情绪可以表现出对立的两种效能

情绪的两极表现为激活水平的两极状况

2.情绪的情景性

情绪随人所处的时间、地点等的变化而变化

3.情绪的感染性

情绪可以影响和感化他人并引起“共鸣”

三、情绪的种类

(1)基本情绪

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

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2)复合情绪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

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情绪

与欣赏有关的情绪

2.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二短暂的情绪体验

(3)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第七讲)

2.提高情绪自我觉察能力的五种态度

(1)首先要愿意观察自己的情绪

(2)愿意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

(3)问自己四个问题:

我现在是什么情绪状态?

假如是不良的情绪,原因是什么?

这种情绪有什么消极后果?

应该如何控制?

(4)给自己和别人(员工)应有的情绪空间

(5)替自己找一个安静定心的方法

3.认识自我情绪的四种方法

(1)情绪记录法

(2)情绪反思发

(3)情绪恳谈法

(4)情绪测试法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情绪困扰类型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情绪困扰:

焦虑——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者某种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

忧郁——一种感到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感体验。

冷漠——一种对人对事不关心的消极情绪体验。

易怒——当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悖时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反应。

嫉妒——看见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而产生恼怒的情绪体验。

厌倦——常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唉声叹气,感觉活得很累,丧失广泛的兴趣,与人交往缺乏热情,逢人好发牢骚,对别人的喜怒哀乐缺乏共鸣,长期压抑会导致心理疾病。孤独——指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失落的内心体验。

人际关系紧张——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孤立独行和“人缘“不好。

消沉——一种极其消极的情绪。

二、专业技术人员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

1.外部原因

一些单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不尽完善,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恶化。

2.内部原因

由于性别不同,个性不同,天生的气质不同,习惯的行为反应,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也不同,情绪方面的经验也会有所差异。

三、情绪困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影响

1.情绪对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影响

2.情绪对专业技术人员健康的影响

3.情绪对专业技术人员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调适情绪

一、情绪调适的五个阶段

情境选择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可以通过选择有利情境来控制情绪;

情境修补阶段,当你所选择的情景并不是十分理想时,可以在这个阶段再做些修补;

注意分配阶段,你可以讲你的注意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来控制情绪;

认知改变阶段,它是指当情境基本稳定,改变已经不大可能,而你仍然可以通过将情境赋予不同的意义而控制情绪;

行为调控阶段,它与前四个阶段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前四个阶段都是在行为的冲动产生之前进行调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疏导”,而最后一阶段是指在行动的冲动已经产生后对这种冲动的调节。

二、情绪调适的方法

1.数颜色法

2.情绪日记法

3.不逃避现实法

4.暗示调节法

5.经常运动

6.音乐缓解法

7.合理饮食

8.睡眠充足

9.亲近自然

10.自我平衡法

11.疏导宣泄法

第七章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远离心理障碍

【本章要点】

心理障碍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器质性损害或功能性损害的结果,或两者兼而有之。人类精神活动是有机的、协调的、统一的。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均可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互不协调或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均可表现为精神异常。

第一节心理障碍的概念及其判断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

二、心理障碍的表现

(1)严重的心理异常

(2)轻度的心理异常:神经官能症、癔症、疑病症

(3)心身障碍:躯体的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5)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服药不当导致心理异常,在特殊环境工作下引起的心理异常,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状态下的心理异常

三、心理障碍的判别

1.个人经验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统计学标准

4.症状与病因学标准

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预防

一、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

1.自负: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目中无人。

2.忌妒:与自己有联系而强过自己的人不服。

3.多疑:友谊之树的蛀虫。现在主观上设定某人对自己不满,把无中生有的事强加于人。

4.自卑: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

5.干涉: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隐私,津津乐道。

6.羞怯:如大庭广众讲话会脸红。

7.敌视:给人的感觉比较冷。

二、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的种类

1.抑郁症

2.社交恐惧症

3.强迫症:(1)强迫观念(2)强迫动作(强迫行为)

4.焦虑症

5.疑病症

6.神经衰弱

三、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障碍的预防

1.预防的内容

(1)心因性障碍的预防

(2)人格障碍的预防

早期培养良好的性格

注重家庭环境的营造

早期发现

(3)躯体性心理障碍的预防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加强集体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以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的发生

注意劳动防护,以减少汞、铅、锰、苯、一氧化碳以及某些农药、化肥、油漆等所致的急、慢性中毒性心理障碍的发生

防止交通及其他外伤事故,以防外伤性心理障碍的发生

(4)不明原因的心理疾病的预防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障碍的预防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病因学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第二,补充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和良好的预防,防止复发。

第三,预防疾病的恶化。旨在做好已患病者的康复工作,减少疾病导致的功能丧失。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媒体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软硬件平台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本特征:数字性、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和实时性。其中交互性是关键特征。 多媒体计算机特征部件:光驱、音箱、显卡 声卡、视频采集卡、刻录机、摄像头、触摸屏、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投影仪……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教育培训、电子出版、影音娱乐、网络。 多媒体【例题】 1、多媒体技术不包含以下哪种技术(C) A、数据压缩技术 B、人机交互技术 C、机械技术 D、通信与网络技术 2、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多媒体设备(B) A、摄像头 B、U盘 C、数据照相机 D、数字投影仪 3、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 A、教育培训 B、电子出版 C、网络 D、数字投影仪 4、计算机可以处理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这种技术属于(D) A、智能化技术 B、自动控制技术 C、网络技术 D、多媒体技术 5、在多媒体计算机中,用来播放、录制声音的硬件设备是(B) A、网卡 B、声卡 C、视频卡 D、显卡 6. 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D) ①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信息媒体必须要数字化 ②多媒体技术要求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集成 ③多媒体技术涉及到信息的多样化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 ④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 下面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多媒体技术只能处理声音和文字 B. 多媒体技术不能处理动画 C.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的技术 D. 多媒体技术就是制作视频 8、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B) (1)远程教育(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 (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1)(2) B、(1)(2)(3) C、(2)(3)(4) D、全部 9、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D)。 A、多样性B、非线性 C、集成性D、交互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反义词 大——小多——少来——回高——矮上——下里——外早——晚 远——近来——去黑——白笑——哭出——入天——地水——火 开——关东——西来——去长——短好——坏冷——热前——后 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是——非远——近 外——内无——有慢——快老——少爱——恨有——无弯——直 降——胜圆——扁死——生反——正外——内古——今私——公 熟——生歪——正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 二、多音字组词 长zhǎnɡ(长大) 乐yuè(音乐) 行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 lè(快乐) hánɡ(行业) 少shǎo(多少) 着zhe (看着) 都dōu(都是) 只zhī(一只) Shào(少年) zháo(着急) dū (首都) zhǐ(只要)

三、同音字练习 1、公,工 ( )园( )人( )正手( ) ( )开 (1)我家有只大( )鸡。(2 )小明的爸爸是木( ) 。 2、升,生,声 ( )日( )旗上( ) 花( ) 笑( ) 大( ) (1) 在走廊(lánɡ)上要小( )说话。(2) 今天是妈妈的( )日。 3、做,坐,座,作 工( ) ( ) 业( )下( ) 位事( ) 让( ) (1) 我家门前有一( ) 桥。(2)我在家里写( ) 业。 (3) 我( ) 汽车时给老爷爷让( ) 位。 4、木,目 耳( ) ( )光( )头( )耳树( ) (1 )妈妈让我吃( )耳。(2)老师的( )光很慈祥(cí xiánɡ )。 5、字,子,自 写( ) ( )己孩( ) 舍( ) 为人汉( ) 猴( ) 爸爸说:“儿( ),你要学会自( ) 写( ) 。” 6、金,今,巾,进,近 毛( ) ( )天远( ) ( )入黄( ) 纸( )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 ) 黄色的头( ) 。 (2). ( )年我在离(lí)家很( )的学校上学。 (3)、我最( ) ( ) 步了。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 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 ①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②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 11、多媒体相关软件 (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 3D等 (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 (4)几种典型的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等 (5)几种典型的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 (6)几种典型的集成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 第二章图形、图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数10以内的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5以内数的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5以内数的加法的含义与计算: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与计算: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 0与5以内数的加减: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特征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的特征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的特征是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选修部分) 第一章走进多媒体 1、媒体:能够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称作媒体 2、多媒体:把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方式组成的媒体称做多媒体 3、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集成的计算机技术,称作多媒体技术 4、媒体元素:文本、图形和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5、身边的多媒体、网上的多媒体P3-5 6、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集成性、数字化、交互性、多样性、实事性、超媒体结构P11-12 7、多媒体的应用:教育与培训、桌面出版物与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通信、多媒体光艺术品的创作 8、多媒体技术未来研究的几个方面:数据压缩、多媒体信息特征与建模、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与交互、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多媒体的软硬件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图世界 1、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的操作过程:1)连接计算机和扫描仪,放好照片,并打开扫描仪电源开关;2)开机后启动Photoshop,选择菜单命令“文件/输入/从扫描仪输入”,出现扫描参数设置和预览窗口界面;3)以150dpi的分辨率和百万色彩的图像类型扫描照片;4)选择菜单命令“文件/另存为”,出现“存储为”对话框,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件名将图像保存到硬盘上。 2、抓取屏幕画面的方法:1)使要抓取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按Print Screen(或Alt+Print Screen)键,将全屏(或活动窗口)的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上;2)打开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Photoshop等),将剪贴板上的图像粘贴到编辑窗口中;3)以JPG格式保存图像 3、采集图片的途径: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抓取屏幕画面、

多媒体技术应用理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1.多媒体的含义:媒体一词源于英文Mediu,它是指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手段。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 (1)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语言、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 (2)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如文本编码、条形码等(3)显示媒体:是指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媒体,用于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光盘、胶卷等 (5)传输媒体:是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感觉媒体。 3.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另一种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的多媒体指后者。 4.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表现:可集成性、交互性、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数字化。 5. 多媒体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媒体的关健性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2)大容量存储技术(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技术与专用芯 片(4)多媒体同步技术(5)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6. 多媒体的相关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传统文本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而超文本是以非线性方式组织,超文本(超媒体)以节点为单位,节点之间以链连接而形成网络,其构成的三要素:节点、链、网络。(2)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3)智能输入与输出技术(4)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点:多学科交汇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促进和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多领域应用 7.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智能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和通信技术融合到CPU芯片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A、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 B、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 C、简单化,便于操作 D、高度思维化,促进理解和思维 E、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F、标准化,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8.多媒体应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远程诊医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交互式电视、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邮件、多媒体宣传演示系统、多媒体训练系统、虚拟现实 第二章图像、图像 1.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媒体 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与特点: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有生动直观的视觉特性。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人们的思想交流。 2. 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对比:P21 处理速度灵活性传输再现性数字图像的缺点:经过数字化的图像会有所损失和失真;数字化后的文件不能直接观看,必须借助播放设备才能观看由于采用二进制形式的存储方法,数据量巨大 3.图形、图像数字化原理:将模拟图形、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的过程就是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三个步骤:A、采样 B、量化 C、编码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整理

多媒体技术知识整理 1.1.1 多媒体的含义和分类 1、媒体的定义:人们用来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各种信息的载体,或者说是信息传递和信息存储的最基本的手段。 2、强调媒体的两层含义:一是存储信息的实体,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后者。 3、国际通用定义媒体的分类:感觉、表示、显示、存储和传输五种媒体,信息源流最丰富的媒体(感觉媒体),最主要的媒体(表示媒体)。 4、表示媒体通常包含的几种媒体(多媒体数据的分类) 文本:最基本 声音(音频):三种表现形式(解说词、音效、背景音乐),具有很强的前后相关性,数据量大,实时性强 图片、图像:图像主要以位图形式存放,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图片一般以向量图形式存在。视频影像:(静态和动态,真实的画面) 动画:移动的主观设计的绘画(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根据制作方法分为造型和帧动画两类。05年高考题:分别指出WINDOWS系统中下列工具软件所处理的媒体,记事本(文本)、画图(图像)、录音机(声音)、CD唱机(声音)、媒体播放器(音频、视频)。 填空:___________、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信息载体中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成为多媒体。单: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的范围是(A 存储信息的实体B 信息的载体 C 文本D 图像)A

超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A顺序的树形B非线性的网状C线性的层次D随机的链式)B 1.1.2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综合处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具有交互式的综合与实时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2、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集成性(综合性)、交互性、实时性。 集成性注意把握处理媒体的设备的集成和多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处理两个方面,了解创作的含义,基类媒体的概念。 05年高考题:多媒体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主要区别是(A、共享性B集成性C交互性D传播性) C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特征。 简:请回答 单: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A、多样性B集成性C交互性D可扩充性)ABC 填空:多媒体技术具有__________、实时性、交互性、高质量等特性。 1.1.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简史:1986年,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GIA;1985年,只读光盘的问世;多媒体PC机标准MPC-1,MPC-2,MPC-3。 2、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了解性内容,注意几个符号简称的意义 1.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2.1 硬件组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 2 、任意取 以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 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 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自考27108多媒体专业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自考27108多媒体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第一章导论 1.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媒体:指人们日常所接触信息的表示或传播的载体。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技术:指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由微处理器控制的终端设备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加以表现的一体化处理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4.集成性:一方面是指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的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另一方面,集成性还充分表现在多媒体系统硬件和软件实体的集成上。 5多样性:信息媒体的多样化,输入与输出的信息多样化和输入与输出信息的转换、处理。 6.交互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灵活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也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7.如何理解多媒体应用“1+1>2”的系统特性:多媒体系统集成性是系统级的飞跃。它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地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通过多媒体的集成性构造出支持广泛信息应用的信息系统,使得1+1>2的特性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8.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处理;②多媒体应用数据的集成技术与创作工具;③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9.多媒体计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①音频、图像、视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②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③多媒体存储和检索技术;④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⑤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⑥多媒体网络及传输技术; 数据压缩的技术指标:压缩比、恢复效果、标准化。 压缩比:指压缩过程中输入数据量与输出数据量之比。 10.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自主性。 1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所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此环境,实现用户与这一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投入是虚拟现实的本质。 12.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目前可分为3种:投入式、非投入式、混合式。 投入式:看到计算机图像,看不到真实世界。 非投入式:看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混合式:虚拟世界图像叠加在真实世界的景象上,增强现实功能。 13.虚拟现实目前发展的方向是X3D景物、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3D交互。 1.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主机板、光盘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通信设备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多媒体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多媒体创作工具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组成。 2.MPC主机构成:主机板、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 https://www.doczj.com/doc/b0283683.html,B接口特点:①独立串行总线式接口;②运行速度快;③直接为设备提供+5V电源;④适合于移动办公设备。 4.音频卡:也称为声卡,是MPC录制、处理和输出声音的专用功能卡。 5.音频卡的功能:a.录制声音; b.音频信号的编辑与合成处理; c.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 d.控制电子乐器; e.播放音频文件与CD光盘; 6.音频卡的性能指标:a.数据转换位数:8-16-32,建议采用16位以上声卡。

多媒体通信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 媒体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取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由此可知,“媒体”往往不是指媒体本身,而是指处理和应用它的一套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声音、图形、动画、运动图像和文本);2.表示媒体(图像编码、文本编码和声音编码);3.显示媒体(显示屏、打印机、扬声器、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4.存储媒体(硬盘、光盘、软盘、ROM、RAM);5.传输媒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 多媒体系统和多媒体体系的异同: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是以时空同步的方式存在的;多媒体系统中媒体与媒体之间是毫无关系的。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媒体间的同步性。 多媒体技术是多种技术的有机集成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多媒体系统。 超文本不是顺序的,而是一个非线性的网状结构。特点:具有多种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形式及交互特性。超文本是一种典型的数据库技术,是由节点和表达节点之间关系的链组成的网。超文本可以看作是三个要素的组合:节点、链和网络。 超文本系统的基本特性:1.超文本的数据库是由“声、文、图”各类节点或内容组合的节点组成的网络,具有多媒体化,网状的信息结构使它的信息表达接近现实世界;2.屏幕中的窗口和数据库中的节点具有对应关系;3.超文本的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按需要创作、删除、编辑节点,同样也可以生成链,完成、删除链接,改变链的属性等操作;4.用户可对超文本进行浏览和查询;5.具备良好的扩充功能,接受不断更新的超媒体管理和查询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吸纳新写作方法的途径;6.超文本系统的多媒体化和交互性。 超媒体:超链接将若干不同的媒体链接起来的集合。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组成要素:1.节点:节点是表达信息的单位(分为表现型和组织型)2.链:链用于固定节点间的信息联系,以某种形式将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链接起来3.网络:由节点和链构成,是一个有向图。 多媒体通信系统结构模式: 传输网络、 网络服务平台、 多媒体通信平台、 一般应用、特殊应用(一部分是终端设备,另一部分是传输、交换设备) 第二章 多媒体信息特征:1.数据量庞大2.码率可变,突发性强3.复合性信息多,同步性、实时性要求高。 冗余种类:空间、时间、信息熵、结构、知识、视觉、其他冗余。 数据压缩性能指标:1.压缩比 2.重现质量(客观评估、主观评估(表2.4-1)) 3.压缩和解压缩的速度 第三章 1.听觉掩蔽(在人类听觉系统中,一个声音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对其他声音的听觉能力,使一个声音在听觉上掩蔽了另一个声音) 2.频谱掩蔽 3.瞬态掩蔽 4.失真 5.声道(幅值、相位、时序) 音频信号数字化:采样-量化-编码 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波形、参数、混合编码。 斜率过载:当输入信号变化比较快时,编码器的输出无法跟上信号的变化,从而会使重建的模拟信号发生畸变的现象。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 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平舌音z c s 翘舌音zh ch sh r 二,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点水(江河沙)日日字旁(明晚)讠言字旁(语认识)忄竖心旁(快慢) 雨雨字头(雪霜)冫两点水(次冷) 犭反犬旁(猪狗猫)扌提手旁(打把拉)鸟鸟字旁(鸭鸡鹅) 竹字头(笑笔笛) 彳双人旁( 往)目目字旁(眼睛)

足足字旁(跳跑)亻单人旁(休体住)口口字旁(唱听叶)月月字旁(肚朋腿)人人字头(会合全)门门字框(闪问闻)宀宝盖头(字家宁)土提土旁(地场城)王王字旁(球玩)石石字旁(砍码)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辶走之底(过远近)禾禾字旁(秋秒)八八字头(谷分公)饣食字旁(饱饭馒)女女字旁(好妈奶)心心字底(想思念)三、量词的使用 一条鱼一条路一条毛巾一条小河 一条尾巴一条(架)彩虹一座桥一座山一座房一座城市一座天安门一只猫 一只猴子一只鹅一只耳朵一只鸡 一个家一个果子一个人一个故事 一个影子一个西瓜一个肚子一个朋友 一颗星星一颗宝石一颗心一群人 一群鹅一群猴子一块田一块面包一块草地一块西瓜一本书一本作业本一朵白云一朵花一片叶子一片风光一双手一双耳朵一双鞋一把尺子 一把扇子一头牛一匹马一阵风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点 模块二多媒体技术应用 模块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相关知识与具体要求: 一、多媒体的概念 1、媒体一词源于英文Mediu,它是指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手段。 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 (1)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语言、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 (2)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如文本编码、条形码等(3)显示媒体:是指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媒体,用于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光盘、胶卷等 (5)传输媒体:是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 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感觉媒体。 2、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获取、编辑、存储和显示等)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和视频等)的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多种技术的集成性和处理过程的交互性 二、多媒体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多媒体技术发展进程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阶段: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推出Macintosh 系列机,用GUI(图形用户接口)取代CUI(计算机用户接口),用鼠标和菜单操作计算机,体现了全新的窗口和图标程序设计理念,并建立了新型的图形化人机接口标准。1985年美国Commodore个人计算机公司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iga,后不断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列。1986年,Philips和Sony公司宣布发明了交互式光盘系统CD-I,同时公布了CD—ROM文件格式。1987年,美国RCA公司展示了交互式数字影像系统DVI并制定了DVI技术标准。1995年,随着Windows95的问世,使多媒体计算机的用户界面更易操作,功能更全。 2、应用领域有: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3、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知识点

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② 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 ③ 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和传播。 ④ 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 ⑤ 信息具有时效性 ⑥ 信息具有可伪性 2. 二进制与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正整数位) ①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 如(1101) 2= 1 X 23 + 1 X 22+ 0X 21+ 1 X 20= 8 +4+ 0+ 1 = 13 ②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如 173D =( 10101101 ) B 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9 1 1 7 1 .. 余1 91 a A ……余2 1 4 3 ……余213 1 ……余7 1 1 0 ……余2 J _____ 5^ ……余7 1 3 ……余2 1 1 ……熾 1 ③ 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3. ASCII 码和汉字编码 。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 ASCII 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 准码)。标准的ASCII 码用一个字节中的 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 128中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 依次排列的。(ASCII 码表可参看书P6)。 @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智能、五笔等) 、交换码、处理码、字型码。 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 常见汉字编码有:GB2312 (使用2个字节编码,包括一级汉字常用字和二级汉字非常用字) 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 ASCII 码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 2个字节。 4.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数据中存在多种数据冗余:空间冗余、视觉冗余、结构冗余、时间冗余 第一单元 多媒体技术概述 (注:在考试中可使用计算器程序转换 ) ③ 用 UltraEdit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第一章 1.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记忆) (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多媒体是指对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在多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并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集成系统。 2.多媒体技术特征(理解):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记忆) (1)生活中的多媒体:MP3音乐、影视动画、数字电视等。(数字电视是一种利用数据压缩技术的电视制式。优点:图象质量好,节目容量大,音质好) (2)多媒体技术的现状: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音频技术:包括音频数字化,语音处理,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如:声卡的应用、电子记事本、声控玩具、语音拨号功能的手机等)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多媒体通信技术。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记忆) (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组成 (2)MPC联盟规定多媒体计算机至少包括5个基本部件:个人计算机(PC)、只读光盘驱动器、声卡、windows操作系统和一组音箱或耳机。(一般涉及到配置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所需要部件) (3)常见多媒体硬件设备:CD-ROM驱动器、音频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4)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以分为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三大部分。常见的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有:Windows系统附件中的“录音机”、Photoshop、Flash、3DSMAX、Premiere等;常见的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有:Authorware、方正奥思、Director、PowerPoint等。 5.多媒体作品的规划和设计 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 (1)需求分析包括:应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析。应用需求分析是调查分析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等方面.创作需求分析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结构类型,作品的内容,作品的发布方式及所需硬软件 (2)规划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描述了整个作品的组成部分,工作流程,主要界面(片头,主交互界面,片尾),模块设计描述了作品分为几个模块及每个模块的具体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媒体技术概述1.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②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 ③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和传播。 ④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 ⑤信息具有时效性 ⑥信息具有可伪性 2.二进制与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正整数位)(注:在考试中可使用计 算器程序转换) 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 如(1101)2=1×23+1×22+0×21+1×20=8+4+0+1=13 ②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3.ASCII码和汉字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II 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中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ASCII码表可参看书P6)。

○2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智能、五笔等)、交换码、处理码、字型码。 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 常见汉字编码有:GB2312(使用2个字节编码,包括一级汉字常用字和二级汉字非常用字)○3用UltraEdit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数据中存在多种数据冗余:空间冗余、视觉冗余、结构冗余、时间冗余 常用的多媒体数据编码和压缩的国际标准有:JPEG标准、MPEG标准、P*64标准 数据压缩的目的:节省存储空间。 数据能被压缩的原因: 首先是数据本身存在冗余;其次在许多情况下媒体本身允许有少量失真。 数据的压缩分为有损压缩(音频压缩MP3、静态图像压缩JPEG、动态图像压缩MPEG等) 无损压缩(用rar等压缩软件压缩的任何类型的文件) 常见多媒体文件格式:无损→有损 图像:bmp→jpg 声音:wav→mp3 视频:avi→mpg 5.媒体及多媒体的概念 (1)媒体的含义:媒体(medium)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三. (sān √ shān )月 四. (sì √ shì)个 上. (shàng √ sàng ) 天 小手.(shǒu √ sǒu ) 足. (zú √ zhú)球 站. (zhàn √ zàn ) 立 坐. (zuò √ zhuò)下 水. (shuǐ √ suǐ)火 虫. (chón ɡ √ cónɡ)子 二、易写错的字 口:第二笔是横折。 耳:第三笔是竖。 手:第一笔是撇,第四笔是弯钩。 火:注意笔顺是点、撇、撇、捺,先写两边后写中间,中间是“人”。 云: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点。 禾:最后一笔是捺。 虫:第五笔是提。 三、会写的词语 一二 三人 上下 人口 耳目 小手 日光 田地 禾苗 大火 虫子 云朵 山上 八十 四、形近字 ? ????一(一人)(一个)(一只)二(二十)(二月)(二人)?????三(三个)(三月)(三天)王(大王)(帝王)(王府) ?????上(上天)(上去)(上来)土(土地)(泥土)(尘土)?????口(人口)(入口)(出口)日(日子)(日月)(生日)

?????虫(虫子)(小虫)(飞虫)中(中国)(中间)(中午)?????田(水田)(田地)(田里)四(四方)(四个)(四年) ?????手(双手)(小手)(大手)毛(毛衣)(毛皮)(毛发)?????人(大人)(人们)(三人)天(白天)(天上)(一天) ? ????耳(耳目)(耳朵)(耳边)目(目光)(目的)(双目)?????禾(禾苗)(锄禾)木(木头)(树木)(木桌) ?????火(水火)(大火)(火苗)头(头目)(头上)(低头)?????云(云朵)(白云)(云彩)去(去年)(过去)(来去) ? ????山(上山)(小山)(山头)凶(凶手)(凶恶)(行凶) 五、多音字 地?????d ì(土地)de (轻轻地) 行? ????x íng (行人)h áng (银行) 六、近义词 站—立 行—走 卧—躺 七、反义词 上—下 大—小 今—古 天—地 分—合 八、佳句积累 1.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2.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3.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4.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雪花) 5.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多媒体的知识点总结

?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包括: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多媒体信息元素的种类)?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掌握常用的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的存储格式、各自特点及其相互转换方法 第八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8.1多媒体基础知识 8.1.1多媒体技术概述 1.多媒体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进行综 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综合技术。 2.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多样性、集成性、非线性、实时性、交互性。 4.多媒体信息元素的类型: (1)文本(text)(2)图形(graphic)和图像(image) (3)音频(audio) (4)视频(video) 8.1.2多媒体技术研究的内容 8.1.3多媒体系统组成 1.多媒体硬件系统:声卡、显卡、光驱、交互控制接口、扫描仪。 2.多媒体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接口程序、多媒体驱动软件、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多 媒体编辑工具、多媒体应用软件。 3.多媒体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系统、演示系统、培训系统、家庭系统。 8.1.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8.2 数字图像技术 8.2.1图像的基础知识 图像文件的存储格式: (1)BMP:位图格式,占用空间较大。 (2)GIF:文件较小,适合网络环境传输。 (3)JPEG:压缩技术先进,存储空间小,图像质量好。 (4)PSD:photoshop专用格式。功能强大。 (5)PNG:网络图形格式,存储形式丰富。 (6)AI:一种矢量图形文件,适用于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软件的输出格式。 8.2.2图像处理技术 1. 图像的获取 2. 图像格式的转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