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2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6.藤野先生01、挟【xié】:用胳膊夹着;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心里怀着。
02、樱【yīng】花:李属的几种灌木或乔木,花白色或粉红色,栽培供观赏,原产日本。
03、烂漫:1.也作烂熳、烂缦。
2.形容颜色鲜丽;3.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04、绯【fēi】红:深红色05、宛【wǎn】如:好像;仿佛06、发髻【jì】:1.头发的一种光滑的结、卷或安排,用真发或假发做成。
置于头的后部,尤置于颈背部。
07、标致: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08、斗乱:飞腾杂乱09、掌故:旧制旧例;故事,史实。
10、寒颤颤【chàn】:冷得颤抖的样子。
11、落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也指考试不及格。
12、畸【jī】形:生物体某部分在发育中形成的不正常的形状;或引申为:某一部分发展过快而造成的整体不平衡状态13、不逊【xùn】:不恭敬,没有礼貌;骄横14、匿【nì】名:不露身分、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15、诘【jié】责:诘问谴责16、托辞:借口17、呜呼: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18、适【shì】值:恰好遇到19、凄【qī】然:凄凉悲伤20、教诲【huì】:教导训戒21、瞥【piē】见:一眼看见22、油光可鉴【jiàn】:形容非常光亮润泽23、杳【yǎo】无消息:没有一点儿音信。
杳:无影无踪。
24、抑扬顿挫【cuò】: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25、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
也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26、深恶【wù】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恶:厌恶;痛:痛恨。
7.回忆我的母亲01、溺【nì】:1.淹没 2.沉迷不悟,过分,无节制。
02、佃【diàn】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03、劳碌lù:辛劳忙碌04、私塾【shú】: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05、红薯【shǔ】:甘薯的通称06、妯娌【zhóu li 】:〈名〉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到底360行是指哪些行业?#真知新坐标#三百六十行大全一、农林牧渔行业1.耕地、2.车水、3.割稻、4.种玉米、5.种甘薯、6.种洋葱、7.花农、8.卖花、9.卖君子兰、10.卖南天竹、11.卖盆栽、12.蚕农、13.采桑叶、14.放蜂、15.抓蛤蟆、16.养猪、17.羊倌、18.牧牛、19.牧马、20.猎人、21.屠夫、22.渔人、23.鸬鹚捕鱼。
二、饮食糖果行业24.卖包子、25.卖蟹黄汤包、26.卖烧卖、27.卖饽饽、28.卖爱窝窝、29.卖金糕、30.卖年糕、31.卖糖粥、32.卖糕饼、33.卖馍头蒸饼、34.卖缸炉烧饼、35.卖茯苓夹饼、36.早餐“四大金刚”、37.卖春卷、38.卖麻油馓子、39.馄饨挑、40.卖饺子、41.担担面、42.卖云梦鱼面、43.卖凉面、44.卖切面、45.卖过桥米线、46.卖元宵、47.卖八宝饭、48.卖及第粥、49.卖粽子、50.爆炒米花、51.米粮店、52.卖凉粉、53.卖松花粉、54.烘山芋、55.切薯干、56.卖胡萝卜、57.卖鲜藕、58.煮玉米、59.卖金针菜、60.卖山野菜、61.卖花生、62.卖火腿、63.卖东坡肉、64.卖猪头肉、65.卖夫妻肺片、66.卖涮羊肉、67.烤羊肉、68.卖狗肉、69.卖白果烧鸡、70.卖叫花鸡、71.卖茶叶蛋、72.卖烤鸭、73.卖鹌鹑、74.卖清水大闸蟹、75.豆腐挑、76.炸豆腐、77.炸臭干、78.卖乳腐、79.卖榨菜、80.盐商、81.卖醋、82.换馍做酱、83.卖小磨香油、84.葱姜摊、85.卖西瓜、86.卖啥密瓜、87.卖葡萄、88.卖白果、89.卖橄榄、90.卖糖炒栗子、91.卖冰糖葫芦、92.卖甘蔗、93.卖梨膏糖、94.卖水、95.老虎灶、96.卖豆浆、97.卖马奶、98.卖冷饮、99.卖雪花酪、100.茶馆业、101.卖酒业、102.卖甜酒酿、103.卖西凤酒、104.卖茅台酒、105.卖烟袋嘴、106.卖香烟、107.鼻烟铺。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八大类饲料的是(青粗饲料)。
2.半干青贮、一般青贮和干草三者相比,损失量最小的是(一般青贮)3. 高粱苗、玉米苗等含有氢苷经过堆放发霉或者霜冻枯萎后生成剧毒物质(氢氰酸)。
4.青菜类饲料中常见的中毒物质是(亚硝酸盐)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外加剂青贮可添加的物质的是(C)。
A.发酵促进剂B.发酵抑制剂C.防腐剂D.营养性添加剂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秸秆加工调制的方法的是(D)。
A.机械和物理法加工B.化学法加工C.微生物法加工D.液化处理7.谷物籽实类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小麦)。
8. (尿素)是青贮常用的营养性添加剂。
9. (玉米)的产量高,有效能量多,是最常用而且用量最大的一种能量饲料,故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能量饲料的是(干草类)。
11. 下列选项中对于谷物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D)A.无氮浸出物含量高,一般在70%以上B.粗纤维含量低,一般在5%以内C.粗蛋白质含量较低,为8~13%D.氨基酸组成种类多样,比例均衡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麦不适合喂鸡的主要原因的是(B)A.会降低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率B.使肉鸡瘦肉率增加,产量提高C.使蛋鸡饲料转化率降低,脏蛋增多D.不含色素,会降低鸡肉、鸡蛋的产品品质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供饲用的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是(D )。
A.酵母B.真菌C.藻类D.病原性细菌14.一般肉猪体重达到(60 )kg后就不宜再用油脂。
15.甘薯对于日常饲养过程中,育肥猪不能超过日粮的(20)%。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常量矿物质饲料的是(D)A.提供钙磷的饲料B.提供钠氯的饲料C.提供镁硫的饲料D.提供铁铜的饲料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是(C)。
A.菜籽粕B.棉籽粕C.血粉D.大豆18.下列选项中,属于既补钙又补磷的是(骨粉)19.畜禽配合饲料中氯化钠的用量一般为(0.25-0.5)%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营养性添加剂的是(B)A.微量元素添加剂B.酶制剂添加剂C.氨基酸添加剂D.非蛋白氮添加剂。
红薯地里长紫薯歇后语【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红薯地里长紫薯歇后语的含义2.红薯和紫薯的区别3.红薯地里为何会长紫薯4.歇后语的来源和特点5.结语:红薯地里长紫薯歇后语的启示正文在我国民间,歇后语是一种广泛流传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以简短、风趣、幽默、富有哲理而著称。
其中有一句歇后语是“红薯地里长紫薯——不是一家”,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红薯和紫薯之间的关系。
那么,这句歇后语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红薯和紫薯虽然都属于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红薯,学名叫做甘薯,它的块根呈圆柱形,皮色为红、黄、白等多种颜色,肉质呈黄色或白色。
而紫薯,学名为紫色甘薯,它的块根呈圆锥形,皮色为紫黑色,肉质也为紫黑色。
从营养价值来看,紫薯富含花青素,具有很高的抗氧化作用,营养价值相对更高。
那么,红薯地里为何会长紫薯呢?这其实是因为薯类植物具有很强的杂交性。
当红薯和紫薯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时,它们的花粉可以通过风或昆虫传播,相互授粉,导致杂交现象的发生。
这样,在红薯地里就有可能长出紫薯。
同样,紫薯地里也有可能长出红薯。
这种现象在植物学上被称为杂交。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源于生活,富有哲理,以其简短、风趣、幽默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红薯地里长紫薯这句歇后语,既反映了红薯和紫薯之间的亲缘关系,又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亲缘关系相近的事物,也有可能发生杂交和变异。
这句歇后语提醒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学会适应和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从红薯地里长紫薯这样的现象中汲取智慧,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耕作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作物种类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1)实验二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原理与基本方法 (5)实验三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二—最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10)实验四轮作制度设计 (12)实验五土地耕作制设计 (15)实验六土壤施肥制的设计 (17)附录1 选修实验目录 (32)实验一种植制度的农业资源分析——作物类型与复种形式的确定一、目的意义:农业的稳产高产是以作物与其环境的高度统一与适应为基础的。
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生产经济条件确定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复种方式,是安排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
在我们还不能大面积控制作物环境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是农业费省效宏的有效手段。
本实验旨在掌握各作物生态适应性及所规划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生态学与耕作学知识,学会分析种植制度与资源关系的方法,为耕作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二、原则:1.以作物与其环境的统一为总原则。
不同地区在地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诸方面存在差异,而各种作物又要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使作物与环境相互统一,组成—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作物才能稳产高产。
2.从大农业观出发,农林草综合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以同时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既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作,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多种需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果品蔬菜及饲料绿肥作物的生产。
三、依据:1.作物对热量的要求:热量是决定作物种类与复种方式的首要条件。
多种作物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热量要求的不同类型。
因此,可将作物分为耐寒作物、低温作物、中温作物及喜温作物,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如附表1。
某作物在此地能否种植,首先取决于当地生长季内的积温状况。
当一个生长季内的积温除能满足—茬作物需要(考虑一定的保证率,—般80%以上)尚有剩余时,就可考虑复种。
复种形式可根据热量及其它条件采取一年两熟、二年三熟等熟制类型。
白酒的酿造方法(家庭自用)详细方法白酒的酿造方法(家庭自用)原料配方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
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
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
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
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
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
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
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
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
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
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我国的白酒生产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的大曲、小曲、麸曲等工艺中,麸曲白酒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此处仅简述麸曲白酒的工艺。
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
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
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
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
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又一个新型控旺增产药剂上市,花生喷2遍,最高增产60%花生控旺防徒长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具有效率高,效果好,投资少,见效快等诸多优点。
市场上用于花生控旺的产品很多,大部分都是以控制茎叶生长为目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型控旺增产剂,经多年试验,花生一般增产30%,最高增产可达60%。
这个产品就是氯化胆碱。
药剂简介氯化胆碱又称高利达、甘薯膨大素、增蛋素、维生素B4等,是一种B族维生素,可用于治疗脂肪肝和肝硬化。
也可作为禽畜饲料添加剂,能刺激卵巢多产蛋、产仔及禽畜、鱼类等增重。
还可用于促进地下根茎的生长,在农业、医疗卫生、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方面广泛使用,主要作用氯化胆碱是一种光合作用促进剂,可显著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提高超氧歧化酶的活性,增加叶片的光合效率,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并促进营养物质向地下块根块茎输送。
促进花生荚果生长和发育,使籽粒更饱满,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适用作物氯化胆碱又称为膨大素,除了可用于花生、马铃薯、甘薯、生姜、大蒜、山药、萝卜、洋葱、等多种作物,用于促进地下块根、块茎的生长,也可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甘蔗、棉花、烟草、蔬菜、葡萄、芒果等作物,用于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产量和品质。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使用时期氯化胆碱是一种光合作用促进剂,不但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还能促进地下根茎和果实的生长,促进花生果针的形成和下扎,促进荚果的形成和籽粒生长,因此,可在花生的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等时期使用,据多年试验表面,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花生一季喷施3遍,一般增产可达30%左右,最高增产可达60%,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使用方法(1)初花期使用:在花生开花初期,可用60%氯化胆碱水剂15~2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启动根源基早发,促进果针形成和生长。
(2)盛花期使用:在花生盛花期,可用60%氯化胆碱水剂15~20毫升+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不但能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还可控制茎叶的生长,促进果针下扎和荚果的生长。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666.67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0.85/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红薯发酵制作白酒的方法红薯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根茎作物,适合用于发酵制作白酒。
下面是关于红薯发酵制作白酒的50种方法及详细描述:1. 传统泥酒法:将红薯削皮洗净,煮熟后用木槌捣碎成泥状物,再加入酒曲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再进行蒸馏得到白酒。
2. 纯蒸馏法:将红薯蒸熟后,将蒸熟的红薯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收集出的蒸馏液即为白酒。
3. 纯发酵法:将红薯切成小块,加入水中煮熟,然后加入酒曲和酵母发酵,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
4. 红薯泡黄酒法:将红薯削皮切块,用黄米糠和菌种泡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得到红薯泡黄酒。
5. 红薯粉发酵法:将红薯煮熟后,晾凉后制成红薯粉,再加入酵母和水进行发酵,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
6. 粗筒法:将红薯切成块状,放入木筒中加入酿酒用料,封口密封发酵,待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
7. 干式发酵法:将红薯切成块状,晾晒至八成干后,与酿酒用料混合进行发酵,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
8. 红薯烟熏法:将红薯用烟熏熟后,再与发酵剂混合进行发酵,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
9. 红薯糖化法:将红薯切碎,加入水中进行糖化,然后加入酒曲进行发酵,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
10. 红薯蜜酒法:将红薯切成薄片,加入水中煮熟,用红糖浸泡数天后,加入酵母进行发酵,发酵后进行蒸馏得到蜜酒。
11. 红薯酒曲法:将红薯煮熟后切成块状,加入酒曲进行发酵,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
12. 甘薯发酵法:将甘薯切成块状,加入糖和发酵剂进行发酵,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
13. 社会化合作法:红薯发酵制作白酒的方法在社会化合作中常见,通过合作社或合作社群进行制作,发酵和蒸馏等工序合理分工。
14. 包装销售法:在红薯发酵制作白酒之后,进行精炼和包装,然后进行销售。
15. 冷藏法:将红薯加工制成白酒后,进行冷藏处理,以保持酒质稳定。
16. 添加蜂蜜法:将红薯发酵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增加白酒的口感和香气。
17. 添加果汁法:将红薯发酵过程中加入水果汁,如苹果汁、葡萄汁等,增加白酒的风味。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章默认分类2007-08-26 21:38:24 阅读9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A小麦棉花 B玉米花生C绿豆甘薯 D大豆油菜分析:答案是C,棉花、花生、油菜不是粮食作物。
2、下列属于经济作物的是A芦苇 B天麻C三叶草 D豌豆分析:答案是A,天麻是药用作物,三叶草是绿肥和饲料作物,豌豆是粮食作物。
3、下列不属于经济作物的是A薯类作物 B纤维作物C糖料作物 D嗜好性作物分析:答案是A。
其他三类均为经济作物。
4、下列作物中全是喜凉作物的是A小麦棉花 B小麦油菜C玉米马铃薯 D高粱豌豆分析:答案是B。
常见的喜凉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豌豆、油菜等。
玉米、高粱、水稻、谷子、棉花、花生、甘薯是喜温作物。
5、荞麦是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C定日照作物 D中性作物分析:答案是D。
中性作物是荞麦和部分烟草。
定日照作物是甘蔗的某些品种。
长日照作物有麦类和油菜,短日照作物有水稻、玉米、棉花、大豆、部分烟草等。
6、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A需求原则 B生态适应性原则C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D充分利用土地原则分析:答案是D,充分利用土地是教材中没有的一项。
7、农作物布局不包括一个地区对()的安排。
A欲种作物的种类 B品种C种植面积 D种植方式分析:答案是D,本题考查的是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布局不包括“种植方式”的内容。
8、小麦收获后种植夏大豆的复种方式是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分析:答案是A,学生应同时掌握其它几个选项的概念。
移栽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复种: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在前茬作物的行间套种或套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
再生复种是单指水稻与再生稻形成的复种形式。
9、某地的复种方式为“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则复种指数为A150% B200%C400%D300%分析:此题出错率极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甘薯起源与分布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中南美洲。
世界分布在北纬40°以南,亚洲最多,我国居第一位。
(我国青藏高原,新疆不种植甘薯,其他集中在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生理特性甘薯属旋花科(Convolvnlaceae)甘薯属(Ipomoea)甘薯种蔓生草本植物,双子叶植物,直根系,C3短日照作物,最适pH6.5~7.0,。
从细胞解剖的方面观察到甘薯属不同种的染色体数目从2n=28、30、60、90等有很大差异。
可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用于生产,有性繁殖用于育种。
热带亚热带为多年生,温带为一年生(霜冻)。
甘薯块根没有明显的休眠期,有很强的根出芽特性。
收获时,根眼处已经形成不定芽原基,适宜条件下不定芽能发芽。
栽培时需要当地无霜期至少为120天,且盛长期温度不低于21℃。
影响块根发芽的因素:内部条件(①不同部位:顶65.1%>中26.2%>尾8.7%。
②大小和生长期长短:同一品种大小不同,芽眼相差不多,小薯出苗比重大,萌芽快,大薯苗壮,不经济。
③贮藏条件:受冷感病,高温会缺氧。
④品种:因薯皮为木栓组织,其厚薄影响水分空气的透入,决定发芽快慢)。
外部条件(①温度:水分、空气条件适宜,16~35℃温度越高,发芽越快越多,34~37℃经3昼夜,而后在32℃维持4~7昼夜可显著防治黑斑病,生厂上育苗初期保持短期高温,利于防病催芽。
②水分:相同温度,水分适宜,出苗多而快,持水量90%,萌芽数量100%,持水量80%,萌芽97.2%,持水量70%萌芽43.6%。
③养分:选肥沃无床土,增施氮素配合磷钾肥,采苗后追施少量速效氮肥,促苗多苗壮。
④光照:育苗期间宜光照充足,幼苗顶土后不宜暴晒,秧苗生长期间应适当调节光照。
⑤氧气:长期缺氧导致酒精中毒,引起烂床。
)生育时期:发根分枝结薯期:缓苗期:50%以上秧苗新叶伸长,开始恢复生长,春薯7~8天,夏薯4~5天。
发根期:地上茎叶仅占最高叶数的10%~20%,叶片明显表现本品种特征且块根的次生分生组织开始活动,部分不定根表现出膨大,形成幼薯。
春薯约30天,夏薯、秋薯约20天甩蔓结薯期:上部茎尖开始明显伸出“叶丛”,节间伸长并迅速生长,茎表现膨大。
分枝期:50%主蔓叶腋分枝生出两片新叶时,春薯约35天,夏薯约25天。
秧、薯并长期:一般春薯在栽后60~100天,夏、秋薯在栽后35~70天,以茎叶为生长中心,茎叶旺盛生长,地下薯块也在快速膨大。
薯块盛长期:。
茎叶生长高峰后期到收获的时期,春薯为90~160天,夏薯为70~130天,秋薯为90~130天。
甘薯茎叶生长与块根产量的关系:茎叶生产旺盛健壮,块根产量高、茎叶生长不良,块根产量低、茎叶徒长,块根产量低。
生长发育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温度条件:15.5℃气温茎叶停止生长,能抽根但非常慢。
18℃以上气温茎叶开始正常生长。
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6℃才能栽插,18~20℃较合适。
块根形成的温度是5厘米地温21.3~29.7℃,随温度升高,块根形成数量增加。
块根膨大需要适温22~23℃。
甘薯储藏的适温范围为10~15℃,最适范围为11~13℃。
光照条件:甘薯适应的光照度范围很大,其下限不高于5160勒克斯,而上限不低于12万勒克斯,甚至有可能超过15万~17万勒克斯的水平。
每日受光12~13小时较适合块根膨大。
土壤条件:在表层疏松、排水良好、砂壤土和壤土上生产的甘薯薯块,外皮光滑、直条、色泽鲜艳,薯瓤干物质含量高,产量高,食用El感好,加工价值高。
土壤最适pH6.5~7.0。
水分和空气条件:甘薯是耐旱作物,耗水系数在250~300之间。
土壤含水量砂土地在16%~17%、壤土地在17%~18%为好。
进入分枝结薯期,土壤水分保持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70%较合适,进人茎叶盛长期后,耗水量达到全生育期总量的40%--45%。
块根膨大期耗水量能达到全生育期总量的30%~35%。
甘薯栽培时土壤中有足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效养分的释放,供根系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
高产栽培技术甘薯的是利用营养体进行繁殖,生产块根、茎叶等营养器官。
一般都包括育秧、栽播、施肥管理、收获及病虫害防治等。
育苗:甘薯喜热、怕寒的特性,需要事先育苗,进入生长时期立即栽播。
提供高温、高湿、光照、养分及防寒等条件。
1.壮苗的标准:使一批整齐一致,能够在栽插后很少时间内萌发不定根,并很快缓苗和建立起田问高产群体结构的秧苗群体。
其具有平均个体在株高、茎粗、叶龄、干鲜重和栽插适应性基础上质量高和差异小的性质。
2.甘薯育苗需要的环境条件(1)温度。
16℃薯芽开始萌动,16~35℃范围内随温度增加萌芽愈快。
(2)水分。
萌芽期及生长期床土及空间中要保持70%~80%的相对湿度,练苗期掌握在60%左右的相对湿度。
(3)空气。
在育苗过程中,通过控制浇水,使床面见湿见干和适当放风,保证氧气供应。
(4)光照。
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床温,促进秧苗的光合作用,培育壮苗。
(5)养分。
床土应施足有机肥,后期追施速效氮肥,但也要掌握氮肥不能过胜,造成徒长苗。
3.育苗方式太阳能阳畦育苗、阳畦加温育苗、大棚火炕育苗、电热温床育苗、无土育苗、高温催芽结合大棚内移栽育苗法、脱毒育苗。
4.育苗管理确定育苗计划,备足贮好薯种和各种所需材料,选好床址。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处,床土更换无病、无毒新土,并配合苗床消毒。
选择具有原品种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明显的纯种,要求皮色鲜艳光滑,次生根少,块大小适中(150~150克),无病无伤,未受冻害、涝害和机械伤害,生命力强健的薯块。
浸种灭菌。
用55。
C温水浸种10分钟,或300倍代森铵药液浸泡10分钟,也可用5%多菌灵500~800倍液浸种5分钟。
在茎线虫发生地区,应用4%甲基丙磷100~500倍液浸种5分钟。
剪苗与薯苗处理。
薯苗达到23~25厘米时约6~7叶时及时剪苗。
剪苗的方法,应离开床土3厘米以上处剪苗,是防止黑斑病的有效措施。
种植技术小垄单行:在地势高、水肥条件比较差的地方较多应用。
垄距70~80厘米,高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垄插苗单行。
大垄双行:在土质较好、土层较松的平地上。
垄距90~120厘米,高30~35厘米,株距25~30厘米,垄上插双行薯苗。
密度一般可达到每667米24 000株。
大垄单行:垄距达到100 120厘米,株距适当缩小到20~25厘米,垄高达到30~35厘米。
甘薯栽插水平栽插法。
薯苗长到25~30厘米以上使用此法较适宜。
入土各节平栽在3厘米深的浅土层内。
(其优点是结薯数多而均匀,但抗旱性能较差。
)斜插法。
(优点是耐旱,操作容易,抗风,早成活,单株薯块较大等,适于短苗栽插。
其缺点是薯块数量少。
)船底形栽法。
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4~6厘米),砂地深些,黏土地浅些。
适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
(具备水平插法和斜插法的优点。
其缺点是:入土较深的节位如管理不当,易成空节。
)直栽法。
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
(优点是大薯率高,抗旱、缓苗快,适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块。
其缺点是结薯数量少,应以密植保证产量。
)压藤插法。
将去顶的薯苗,全部压在土中,而薯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
(其优点是:由于插前去尖,破坏了顶端优势,可使插条腋芽早发,节节萌芽分枝。
生根结薯,茎多叶多,促进薯多薯大,而且不易徒长。
其缺点是,抗旱性能差,费工,多采用小面积种植或夏薯种植。
)田间管理补苗:应在4~5天内完成,否则会造成30%以上减产。
中耕除草和培土:中耕使土表疏松通气,提高前期地温;除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与甘薯争水争肥的问题。
藤蔓管理对藤蔓管理:根据群体的长势,促控结合。
提蔓:在茎叶生长过旺的情况下,将薯蔓自地面轻轻提起,然后放回原地,断掉不定根,同时可降低田问土壤湿度,改善通风条件,抑制茎叶徒长。
(伏旱地区或生长后期不能采取此方法)摘心:薯秧栽后15天,摘去顶心,促进地上部三节发芽分枝,待三芽长到三展叶时,二次摘心,促进9个分枝生长,9个分枝三展叶时再摘心。
浇灌与排水灌溉。
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灵活地掌握灌溉技术。
灌溉时期和灌水量:栽前水:在冬春雨雪较少的春薯期,通过春灌,贮积水分,保证适时栽插。
,栽前不宜多,每667㎡20~30 m³。
发根水:甘薯栽插时,浇小水于栽插穴中,或用人工喷灌每天浇1~2次小水直至成活。
催苗水:成活后,为促根促长加速分枝速度,早结薯块,每667㎡浇苗水30 m³。
攻蔓水:在甘薯发根分枝结薯后期与薯蔓并长期进行,以促进茎叶生长,加大光和面积,促使块根早膨大。
攻蔓水每667㎡浇40m³左右。
发块水:在薯蔓并长后期至薯叶落黄、薯块成长前期灌溉。
发块水不宜过大,可每667㎡浇30 m³水。
裂缝水:茎叶落黄,薯块生长后期,在缺肥少水的田块可灌裂缝水,这次水必须看苗长势决定是否灌水,未到收获预计期呈衰老的田块应灌溉,但水量不宜过大,掌握在每667㎡20 m³为宜。
(一)甘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甘薯生物学特性对地膜覆盖环境的适应性。
1.作用:(1)增温保温。
(2)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3)调节土壤墒情。
(4)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5)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2.甘薯地膜覆盖效应与高产的关系(1)促进物候期的提前。
覆膜栽培促进了甘薯生长发育,使物候提前。
(2)促进了根、茎、叶的发育。
覆膜比露地栽培的甘薯早发根4~5天,根系生长快。
(3)增加了叶面积系数和薯块日增重。
3.膜覆盖与品质的关系覆膜甘薯不但使结薯数量增加,大块薯的比率增高,提高淀粉含量,而且土壤疏松,结薯集中,薯块外观好,减少收获时的破损,使之综合品质提高。
(二)中棚双覆盖甘薯栽培技术中棚双覆盖甘薯栽培是近年在北方新发展的甘薯栽培方式。
与露地直播单层膜覆盖相比,具有收获期早、效益高的特点。
1.建造中棚覆盖甘薯中棚的跨度,一般棚下覆盖3~4垄甘薯,跨度2.6~3米,用4米宽的薄膜,跨度5~5.5米,覆盖6~7垄。
一般选南北走向,相邻两棚间距80~100厘米。
2.品种的选择。
要选用早熟品种,同时考虑品种的耐寒性、高产性和早育苗条件下种薯的萌发性。
3.旋足底肥。
适期早栽。
中棚下地膜覆盖甘薯要相应增加底肥用量,每667平方米施用优质有机肥2.5米3以上,并且适当增加速效氮、磷、钾肥料的用量,结合翻耕起垄一次性施入。
为了确保栽后快速缓苗扎根,可以提前2~3天起垄覆膜,提高地温。
4.缓苗后缓放风。
棚内温度达到30~35℃的相对平稳为最好。
5.适时早收。
(三)甘薯的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根据甘薯对肥水需求规律及特点,薯田间作套种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甘薯易与中、高秆作物合理搭配间作套种(如小麦、玉米幼龄果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