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1998年11月JOU RNAL O F STRA T IGRA PH Y 第22卷 第4期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周传明 薛耀松 张俊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08)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

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

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

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

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

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

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

关键词 陡山沱组,地层,沉积环境,震旦系,贵州

中图法分类号 P 534.3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含磷地层,因其产出大量的大型复杂疑源类(Y in &

Xue ,1993;袁训来等,1993)、

多细胞后生植物化石(赵东旭,1986;陈孟莪等,1986;Zhang ,1989、1992、1997;张昀等,1995;袁训来等,1995)和可疑的骨骼动物化石(薛耀松等,1992;L i

Guox iang et a l .,1997),一直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关注的地区。最近,美国

《Science 》杂志报道在瓮安磷矿陡山沱组地层中发现了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动物及其幼体化石(L i C W et

a l .,1998)。

同时肖书海等在《N atu re 》杂志上报道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层中发现了动物胚胎化石(X iao et a l .,1998)。尽管对这些化石尚存在不同认识(薛耀松等,1995;尹磊明等,1978;图1 瓮安磷矿交通位置图

尹崇玉,1990;袁训来等,1995),但这些发现

使贵州瓮安生物群继云南澄江生物群之后,

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

在许多关于瓮安磷矿古生物化石研究的

文章中,作者对有关地层进行了描述,但一般

过于简单,不能反映瓮安磷矿区陡山沱组地

层的详细情况及其横向变化。本文较为详细

地描述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

层,分析该时期的沉积环境,以便为进一步研

究这一化石宝库提供背景资料。

一、区域地质概况

瓮安磷矿(瓮福磷矿)位于贵州省瓮安

县、福泉县境内(图1),北起瓮安白岩,南至

福泉高坪,南北长约20km 。矿区位于川黔南北构造带的白岩—高坪背斜上,背斜褶皱呈近南北向展布,其首尾由于受新华夏应力场的干扰和边界条件制约,发生偏转而呈“S ”形。白岩—高坪背斜由于小坝断裂的错切,被分成两段:北段即白岩背斜,南段即高坪背斜(图1)。从区域地质图中可以看出,此二背斜为同一背斜的两个次级褶曲,新桥一带是两背斜的鞍部。

区域内出露的最老地层是前震旦系板溪群清水江组,分布于背斜核部。自核部向两侧依次出露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及下三叠统地层,第四系零星分布。区域内缺失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3。

二、瓮安磷矿区地质概况

瓮安磷矿根据自然地理位置以及磷矿床的地质特征,分为两个矿区、九个矿段,即白岩矿区的玉华矿段、大塘矿段、王家院矿段、穿岩洞矿段和新桥矿段,高坪矿区的磨坊矿段、小坝矿段、英坪矿段和大寨矿段。

该区的地层简述(由老至新)如下:

板溪群清水江组 岩相稳定,岩性简单。主要由一套浅变质的海相褐灰色、灰色中厚层状凝灰质砂岩与灰绿色薄层凝灰质粘土质粉砂岩及玻屑凝灰岩的互层组成,其中夹有不稳定的紫红色铁质海绿石、水云母粘土岩。化学分析显示其含有较高的Si O 2、A l 2O 3及K 2O 。

下震旦统莲沱组 仅出露在瓮安朵丁一带,在横向上延伸不远即尖灭(秦守荣等,1984)。莲沱组与下伏板溪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色厚层至块状长石岩屑砂岩及含砾砂岩,粒度较粗。厚10m 左右。

下震旦统南沱组 在瓮安磷矿区与下伏板溪群地层呈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南沱组冰碛岩在该区无论是岩性还是岩层厚度均极不稳定,变化范围为0~14.7m 。白岩背斜西翼王家院矿段基本上无南沱组分布。这种厚度的急剧变化可能与当时的古地貌性质有关。

上震旦统陡山沱组 (详见下节)

上震旦统灯影组 灯影组在本区可分为3段,岩相基本稳定,厚度有一定变化,为160~307m 。在大塘矿段,下段厚约40m ,为浅灰白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下部夹硅质条带,底部有一层硅化核形石白云岩,可作为全区对比标志。中段厚约25m ,为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夹极不稳定的磷块岩透镜体。上段厚约217m 左右,为浅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具葡萄状构造,顶部夹不稳定的磷酸盐条带。灯影组与下伏陡山沱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呈假整合接触。

三、瓮安磷矿区陡山沱组地层及对比

本区陡山沱组与下伏南沱组或者板溪群为假整合接触,局部地段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瓮安磷矿区陡山沱组以中间一明显沉积间断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大塘矿段中部陡山沱组岩性及化石情况如下:

上覆地层:上震旦统灯影组 白云岩整 合

陡山沱组上段(矿区称为B 矿层)

9034期周传明等: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013地 层 学 杂 志22卷

 14.灰白色含磷质碎屑白云岩0.4m

 13.硅质团块白云岩,可见磷质小团块、条带或条纹。肖书海等(1998)报道的动物胚胎化石

(?)主要产于该层位7.0m

 12.灰色薄层磷质白云岩,夹磷质条带或条纹,上部夹硅质团块或条纹,含疑源类和其它藻类

化石4.5m

 11.似层状硅质团块层,冲刷构造明显,含大量不规则角砾状磷块岩0.5m

10.灰黑色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与磷质白云岩呈互层状产出,下部条带宽而密,往上逐渐窄

而疏,含磷量逐渐降低。该层上部含丰富的球形疑源类及其它藻类化石,并发现骨骼动物

化石4.5m

 9.灰白色白云质磷块岩,石英晶洞发育。含灰黑色磷块岩团块,夹数层含铁泥质硅质磷块岩

(局部囊状)。含大量疑源类、球形绿藻和红藻化石以及可能的骨骼动物化石3.0m

 8.灰白色球粒状白云质磷块岩,含灰黑色磷块岩团块,夹数层灰黑色磷块岩或灰白色白云岩

夹层。含大量疑源类、球形绿藻和红藻化石以及可疑的骨骼动物化石4.0m

 7.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磷块岩、灰白色白云质磷块岩,含数层薄层状局部透镜状含铁泥质硅质

磷块岩夹层。富含疑源类、红藻及绿藻化石。李家维等(1998)报道的海绵化石可能采于该

层位2.0m 陡山沱组下段(其中2—4层在矿区被称为A矿层)

6.灰色(微红色)磷质白云岩,底部可见磷质揉皱层纹。中部夹4层含铁泥质硅质磷块岩。上

部常分布似层状白色硅质团块。该层顶部有明显沉积间断,并可见古岩溶现象,黑色磷块

岩(其中含定向沿层排列的硅质小团块)填积于凹凸不平的冲刷面上2.0m

 5.灰白色磷质条带(纹)白云岩,可见揉皱硅质条纹及少量硅质团块0.7m

 4.灰黄色磷块岩0.2m

 3.灰色薄板状粉砂泥质磷块岩,局部过渡为灰黑色磷块岩,可见分散状或层状黄铁矿6.0m

2.褐灰色磷质条带白云岩与黑色泥质磷块岩互层

3.0m

1.灰白色、肉红色薄至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其底部常含下伏板溪群变质岩角砾(小高寨),

中部夹有2—4层灰黑色或者黄绿色粘土岩层(北斗山、大塘),顶部白云岩有磷质砂屑的

条纹,并且有明显的冲刷面。大塘矿段中部白云岩顶部发育竹叶状白云岩或者白云质磷

块岩角砾;北斗山和大塘矿段北部,该层顶部则变为一套磷质白云质砾屑白云岩,砾石呈

长条状、扁片状,定向性排列,充填于冲刷槽内,底部砾石排列紊乱8.0m

假整合

下伏地层:下震旦统南沱组 冰碛岩

本区陡山沱组在横向上变化很大(图2)。第2—4层(A矿层)由大塘矿段向北有明显变薄趋势,至王家院矿段北部和玉华矿段几乎完全消失;向南至磨坊矿段则相变为一套硅化白云岩,至拦马坳一带则完全硅化为白色硅质岩。陡山沱组上段底部(第7层)在大塘矿段北部为一套黑色碳质磷块岩,大塘矿段南部为灰黑色泥质条纹磷块岩;王家院矿段局部地区该层底部为核形石磷块岩或磷质核形石白云岩;磨坊矿段一带为具交错层理的砂砾屑磷块岩。玉华矿段、王家院矿段B矿层极不稳定,矿石质量差。玉华矿段南部、王家院矿段北部则无含矿层存在,完全相变为一套硅质白云岩、硅质岩。陡山沱期沉积物横向上的变化,反映了其沉积环境的差异。

李家维等(1998)报道海绵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下段A矿层顶部。但是根据我们的资料,该层从未发现过类似的化石,它们的层位似应在陡山沱组上段的底部(第7层)。

图2 瓮安磷矿区陡山沱组柱状对比图

1.凝灰质砂岩夹凝灰质粘土质粉砂岩;

2.变余砂岩;

3.冰碛岩;

4.白云岩;

5.粘土岩;

6.硅质白云岩;

7.含磷白云岩; 8.含砾白云岩; 9.砂砾屑磷块岩; 10.白云质砂屑磷块岩; 11.白云质含疑源类藻屑磷块岩;

12.硬底磷块岩; 13.泥基或磷基砂屑磷块岩; 14.揉皱磷质条带白云岩; 15.风暴冲刷面; 16.古侵蚀面; 

17.整合接触关系; 18.假整合接触关系; 19.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0.灯影组; 21.陡山沱组; 22.南沱组; 23.莲沱组; 24.板溪群

四、瓮安磷矿区陡山沱期沉积环境探讨

1 古地理背景

南沱冰期之后,由于全球性海平面上升,在扬子区发生了晚震旦世的大海侵,陡山沱期沉积在南沱期古构造和古地理的基础上继承发展,扬子地区各台地格局基本形成(曹瑞骥等,1989;薛耀松等,1993)。

陡山沱期扬子地区西部是一个广阔的台地——川黔滇台地,台地上有若干小岛分布,周围分布滨海沙滩,台地东南部有遵义湾伸入。扬子区北缘为鄂西台地。川鄂海峡位于川黔滇台地与鄂西台地之间。秦岭海盆、青康藏海盆、湘桂海盆从北、西、南三面包围着扬子台地。2 沉积环境探讨

2.1 南沱期环境背景

南沱期黔中地区为陆上冰川—冰水沉积区(曹瑞骥等,1989;蒲心纯等,1987),广泛沉积

1

134期周传明等: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213地 层 学 杂 志22卷

了冰碛泥砾岩层,部分地区有冰水河湖相砂泥岩层。

瓮安磷矿大塘矿段南部,南沱组底部冰碛砾岩层之上,沉积一套灰黑色、黑色粉砂质泥岩,厚度达数米(图2)。向南至穿岩洞迅速消失,向北约600m,为冰碛砂泥砾岩所代替,甚至缺失南沱组沉积。可见当时该区地形高低变化很大,推测大塘地区为一小型冰水湖。

2.2 陡山沱期沉积环境

瓮安磷矿位于陡山沱期川黔滇台地东南部边缘,属于台地型沉积区,其中含磷地层的旋回性明显,构成两个含磷沉积旋回:下部为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旋回,上部为磷块岩—白云岩旋回。

陡山沱早期下部沉积旋回下部为台地潮下带白云岩沉积,往上过渡为潮下高能或者潮间弱风浪带至强冲刷带沉积,发育风暴冲刷面,沉积了由白云质和磷质砾屑组成的竹叶状磷质白云岩。大塘矿段沉积了黔中地区唯一的下磷矿层(A矿层),岩层呈水平状或微波状层理,层纹状或囊状黄铁矿常见,显示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深,水动力较弱。因此,在陡山沱早,大塘地区可能是一小型海湾,大致与南沱期冰水湖展布相吻合。往两侧水体逐渐变浅,高坪磨坊一带,A矿层相变为硅化藻层纹白云岩或硅质岩,瓮安磷矿向北至玉华矿段,A矿层变薄直至消失而相变为层纹状白云岩或硅化白云岩,显示为潮坪环境。大塘矿段北部A矿层上部含磷白云岩中可见层间滑动现象及滑动揉皱层理,滑动层之上发育不稳定的滑塌砾岩,说明该区可能发育小型斜坡。

下部沉积旋回顶部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古喀斯特现象发育,溶洞内填积碎屑磷块岩。瓮安大塘、高坪拦马坳、开阳等地都有这一侵蚀间断面存在,说明黔中地区在陡山沱中期曾经抬升而暴露出水面,遭受较长时间的侵蚀。

第二沉积旋回主要产出碎屑磷块岩、藻磷块岩和硬底磷块岩,其中硬底构造、低角度交错层理、微型冲刷现象发育,显示出水动力相对较强,沉积速率较低的中高能潮下环境特点。

由于陡山沱早期末,黔中地区普遍上升,遭受侵蚀,以致地形被逐渐夷平,至陡山沱晚期海侵时形成一个大的陆表海盆地。气候温暖,海水营养丰富,生物在此大量繁盛。这时,瓮安地区仍处于陆表海盆地中部,发育多种生物共生的生物群。开阳洋水地区以底栖蓝藻席发育为特征,指示近岸带沉积环境。福泉地区内碎屑磷块岩和红藻丘磷块岩发育,显示为搅动的潮下带沉积环境(薛耀松等,1996)。

五、关于陡山沱组的年龄

李家维等(1998)把瓮安磷矿陡山沱组的年龄推测为约580M a,肖书海等(1998)把陡山沱组的年龄定在约570M a,他们都是根据国外末元古纪冰期的年龄上推而得出的。这种确定年龄的方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没有为大家公认。在美国马塞诸塞州和加拿大纽芬兰地区,测得直接下伏在瓦兰格冰期沉积物之下的火山岩U2Pb年龄均为600M a左右(Kaye& Zartm an,1980;K rough et a l.,1988)。一般认为,全球性瓦兰格冰期的年龄约在610~590M a(Kno ll&W alter,1992)。杨杰东等(1997)测得扬子区南沱组大塘坡段锰矿层(主要由菱锰矿、钙菱锰矿和镁菱锰组成)的Sm2N d等时线年龄值为696±52M a,推测南沱组下冰碛岩段底界的年龄大约为700M a。杨杰东等(1994)采用Sm2N d等时线方法,对贵州中部和江西上饶等地几条陡山沱组剖面近顶部磷块岩和磷质样品进行同位素定年,测定的陡山沱组近顶部地层的年龄为645.4±23M a。数值的差异显而易见,尚需作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尹崇玉,1990.峡东震旦系陡山沱组燧石中的带刺微化石及其地质意义.微体古生物学报,7(3):265—270

尹磊明,李再平,1978.西南地区晚前寒武纪微体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10:41—

108

张 昀,袁训来,1995.元古宙末多细胞红藻有性生殖结构的发现.中国科学(B 辑),25(7):749—754

陈孟莪,刘魁梧,1986.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中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地质科学,(1):46—53

杨杰东,薛耀松,陶仙聪,1994.中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Sm 2N d 同位素年龄测定.科学通报,39(1):65—68

杨杰东,薛耀松,孙卫国等,1997.南沱冰期锰矿的起源和时代.科学通报,42(14):1538—1541

赵东旭,1986.震旦系陡山沱组磷质红藻的发现.沉积学报,4(1):126—127

袁训来,王启飞,张 昀,1993.贵州瓮安磷矿晚前寒武纪陡山沱期的藻类化石群.微体古生物学报,10(4):409—420袁训来,李 军,陈孟莪,1995.晚前寒武纪后生植物的发展及其化石证据.古生物学报,34(1):90—102

秦守荣,朱顺才,谢志强等,1984.贵州的上前寒武系.见:王砚耕、尹恭正等编.贵州上前寒武系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贵

阳:贵州人民出版社.37—76

曹瑞骥,唐天福,薛耀松等,1989.扬子区震旦纪含矿地层研究.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著.扬子区上前寒

武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4

蒲心纯,张继庆,罗安屏等,1987.见:蒲心纯等.上扬子区晚震旦世沉积岩、沉积相及矿产.重庆:重庆出版社.55—101薛耀松,唐天福,俞从流,1992.贵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具骨骼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古生物学报,31(5):530—539薛耀松,唐天福,俞从流,1993.扬子地台晚震旦世古地理轮廓和古气候分析.见:叶连俊等著.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北京:

海洋出版社.7—18

薛耀松,唐天福,俞从流等,1995.贵州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含磷岩系中的大型球状绿藻化石.古生物学报,34(6):

688—706

薛耀松,唐天福,俞从流等,1996.黔中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微化石组合及磷酸盐化作用.见:叶连俊主编.生物有机质成

矿作用.北京:海洋出版社.41—54

Kaye C A ,Zartm an R F ,1980.A late P ro terozo ic to Cam brian age fo r the stratified rock s of the Bo ston Basin ,

M assachusetts ,U SA .In :W ones D R ed .P roceedings “T he Caledonides in the U SA ”

.D ep t .Geol .S ci .V irg in ia P oly tech .Inst

.,S ta te U n iv .M e m .,2:257—261Kno ll A H ,W alter M R ,1992.L atest P ro terozo ic stratigraphy and earth h isto ry .N a tu re ,356:673—678

K rough T E ,Strong D F ,O ’B rien S J et a l .,1988.P recise U 2Pb zircon dates from the A valon T errain in N ew foundland .

Can .J .E a rth S ci .,25:442—453

L i C W ,Chen J Y ,H ua T E ,1998.P recam brian sponges w ith cellular structures .S cience ,279(5352):879—882

L i Guoxiang ,Xue Yao song ,Zhou Chuanm ing ,1997.L ate P ro terozo ic tubular fo ssils from the Doushantuo Fo r m ati on of

W eng’an ,Guizhou ,Ch ina .P a leo w orld ,7:29—37

X iao S ,Zhang Y ,Kno ll A H ,1998.T h ree 2di m ensi onal p reservati on of algae and ani m al em bryo s in a N eop ro terozo ic

pho spho rite .N a tu re ,391:553—558

Yin L ei m ing ,Xue Yao song ,1993.A n extrao rdinary m icrofo ssil assem blage from T er m inal P ro terozo ic pho sphate depo sits

in South Ch ina .Ch inese J .B ot .,5(2):168—175

Yuan Xunlai ,Hofm ann H J ,1998.N ew m icropalaeonto logical data from N eop ro terozo ic (Sinian )Doushantuo pho spho rite

rock s ,W eng’an ,Guizhou P rovince ,Southw estern Ch ina .A lchering a (in p ress )

Zhang Yun ,1989.M ulticellular thallophytes w ith differentiated tissures from late P ro terozo ic pho sphate rock s of South

Ch ina .L etha ia ,22:113—132

Zhang Yun ,Yuan Xunlai ,1992.N ew data on m ulticellular thallophytes and fregm ents of cellular tissues from late

P ro terozo ic pho sphate rock s of South Ch ina .L etha ia ,25:1—18

Zhang Yun ,1997.H isto logical study on the N eop ro terozo ic o rganis m ’s fo ssil rem ains :I mp licati ons fo r o rigin of

m ulticellularity and sexuality .P roc .30th In tern .Geol .Cong r .,1:187—199

3

134期周传明等: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413地 层 学 杂 志22卷

Stra tigraphy and Sed i m en tary Env ironm en t

of the Upper Si n i an D oushan tuo Forma tion

i n W eng’an Phosphor ite D eposit,Gu izhou Prov i nce

Zhou Chuanm ing Xue Yao song Zhang Junm ing (N anj ing Institu te of Geology and P alaeontology,Ch inese A cad e m y of S ciences,N anj ing210008)

Abstract T he U pp er Sin ian Dou shan tuo Fo r m ati on in W eng’an Pho spho rite D epo sit, Gu izhou P rovince,w h ich confo r m ab ly underlies the U pper Sin ian D engying Fo r m ati on and disconfo r m ab ly overlies the L ow er Sin ian N an tuo T ilites o r P resin ian Q ingshu ijiang Fo r m ati on of B anx i Group,is subdivided in to tw o parts separated by a sedi m en tary b reak. T he low er p art is characterized by do lo stones—p ho spho rites(O re bed A)—do lo stones. T he upp er p art(O re bed B)con tain ing abundan t large,m o rpho logically com p lex acritarch s,m etap hyte and m etazoan s is dom inated by in traclastic pho spho rites,algal p ho sp ho rites,hardground pho spho rites and pho spho rou s do lo stones.T he sedi m en tary successi on s of the Dou shan tuo Fo r m ati on change obvi ou sly in W eng’an Pho spho rite D epo sit area,the O re bed A,fo r exam p le,occu rs on ly in D atang,and changes in to do lo stones and siliceou s rock s in Yuhua and M ofang,respectively.T he Dou shan tuo Fo r m ati on in W eng’an Pho spho rite D epo sit w as depo sited on the sou theastern m argin of Sichuan2Gu izhou2Yunnan P latfo r m,the local terrain con tro lling the distribu ti on of sedi m en tary facies.

Key words Dou shan tuo Fo r m ati on,stratigrap hy,sedi m en tary environm en t,Sin ian, Gu izhou

(上接第294页)

A New D iscovery of Tr i a ssic Fossils i n Ba ir i n Y ouq i,

I nner M ongol i a

H e Zhengjun1) L iu Shuw en1) W ang Yu2) R en J ishun1)

(1)Institu te of Geology,CA GS,B eij ing,100037;

2)Institu te of Geology,S tate S eis m olog ical B u reau,B eij ing,100029)

Key words o stracods,concho stracan s,T riassic,B airin Youqi,Inner M ongo lia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_

第29卷 第1期 O I L &G AS GE OLOGY 2008年2月  收稿日期:2007-06-19。 第一作者简介:罗东明(1964—),男,高级工程师,石油地质。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攻关项目(P04087)。 文章编号:0253-9985(2008)01-0038-07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罗东明1 ,谭学群2 ,游瑜春2 ,刘建党2 ,冯 琼2 ,刘忠群 3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北京100029;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采用标志层法(引入煤层作为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厚度法(相邻井地层厚度相当)、层序地层学法、密井网解剖法(从密井网解剖入手,认识地层变化规律,进而推广到稀疏井网)4种方法相互结合、闭合对比,并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只针对砂组)和层面建模进行校验,形成了一套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综合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统一了地层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标志层;等厚法;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煤层;大牛地气田;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13 文献标识码:A Stra ti graph i c d i v isi on and correl a ti on i n area s w ith com pli ca ted sed im en t ary env i ronm en t —a case study of Daniudi gas field in the O rdos Basin Luo Dongm ing 1 ,Tan Xuequn 2 ,You Yuchun 2 ,L iu J iandang 2 ,Feng Q i ong 2 ,L iu Zhongqun 3 (11O ilfield D epart m ent,S I NO PEC,B eijing 100029,China; 21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duction,S I NO PEC,B eijing 100083,China; 31N orth China Co m pany,S I NO PEC,Zhengzhou,Henan 450006,China ) Abstract:The main gas 2bearing horiz ons in Daniudi gas field of O rdos basin is the Upper Carbonifer ous Taiyuan,Lower Per m ian Shanxi m and Xiashihezi For mati ons .Stratigraphic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 are difficult because of rap id change of fluvial facies,s parse well pattern,and large p r oject area in the field .Single stratigraphic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 method failed t o work effectively .A 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study,there were several sche mes as for ho w t o s olve the p r oble m s .A s a result,a co mposite method of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 on and correlati on suitable for co mp licated sedi m entary envir on ment are devel oped by integrating the marker bed method (intr oducing coal sea m s as markers and supp le mentary horiz on markers ),the is opach method (the sa me layer having si m ilar thick 2ness )in adjacent wells,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method,and the dense well pattern analysis method (i .e .,ap 2p lying kno wledge obtained fr om analysis of dense well pattern t o s parse well pattern ).By doing that,this paper p resents a ne w sche me of stratigraphic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which have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real p ractice and achieved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 or mati ons in the study area . Key words:marker bed;is opach method;sequence;stratigraphic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coal sea m;Daniudi gas field;O rdos Basin

皖南南部山区震旦纪地层露头层序地层学特征

皖南南部山区震旦纪地层露头层序地层学特征层序地层学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运用前景非常大的地学分 支。本文主要系皖南地區1:5万区调及其他地质工作中取得的一些初浅认识的总结,对皖南南部山区震旦纪地层露头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文中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标签:皖南南部山区震旦纪地层露头层序地层学特征 0引言 随着层序地层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其运用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层序地层学成为每位勘探学家必备的实用工具”的看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事实上,层序地层学在勘探和开发中已不仅仅是一种通用工具。对于应用地球预测科学,在许多方面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模型。 1层序地层学与露头层序 1.1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一套由剥蚀面或者沉积面及其相应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是以地震地层学为基础,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的层序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科学。它也是在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依据生物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所建立的宏观年代地层格架基础开展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同已建立的宏观地层格架结合起来;它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相互交叉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发展;它的产生改变了分析地层记录的基本原则,被誉为地球科学的一次革命;它消除了地层学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单位的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建立了地层分布模式,提高了对地层的分布预测能力,将地球科学的研究从定性推向定量。 层序地层学基本单位是层序。层序地层学家们总结出一个不同级次的地层单元序列,在厚度上跨越许多数量级:从毫米级到千米级。由于翻译上的原因,该序列相同级次的地层单元往往有不同的名称,其对应关系及本文所采用的标准如表1。 1.2露头层序调查 露头层序调查包括层、副层序和副层序组、次层序和微层序以及界面特征等

贵州省福泉市大湾磷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贵州省福泉市大湾磷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摘要】福泉大湾磷矿产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中,矿体呈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为胶磷矿,严格受地层、岩性控制。根据磷块岩矿床特点,分析本区磷块岩矿床是海源的胶体化学聚集沉积——盆内颗粒再积成因: 【关键词】磷矿;地质特征;成矿因素;福泉大湾 1.区域地质概况 福泉大湾矿段位于福泉市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Ⅰ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中偏东部,区域性的白岩——高坪背斜之南段西翼。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区内褶皱、断裂较为发育,褶皱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断层以北北东向、北西向为主。区内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 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缺失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分布广泛而零散。 2.磷矿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段内地层层序由老至新为:青白口系板溪群,南华系上统南沱组,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磷矿含矿层位)和上统灯影组,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镍钼多金属矿含矿层位)、明心寺组、金顶山组、清虚洞组、中寒武统高台组+石冷水组,及第四系残坡积物。地表出露地层仅有明心寺组(∈1m)第二、三段;金顶山组(∈1j)第一、二段;清虚洞组(∈1q)第一、二段;高台、石冷水组(∈2g+∈2s)。 2.2 构造 矿段位于白岩背斜南段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岩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较缓。 矿段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断裂。南北向组:主要发育F1、F2两条断裂。北西向组:F3、F4、F7、F12、F13等。北东向组:主要有F5、F6、F10等。这些断层和少量隐伏断层破坏了矿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如图1。 2.3磷矿地质特征 2.3.1 矿体产出特征 磷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中,产状与岩层一致,总体倾向北西,

贵州瓮安事

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 1、事件过程 2008年6月22日凌晨零时27分,瓮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西门河大堰桥处有名叫李树芬的女子跳河,请求出警。110指挥中心立即指令雍阳镇派出所民警出警。缺乏打捞工具,家属拨打119通知消防队员前来施救。 凌晨2时许,消防队员撤离,民警交待家属继续打捞。按家属请求,将在场人员刘言超、陈光权、王某带回雍阳镇派出所询问,但未做笔录(处理不善)。 凌晨3时40分,死者家属将李树芬尸体打捞上岸,停放在桥头。死者家属怀疑死者系奸杀,请求转刑侦处理。当天下午,县公安局法医对死者尸检,鉴定死者系溺水死亡。 6月23日,李树芬的父亲李秀华、母亲罗平碧等人提出再次尸检等要求。 6月24日,瓮安县公安局调查认定死者溺水死亡系自杀,于当天下午向死者家属送达了《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死者家属对公安机关的结论不服,未将尸体领回处理。当晚,组织双方调解,调解再次失败。 6月25日上午9时许,李树芬的叔叔李秀忠做笔录,李秀忠上到刑侦队办公楼三楼,与干警张明发生冲突。闻讯赶来的李秀忠妻子和妹妹抓扯张明,局长指示带到看守所关押。 6月25日18时许,李秀忠正在给亲属打电话时,被几个不明身份的人突然从后面冲上来追打,致使其轻微脑震荡、头皮损伤、胸腹部软组织损伤、鼻骨骨折。 此时,有传言说,女学生是被“奸杀后投入河中”;“元凶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女,另外两个参加行凶的男生和派出所所长有亲戚关系,又说元凶是副县长的孩子”;死亡女生的“叔叔、爷爷、奶奶因上告被打住院抢救,妈妈被打得说话含糊,已失去理智,婶婶被剪去头发关押到派出所”;“死亡女生的叔叔在与公安人员的争执中被公安人员打死”……(流言传闻)6月26日凌晨1时左右,州公安局对李树芬尸体再次进行尸检,仍维持溺水死亡的结论,家属则坚持有奸杀嫌疑。瓮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政委罗来平等人继续做家属工作至凌晨4时40分,调解最终失败。 6月28日上午,公安局再次向死者家属送达了《尸体处理催办通知书》,限死者家属必须于当天下午17时前把尸体抬走处理。 6月28日下午约4点钟,围观群众用白布写上标语做成横幅后,让两个学生在前面举着,从停尸地点出发进城游行“喊冤”,经过李树芬生前所在的瓮安三中时,加入学生较多,规模已在200人以上。沿途不断有人加入,追随围观的人越聚越多。一些失地农民和市民等,也纷纷跟在后面一起往县政府走,最终游行队伍抵达县政府时,已达上千人的规模(群体成员构成)。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锆石 U-Pb 年龄

第50卷 第6期 2005年3月 快 讯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锆石U-Pb 年龄 储雪蕾① Wolfgang Todt ② 张启锐① 陈福坤① 黄 晶① (①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 Max-Planck-Institut für Chemie, 55020 Mainz, Germany. E-mail: xlchu@https://www.doczj.com/doc/b04687940.html, ) 中国地层委员会在2001年通过了中国的新元古代三分方案, 新建南华系[1,2]. 新的系顶界置于陡山沱组之底; 以冰期有关的地层从原震旦系分出, 命名 为南华系[1~3], 取意于刘鸿允先生的“南华大冰期”[3,4] . 2004年3月, 国际地科联(IUGS)又批准设立了Edicaran 系, 其GSSP 定在澳大利亚南部沿Enorama Creek 出露的冰成岩石之上, 即结构和化学都与众不同的层状碳酸盐岩的底界[5]. 如此, 中国的南华-震旦系界线对应着国际上的Cryogenian-Ediacaran 界线, 而Ediacaran 系就相当于中国的震旦系. Cryogenian-Ediacaran 界线年龄原估计在610~ 635 Ma 之间[5]. 不久前, 在纳米比亚剖面的Ghaub 组火山灰层获得了635.5±1.2 Ma 这个精确的锆石U-Pb 年龄[6], 现已被广泛地接受作为Marinoan 冰期结束的年龄[7,8]. 可是, 在2001年公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表中, 还将南华-震旦纪界线定在680 Ma [1,2]. 然而, 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Lu-Hf 和Pb-Pb 定年表明,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年龄应在大约600~ 610 Ma 附近 [9,10], 与全国地层年表给出的680 Ma [1,2]相差甚远, 也与Cryogenian-Ediacaran 界线的年龄不同. 本文发表的吴坞剖面南沱冰成岩石上火山灰层中的锆石U-Pb 年龄数据, 为南华-震旦系界线的年龄提供直接限定. 江西上饶市北8 km 的吴坞村附近出露一套相当连续的中上新元古界地层层序[4], 如图1所示. 上饶 地区的南华系休宁组分上、下两段, 由一套杂色含砾或不含砾的粗砂岩到粉砂岩、泥岩组成, 夹有沉凝灰岩; 其上覆的南沱组为浅灰色含砾沉凝灰岩、灰黑色含砾硅质粉砂岩夹硅炭质页岩, 即冰海沉积物或杂砾岩; 震旦系兰田组直接覆盖在南沱组上, 由黑色含 图1 吴坞剖面附近地质简图 Nh 1x 2-1: 南华系休宁组二段下亚段; Nh 1x 2-2: 南华系休宁组二段上亚段; Nh 2n : 南华系南沱组; Z 1l : 震旦系兰田组; Z 2p : 震旦系皮 园村组; 1h : 寒武系荷塘组; 2y : 寒武系杨柳组; O 1y : 奥陶系印渚埠组; O 1n : 奥陶系宁国组 600 https://www.doczj.com/doc/b04687940.html,

贵州省瓮安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贵州省瓮安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帖(tiè)倾轧(yà)胡诌(zhōu)为(wéi)虎作伥 B . 狙(jū)击体(tī)己癸(kuǐ)丑胼手胝(zhī)足 C . 徇(xùn)私羞赧(niǎn)脑髓(suǐ)否(pǐ)极泰来 D . 佝偻(lóu)绯(fēi)闻圈(juàn)养荷(hè)枪实弹 2. (2分) (2015高二上·西安期中)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玷辱陶冶锱铢必校平心而论 B . 拮据窈窕皇天后土天高地迥 C . 拂拭迟顿良晨美景舸舰迷津 D . 鞭苔狭隘日薄夕山高朋满坐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操作的比较成功的网站炒作,起到的效果比投放各种类型的广告要好得多。于是就有人提出了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对于网站来说:不炒作,毋宁死。 B . 奥巴马总统与美国官员为遭到一名驻阿富汗美军士兵射杀的平民致悼词,担心事件可能触发区内另一波反美暴力行动。 C . 有多件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事发后,故宫都秘而不宣,未将有关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D . 一个球队总归得有个明确打法吧?然而我们看到的是,甭管什么样的阵容出战,中国男篮仿佛都像支游击队,人人各自为政,个个都想得分。 4.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②为了抗战,为了救中国,许多华侨慷慨解囊,甚至毁家纾难,这一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③老薛主动检查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火烧身,希望大家提出意见,他的诚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④张启发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已到了义不容辞的地步,否则就会误国。 ⑤老孙瞻前顾后,方方面面都考虑过后,一个完美的计划诞生了。 ⑥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⑥ D . ④⑤⑥ 5.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变所致。 B . 给自己定位要有自知之明,因此当有两忌:一是不能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二是不能妄自菲薄,自惭形秽,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 C . 《生死疲劳》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D . 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还必须在建设民族文化和引领世界文化上有所建树,靠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感染力和竞争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天下心悦诚服”。

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_中三叠统层序划分与对比_陈洪德

第29卷 第4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V ol.29N o.4 2002年8月 JO U RN AL O F CHEN GDU U N IV ER SIT Y O F T EC H N O L O GY Aug.2002  [文章编号]1005-9539(2002)04-0355-25 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与对比 [收稿日期]2001-11-19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陈洪德(195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沉积学专业. 陈洪德1  田景春1  刘文均1  许效松2  郑荣才1  牟传龙2  李余生1  覃建雄 1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摘要]在对中国南方不同地区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对比,共识别出13个超层序和99个三级层序,讨论了13个超层序的特征,建立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的层序格架。总体上看各超层序在整个中国南方不同盆地、不同相带的剖面上可以完全对比,但同一个超层序内所包含的三级层序个数及完整性有所不同。对于三级沉积层序来说,半数以上可以得到化石带较为准确的年代控制并在同一个构造分区甚至整个中国南方进行对比,部分层序甚至还可以在三级层序的体系域层次进行对比。表明从整个中国南方来看二级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更具有一致性,而三级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盆地、不同相带有所差异。[关键词]中国南方;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对比[分类号]P539.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南方主要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苏、浙、皖、鄂、湘、赣、闽、粤、琼、滇、黔、桂、川、沪、渝等15个省市区,总面积约220×104km 2。区内震旦纪—三叠纪共8个地质时代的海相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生物化石丰富,具有良好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沉积相研究基础,是进行层序 地层学研究的理想地区和层位。为此,本文在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对区内基干剖面和典型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不同层序的层序划分方案,详细讨论了各超层序的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对比。通过该研究为全面认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演化规律,分析盆地充填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1 中国南方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 根据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工作方法,在对 区内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对典型辅助剖面的深入研究,重点考虑关键性界面特征以及层序划分的各种标志,对中国南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层序划分(表1),共划分出13个超层序和99个三级层序。 震旦系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分别命名为ZSQ 1 ~ZSQ 8,其中陡山沱阶包括4个三级层序(ZSQ 1~ZSQ 4),灯影阶包括4个三级层序(ZSQ5~ZSQ8)。上述8个三级层序叠加构成二个超层序,其中ZSQ1~ZSQ4构成SS1超层序,ZSQ5~ZSQ8构成SS2超层序。 寒武系中可识别出14个三级层序,下寒武统包括6个三级层序,分别为C -SQ 1~C -SQ 6;中寒武统包括4个三级层序,分别为C -SQ 7~C -SQ 10; 上寒武统包括4个三级层序,分别为C -SQ11~C -SQ14。上述14个三级层序叠加构成SS3超层序和SS4超层序,SS3超层序包含了C -SQ1~C -SQ6共6个三级层序,SS4超层序包含了C -SQ7~C -SQ 14共8个三级层序。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和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和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解读 报告2020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和在校学生数量现状及趋势。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和在校学生数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和在校学生数量核心指标从小学学校数量,小学招生数量,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和在校学生数量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和在校学生数量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和在校学生数量现状 (1) 第二节黔南州瓮安县小学学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黔南州瓮安县小学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小学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黔南州瓮安县小学学校数量占全省小学学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黔南州瓮安县小学学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黔南州瓮安县小学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小学学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小学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黔南州瓮安县小学学校数量同全省小学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小学招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数量占全省小学招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黔南州瓮安县小学招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小学招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武汉地层

一、地层 (一)地层区划 武汉市地层按其特征分为南、北两区,与湖北省所跨的秦岭—大别、扬子二个Ⅰ级地层区相吻合,界限以襄(樊)—广(济)深断裂为界(武汉市内该断裂大体从黄陂横店—武湖—涨渡湖一带隐伏通过)。北部属秦岭—大别地层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纪大别山群和红安群变质岩系,少量的古生代地层和中—新生代白垩—第三纪地层、第四纪地层,缺失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地层;南部为扬子地层区,出露地层有古生代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地层,中新生代白垩—第三纪地层及大范围的第四纪地层。本市区内扬子地层区实为下扬子地层区。(图1-1至图1-3)

图1-1 武汉市地质图

图1-2 武汉市地质构造图

图1-3 武汉市地层分区图 (二)主要地层单位 1.前震旦纪地层武汉市前震旦纪地层不发育,仅于黄陂区北部和新洲区东部小范围分布,均系经变质作用改造而成的变质岩系。划分为两个群组单位,即: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大别山(岩)群和中元古代红安(岩)群。均分布于武汉市内的秦岭—大别山地层区。 大别山(岩)群(Ar 3Pt 1 D)。本群在武汉市内仅于新洲区东团麻断裂以东不 足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出露。全群为混合岩化中高级变质杂岩内的变质表壳岩

系,由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或片岩)、富钴片岩、磁铁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石英岩、浅粒岩、石墨片岩、大理岩等组成。 市内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与黑云二长(或斜长)变粒岩组成(Ar 3Pt 1 D b )。据 同位素测定,年龄为2050Ma~2820Ma。 武汉市内出露的大别山(岩)群岩石属“片麻岩变粒岩岩组”。 红安(岩)群(Pt 2 H)。大面积出露于黄陂区与李集联线的北东地区,出露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为不整合覆于大别山(岩)群之上的中浅变质岩系,由片麻岩、片岩及少许千枚岩、大理岩、石英岩、磷锰矿层和钇矿层所组成。总厚度大于3千米。(岩)群内自下而上划分为黄麦岭(岩)组、天台山(岩)组、七角山(岩)组、塔耳岗(岩)组。同位素年龄800Ma~2031±56Ma,属中元古代。 1996年《湖北省岩石地层》按与邻省协商意见,将“红安群”更名为红安(岩)群,内部划分为黄麦岭(岩)组、七角山(岩)组与塔耳岗(岩)组。介于黄麦岭(岩)组与七角山(岩)组之间一套片麻岩、浅粒岩组合称为天台山(岩)组。武汉市区内无天台山组。 黄麦岭(岩)组(Pt 2 h)不整合于大别山杂岩之上,与上覆天台山(岩)组成七角山(岩)组呈整合接触的白云纳长片麻岩、石英片岩、钠长角闪片岩、微斜钠长变粒岩或浅粒岩、含锰大理岩、石墨片岩、石英岩、磷灰岩及锰土矿组合。可分两段,下段底部以磷矿为主,上段底部以锰矿为主。两段浅粒岩中均赋存重稀土矿(钇)。全(岩)组总厚度316.7米。在含磷石墨片岩中曾采集到少量疑

第三节 震旦系

第三节震旦系 震旦系主要分布于桂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至资源县一带,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的 贺县鹰阳关亦有小面积出露。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由冰川—滨海、浅海相混合沉积的 砂质岩、泥质岩、硅质岩组成。总厚261-4 859米。有少量微古植物化石。据贵州、湖南省 同位素年龄(距今8.37~6.15亿年)资料,其时代属晚元古代。赋存矿产有铁矿、锰矿、磷矿 等。 根据岩性和沉积环境,震旦系富禄组长安、富禄、南沱、陡山沱、老堡5 个组。 长安组命名地在融安县长安镇附近。王日伦1936年建立,原名长安砂岩,广西区域地 质调查队1966年称现名。岩性为灰绿色的含砾泥岩、含砾砂岩夹变质细砂岩、粉砂岩、板岩、 泥岩。厚125-2186米。与下伏丹洲群的关系除龙胜各族自治县鱼敏、资源县茶园头一带为平 行不整合接触外,皆为整合接触。未见化石,其时代归早震旦世早期。富禄组命名地在三江 侗族自治县富禄乡。王日伦1936年建立,原名富禄砂岩,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66年称现名。 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绿色的岩屑质长石石英砂岩、岩屑质砂岩,夹千枚岩、板岩、页岩及泥 岩。底部夹紫红色的条带状赤铁矿、铁质砂岩或含铁的硅质页岩;中部局部地区夹白云岩、 砂质白云岩或钙质砂岩。厚80-875米。与长安组为整合接触。有微古植物化石,其时代归早 震旦世中期。 南沱组沿用湖北省宜昌市峡东震旦系剖面南沱组名称。岩性为浅灰、灰绿、深灰色的 含砾砂岩、含砾泥岩、含砾板岩,局部夹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页岩、含锰白云岩 或砾岩透镜体,含黄铁矿结核。厚50-1 413米。整合于富禄组之上。有较多微古植物化石, 其时代属早震旦世晚期。 陡山沱组沿用湖北省宜昌市峡东震旦系剖面陡山沱组名称。岩性为深灰色的页岩、炭 质页岩、硅质页岩,局部夹白云岩透镜体,磷、锰、黄铁矿结核或透镜体及石煤层。厚27- 157米。整合于南沱组之上。化石有微古植物和几丁虫,其时代属晚震旦世早期。

党建扶贫引领下的全面扶贫新实践——以贵州省瓮安县为例

04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基层党建是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建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党建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依托,而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改善则是党建扶贫的关键所在。党建扶贫引领下的全面扶贫是瓮安脱贫攻坚的最大亮点。只有求实效干实事以党建扶贫为引领的全面扶贫才能真正落实到地,瓮安在脱贫攻坚中以社区党建引领易地扶贫、创新村支部企业支部联动的“双支部”模式和乡村网格化下“三个下沉”的精准扶贫都取得了很大实效,瓮安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瓮安的老百姓感慨在脱贫攻坚中感觉共产党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又回来了。从这朴实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瓮安老百姓有了切切实实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获得感。瓮安通过社区党建、“双支部”模式和乡村网格化为着眼点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扶贫引领瓮安的全面扶贫,使瓮安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这一原有的薄弱点成为脱贫攻坚的突破点。 一、社区党建引领下的易地扶贫新实践 以社区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是瓮安以党建扶贫引领全面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瓮安县银盏镇江口坝社区作为瓮安最大的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成立于2018年3月,成立一年多以来,江口坝社区强化党建扶贫的优势,突出支部引领,健全了社区的组织体系,扎实做好了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全面提高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江口坝社区的党建扶贫集中体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搬迁群众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 的原则指引下及时组建了包括楼栋 党小组、网格党小组和功能党小组这三种形式的社区党支部,在此基础上采取机关下派、社区跨区交流和公开招聘等方式,选优配强了社区支部班子,把社区党支部建设成了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第二,江口坝社区以党建带群建,以党支部统领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老年协会,建立健全了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形成了支部引领、群团发力、居民共建的良好格局。第三,江口坝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建立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在社区群众和社区发展的需求指向下,组建了志愿服务队、文化宣传队、商贸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集多方力量,强化就业支持、强化社区治理、强化综合服务,凝聚起了社区共建的最大合力。 二、党建扶贫下“双支部”模式的新探索 2016年以来,瓮安县建中镇在落实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探索村党支部和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双支部”联合开展工作的机制,以“一个支部引领一个产业,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为着力点,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产业共创、发展共享”,有效带动企业和百姓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了党组织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了企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奋斗目标。 村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本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党 梁超伟 党建扶贫引领下的全面扶贫新实践 ——以贵州省瓮安县为例

地质与勘探- 扬子地台北缘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第41卷 第1期2005年1月 地质与勘探GEOLO GY AND PROSPECTIN G Vol.41 No.1 January ,2005 地质·矿床 [收稿日期]2004-03-24;[修订日期]2004-08-30;[责任编辑]余大良。[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编号:200210200042)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李会民(1962年-),男,1983年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与开发研 究工作。 扬子地台北缘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李会民1,李智明2,3 (1.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 710061;2.长安大学,西安 710054; 3.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 710054) [摘 要]扬子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的南缘,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三级构造单元。扬子地台北缘 多个拉张盆地及陆内同生盆地,对锰矿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了巴山锰矿带、南秦岭锰矿带和摩天岭锰矿带。各锰矿带在锰矿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各成矿带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调查与分析研究,对锰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该区今后锰矿找矿方向提出了初步认识。 [关键词]成矿地质特征 典型矿床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P6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5)01-0018-04 1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成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南 缘,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三级构造单元,即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及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扬子地台边缘形成多个拉张盆地及陆内同生盆地,对锰矿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了巴山锰矿成矿带,南秦岭锰矿成矿带,摩天岭锰矿成矿带,各成矿带在锰矿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与锰矿有关的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碧口群、震旦系、下寒武系(图1)。 成矿区内已发现锰矿产地50余处,其中大型锰矿1处,中型锰矿4处,小型锰矿13处,主要分布于上述3个锰矿成矿带中,已获得锰矿储量3379万吨,其中优质锰矿1200万吨,是我国锰矿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在成矿区内又陆续发现一批矿床(点),存在着增加锰矿资源量的潜力。1.1 巴山锰矿成矿带 该成矿带位于扬子地台东北缘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内,东以大巴山断裂与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为邻;西以镇巴大断裂和扬子地台的汉南米仓山地台 隆起区相接。 区内广泛分布震旦系页岩、砂岩及火山沉积岩 图1 扬子地台北缘锰矿成矿分带及综合对比图 地层。震旦系下统南沱组为一套厚度较大的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等,上统陡山沱组由页岩、泥质岩石及火山碎屑岩等组成。锰矿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多形成紧闭褶皱。区内锰矿床主要有如下特征:锰矿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成矿带受褶皱构造的影响,形成西、中、东3个狭长的矿带,分布着水晶坪、屈家山、高燕3个大型锰矿,中矿带的水晶坪锰矿床和屈家山锰矿床均为优质锰矿床,优质锰矿产于紫红色

贵州官员反思瓮安事件

贵州官员反思瓮安事件:敌对思维致民怨淤积https://www.doczj.com/doc/b04687940.html, 2012年04月27日02:39 中国青年报 3年前,这里爆发了一场闻名中外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只有近10万人口的瓮安县城,有3万多群众走上街头。由于对一位16岁少女溺水死亡处置不当不满,再加上谣言煽动,愤怒的人群先后冲击了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并点火焚烧了3座办公大楼。 冲天大火震惊全国。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瓮安建立了长征路上第一个人民政权——桐梓坡农会。70多年后,这里的基层政权却遭到了质疑:她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究竟如何?反腐防变的能力怎样?她的执政基础是不是正受到威胁? 在一段时间里,“瓮安执政”成了全国领导干部的一道考题,“瓮安之问”引发了社会的深沉思考。 瓮安人的解答是写在现实中的。3年过去,瓮安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信访奇迹:80%纠纷可止于初访 2008年7月4日,“6·28”事件刚过去6天。龙长春从贵州省委办公楼出来,连换洗衣服都没带,就直接前往瓮安履任县委书记。此前,他的职务是铜仁行署副专员。一同“空降”的还有代县长谢晓东、公安局长庞鸿和政委周胜。 新班子带着省委的基本判断上任:“6·28”事件是当地社会矛盾长期积累,民间怨愤淤积太久的结果,是典型的泄愤式群体事件。“近10万人的县城,3万多人上街,办公楼烧着了有群众还欢呼。”龙长春坐在车上,一位老领导的话言犹在耳:“瓮安县委坐在火山口上了尚不自知!” 此时的瓮安县委大楼已是满目疮痍,龙长春只能先在林业局“安营”。在这里他劈出了第一板斧——县委书记大接访。“要化解民怨,就必须直面矛盾。”他在临时办公楼里先竖起了“为人民服务”的屏风,又在一楼设立了信访接待室。一时间,楼前人流熙来攘往,办公室灯光彻夜通明。 4天后的赶场天,公开大接访的大棚搭到了县城中心的广场上。由于电视台提前发了预告,所以一大早访民就蜂拥而至。工作人员在入口处“放号”,叫到号后,访民按反映问题被分到不同部门的棚子里,但许多人进场后却直奔县委书记的大棚。 当天一共接访了115个号。傍晚收摊时,上访群众不愿离开,县委、县政府承诺:放号有效,下次继续使用。瓮安县信访局原局长秦综就在现场,他对中国青年报(微博)记者分析说:“这种场面表明,老百姓对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抱有希望。换句话说,这些信访件能不能办好,决定了老百姓能不能重新相信你。” 在此后的40天里,像这样的大规模公开接访又举行了两次。 除了书记大接访,瓮安还同时启动了干部大巡访、教师大家访、公检法司大联访、乡镇干部大走访,俗称“五大访”。五大访引爆了全县的信访潮。“2008年上半年县上信访只有42件,7月4日到年底,就爆涨到2121件次3449人次。”秦综回忆说,“许多长年积案都翻了出来。” 构皮滩水电站移民搬迁是瓮安的一个著名积案。由于不满安置政策,部分移民长期上访。2004年12月,当时的县领导带队到江界河村商议补偿标准,谈判陷入僵局。有村民将宪法拿给县领导,让其当众朗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 2020版

序言 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分析,提供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技术处理而得。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黔南州瓮安县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黔南州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黔南州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黔南州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黔南州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黔南州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黔南州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黔南州瓮安县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黔南州瓮安县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黔南州瓮安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黔南州瓮安县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黔南州瓮安县第一产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

云南华宁_峨山地区震旦系沉积岩铜矿床成因_肖荣阁

1999年 矿 床 地 质 M IN ERA L DEP OSIT S第18卷 第2期云南华宁—峨山地区震旦系 沉积岩铜矿床成因X 肖荣阁 葛文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提 要:云南震旦系沉积岩铜矿是产于红色碎屑岩系中的沉积叠加热液改造型铜矿床,矿床 产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灰白色砂岩、白云岩、泥灰质页岩中,具有明显层控特征。地球化学分析 表明,震旦系碎屑岩中铜富集系数明显高于正常壳源沉积岩,因此加里东期后生改造矿化物质直 接来自下部红色沉积岩层的淋滤迁移,最终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与同生富集矿层叠加。碎屑岩中粘 土矿物全部为埋藏变质和区域变质形成的伊利石,沉积粘土到伊利石的相变脱水是后生成矿热液 的直接来源。控矿构造是加里东期平缓背斜叠加层间破碎及走向断层构造。 关键词:震旦系 沉积岩铜矿 沉积改造矿床 地球化学 云南华宁—峨山地区 1 区域构造及铜矿床(点)特征 分布于康滇地轴东侧的震旦系是不整合于元古宇昆阳群之侧的红色碎屑岩夹碳酸盐系。由下至上分为澄江组、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澄江组岩性为紫红色、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厚度270~1890m。 南沱组上部以紫红色、局部灰黑色冰积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下部为冰积砾岩夹细砂岩,厚度不稳定,砾石成分有紫红色砂岩、灰黑色板岩、灰岩、绿泥石片岩、硅质岩等,次棱角状,大小混杂堆积成无序结构。砾石物源主要为澄江组砂岩及昆阳群浅变质岩。最大厚度118m,与澄江组成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陡山沱组分上、中、下三段,下段底部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粗砂岩,上部灰白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含砾砂岩;中段中厚层状青灰色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上段灰绿色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总厚度175~231m。 灯影组为青灰色、灰白色厚层状、块状白云岩,是区内一个重要的含磷层位,厚度大于266m。 陡山沱组中、下段是铜矿床的重要矿化层位,从上至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个矿化层:中段顶部泥质白云岩矿化层,以黄铜矿化为主,呈细粒浸染状或纹层状矿化;中段底部灰白色白云岩与下段顶部灰白色砂岩接触带矿化层,在白云岩中以脉状辉铜矿为主,砂岩中为浸染状辉铜矿,近地表氧化为孔雀石或蓝铜矿;下段底部深灰色砂岩夹砾岩矿化层,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呈浸染状分布于胶结物中。 X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计委科技找矿基金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肖荣阁,男,194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地质与矿床地球化学专业。邮政编码:100083 1998-06-23收稿,1998-12-15修改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