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
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教案资料

摘要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本文从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出发,以共生、循环——低碳经济为社会背景,着重讲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旨在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必要性,呼唤大家共同关注城市绿化园林建设,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绿地;效益

Abstract

Garden Cit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and the modern landscape, based on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cities need to adapt, adapt to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people to the city area as the carri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arden area of the city and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garden city The purpose of a new garden.

From the urban landscape of the building starting to symbiosis, recycling - a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y, with emphasis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rban landscape, urban landscape to emphasize the necessity of calling attention to urban greening common garden construction, Build our beautiful home.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green;benefit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全国城乡单位的园林绿化日新月异。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在绿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作一下简要的介绍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单为一代人,而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不是一家一户的生活环境美,而是要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所以,它的效益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等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大综合效益。

(1)生态效益:

城市是人口高密区,它对绿色植物的需求,不仅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降低噪音等等。由此可见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是多方位的综合体现。

A、改善城市气候

树木花草叶片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郊区大面积的森林和阔叶林带、道路上浓密的行道树和城市其他各部分公共园林绿地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有良好的通风调节效果。

1、调节温度:绿地园林绿地主要影响植物表面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城市园林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遮挡阳光,并通过自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很多热量。夏季绿地温度(气温及植物体温)比裸地铺装地面和建筑物低;冬季则相反。拒测定:夏季草地表面温度比裸地低6~7℃,比沥青路面低8~20.5℃。垂直绿化前后的墙体表面温度差为5.5~14℃,林荫下气温比无林地带低3~5℃,比建筑物区低10℃左右。冬季草坪足球场表面温度比裸地平均高3~5℃、林地气温比无林地气温高0.1~0.5℃。另外园林中的水体对改善气温也具有明显的作用。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其夏季气温要比市区低2~4摄示度。因此园林绿地能有效地调节物体表面温度和气温,为人们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狭义环境。

城市热岛(Urban Thermal Island)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

因在于人类对原有自然下垫面的人为改造。以砂石、混凝土、砖瓦、沥青为主的建筑所构成的城市,工厂林立,人口拥挤,交通繁忙,人为热的释放量大大增加,加上通风条件较差,热量扩散较慢,且城市热岛强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强。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型热岛,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使人感到舒适。

2、调节湿度:湿度过高易使人厌倦疲乏;过低则感到干燥、烦躁。一般较适宜的湿度为30~60%。园林绿地,尤其是乔木林,植物叶片面积远大于他所占有的土地面积。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散发大量的水分,占根系吸收水分的99.8%,使绿地区域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大于非绿化区。一般情况下,树林内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在潮湿的沼泽地,也可以种植树木,通过树叶的蒸腾作用,能使沼泽地逐渐降低地下水位。在城市里种植大片树林,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通常大片绿地调节湿度的范围相当于树高的10~20倍。拒北京园林局测定:夏季1平方千米阔叶林能蒸腾2500吨水分,比相同面积的裸地高20倍,相当于同等面积水库蒸发量;1平方千米油松林日蒸腾量为43.6~50.2吨;1平方千米加拿大杨日蒸腾量为57.2吨。拒另测定:公园的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区域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冬季绿地中风速小气流交换弱蒸发的水分不易扩散,其相对湿度也高10%~20%。由此可见,绿地中舒适、凉爽的气候环境与绿化植物的调节作用是分不开的。

3、调节气流:城郊的防风林带、引风林带对市区的空气流通有一定影响。城市道路、滨河等带状绿地是绿色通气走廊,当带状绿地与夏季风方向一致,可将城郊气流趁风势引入城区,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冬季在寒风垂直方向营造防风林带,可减弱气流,环节城市寒冷气候。另外,城市绿地与建筑区存在

气压差和温差空气流动形成微风,凉风环流,从而调节了气温,引入新鲜空气,夏季静风时尤为明显。

园林绿地和植物能降低气温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们感到凉爽、湿润、舒适。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空调器”。如图:

B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小气候状况恶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日趋紧迫、刻不容缓。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包括园林绿化在内的各种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园林绿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城市环境中的碳、氧比是通过园林绿地与城市之间不断的进行制氧与耗氧来调节平衡的。其平衡能力是城市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0.03%,人口密集区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05~0.07%,局部地方可达0.2%,当达到0.05%时人呼吸感到不适;

0.2%时头昏耳鸣血压升高;达10%时就迅速丧失记忆、停止呼吸、以至死亡。大气中氧气含量为21%,降低至10%时,人就会感到恶心呕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平衡,改善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拒测定:地球60%的氧来自森林1平方千米的园林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600千克氧气;1平方千米阔叶林日吸收二氧化碳1000千克、释放氧气750千克;25平方米的草地或10平方米树林就能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园林绿地被称为“绿色呼吸器”。因此增加园林绿地面积能有效解决二氧化碳过量和氧气不足问题。

2、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工业生产排放许多有害气体和大量烟尘、粉尘、污水和废渣等,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有害气体的种类很多,如: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等。其中以二氧化硫最为广泛。当有害气体浓度较低时,某些植物对他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自身不致枯死,主要靠叶片吸收、利用二氧化硫,回流到土壤进一步利用。1平方千米的柳杉日可吸收60千克二氧化硫,夹竹桃、臭椿、龙柏、罗汉松等树种也可吸收二氧化硫。

漂浮的粉尘携带病菌、而且可以直接在肺部形成气管炎、尘肺等病症。1952年英国的燃煤粉尘危害“烟雾事件”,导致4000多人死亡。70年代末上海肺癌死亡人数高居癌症之首。植物具有阻滞、吸附尘埃作用,叶片表面凹凸不平,有绒毛,分泌粘液都能吸附尘埃树木枝冠茂密能降低风速、控制尘埃扩散;悬铃木、

刺槐林可以使粉尘减少23~52%。草坪可以防止尘埃再起。拒测定:厂矿区直径10微米以上的粉尘较公园绿地高6倍,直径10微米以下的较绿区多10~50%,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过滤器”。

另外水声植物对城市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芦苇可吸收酚,每平方米芦苇年可吸收6千克污染物;水葱可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水葫芦能吸收水之中的金、银、汞、铅等重金属,降低镉、酚、铬等物质。林木还可以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榆树林、合欢、白蜡混交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十分之九的菌量;根系对土壤也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并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根系周围成千上万的好气性细菌促进有机物得分解,不仅能净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3 杀菌作用: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而绿地植物能有效的吸附尘埃减少细菌在空气中得分布。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如1平方千米柏树日分泌30千克杀菌素,可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悬铃木、紫葳、松柏、臭椿、核桃、白蜡等树种都有很好的杀菌能力。有些植物还能杀死土壤水中的大肠杆菌。拒美国测定:空气菌量—百货商店400万个/立方米、林荫道为58万个/立方米、公园中则降低导0.1万个/立方米、而林区仅55个/立方米、绿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环境卫生条件。因此,称园林植物为“绿色灭菌器”

4、降低噪音:现代城市扩大、交通繁忙、噪音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以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噪音超过70分贝时,可引发头痛、情绪烦躁、听力减弱,甚至发生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树木对生波具有散射吸收作用。4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分贝,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20~30%。城市街道散植树木降低噪音能力低、效果不明显。分枝低、树叶茂盛的乔木减噪效果较好,而叶茂的疏林减噪能力尤为显著。因此园林绿地又称为“绿色消音器”。

5、蓄水保土:植物防止了暴雨直接冲刷土壤、草地覆盖地表阻挡了流水冲刷,植物根系又能紧固土壤。

绿色植物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人类生产、

生活、安全的功能是其他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例如美国,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0,每年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的1/4,“温室效应”正严重地威胁着美国甚至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但又不可能利用工厂来生产氧气以解决缺氧问题。1988年10月12日起至1992年止,全国城镇地区开展一场群众性的植树造林运动。在城市、庭院、企事业单位周围大量适宜植树的地上,栽植1亿株树木,计划完成后,每年将吸收18000kt二氧化碳,节约40亿美元的能源投资。(2)社会效益

据国家建设部统计,目前中国城市的平均绿化覆盖率为25%,预计2010年将能够达到27%—30%(国家城市建设指标)的最低要求。随着城市绿地在城市用地中所占份额的不断增加,其必然成为影响城市风貌的决定性因素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吸引人才、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另外,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凝结着现时的、历史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城市绿化的发展应与城市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总的来说,城市园林绿地的使用功能与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民俗习惯、科学文化、经济生活水平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创造城市景观

在城市中,大量的硬质楼房形成了轮廓挺直的建筑群体,而园林绿化则为柔和的软质景观。若两者配合得当,便能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形成街景,成为美丽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的滨海和沿江的园林绿化带,能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骨架。城市中由于交通的需要,街道成网状分布,如在道路形成优美的林阴道绿化带,既衬托了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也形成了园林街和绿色走廊。遮挡不利观瞻的建筑,使之形成绿色景观。因此生活在闹市中的居民在行走中便能观赏街景,得到适当的休息。例如,青岛市的海滨绿化,形成了山林海滨城市的特色;上海市的外滩滨江绿化带,衬托了高耸的楼房,丰富了景观,增添了生机;杭州市的西湖风景园林,使杭州形成了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扬州市的瘦西湖风景区和运河绿化带,形成了内外两层绿色园林带,使扬州市具有风景园林城市的特色;日内瓦湖的风光,成为日内瓦景观的代表;塞纳河横贯巴黎,其沿河绿地丰富了巴黎城市面貌;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全市处于绿树花草丛中,便成为美丽的花园城市。

2、休闲、保健场所

人类一切建设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而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

的。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更加迫切的需求更多能提供休闲、保健的户外活动场所。

据日本学者的一项调查表明:1966年日本城市劳动者的平均劳动时间每周为44.6h,1988 年每周为30h,一年为1 200h。若一生劳动为35年,则一生的劳动时间为42000h。若人均寿命为80岁,劳动时间仅占一生的6%,而约50%的闲暇时间。实际上随着社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会不断增加。这样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不断增加。

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小游园及其他附属绿地,为人们提供了闲暇时间的休闲、保健场所。散步、晨炼、观赏、静思、游戏、散步都是不同年龄段所喜爱的。同时园林绿地中还常设琴、棋、书、画、武术、划船、射击、攀缘、电子游艺等活动项目。人们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使紧张工作后的人们在此得到放松。

近年来人们还喜欢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居住地以外的园林绿地空间进行游赏、休闲、保健活动。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3、文化教育园地

城市园林绿地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窗口,是向人们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人们在游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园林绿地中的文化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其形式多种多样,历史文化事件、人文古迹等方面的展示使人们在游览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如在杭州西湖景区中岳王墓景点,人们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中深受教育,激发人们“精忠报国”的热情;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又增进了对历史的了解,对古典文学、建筑、园林等艺术的欣赏。再如画展、花展、影展、工艺品展对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可使游人增长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和热爱大自然;此外还有对古代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展示,可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知识文化产业在城市产业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信息交换、科技交流、文化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知识产业的主要活动领域。在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园林绿地作为人类文化、文明在物质空间构成上的投影,它是反映现代文明、城市历史、传统和发展成就与特征的载体。

4、社会交往空间

社会交往是园林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共开放性园林绿地空间是游人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理想场所。从心理学角度看,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相

互交流兴趣、情感、意向和观念等。交往需要是人作为社会中一员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同时人们在交往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公众场合中,人们希望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敬,这属于人的高一级精神需求。

城市园林绿地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园林绿地中,大型空间为公共性交往提供了场所;小型空间是社会性交往(指相互关联人们的交往)的理想选择;私密性空间给最熟识的朋友、亲属、恋人等提供了良好氛围。

5、旅行游览: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是国内外游人向往云集之地。如北京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东岳日出、南岳枫红、黄山云雾、庐山瀑布、西岳险峰都是人们所希望亲眼一睹的理想之地。

6、防灾避难:

城市中发生水灾、火灾、地震等时,园林绿地是一个很好的避难场所,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避难减灾功能和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植物具有盘根错节的根系能够紧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风速、储存蒸发水分;城市周围的防护林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台风和风沙的侵袭(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天气);稠密的林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核辐射及冲击波的杀伤力,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减轻放射危害。战时绿地又是很好的隐蔽场所、是理想的空袭疏散地,阻止弹片的飞散,掩饰重要建筑、军事设施、保密装置,二战期间欧洲一些城市遭到轰炸,但绿化区受顺情况较轻。植物枝叶含有大量水分,可以阻止火灾蔓延,是地震、火灾发生时的避难场所,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地震,同时引起火灾,城市园林绿地成了避难场所,人们对绿地的这一功能有了认识。1976年北京受唐山地震的波及400多公顷绿地疏散了20于万人员。有些植物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反应,如—落叶松、马尾松、葡萄、李杏、郁金香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有强烈的反应,被称为“指示植物”。

三、经济效益:

首先要明确城市园林绿化属于第三产业,它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1 直接经济效益:指园林产品、门票和服务的直接收入。如结合生产获得的果品、药材、饲料等;提供餐饮、小卖、摄影等生活文体娱乐服务,以及花卉盆景、书画等园艺产品和艺术品的生产和销售。

2 间接经济效益:指园林绿化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福建省推算出全省森林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价值约为7431亿元/年,而直接经济效益

约为15亿元,其比例为11.7:1。美国一资料显示绿化间接效益是他本身价值的18~20倍。总之,城市园林绿化的间接效益比直接效益大得多。

综上所述:园林绿地是健在城市中的一个绿色生态系统,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创造优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生产生活学习服务具有全会的价值,其效益是综合的、广泛的、长期的、共享的和不可代替的。

精心整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案(二)

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 课题感受生命的意义授课 教师 授 课时 间 课类型 学习目标不断增强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认识的能 探索生命的意义,能够发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认识生命的意义,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学习难 点 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习重 点 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用 具 教学方 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1.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_____的答案了。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______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 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_____,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_____,这样的一生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______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_____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4.生命是独特的,______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滴的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5.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______。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人活着为什么来源学科网 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3、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b06452953.html,] 三、自主应用巩固新知 1.下列行为中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的是( D )、 ①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②善待他人的生命③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④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2.一位中学生给自己的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对此处“生命的质量”理解正确的应是( C ) A.生活条件的优越B.生活的艰辛和曲折 C.生命的价值和意义D.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来源学&科&网 3.下列的人生值得过的是( A ) ①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②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生③把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的人生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四、自主总结拓展新知 生命的追问人为什么活着 怎样的生命是值得过的 感受生命的意义每个人有自己各自的人生 发现我的生命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小数的产生和意义(P50 例1)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和必要性,感知知识与生活以及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和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材分析: 主题图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学情分析: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进行测量,上课后直接让学生分组报告测量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测量,测量后让学生分组报告测量结果。在这里,除了可以量黑板的宽和讲桌的长外,也可以选择整米长的物体来量,通过对不同结果的比较,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米尺 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激趣导入 1.游戏:估一估、测一测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估一估、测一测”游戏。这是一根绳子,同学们估一估,它有多长? 请一位同学测量,验证答案。 谁来估一估讲桌面的长是多少? 请学生动手量一量,揭示正确答案。 如果要用“米”做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 2.揭示小数的产生: 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于是,人们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这样小数就产生了。同学们,小数的历史非常的悠久。 小数的历史: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同学们,我们的先辈真了不起,为我们今天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就以数学家的眼光来探索小数的奥秘! 导出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新知探究 1.认识一位小数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2.使学生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认识小数并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1.我们都学过那些数?举例说明。(整数、分数) 2.你还见过那些数?(小数) 3.你在那里见过?(学生举例,教师可以适当出示:如出租车的计价牌、商场的价签等。) 4.你对小数还有那些了解?你想知道有关小数的那些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小数的意义,产生,与整数、分数的关系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产生. ①口算:10÷10=1÷10= 100÷10=1÷100= 1000÷10=1÷1000=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两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②学生活动:分组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利用直尺) 教师提问:从测量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①根据图意,填出对应的分数. ()米()米()米()米 ②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分米,是()米; 这样的3份是()分米,是()米. ③教师指出:1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3米. ④教师提问:你能将刚才填写的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小数吗? (米=0.5米;米=0.9米)

⑤教师小结: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⑥教师提问:0.2米表示什么?0.8米呢?你再说两个一位小数,并说出他们的意义。 (2)认识两位小数. 猜一猜:你能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吗? ①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厘米,是()米;这样的7份是()厘米,是()米. 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并板书:1厘米=米=0.01米;7厘米=米=0.07米.) ③教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教师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的,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1米是千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 (板书:1毫米,米,0.001米) 教师提问:8毫米是千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13毫米呢? (板书:8毫米,米,0.008米13毫米,米,0.013米) 教师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照这样分下去,还可得到米写成0.0001米……

生命的意义(教学反思)

生命的意义 ——一节主题班会课的教学反思 猪场乡自新小学:张鹏“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一响,我走进预先布置好的播放室。告诉学生这节班会课的主题——生命的意义,(这几个大字是我预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好的)于是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吗?知道生命有什么意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我先是播放了一段音乐,让学生回答听到了什么?(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这是人死了放的哀乐,非常悲伤和低沉。)接着我又问:人为什么要死呢?学生们众说纷纭,各种原因都有,我都一一给予肯定。然后我又问,人既然难免一死,那么人又是怎样来的呢?(生命的起源)我于是又播放了人的生命的来源的录相。(这个碟子科学书里配套得有)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观看了这段录相,大体知道了人的生命的来历以及变化过程。等学生回过神来,我又适时地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死了是什么样子的吗?等学生们自由讨论一会儿后,我又播放了一组死人的图片,(从网上下载和收集的),学生观看后既害怕又惊奇,他们才知道人死后是这样让人恐惧和悲伤。回味之余,我给学生讲了几个小故事,都是有关身边发生的安全且死人的事件,如放假两个小同学因下塘摸鱼溺水而死,汽车翻车死人一案,前几天在某某处汽车撞死人一事,某同学爬楼顶摔伤一案等,这些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多数还亲眼目睹,我没有太多的讲解过程,而是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分析完原因后,我说:同学们,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既是顽强的,又是十分脆弱的。当车轮撵过的瞬间,生命血肉模糊;当波浪翻滚的刹那,生命永存水底;当山石塌来、洪水流过,生命奄奄一息。所以,生命既

是绿色的,也是红色的。(提示黑板上用红绿粉笔写成的“生命”二字)让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吧,让生命生机勃勃,永远充满绿色,让我们多为祖国和人类的伟大事业做贡献吧。这里我是边读边讲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关生命的意义的那一段话。最后,班会课在《鲜花与微笑》的歌声中欢快结束。 本节班会课开得非常成功,纵观全课,我认为成功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无论是班会课还是其它什么课,都应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像这节班会课,我是提前了一个多星期都在收集资料,不管是下载资料、找碟子、还是临近的黑板设计、音响管理和学生的组织等方面,我都提前安排布置好,避免了临场的摸不着头脑或找得这样差那样,也减少了学生的课堂纪律乱,占用有限时间,所以我是首先安排了学生进入播放室。而我们有的班主任教师,对班会的认识不够,上成了“训斥课”或“批斗会”,有的干脆不上,变成了自习、语文或数学课,有的怕上,不知该讲些什么,从哪里讲起,加上有的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于是班会就成了可有可无、可上课不上的一节“多余”课了。等待发生了事情,就来训斥学生。俗话说:“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样的训话是毫无作用的。 二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教学光碟,课外书本和学校音响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让他们切身体会,亲眼目睹;还从叙事与说理上使学生明白,受益匪浅。学生既新奇,又非常积极,兴趣很高。而我们有的教师,上班会课时,只是扛着一张嘴在那里吼几句,最多就是加一本本子带一支笔顺便记两下,算完事大吉。殊不知,这样的班会不但没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为过渡到本节课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在小数部分的学习中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的。学习了本节课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为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探以及师生互探的讨论教学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通过启发学生记起三年级已有的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开门见山地引人新课《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我在这里预设了几个问题。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3份呢?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米?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3)、思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 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本的知识,并且能够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合作探究 在这一阶段,我将让学生讨论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先以小组互探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完了之后,我将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遗留问题。 (四)、达标训练 师生共同把遗留问题解决后,我出示了几道练习题,来看看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到底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 由于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 (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 (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 列表:取自变量x 的哪些值? ——x 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 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 连线:怎样连线? ——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探索活动2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x y 6=与x y 6-=之间的关系,画出x y 6-=的图象.

探索活动3 反比例函数x y 6-=与x 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 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案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我们学过的计量物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那么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2.读小数 二、探究新知

1、测量物体长度引出探讨问题。 (1)让两名学生测量数学书长度。(用米作单位) (2)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物品,用测量工具测量它们的长度。交流测量结果,展开讨论。 (3)引导小结: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4)同学们了解了小数的产生,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2、认识一位小数。 (1)我们在进行测量长度时,不够1米,需要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用较小的单位来测量。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可以说是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时1米的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一米。 请同学们看,从0刻度线到10刻度线,这是几分米? ②用小数表示是:0.1米。 ③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 1米,也可以写成0.1米。) 是 10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分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7分米呢? ②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是什么? 请同学说一说,一位小数表示什么呢? 3、认识两位小数。

人教版《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案

2019人教版《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案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产生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2019人教版《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小数的产生。

师:前两天老师从超市买了一块白板,要把它挂在家里合适的地方,为此进行了测量,请看大屏幕,这块白板的长度是多少?你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生:不行 生2:长度比1米长,比2米短 生3:不能用整米数表示,要用小数来表示。 师:想要把它挂在墙上,老师找来了一个铁钉,他又有多长呢?(屏幕演示)。 生:3.7厘米 师:是的,同学们,我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师:齐读课题 师:来一起看一下学习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 2、理解小数的意义。 师:在学习过整数、分数的基础上,同学们有信心学好这一节课吗? 二、自主探究 任务1.认识一位小数 ①出示:这是一把米尺,它有多长? 生:1米(请个别同学上台体验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

精心整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案(二)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第1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探求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2.理解生命意义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需要发现和创造。 能力目标 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现自我价值,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探求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难点 生命的意义需要发现和创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的内容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本课引言的散文诗: 生命中有哪些值得珍惜,值得追求? 我们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 师:听了这首诗让人心潮澎湃,怎样探求和实现生命的意义呢?本课时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问题吧。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生命的追问 1.阅读教材第111页“运用你的经验”,出示问题: (1)采访三个你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问题引导: (1)活动材料中外祖母活着是为了什么? (2)你准备采访哪三个生命中重要的人? (3)你在准备采访的过程中,准备了什么问题?

2.教材研读 阅读教材第112页正文,思考问题: (1)人为什么活着?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什么? (2)你认为探索人生意义这个问题有必要吗? (3)你认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阅读感悟 阅读教材第112页“阅读感悟”中《雷锋日记》的相关内容,思考问题:雷锋在日记中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问题提示:雷锋在日记中通过一连串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活动二:发现我的生命 1.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1)阅读教材第113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①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 ②与同学分享生命故事。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处理方式:学生讨论交流问题。 (2)研读教材第113页正文,思考问题: ①人类为什么要探索生命意义? ②“我的人生”为什么是独特的? 问题提示:①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2.生命的意义需要发现和创造 阅读教材第114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同样是志愿者,为什么大家对参加志愿活动有着不同的回答? 问题提示:“探究与分享”中的几位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初衷不同,对志愿活动的理解也不一致。这启示我们, 不同的人对于人生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人生的意义需要每个人去发现和创造。 三、课堂小结 探究生命的意义是我们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思考。不同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不同,反映了人生意义需要去发现和创造。 板书设计 感受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追问?????探索人生意义是必要的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发现我的生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建构我的人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前锋学校数学教师何晓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他们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带、米尺 四、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引入 我们以前学过整数、分数,在生活中还经常见到过哪些数?——小数。 想一想:你在哪儿看见过或用过小数?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应用小数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看来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就是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你知道为什么要使用小数表示?小数为什么会产生吗? 2.游戏:估一估、测一测。 (1)为了让你们了解小数为什么会产生?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估一估、测一测”游戏。看看老师带来的带子,请大家估一估,它有几米?请揭秘大使实际测量一下,它有多长?(2米)

(2)谁来估测一下这条彩带长是多少?(80厘米)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动手量一量,汇报准确长度。80厘米够1米吗?如果用米作单位还能得到整数结果吗? 3.揭示小数的产生: 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人们想到了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小数就产生了。 4.揭示课题: 5.我们已经了解了小数产生的过程,你还想知道有关小数的哪些知识?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二)探究新知 1.学习目标 2.在实际测量时,不足1米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00份、1000份,较小的单位来测量。 3.认识一位小数 (1)请学生观察老师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多长?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1米。 ③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1米。) 这样的3份是多长?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这样的7份是多长?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2)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学出的小数都是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的小数叫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的小数叫两位小数,同理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的小数就叫几位小数。再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本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作为初中三个基本函数(还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中最特殊的一个,明确其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研究其它函数做好引领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学生需要对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三个关系式进行观察、归纳,结合已学知识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且深入的理解其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引,具体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就是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做好问题的探究.学生是这个环节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反比例的特征.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式等预备知识,对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特征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加上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引入不会感到突然.在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自

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不同在于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回顾类比反比例关系,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 但是反比例函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从形式上和正比例函数很类似,但是其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再是全体实数,所以相比于学生熟悉的函数类型,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本节课的学习就是所有这些改变的起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京广高铁全程为2 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的温度下降到零下273℃,每分钟变化的温度(单位:℃)与冷冻时间(单位:分)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答案.教师板书学生给出的答案,同时提醒学生关注零下273℃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现实中的反比例关系,为后续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针对学生的答案,提出一系列问题: 问题3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4这两个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问题4.1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问题4.2变量x、y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问题4.3 y是x的函数吗? 师生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推动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开始渗透研究函数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探究函数关系.学生需要调动原有知识储备,经过思考和讨论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 元p5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如何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自表示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水平、合作交流水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一米长的直尺、课件、16张表格、16根彩带 教学过程: 一、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各种商品价格。 汇报内容:1、把调查的商品价格张贴在黑板上。 2、说一说商品价格是几元几角。 师: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一样吗? 师;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小数点是小圆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我们把这些数叫做小数。同学们,你们想和小数交朋友吗?你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知识?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小数,共同研究它,共同探讨它。(揭示课题,实行板书) 二、读小数

师:这些商品的标价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你能把你的读法介绍给大家吗? 三、小数的产生 师:下面老师请两个同学到讲台前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学生动手测量,引导学生观察。 师;剩下的部分有1米长吗?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 四、探究小数的意义 (一)理解一位小数 出示课件:这是一条1米长的线段,现在把它平均分成10份。 师:那取其中的一份是多长呢?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是多少?有哪位同学知道1分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该怎样表示? 师:取3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谁会写,请到讲台前写出这个小数,他写得漂亮吗? 在这把米尺上还能找到象零点几米这样的小数吗? 引导学生发现、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征?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相对应的小数又有什么特征? 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 (二)理解两位小数 同学4人一小组合作测量彩带、红领巾,然后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若遇到困难,能够寻求表格下面的协助。 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征?小数又有什么特征? 小组归纳两位小数的含义。 (三)理解三位小数

初中道德与法治《感受生命的意义》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 1 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2) 愿意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增强选择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能力。 (2)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2)懂得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难 点:生命的意义在于发现和创造。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感受生命的意义》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 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

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本课让学生欣赏《梦骑士》、采访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基于学生对前面两课中关于生命的理解,进一步追问“人为什么活着?”。然后通过辩论活动,天眼之父视频、缅怀余旭视频、雷锋材料探讨是否要“为别人而活”,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通过分享生命故事、继续追忆南仁东先生、活动“画我的生命线”,认识到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努力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通过反思“参加志愿者”活动,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为下一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作好铺垫。 2.学情分析 处于青春年华的初中学生,风华正茂,对生活充满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们中一些人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难以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本课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寻,使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 在学生汇报调查商品价格并通过量身高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之后,屏幕上出示米尺。 一位小数的教学: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每份是几分之几米? 生: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 师:1/10米,如何用小数来表示,该怎样表示?有什么理由? 生:可以写为0.1米。因为1角是1元的1/10,写为0.1元。1/10米是1分米同样的道理写为0.1米。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 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师: 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电脑课件出示米尺,用红色显示: 1/10米=0.1米。) 师:3分米,就是几分之几米? 用小数怎样表示? 生:3分米就是3/10米,也是0.3米。 师:3/10米有( )个1/10米,0.3米有( )个0.1米。 课件出示:3个0.1米=0.3米。 生:3/10米有3个1/10米,0.3米有3个0.1米。 师:0.3米用分数为表示可以怎样说? 生:0.3米有3 个1/10米,也是3/10米。 生:直接说3/10米。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举例吗?(这时同学纷纷举手。)

生:7/10米等于0.7米,就是7分米。7分米就是7/10米等于0.7米。 生: 2分米就是2/10米,也就是0.2米。…… 板书:1/10米=0.1米 3/10米=0.3 米 7/10米=0.7 米 5/10米=0.5米…… 师:如果是1/10、3/10、7/10、5/10分别可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 生:1/10=0.1、3/10=0.3、7/10=0.7、5/10=0.5 师:0.3、0.7、0.5分别有几个0.1?谁还能例举别的? 生:(略) 板书:1/10=0.1 3/10=0.3 7/10=0.7 5/10=0.5 二位小数的教学: 师: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生:1 厘米是1/100米, 1/100米=0.01米。 师:1厘米是1/100米,就是0.01米。那么请你推理一下7/100米、13/100米、75/100米各是几厘米?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 生:分别为0.07米、0.13米、0.75米。 师:对。0.07米、0.13米、0.75米各有几个0.01米或1/100米。 生:0.07米有7个0.01米;0.13米有13个0.01米;0.75米有75个0.01米。 师:如果是7/100、13/100、75/100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生:0.07、0.13与0.75。 板书:7/100=0.07、13/100=0.13、75/100=0.75 师:0.07、0.13与0.75各有几个0.01?生:(略)。 师:谁能例举象这样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小数?并说一说它有几个0.01或1/100?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 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 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 14631000(2)y=tx k可知: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 是自变量,y是函数。 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实际.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 当y=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1)y=(2)xy=10(3)y=k-1x(4)y=- 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 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评课稿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理解”和“小数的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学生对前面知识概念的归纳,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理解。王老师在几位专家引领把脉后,在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联系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 (一)通过从生活实际引入小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新课开始,王老师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让学生估计课桌的长度,并实行测量,当王老师要求用米作单位说说测量结果时,学生心理产生矛盾,因为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就要用小数来表示。学生通过观看老师测量,亲自证实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这个环节层次清楚,教学扎扎实实,并能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开放。 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王老师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大屏幕,从1米的尺子、一元钱,再到一条线段、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感悟单位“1”能够表示很多事物;先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理解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与第一节课相比,这堂课王老师通过比较0.09米和0.90米的区别,更好地理解了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但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水平。王老师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最后的计数单位的引出王老师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协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这点在这堂课中是成功的一点。 概念是思维的出发点。正如杨老师昨天所说: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性质、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各种数学技能的形成与提升,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个概念。 (三)本课的练习针对性较强。基本上是针对课中的知识点设计的。我认为可不能够加入这样一题练习: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让学生体验到分母是其他数的分数,也是能够用小数来表示的,这样的分数与小数的转化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讨。以这样的练习结束课堂,既让知识得以拓展,又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3 优秀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文档设计者:设计时间:文档类型: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0(≠= 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 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含试卷)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临高一小傅丽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四年级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不知道我现在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了呢?谢谢你们!为了加深大家对我的了解,老师特意制作了一张个人信息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事先做好的个人资料) 师:看清楚了吗?在这些表示我身高、体重、时间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有小数点、都是小数) 师:是的,象1.66、54.5、1.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我们以前在三年级的时候都已经初步认识过小数,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小数呢? 师:看来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啊!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小数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小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小数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该怎么学习小数呢?)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的聪明与自信。为了能达成这些目标,现在我要和大家进行一个游戏,名字叫“估一估,测一测”。 师:谁能估一估讲台的长是多少? 师:老师这有一根米尺,谁愿意当“揭秘大使”来测量一下。 估、量黑板的宽。并板书结果。 揭示小数的产生:刚刚在测量讲台的长、黑板宽度时,得到的结果是厘米,如果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们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课件出示小数的产生,并齐读) 小结:在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小数,那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共同研究。 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要求,自学例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并齐读) 1、认识一位小数 师:好,谁愿意将你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你对以上同学的结果有没有更正?你觉得不满意的,可以在旁边修改。 问:都没意见了? 师:真不错,看来你们对以前所学知识掌握得很牢固。那请同学们全都看到黑板上来。 师:老师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1/10米表示什么? (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十分之一) 1/10米书本上教我们是怎样用小数表示的?(0.1) 照这个方法。3/10米写成小数是0.3,同意吗?(同意)7/10呢?(同意) 2你们观察这几个分数,分母是什么?(10)(随学生回答板书:分母是10)写成的小数是几位小数?(一位小数) 你们观察到的结果非常的重要,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个发现? (随学生回答,接着板书: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老师还有问题要请教大家:0.3、0.7是由几个0.1组成(3个、7个)0.1写成分数是?(1/10)所以我们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1) 2、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51页。 (2)课件出示例1 第二幅图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那么每一份是多长?(1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