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0.52 KB
- 文档页数:6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作者:余海文章来源:新县渔业局点击数:1838 更新时间:2015/11/27
1、稻田的选择:养鱼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能
确保旱涝保收。稻田田埂、田底保水性能要好,不能漏水。为便于管理,养鱼区
尽量集中连片。光照条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光照条件越好,对田鱼的生
长越有利。
2、养鱼设施建设:开挖鱼沟、鱼坑,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安装拦鱼栅等,
是稻田养鱼的基本设施,也是维持稻鱼共生的基本条件。⑴鱼沟、鱼坑的建设标
准是:鱼沟一般宽0.6-1.0米,深0.5-0.6米;鱼坑深0.6-1.0米,面积一般10
平方米左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在布局结构上应视稻田的
大小和开头而定,一般为“十”字形、“丰”字形和“田”字形。鱼沟、鱼坑之
间要互相连通,它们的边堤一般用泥土堆成,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
成永久性设施。⑵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要求加高至0.4-0.5米,加宽至
0.3-0.4米,土要夯实,有条件的可以用水泥、砖、石等砌成永久性田埂。⑶拦鱼
栅的作用主要是防逃,一般安装在进、出水口处。拦鱼栅的材料可用聚乙烯网布、
铁丝网等,网眼大小的选择以不会逃鱼为标准。为确保水流畅通,在进、出水口
之间最好有一条直通的鱼沟。
3、清田消毒工作:在投放鱼苗种之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清除
野杂鱼及敌害生物,消灭病菌。消毒药物可选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或专用消
毒药物。⑴茶粕采用带水清田的方法,保留水深10-20厘米,每亩用量为20公斤
左右。使用前先将茶粕进行粉碎,用水浸泡一昼夜后,再加水冲稀,连浆带渣遍
泼稻田,过15天后,毒性消失,即可放养;⑵生石灰一般也带水消毒,每亩用60-75
公斤,兑水化开即全田泼洒;⑶漂白粉每亩用7.5公斤,带水泼洒。消毒后5-7
天,即可放养;⑷专用消毒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4、鱼苗种放养:一般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和不同的养殖目
的而采用不同的放养模式,如养殖成鱼、养殖鱼种、成鱼和鱼种套养或其它品种
混养等,不同的养殖方式,对鱼苗种的放养均有不同的要求。放养密度要根据投
饲强度的安排和产量指标要求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⑴不进行人工投饲的情况下单养田鱼成鱼,每亩可放养规模为30-50尾/公斤的鱼种200-300尾或夏花500-600尾;⑵采取人工投饲方式养殖田鱼成鱼的,每亩可放养规格为20-40尾/公斤的鱼种500-600尾或夏花1000-1200尾。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表无损伤或少损伤。放入稻田以前,鱼体要用5-8%的食盐水或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集中药浴10分钟左右,有条件的,可选用专用鱼种消毒剂进行消毒。放鱼苗种时,要注意运输用水与田水的温差不能超过2℃,若温差比较大,则应慢慢加水,让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鱼苗种放养操作要熟练、轻快,防止鱼体受伤。放入的位置应选择在鱼坑和鱼沟中,让其自行分散。
5、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田鱼属杂食性鱼类,它的饲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饵料,这类饵料可以通过施基肥、追肥进行培育,水稻的害虫也是其饵料来源之一。传统稻田养鱼的鱼饲料主要是依靠天然饵料。第二类饲料是人工饵料,靠人工投喂供给。一般农户,人工饵料以自有的米糠、麸皮、青料及大、小麦等杂粮为主,也可投喂经过发酵的禽畜粪肥,有条件的,可增投部分鱼用颗粒饲料。饲料的日投放量约为鱼重量的5-6%,养殖前期可适当多投,平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投饲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投喂地点主要是鱼坑、鱼沟。如果放养的是夏花,那么放养后,最好要投10-15天的豆浆糊。豆浆糊的制作方法是:每亩每次用2-2.5公斤黄豆,加水浸泡至豆瓣之间的凹隙胀平为度,加20-30公斤水磨成浆,豆浆不去渣即成豆浆糊。豆浆糊一般上、下午各一投一次,投拨地点以鱼坑、鱼沟为主。
6、养鱼稻田的施肥:它的原则应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要少量多次。基肥的用量是每亩田每季稻施500公斤。稻田养鱼后,因为鱼类排泄物可起增肥作用,所以稻田的追肥用量应相应减少,一般掌握在总施肥量的30%即可。施追肥前最好先把鱼赶至鱼沟、鱼坑中。在水深6厘米以上,水温28℃以下时,几种常用化肥单一施放的每亩田安全用量为:硫铵10-20公斤,尿素6-8公斤,硝酸钾4-6公斤,碳酸钙5-10公斤。
7、稻田用药注意事项:稻田需用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不用DDT、六六六、毒杂芬、五氯酚钠等对鱼类毒性比较大的农药。喷洒农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适当加深田,以稀释落入水中农药的浓度;另一种是先放掉部分田水,把鱼赶入鱼沟、鱼坑,等农药毒性过后,再注入新水。喷药时,药物尽量洒在稻叶上,以利提高防治病虫效力,同时,又可减少农药落入水中对鱼类造成危害。有的农户采用分批分片的方法施药,效果也不错。近年来,各地在试验推广生物药物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养鱼,又可降低谷物中残留积聚的药性。目前使用的生物农药有“7216”、“140”、“1711”、井岗霉素、庆丰霉素等,对鱼类基本无害。
8、日常管理:“三分养、七分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管理工作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水源水质管理方面,关键是要保证用水安全,不能让有毒水体流入田中,在高温季节要注意换排水,防止田水温度过高。既要注意干旱
季节的保水问题,又要做好雨季排涝工作,确保旱涝保收;平时巡田要做到认真
仔细,注意鱼类的活动及吃食情况,及时掌握鱼类的生长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雨天要增加巡田次数,防止溢水逃鱼;养鱼稻田不能让鸭子进入,如发现
水蛇等敌害生物,也要尽量想办法除掉;鱼病防治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田鱼在稻田养殖过程中病害不多,但有时也会出现水霉病、烂鳃病、赤皮病、肠
炎等病症,发现鱼病应及时向业务部门咨询。
9、水稻收割和田鱼起捕。养鱼稻田的水稻收割要带水操作。若是双季稻,在夏收夏种期间,要把鱼赶入鱼沟、鱼坑,同时加大水的交换量。田鱼起捕
上市一般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法。起捕前先放水,慢慢把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然后进行捕捞操作。
10、鱼种的田中越冬。稻田中的鱼经过一年养殖,大部分可以起捕上市,但还有一小部分鱼种需留作第二年继续养殖。我们采取就田存养越冬方法:在田
中间挖一条长条形鱼坑,鱼坑上方用竹片支起棚架,在寒冬时盖上塑料薄膜。这样,鱼种就可以在鱼坑中安全过冬,同时,农田还可以种麦、种菜,两不相误。
稻田养鱼模式及技术
一、稻田养鱼工程模式
稻田养鱼,不仅能促进稻谷生产,提高产量,又能增收水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下面介绍几种稻田养鱼的方式和技术要点。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
㈠平田式。此种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0厘米,顶宽50厘米左右。田内开挖鱼沟或鱼溜,沟深30-50厘米,沟的上面宽30-50厘米。沟的设置形式为在稻田内田埂底基一半处开挖1圈环沟,面积为0.067公顷以上的稻田还要在田中央开挖"十"字形中央沟。中央沟与环沟相通,环沟相对二端与进、排水口相接,整个沟的开挖面积占田面的5%-8%。稻鱼兼作养成鱼时,鱼的设计单产可在每0.067公顷30公斤左右,若在第1季种稻养鱼后,第2季只养鱼而不种稻时,0.067公顷产鱼的设计产量可达80-100公斤。
㈡垄稻沟鱼式。此种养殖方式较为科学。方法是在稻田的四周开挖1圈主沟,沟宽50-100厘米,深70-80厘米。垄上种稻,一般每垄种1行水稻,笼之间挖垄沟,沟宽小于主沟。若稻田面积较大,可在稻田中央再挖一条主沟。总开沟面积占田面面积的10%左右,设计养鱼产量为0.067公顷80-100公斤。
㈢鱼凼式。此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稻田内按田面面积的一定比例开挖一个"鱼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