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使用策略

  • 格式:docx
  • 大小:22.1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策略探究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为例

摘要:《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是与各阶段语文教材配套使用的阅读教材,它既是独立的,但同时又是与教材相互照应的,体现出了同步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使用这套丛书呢?本文将结合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教师使用《同步拓展阅读》的实践情况和学生阅读能力,探究如何在实践中引导孩子结合教材,同步阅读;选择文本,主题阅读;拓展延伸,自主阅读。

关键词:同步拓展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145万字并不只是个数量概念,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1]通过查阅相关主题的问卷调查和研究报告,学生的阅读仍以单篇阅读为主,以所学课文为。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将《同步拓展》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勾画圈点,进行好词佳句的采集,但是学生很少能够在阅读中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阅读的同时,为了跟进学生的阅读,根据所读的内容检查读书笔记或者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孩子的阅读效果,形式大多比较单一。这样的阅读效果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阅读能力。通过教研和平时老师的交流,以及结合教学实践中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了解,我们的课外阅读在目标达成上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除了阅读量,阅读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围绕“同步、拓展、阅读”这三个关键词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内容与教材编排一致。现结合教材与《同步拓展》探讨在阅读教学实践由扶到放,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自主阅读,以突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旨在发挥语文阅读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教材,同步阅读

同步阅读教材的编写尽量发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围绕教科书的编写体系展开。六年级同步阅读教材围绕部编版教材,每一课收集了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4-8篇,与教材同步。同步阅读离不开教材这个例子,师生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之外,更应该交给学生实实在在的阅读策略。例如,低段着重语言基础,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句式与章法元素;中段奠定学生文学基础,引导学生初识儿童文学,了解

观点的形式,使其感受成长的力量;高段则要求学会语言应用,了解人与社会,与其他人的关系,学会分析不同的文体。

教师用好教材的例子,一方面要关注文本的教学价值,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另一方面要营造同步阅读的氛围,鼓励学生从单篇到多篇,找到课内与课外的衔接点,这样才能够从课内到课外,将课内掌握到的阅读策略,在同步阅读时加以运用。[2]例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习得“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结合资料评说人物”“提取信息”“语段、文章的中心思想”等阅读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进行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辅助的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长期积累,从而成长为真正的阅读者。

二、选择文本,主题阅读

《语文同步拓展阅读》围绕教材中的素材,同一篇文章下又分为了“美文欣赏”、“经典存盘”、“名家名篇”、“课文助读”等主题。

(一)围绕单元主题,同类阅读

围绕一个主题,从老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活动,这是从课内到课外阅读的基本路径。学生在阅读教材中的文本之后,借助同步阅读教材这一桥梁,再回到教材中,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局限于教材,以课内文本为主的同时增加课外阅读,以一篇带动多篇。[3]其实基于教材编写的特点,围绕单元主题的同步拓展阅读材料是非常多的。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中,在课内我们一起品味老舍先生“京味儿”语言,从阅读中体会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体会到传统习俗的美好。课外,老师可引导学生读《语文同步拓展》中的一组文章:《最忆乡间红火年》、《想北平》、《童谣中的年》、《新年,你好》。经过围绕主题展开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习俗的认识和理解,在阅读中通过实实在在的文本体会真情实感。

(二)围绕同一作者,对比阅读

学生对于作者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加深对作者的认识,潜移默化中产生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期待,当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以作者为中心的主题阅读。我们可以选择《同步拓展阅读》中的部分文章,进行同一作家作品赏析,比如六下第三单元教材中有朱自清的《匆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同步拓展阅读》中的《荷塘月色》一起进行对比阅读,从阅读作品走进作家,进而围绕作者形成主题阅读。

(三)深化主题,补充阅读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

构理解的过程。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像故事性很强的一些文章,学生往往很感兴趣,课内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步阅读教材就可作为课后延伸的阅读材料。教师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同步阅读教材的文章进行课阅读外,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加深对同类作品的理解。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阅读单元,教材中的课文与丛书的选文基本一致。在《同步拓展阅读》中相对应的课题中就拓展了《鲁滨逊飘流记》中的部分章节如《我的庄稼》、《葡萄和海龟》。另外还有《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部分章节。学生在本单元的课内阅读中显得意犹未尽,我们就可引领孩子们走进《同步拓展阅读》中,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在更多的阅读中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三、自主阅读,有效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太多就会影响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学生要想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在自主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思想的启迪。本套丛书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加强学生的课外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

同步阅读教材凸显了拓展性,它既可以看作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又着力于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纵览《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书中精选的名家名篇、经典诵读等充分体现出了经典性、人文性,着重于拓宽学生视野,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课文中,第三自然段写了几个情景“洗手”、“吃饭”、“默默”、“伸出手遮挽”、“天黑时躺在床上”,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细读之后,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描写时光飞逝的真实情景,以此写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浓浓感伤与无奈。学生要要提升对细节的认识,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策略,运用到本组的其他四篇文章中,勾画细节描写的词语和句子,看看属于哪一类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同时可以采用品读勾画,对比体会的方式自主阅读,进而体会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手段,有效的评价应该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强调发展,以达到持续学习的目的。反馈是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一个链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分享学习成果。反馈的方式可灵活多样:结合阅读单完成阅读任务;重读情节,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制作人物名片;师生共读,结合文本进行拓展交流等。比如在学生读了《最忆乡间红火年》,我们可以让学生反馈:文中写了乡村过年的哪些习俗;在文中描写的各项活动中,找你最感兴趣的一项,进行片段仿写。师生也可进行互动:回忆自己的童年,那时的场景又是如何的呢,随着岁月的增长总会在不经意间寻找记忆中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