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格式:docx
- 大小:29.44 KB
- 文档页数:18
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山西省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顿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近几年来,我局在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出色的完成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总结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构建领导责任体系
一是明确领导责任。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长期以来,我局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当成为民办实事的“一把手”工程,我局一把手负总责,各分管局长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相关科股室按职能明确分工,基层所队把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落实到了具体岗位和人头,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兵把守、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领导机制。
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了有明确的市场整治目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议事制度、定期分析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情
况报告制度,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责任机制。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
按照有权必有责、有责必履行、失职必追究的原则,我县局与辖区食品经营户层层签订行政监管责任书,实现了“四明确、两不漏”的管理目标。
即:明确安全责任人员,明确监管责任区域,明确监督管理范围,明确监督管理任务;坚持做到管理对象一户不漏,管理人员一个不漏。
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及其领导干部,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坚决实行年度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测评一票否决,直至给予纪律处分。
二、依法监管,创新制度,构建行政监管体系
一是坚决落实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到位。
抓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靠人员,二靠制度。
我局在认真学习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监管与执法打假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精心安排部署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所、队为成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并及时结合实际起草了《关于代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报告》向县政府进行了专题报告。
按照省、市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顿和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行动”两个方案,以“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为工作思路,继续狠抓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先后制定了《食品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监督检查方案》、《开展“五一”劳动节期间食品质量专项抽查和执法打假集中行动方案》等。
二是积极创新制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为了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使各辖区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各负其责,我局制定出台了以食品质量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质量区域监管责任制》。
在专项整治工作中,为了使巡查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便于基层监管人员和协管人员开展巡查工作,提高巡查工作质量,帮扶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我局相继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巡查制度》、通过制度的实施,促进了食品质量安全巡查工作的开展和食品质量的提高。
今年上半年,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协管员的管理,使其在辖区充分发挥有效协管职能,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工作管理制度》。
按照省市局对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工作规定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生产领域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预案》,以上规章制度及方案的制定实施,为整个专项整治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健全网络,开拓创新,有效保证食品消费安全。
一是健全监管网络。
根据《食品加工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县质量区域责任制(试行)规定,按照摸清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业“六清楚”,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实行分类动态管理的要求,全面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
按照进村、进厂、进企业的“三进”工作要求,克服时间紧、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组织专项小组全面建立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档案。
截止目前,我县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业51家(小作坊31家),全部签订了食品加工企业质量承诺书,
其中4家企业6个产品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按照职责分工,对本部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实行了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的“五定”工作模式,划分责任片区6个,根据普查建档数据,对照企业的质量安全状况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质量安全等级。
将辖区企业分布、企业分类、监管责任分解、产品质量警示等内容绘制成各种图表,为监管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食品专项整顿工作中,我局特别加强了小作坊的监督管理,依照《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认真落实了10项监管措施。
建立了企业档案;签订了承诺书;制定了监管制度;对产品限定了区域销售;依照规定对产品进行了强制检验;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考核;严厉打击小作坊违法生产行为。
捣毁生产劣质香油制假窝点2个,依法取缔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作坊18个。
2006年同200 5年产品合格率相比较,平均提高13.6%。
二是健全宣传网络。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各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典型大要案件公开曝光制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及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典型案件,有效地震慑了不法经营者。
我局还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监管成效,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
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向广大消费者和食品经销者发放了“食品安全警示牌”,在警示牌上公布了各辖区监管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和“12365”举报投诉电话,受到广大农村消费者和食品经销者的普遍欢迎。
并在质量
月活动期间正面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不断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提高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从而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监督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是健全帮扶网络。
我县工业基础相对落后,食品生产更是以小型、小作坊为主。
为了帮扶基本具备条件的食品企业取证,提高我县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局成立了质量安全专项服务队,下基层、进企业帮扶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完善生产工艺,促使企业达到取证要求。
如:代县四达酒类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在2006年申证时,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编写质量手册,申证材料无法报送,影响了取证工作。
面对企业的困难,我局及时免费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企业服务,帮助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培训人员,指导实验室建设等,使该企业2006年底顺利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我县4家企业在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中,都得到了我局的积极帮扶。
四、突出重点,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局在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工作中注重抓重点、抓难点,狠抓涉及食品质量安全大要案查办,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抓重点区域监管。
目前全县食品生产主体51户,全县流通领域食品经营单位103户,其中食品零售商店占很大比率,从区域分布看,城镇和农村大体各占一半。
为此,除了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查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外,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大中型食品经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农村小食品店、小作坊等。
一是坚持“五不放过”。
组织精兵强将成立执法小分队,以城乡结合部、农村小食品店为重点,村村过、户户入、店
店查,进行拉网式排查,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规范了经营行为。
二是抓重点食品监测。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质量市场准入制度,以“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加强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粮、油、酒、蔬菜、水果、熟肉制品、奶及奶制品、豆制品、调味品、水产品、农产品、儿童食品、保健品等15种重点食品的监督检查。
三是抓重点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检查。
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及时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围绕食品销售旺季和夏季饮品、月饼集中销售及时组织专项执法检查。
我局执法人员节假日不休息,坚持日常巡查,密切监控食品市场动态,尽心尽责,在维护消费权益和食品安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还根据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组织专项检查。
四是狠抓大案要案查处。
对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近年来,我局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违法案件,较为典型的主要有:我局联合当地公安部门捣毁一销售假冒名酒黑窝点,现场查获五粮液、山西老白汾洒30多箱,案值达4.9万元,没收大量假冒商标标识包装。
为了有效的遏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非食品原料、添加剂进行食品加工,我局出动执法人员55人次,对全县的51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对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进行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给予了严厉打击,减少和消除了食源严厉打击利用有毒有害物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我局一举捣毁一销售假冒“柑粉饮料”的窝点,查获并没收假冒“乐”字牌柑粉饮料5000余袋。
在市场准入产品专项检查中,我局查获无食品质量安全QS标志的肉制品3000余袋,桶装饮用水200余桶,假冒调味
品200件,伪劣奶粉1000余袋等无证产品,有效地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抓好四项工作,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见到实效。
第一,加强食品监管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现场检查的能力,构筑起食品安全的防线,我局以监管人员为重点,专门建立了巡查制度和巡查纪律,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
要求监管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必须做到文明执法、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第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一是新购置执法专用车一辆,数码摄相机一部,加强食品监管的能力;二是围绕食品安全监管,投资16万元增加食品检验室仪器设备。
在原来仅能对食品检验理化指标的基础上,现能检验卫生指标,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开通1 2365投诉电话,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
第三,建立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信息档案库。
通过“走村串户入企”
的办法,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统一录入电子档案,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等底清数明,并实行“四图”:即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企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高危食品重点监控图,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监管。
第四,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源头监管责任制。
对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质量安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将辖区企业分为6个责任区,实施定企
业、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区域的五定监管模式,由专人负责对企业实施巡查、回访、监督抽查。
要求日常监管工作做到“三个不放过”,即企业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质量安全指标不达要求的不放过,质量教训不吸取的不放过。
不仅如此,我局高度重视监管网络的建设,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设立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16名,对他们进行培训,并做到持证上岗。
凡有食品生产企业和家庭作坊的村庄各设一名信息员,作为我局的监管“耳目”。
对举报揭发有功的协管员、信息员一律予以300-500元的奖励。
这样就确保了监管职责履行到位,对辖区食品加工企业和家庭作坊的监管到位,构筑起了食品质量安全的强大防线。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食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状况整体有了改善;食品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更加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加工业的质量安全自律意识得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今后我局将从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进一步下工夫,切实加大治本力度,巩固和深化整治工作成效,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质监工作新局面。
省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
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为人民群众营造食品放心消费环境,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尽的职责,更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全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内外关系,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食品安全的整治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结合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实际,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以实现食品安全无忧、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力度,紧紧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全面推行食品安全区域监管、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分类监管制度、商品承诺制度,强化市场巡查、重点商品抽查、专项整治、企业自律及社会监督、餐饮量化分级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由实体性监管转变为程序化监管,由以打为主转变为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新路子。
为消费者营造了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量大、头绪多、情况复杂,而又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责,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体现,只有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才能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为切实提高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聊城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多次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并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食品药品监管、农业、卫生、工商、质监、经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市政府分管市长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之间签定了《2006年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使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二是积极协调,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
广饶劣质奶粉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2006年聊城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聊城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文件,对于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加大了工作力度。
同时,我们依托我市的刑事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加强沟通与联系,积极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最大限度的发挥联合执法威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一)农产品源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一是制定国标、省标和地方行业规程110余种,建立县级农产品监测中心3处,市级监测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各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点也基本建立了农产品质量速检站点。
二是我们从实施产地认定入手,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3个系列9个品种,生产基地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82个,基地54个,面积125万亩。
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
今年以来,全市3次抽检了60余个绿色食品、无公害品种,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
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7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1000余份,展卖放心农资20余吨。
开展了三次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活动。
全市农业系统出动执法人员8817人次,检查企业808个(次),整顿市场881个,立案查处940起,结案853起,共查获农药33.35吨,化肥724.85吨,捣毁制售假窝点9个,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1500万元,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坑农害农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为有效控制食品源头污染,进一步维护农资市场经济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质监部门不断加强对工作力度,一是严格食品企业监管程序。
建立了全市69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把企业分为4个不同监管等级,按照食品日常监管“六统一”的要求,进行不同频次的现场巡查、定期检查,严把食品出厂关。
今年以来共巡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7600余次。
二是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责任。
市局与各县级局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各县级局与区域监管机构层层签订责任书,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三是深入开展专项检查。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乳饮料、含苏丹红食品、纯净水等食品质量专项检查,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248家,查处食品质量违法行为294起。
四是严格市场准入。
今年以来共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82家,审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材料220份,为企业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咨询780人次,有43家企业获得了48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对204家企业进行了年审、回访和发证后的监督工作。
五是制定了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对食品安全事件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一是全面实施流通领域商品准入,严把食品准入关口。
今年以来,工商部门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分步实施了流通领域商品准入。
根据大中型流通企业辐射面广、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特点,我们首先在我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实施了商品准入,并逐步在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流通企业和摊位在50个以上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全面展开,制定了《聊城市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实施方案》、《聊城市流通领域商品准入暂行规定》、《聊城市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工作考核办法》。
对16家试点企业进行了考核验收,分别授予15家企业“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工作示范单位”、“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工作合格单位”等荣誉称号进行了表彰,带动并促进了商品准入工作的开展。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严打违法行为。
根据《聊城市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及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2006年聊城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工商部门结合实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消费人群,定期或不定期的
开展了“儿童食品”、“夏季饮品”、“奶制品”“双节“等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一经发现,从重处罚,决不姑息,今年以来共查办案件 605 起,查扣假冒伪劣乳制品3174箱、注水肉3222公斤、过期变质食品5187公斤;查处食品商标侵权案件100余件,收缴、销毁商标标识6万余件(套),罚没款86万元。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教育和警示了广大经营者,震慑了违法分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完善巡查机制,加强动态监管。
为使食品安全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及时而准确把握食品安全状况,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完善了市场巡查机制。
严格落实属地综合监管责任制,重新划定监管区域,以监管示意图的形式明确各监管人员的监管区域、监管内容,责任到人;辖区工商所长与监管人员逐一签定了辖区监管责任书,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了监管人员的监管意识和责任心。
突出重点,严格巡查方式。
工作中,我们把经营业户的经营资格、商品质量、进货渠道作为市场巡查的重点内容和环节,以“六查六看”为巡查的主要方式进行巡查。
对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处罚,并对其不良行为记入档案。
同时,把食品安全监管与诚实守信、商品商标、广告等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食品质量在流通领域的全方位的有效监管。
四是推进自律建设,形成齐抓共管。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工商部门根据行业类别分别聘请了联络员,并建立了联络员制度,成立了行业协会,加强了经营者自我监督与互相监督,大大降低了违法行为的发生空间。
同时,工商部门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交流通报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治理措施,做到了经营者自我监督与行政监督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工商“以人为本”的监管理念,做到了人性化监管。
五是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为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以“工商所属地综合监管责任制”为基础,全面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
制定出台了进货验收制度、购销台帐制度、质量承诺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制度、信用公示制度、食品安全紧急预警制度等各项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并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保障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进行,增强了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对食品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