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习题——第10章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章人身权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公民的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责任。
A.不能要求侵权人承担
B.只能要求侵权人承担部分
C.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
D.应当要求侵权人承担
2.民法中人身权的客体是()
A.特定的精神成果
B.特定的行为
C.人身非财产利益
D.与人身有关的财产或利益
3.死者名誉受到侵害时,死者的近亲属()提起诉讼,要求加害人给予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
A.可以
B.只有与死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才可
C.不能
D.只有在死者的名誉受到严重侵害时,才可
4.法人的人身权受到侵害时.()要求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
A.可以
B.加害人如有经济能力,法人始能
C.不能
D.只有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才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方式中,()属于我国民法保护人身权的方式。
A.赔礼道歉
B.赔偿损失
C.排除妨碍
D.停止侵害
E.消除影响
2.人身权属于()
A.形成权
B.请求权
C.绝对权
D.财产权
E.专属权
三、简答题
1.简述人身权的特征。
2.简述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
3.保护人身权的方式和侵害人身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何不同?
四、案例分析题
1988年夏天,供职于某纺织厂工会的孙某经人介绍与本厂女工赵某相识。在其恋爱期间,孙某趁赵某生日之际,曾送给赵某一双凉鞋和几件衬衫。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赵某发现孙某性格暴躁,且不听劝告,遂提出中止恋爱关系,孙某对此极为不满。为泄其私愤,向本地一家有影响的报社寄投一篇题为《金钱换不来真正的爱情》的文章。该文谎称某女工(即赵某)曾骗其在工会工作的男朋友(即孙某)6。O元现金和价值1千多元的首饰,并以老年人的口吻告诫年轻人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报社领导认为该文章在当地颇具代表意义,故未经审查核实,
即予以发表。因文中所述某女工的面貌体征以及其工作性质等与赵某完全一致,致使熟人对赵某另眼相看。一向文静、不善言辞的赵某极为痛苦,郁闷成病,只得住院治疗。出院之后,赵某即以报社和作者侵害其名誉权为由,要求报社和作者承担民事责任。报社及该文作者均认为,文章中未使用赵某的名字,不存在侮辱和诽谤赵某的故意,属于正当的舆论批评,故拒绝赵某的要求。为此,赵某诉至法院。
问:报社及作者的行为是否侵害了赵某的名誉权?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A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CE
三、简答题
1.简述人身权的特征。
答: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作为民事权利,除具有民事权利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法律特征:(1)人身权与人身紧密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2)人身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是一种非财产权。(3)人身权虽无直接的财产内容,但它与财产权又有着密切联系。(4)人身权为绝对权。
2.简述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
答: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必须具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并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民事权利。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以身份利益为客体的一种民事权利。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取得原因不同。自然人的人格权基于出生而取得,法人、其他组织的人格权基于依法成立的事实而取得;身份权则是基于特定的身份而取得。(2)权利性质不同。人格权纯为一种权利,而身份权虽然本质上是权利,但大多在权利中包含义务;人格权纯为一种支配权,而身份权除荣誉权外必以相对人存在为前提,往往需要相对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或者可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法律上的效果.故身份权严格地说有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的性质。(3)利益归属不同。人格权的利益只归属于权利人自身;而有些身份权如亲权更主要是为了相对人的利益。(4)权利期限不同。人格权是无期限的权利;而身份权是以特定身份的存在为其存续的前提。
3.保护人身权的方式和侵害人身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1)范围大小不同。保护人身权的方式包括刑事责任方式、行政责任方式和民事责任方式;侵害人身权承担的民事责任方式仅为民事责任方式一种。(2)前提条件不同。保护人身权的方式不全是以侵权事实为要件;侵害人身权承担的民事责任方式必以侵权事实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四、案例分析题
答:报社及作者的行为侵害了赵某的名誉权。
本案中.孙某为报复赵某,捏造事实,谎称赵某借恋爱骗取钱财,故构成对赵某名誉权的侵害;报社对该文应负责审查核实,但报社未履行该项义务,仅以该文有代表意义即予以发表,虽然文章未使用赵某的名字,但文章中大部分情节都是特定的,因而该文章的发表客观上给赵某的名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尽管报社主观上不具有故意,但存在过失,同样有过错,所以报社的行为也构成对赵某名誉权的侵害。最高人民法院(民)复[1988]11号《关于侵害名誉权案件有关报刊社应否列为被告和如何适用管辖问题的批复》指出:“报刊社对要发表的稿件,应负责审查核实。发表后侵害了公民的名誉权,作者和报刊社都有责任,可将报刊社与作者列为共同被告”。《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本案中,孙某和报社应作为侵害赵某名誉权案件的共同被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即应对受害人赵某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其因此所受到的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