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

提升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

提升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

人?源自于自然,人类社会源自于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的过程。在对自然不断探求的过程中,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认识的内容也不断进步。人的认识就如同人类自身的发展一样,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初浅到深刻的规律。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同样如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海洋意识似乎没有西方人那么强烈,海洋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不如对西方国家影响那样广泛,当然,我们对海洋、海洋文化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逐步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需求也逐步加大,海洋在交流交往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

1认识海洋的重要意义

人类认识海洋、利用海洋最初的形式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向海索取食物。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用一句广为知晓的民间谚语可以概括,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二是建立海上通道。主要用于贸易往来或人员交流。但经过研究后不难发现,即便是这两种形式给人类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和巨大的。

首先,海洋是人类物质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在完成简单的商品交换,带来新的食物和其他没见过的产品的同时,也学会了这些可作为食物的植物的种植方式和其他产品的生产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有一封波斯统治者在给他手下一位总督的信中这样写道:

“你提出将幼发拉底河对岸的果树移植到亚洲更多的地方,以改善我的国家,这一计划我很赞同。……”其实,这只是一个缩影。在这一时期里,印度最先种养的棉花、甘蔗和鸡传播到了中国和西欧。中国又相继获得了葡萄藤、苜蓿、细香葱、黄瓜、无花果、芝麻、石榴树和胡桃树;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橘树、桃树、梨树、牡丹、杜鹃花、山茶和菊花传给了欧亚其他地区。无论是公元前水车的传播,还是后来的电灯电话、火车轮船的传播都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海洋在人类文化的传播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与上层建筑相关的意识形态,包括思想观念、文学、艺术和宗教等。人们在通过海洋进行着商品交流、生产方式交流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实际上是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文学艺术的相互学习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影响。伴

随着海上交流,中国的经典古籍被翻译介绍的西方;工艺美术品、服装、瓷器、扇子、绣品、银器、家具等被带到欧洲;与此同时,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知识,通过海路传入中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随着坚船利炮和各种商品进入了中国。当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也通过同样的渠道为我们所了解、熟悉和掌握,其中就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一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可见,海洋为人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为人类了解自身、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地增强,人类的思想意识和对海洋的认识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一方面,海洋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纽带,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另一方面,海上通道是海上贸易的经济命脉,对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巨大;同时,海洋中蕴藏的丰富的资源,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于是海洋又不可避免的成为世界各国博弈的战场。

中国是陆地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大国。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长达18000 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共计32000 多公里;岛屿有6500 多个;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约300 多万平方公里。我国海域广阔,资源丰富,所以中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重视海洋、管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政府合理合法的正当职责所在。习近平在2013 年7 月30 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内容

目前,关于海洋意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学者根据其不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何兆雄在《试论海洋意识》一文中提出“海洋意识指人类在与海洋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总和”。杨成志在《海洋意识初探》中提出“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所属海洋乃至世界海洋的认识以及对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的总称”。温广宇经过研究提

出,海洋意识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财富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竞争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安全意识等六个方面。千炎平将海洋意识定义为人们对海洋与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的总体认识或反映。冯梁认为21 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指21 世纪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对海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特别是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系统的理性认识。他认为海洋意识主要由海洋交通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空间意识、海洋科技意识、海洋博弈意识、海洋富国意识、靖海安邦意识、海洋崛起意识、科学开发海洋意识以及构建海上和谐世界意识等内容构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也具有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社会性。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看出千炎平的海洋意识定义更具有普遍意义一些。那么什么是海洋文化呢?“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海洋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因由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维方式、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

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和历史性等特征。

今天我们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日渐深入,涉及海洋地域文化、航海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环保文化、海洋文学、海洋艺术、海洋信仰、海洋旅游文化等广泛的领域。

3海洋意识的建立与海洋文化的传承

海洋意识的建立与海洋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受地域、历史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发展策略也会给其带来很大影响。要使全体人民都能建立海洋意识、自觉地传承海洋文化,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至少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 。

(1)国家要制定海洋发展战略。国家对海洋的态度,直接影响全体人民对海洋的态度,影响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投入,影响海洋产业的发展,影响海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海洋战略一般是指国家为控制、利用、保护和管理海洋而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海洋战略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确立海洋在国家的重要位置,提升海洋意识,制定海洋政策法律,建海洋事业推进体制,加强国家对海洋的宏观管理,促进海洋国际合作,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安全,加强海军建设,发展海洋教育、科技与海洋产业,提高海洋国际竞争力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