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带成十三五区域战略重心 区域板块划分将调整
- 格式:pptx
- 大小:86.91 KB
- 文档页数:22
展望“十三五”作者:来源:《地理教育》2016年第04期打造“4+3”格局“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
一方面,进一步有序推进此前形成的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战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最终形成“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战略大布局。
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西部地区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为向西南开放创造良好条件;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所以要发挥好产业连接和发展的优势;东部地区主要是制度创新、转型发展和陆海统筹;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
三大新战略是在继续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前提下对其进行拓展、加强和深化。
拓展主要就“一带一路”而言。
“一带一路”战略将我国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和加强对外合作的要求,与国内各区域板块的发展战略相对接,从而既能更好地实现各区域板块的发展,又能够将国家总体开放战略落到实处。
加强主要就长江经济带建设而言。
通过进一步加强黄金水道交通建设,能够促进流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
深化主要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而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一个定位,就是要率先改革,取得突破,获得经验,促进全国区域协同发展。
“十三五”时期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按照“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规划好国内区域与相关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战略对接,重点加强内陆和沿边地区“向西开放”的规划建设,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的互联互通,口岸、边境城镇、重要节点城市的功能完善,以及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通过内陆沿边开放,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国外资源的利用和国内产品的出口,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摘自《半月谈》推进新型城镇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十三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与应对
“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统筹城乡发展。
通过加强城市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乡区域格局。
2. 推进东北振兴。
针对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强技术创新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东北地区的转型升级。
3. 促进西部大开发。
加快西部地区设施、产业、生态、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深化各地区间合作,优化地区发展格局。
4. 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协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为了应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带来的挑战,我国有以下几个应对措施:
1. 推进分区协作。
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措施,并通过政策、产业、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进行分区协作,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2. 健全产业配套政策。
加强产业研究,制定和落实各个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促进跨区域产业协作和协同发展。
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集成创新资源,加速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优化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管控。
加强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实现资源节约效益,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持,推进分区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十三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应对,关系到我国区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需要广泛的应对和支持。
而且随着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认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加强创新发展,促进不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战略重点王小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各位学员好!现在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十三五”的规划的基本思路以及总体情况,题目为“新理念、新战略”,战略即思路,副标题是“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思路解读”。
这一部分分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原则,对于所追求的目标的定位和内涵是很重要的;第二,“十三五”的新理念是一个最大的创新点,将理念作为一体主线,发展理念创新,最大的创新点和几个新亮点;第三,五大发展战略与重点。
前面讲的是发展目标、指导思想,第二点是新理念,第三点是五大发展战略的主要作用及重点。
一、“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一)“十三五”的发展总目标第一,发展目标与指导思想。
“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基础上,是前期对2020年一百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基础上制定的,所以它与过去的增长率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么一个发展要求,十八大时又提出了“更好更快”,现在是“更好”,强调质量效益,在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增强情况下的翻两番,这是十八大的说法。
现在在“十三五”规划的节点上,我们对于2020年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期望,十年间,同样还是翻一番,在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基础上的翻番。
平衡性、可持续性没有变,包容性变了,叫“包容性”不叫“协调性”,有一个发展是协调发展,经细细的研究以后,“包容性”比“协调性”广,包容性=协调性+共享性,这是包容发展。
所以,这个目标时至今日,因为处在新常态,速度没有提高,维持在减速,只能维持在中高速,那我们的质量目标和内涵要求更高,所以以“包容性”来替代“协调性”,这是一个变化。
总体的目标是新一届政府这三年来提出来的双中高目标,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将它作为一个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效益的双中高目标,中高速+中高端,这都写在建议里边了。
当然,具体的GDP,在五中全会召开之前,我就接受很多采访,到底是6%、6.5%、7%、6%—7%,这都不重要,十年翻一番,未来几年是6.5%左右。
“十三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思路与主要任务。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十三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思路任务。
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区域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经济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
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一样的,都存在一个问题,即每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历史条件、人文、自然都不同,所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
如何改变这种不平衡,是我们区域工作的重要任务。
区域问题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1)自然条件和资源。
主要包括人文的、气候的自然条件,包括矿产资源等;(2)区域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创新、地理;(3)区域间文化、宗教、民族的不同;(4)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一些体制上的差异;(5)对该区域采取的措施。
不同的政治措施,也导致经济发展有所不同。
区域问题自古存在,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区域的演进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力均衡布局或区域均衡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
该阶段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布局环境确定的。
毛泽东同志在该时期有一个著名论述,就是论四大关系,在论四大关系中,他就提到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精辟论述,“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在这两者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大的错误,只是最近几年,对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对它的发展不那么重视,这要改变一下。
现在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估计短期内打不起来,所以有一个和平期,这样可以把沿海工业向内地逐步的扩充”。
毛泽东指出必须要利用好沿海的基础,必须要发展内地的经济,这是两个必须。
第二阶段:梯度推进或不均衡发展战略阶段。
我国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1979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确定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又实行了一系列的率先发展、率先突破的区域发展战略,即沿海先发展。
小平同志强调,“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浅析来源:论文联盟1 中国经济结构现状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速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必然适应过去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不协调性日趋突出,经济结构失衡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风险隐患。
下面客观地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收入结构三方面来评价目前经济结构现状:1.1从产业结构分析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业占比过大的产业结构是由我国过去长时间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追赶者的地位导致。
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我国一直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进行高投入、大规模、简单化的产品生产是当时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模式。
但是这样的制造业发展的弊端一直未被足够重视,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几乎所有弊端同时显露出来致使制造业的经营形势越发严峻,我国才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率先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在今年上半年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比重高达49.5%,超过制造业居于首位。
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经从解决温饱的需求转向追求享受的需求,传统物质消费需求也慢慢被现代服务消费需求逐步超过。
在我国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趋势下,近几年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每年都以两位数在增长,而且可以预见在“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发展速度仍然不会低于10%。
在制造业处境艰难、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正在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1.2从需求结构分析我国国内的消费水平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中国目前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阶段,发展进程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国民储蓄率过高现状既是受我国勤俭节约传统影响,也是经济快速增长而国内消费水平滞后引发的结果。
中国作为制造业占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国内需求的规模和结构都难以满足制造业快速发展及多样化的需要,必须不断在外部市场寻求拓展。
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2016年3月,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是中国发展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
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全面、系统、深入,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经济领域,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其中,包括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这些任务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结构合理性和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和举措。
其中,包括了深化改革、完善法治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等。
这些任务将有助于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的凝聚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和政策。
其中,包括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
这些任务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文化和社会领域,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和政策。
其中,包括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全民健康、加强社会保障、促进民生改善等。
这些任务将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全民健康和幸福感,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总的来说,十三五规划内容全面、系统、深入,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生态文明专题研究目录一、生态文明的地位二、到底什么是生态文明?三、十三五与生态文明四、生态文明考核体系五、国外趋势六、生态文明领域提及最多的方面七、生态文明下,###集团的业务导向思路附件1:《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吉林省生态城镇化的实施意见》要点回顾附件2:《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六条干货版生态文明的地位《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专题部署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以“绿色化”为主线,把“绿色化”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 绿色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五化一体”,将绿色化发展理念融入四化之中。
到底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去看: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当前政府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巨系统管理问题的新突破口。
十三五与生态文明1.主体功能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各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切实在发挥作用,区域资源布局、产业布局均按照功能区规划做资源配置和建设。
✧多规合一以及土地的用途限制,实际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延伸落地,也是规范城市发展的基础。
企业应对:按照产业做区域选择,按照各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去做项目策划、设计;按照各主体功能区定位培育新兴产业。
2.十三五规划主体思路“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消费率在60%以下,既受到收入分配政策的制约,又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还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我们要最终解决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问题。
”✧从披露的十三五规划的主体思路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公众消费刺激(旅游及泛文化产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是主旋律,也就是说,“十三五”要解决制约经济新增长的软、硬件环节。
✧全国“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十三五”规划所作指示,推出一批重大项目、一批重大工程、一批重大政策(简称“三个重大”);“三个重大”围绕贴近民生领域、公共基础设施薄弱领域、能拉动消费的基础设施领域,“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展开投资。
区域经济 I Regional Economy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经济系郭子阅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十三五”区域发展规划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重中之重。
在“十三五”规划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苴图下,中国经济转型升鈒的关健阶段,回M“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在在的问題和面临的挑战,对“一带一路”实现 “十三五”的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輛带体系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b)-121—021“一带一路"的当前路线“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也是 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
空间轴带体系将沿线64个国家纳入辐 射体系内,形成了沿线国家间多层次影响关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尾相接,首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心是 发展潜力巨大的中亚地区,尾端是发展迅速的东亚经济圈,形成贯 通欧亚非三大洲的海陆环形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重要 经济贸易产业园区为平台,沿线发达城市为支撑点,依托陆上国际 间运输大通道连接。
陆上丝绸之路主轴带依托中国一中亚一西亚 经济合作走廊,以新疆为起点,经中亚五国,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 岸和阿拉伯半岛[1]。
为使“一带一路”战略的辐聚效应带动更多沿 线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地区间合作,形成了中国一俄罗斯一欧洲、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一地中海两条与主轴带平行的副轴带,与主轴 带互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沿海城市、重点港口为支撑点,依 托国际海洋运输航线连接,通过沿海城市群、港口向内陆地区辐射 延伸。
中国环渤海、东南沿海地区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从 南海经济圈过马六甲海峡沿岸经济带至南亚沿岸经济带,经阿拉 伯海、红海沿岸经济带,抵达地中海经济圈,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 带在欧洲回合。
2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现状及成果“一带一路”战略近期阶段目标是公路铁路港口、能源电信管线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使贸易投资便利程度有较大改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解读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正式出炉。
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如下:目标| “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党的领导。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十三五”区域发展大战略作者:魏后凯王业强苏红键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第05期“十三五”时期,区域总体发展思路应以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和大力促进区域信息化,实施东西并重、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十二五”时期,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是以四大区域为地域框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并针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发展形势的变化,中央先后提出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带”战略,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基本上勾画出了“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即“四大区域+经济发展带…路‟”。
对“十二五”区域发展战略的评价“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基本上是按照四大地域框架以及特殊问题区域来推进的,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初步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战略。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经接近15年,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下,经济增速明显加快;自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投资、财税、金融、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试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012年,又启动了第二轮东北振兴计划;中部崛起战略是继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之后的又一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除了比照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外,国家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优势,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在东部沿海地区批准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为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供了的空间。
总体来看,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大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西部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超过了东部地区;从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来看,西部地区平均增速也远高于东部地区。
51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一、中国“十三五”发展战略
中国的“十三五”发展战略是中国在2024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长期发
展战略,旨在实现从高度全面小康到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跨越。
具体而言,“十三五”旨在从2024年到2024年,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重
点工作任务、创新发展理念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坚持以“稳中求进、谋划
统筹”的策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包括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高质
量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等5项重大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特点、政策定位、经济发展趋势、资源禀赋等,将其中一地区的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可供现实利用的战略。
不同地区的发展战略可以根据地区资源、要素布局、技术优势等划分
为制造业提升战略、农牧业振兴战略、服务业发展战略等,并且在实施的
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行业增强特色,深化,更好地实
施区域发展战略。
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时,要用稳健的财政政策、勤勉的国家行政管理、敏捷的市场机制、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服务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肖金成:“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作者:肖金成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03期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加快京津冀区域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45%;常住人口一亿多人,地区生产总值5万多亿,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我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门户,拥有全国最高密度的交通网络,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京津冀区域从发展条件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合作基础,为了提升京津冀在世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京津冀各市应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把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视为自身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
京津冀各地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
京津承担着率领京津冀参与全球化竞争,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的任务,在追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制造业总体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需要迈出更大的步子。
河北各市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科技创新和京津的人才为依托,通过重点优势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大幅度缩小与京津的经济差距,逐步实现与京津产业链条的对接,不断寻求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机遇。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京津冀各地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实现合理分工是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取得未来发挥持久优势的根本所在。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一、前言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的成就1、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世纪之交,为缩小东西差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拉开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序幕。
在统筹解决其他“问题”区域的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完善的区域战略不能够仅仅追求缩小东西经济差距,而是要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驱动,由此,形成了四大区域板块共同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
在贯彻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又进一步认识到要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而必须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细化、实化、差异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区域和增长极。
随着对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定位,我们又拓展和完善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陆海统筹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至此,我们形成了覆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到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区域间的协调性必将进一步增强,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2、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久活力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而是“万马奔腾”、“协同并进”,不仅传统先行地区进一步焕发青春与活力,尤其是一批地处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陆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有效地化解了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中国经济活力。
如中部地区本文由收集整理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等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六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了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
肖金成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5(0)3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
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
<br> “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
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肖金成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总体思路——区域增长继续略有趋缓,但协调性继续提高,区域发展新空间正在形成 [J], 刘勇
2.“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 [J], 陈耀
3.“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更多元、更均衡 [J], 刘云中
4.今年河北省畜牧兽医工作重点已确定:李忠文局长强调要着力实施“三大战略”,
努力强化“六大体系”切实做好“九项重点工作” [J], 王丽;吕津
5.论九十年代我国企业管理的三大战略重点 [J], 俞仁龙;张富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三五”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前瞻作者:孙久文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第15期【摘要】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区域经济的新常态的特点更加凸显:板块分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带战略使区域发展互动的通道逐步形成,同时生态文明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
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方向已经十分明确,这就是以三大战略为核心,重点打造的国家级经济带。
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如何科学理性地统筹资源,合理规划区域发展步调,注重发挥各区域相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发挥核心区域的引领、带动和辐射效应,是区域经济和宏观战略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区域经济三大战略经济新常态经济带【中图分类号】F11/X32 【文献标识码】A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的转变。
这些转变都是在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下,为实现国家发展整体目标做出的战略性调整。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调整都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新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地区经济格局。
为改变这种状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基本上是沿着一条“均衡发展”的道路前行,表现为“工业西渐”。
“工业西渐”的发展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恢复时期,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其次是华东和华北。
“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当中,沿海地区占1/5,内地占4/5;而整个“一五”时期,基本建设投资内地占53.3%,沿海占46.7%。
“二五”时期以后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业建设大规模向内地推进,造成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三线”建设的失误,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学术界习惯于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称为“平衡发展”战略,这实际上是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分布极端不均衡的现状,也是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具体的行动。
SI LU JING JI YAN JIU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下秀山打造渝东南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建议文/乜堪雄姚杰郭文摘要:秀山是重庆距东南沿海地区最近的区县,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战 略也给秀山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
从近年重庆市各区 县经济发展态势来看,秀山经济虽然发展强劲且综合 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但是作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 镇群的“桥头堡”城市,秀山还没有与周边城镇形成 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本文在“一 区两群”新发展格局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的大背 景下,分析了秀山县发展优势及战略机遇,并就将秀 山打造成为渝东南经济增长新引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一区两群;渝东南;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重庆着力构建 “一区两群”区域发展格局,聚焦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 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秀山发挥渝东南桥头堡城 市作用、提升在武陵山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带动 能力、打造武陵山区践行“两山论”样板,开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一、秀山在渝东南城镇群中发展优势明显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是集生态资源和民族风情 于一体的区域板块,也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联结东南沿 海的战略要塞和辐射带动整个武陵山地区的产业承接 区域。
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主城都 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扎实推进渝东北三峡库 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文旅融合发展,其中支持秀山发挥渝东南桥头堡城市 作用,提升在武陵山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带动能 力,这赋予秀山新的战略使命。
综合比较渝东南武陵山区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城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秀山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 秀山区位独特优势凸显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离东南沿海地区最近的区县,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连接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是重庆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通路连接渝鄂湘黔的省级边贸中心。
实现“十三五”时期区域经济动力转换与协调发展作者:李英东来源:《求知》 2017年第3期“十三五”时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开拓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在实现区域发展动力转换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创新理念为核心,通过科技、理论和制度等全方位、系统化创新来实现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发展动力的升级换代。
同时,在动力转换的基础上必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即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个支撑带”战略为纽带,将“四大板块”贯穿起来,提高资源空间利用效率,形成经济发展整体合力,进而实现全局层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与“十三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New Normal)是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提出,被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的。
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在2015年12月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再次作出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如何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问题,也将是“十三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内面对的重点问题。
2016年3月1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
针对“十三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十三五规划思路的十大转变十三五规划思路:只有具备了清晰的发展理念,才会有基本的政策体系,才会有清晰的产业规划思路,才会形成区域有序发展运营的机制。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十三五规划的思路转变一、总体发展格局定位和指导思想所发生的变化1.总体发展格局定位:四大区域改变以往国家战略遍地开花的情形,十八三中全会后确定了四个区域发展战略,即京津冀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
这四个区域规划基本覆盖了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高层领导一直强调,这四个战略之间“不存在厚此薄彼”。
强调区域经济规划不能遍地开花,而是要注重大的区域范围的协调和共赢。
2.指导思想发生的变化:强调存量规划区域经济重点正在发生着一些调整,“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将发生变化。
东部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十三五”将会重点考虑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特别会强化对于东部地区存量的规划,存量规划正式成为法定主流规划的一部分。
存量规划主要回答的是如何将现有的资源,转移给能为城市贡献最大的使用者。
减少要素转移的成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存量规划的主要目标。
因此,存量规划是结构调整规划,其核心是产权,在存量规划里,我们必须面对大量既有产权所有人。
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占用的大量低效率使用土地的调整,将涉及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果能突破这一体制性瓶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交易制度,将是我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极为重要的一步。
思路转变二、改变以往“领导一动、规划重弄”的局面,强调规划要有连续性,切忌折腾习对此次规划的要求是: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去年2月25日视察北京时他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同时高层领导特别要求规划要重视细节、要重视可操作性。
因此,区域规划必须树立地区发展的基本理念。
只有具备了清晰的发展理念,才会有基本的政策体系,才会有清晰的产业规划思路,才会形成区域有序发展运营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