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西南玉米水稻发展现状

浅谈西南玉米水稻发展现状

浅谈西南玉米水稻发展现状
浅谈西南玉米水稻发展现状

浅谈西南玉米、水稻市场开发思路

新闻来源:吴大祥时间: 2008-07-09 09:54:51 随着种业市场变革的逐渐深入,种业公司之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从大中型品种销售——→专营品种销售——→品牌品种销——→品种同质化销售,从而演生出各种销售模式的相互竞争。

从03-04年度重型轰炸到——→04-05年度的抢滩登陆再到——→05-06年度战壕肉搏战——→06-07年度相持、体力消耗战—→07-08年度实力对抗、较量、生存、发展悠关。在种业这场混战中,战斗场景越来越升级,演绎了一部攻城掠地的典型战场。

这场战争也由远程到近距离、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逐渐淘汰、再到实力对抗、能量消耗,再到整合、重组形成规范,可以号称西南种业百团大战。在现有资源市场一定的情况下,各种业公司都在制定强有力的策略和方法,艰苦而努力地为在种业界占有一席之地而努力。

一、种业行业前景与现状

(一)前景

1、种业行业压缩制种面积,西北玉米、西南水稻制种面积大幅度下降

2、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行业监管在逐步加强,对品种审定、品种真实性、品种合法性坚强监管

3、国家对农业行业逐渐重视、对农业扶持、补贴力度加大

4、国际、国内粮油价格全面上涨,全面带动农业发展

5、种子质量提高,行业逐步发展成熟、销售逐步规范

6、外来资本陆续进入种业和外资种业公司,对行业输入资金、管理,从而加快行业规范、发展(比如奥瑞金美国上市、中化集团收购中种、先正达与三北合作、美国先锋等)

7、种业行情已经历开放、混乱、发展、逐步规范,在市场变革、竞争中逐步回暖

(二)现状

1、目前行业库存积压仍然严重,占用大量资金、行业负担重

2、行业经营次序混乱,市场竞争环境(品种、价格、质量、管理)恶劣

品种数量繁多、真实性差、套号现象

价格行情混乱、低价竞争、抛售普遍

质量良莠不齐、库存质量下降、以次充好

市场管理松散、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3、政府政策的调控(直补、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对市场的影响,导致市场在品种导向、价格、利润分配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生产成本增加、销售价格下滑、库存积压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份额缩小、销售模式转变、人力成本增加、现金流量缺乏让行业公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5、外资种业公司和外来资本进入无疑加速行业整合,导致行业血腥竞争,优胜劣汰

6、种业开放、发展、规范、变革过程中销售模式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流

二、西南市场销售现状

四川做为西南种业市场集散地,玉米、水稻对西南几省(黔、滇、渝、鄂、湘)起着风向标的作用。纵观整个种业市场,市场销售的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品种同质化、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市场供远大于求、品种之间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单一品种引领市场销售已一去不复返。

(一)整体情况

1、种业市场的供远远大于求,市场较为混乱,使各级代理商难以把握市场销售形式,对今年的销售量估计不足,缺乏信心。

2、销售渠道领域的恶性倒金字塔:四川种业界供应商(200多家左右)>区域中间代理商(50—60多家/县)>乡镇零售商(20—30多家/镇),使市场流通严重失

衡。 3、品种数量多,专营和借壳上市品种琳琅满目,据不完全在四川流通领域里光玉米就有400-500多个、水稻200-300个。种子包装用以前的审定号取商品名借壳上市的作法,甚至几个不同公司、不同商品名用一个审定号的作法。

4、部分公司采取种款赊销、低价或裸价(玉米5-6-7元/公斤、水稻4-5-12元/公斤)销售形式,在限价政策范围和直补内还是维持了流通领域里的高利润。

5、部分公司调低价格或部分赊销刺激市场铺货,在冲击的过程中有品牌公司不断的跟进也随之作出降价调整形成连锁反应,似有火上浇油、火更旺之势。

6、零售商追求高额利润和避免经营的风险,实行捆绑式销售等竞争方式:(把农民要购买地大公司品种价格作得较低,然后把量少独家的小品种作高价格一起销售。)

(二)、品种(多、杂、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仅玉米品种400多个接近500个、水稻200多个,市级300个以上,县级200个以上,零售门市40个以上。

(三)、宣传陷入误区:

1、栽培技术不切实际(平坝、丘陵、山区均适宜,抗旱、抗病、耐脊全都有)。

2、过多的注重包装质量及图案

3、宣传画、展板相互攀比。

4、电视广告铺天盖地

5、夸张的实物宣传,甚至假冒。

6、品种的产量水分过大(要多高产就多高产,浮夸)。

7、直补政策的空隙和内部操作

(四)、销售状况

1、大部分供应商,代理商、零售商寻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导致无序竞争。

2、同质化高利润销售

3、利用商业、非商业、管理、执法等各种途径销售。

4、小品种、套号品种投放量绝对控制,人为的恶意炒作。

5、本末倒置,渠道建设和管理简单。

6、包装内外不符,以次充好或以好充次

三、西南玉米、水稻市场容量、销售潜力大

(一)玉米:

区域面积(万亩)用种量(万公斤)

贵州1000 1000

云南1000 1500

重庆750 800

四川2500 2800

陕西汉中230 350

陕西安康200 300

小计6750

(二)水稻:

区域面积(万亩)用种量(万公斤)备注

贵州1200 1100

云南600 500 有1400万亩常规种面积

重庆800 700

四川2500 2200 水稻制种面积大

陕西汉中200 180

陕西安康55 50

小计4730

四、西南农村玉米、水稻种植现状

1、西南区域以丘陵、山区为主,农村土地分散、不集中成遍、依山成梯状分布、单位面积小。

2、国家政策导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农村劳动力的输出等原因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抛荒现象严重。

3、种植交通不方便、地处偏远、一家一户3-5亩地,种植全靠人力运输需要强大劳动力。

4、农民种植整体水平下降,种植方式粗放,现农村中、青年老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剩余386199部队,(38是指中年妇女、61是指儿童、99指老人)

5、西南近年来气候在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降水时间与农作物季节、降水量减少变化,严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在水源缺乏区域水田改旱现象较多。

五、西南市场玉米、水稻需求品种类型

(一)玉米:

1、穗大、穗长:

种植密度由整体下降由3200—3500株/亩降2500—3000株/亩

农民种植自给自足,不会对玉米收成整体测量,收成好坏以玉米果穗大小感觉或以收获背篓多少估计,

从玉米乳熟—腊熟就开始食用、饲用根本无法准确收获产量

2、中杆抗倒:

西南以坡地为主,山区土瘠薄,要求玉米中杆抗倒

3、抗病:

山区气候潮湿,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容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4、适应性广:

西南山区呈现立体气候、温差大,丘陵高温高湿、山区定温多雨。

玉米在丘陵容易受高温影响出现生长受挫、空杆、结实率低等现象;玉米在丘陵容易低温多雨影响出现光照不充分、苞叶不紧灌雨烂籽、穗萌、容易纹枯病、大小斑病致减产等现象

(二)水稻:

1、大穗、高产:

西南山区水稻田呈梯田分布,在大田作物中水稻种植投入人力、物力是最多,在劳动里缺乏情况下现种植密度由整体下降,亩用种量从1.5公斤/亩逐渐到1公斤/亩,到现目前平均0.8公斤/亩。

山区农村以大米作为主食用,在种植密度变小、面积萎缩情况下大穗、高产就成为了农民喜欢品种。

2、抗病:

西南山区气温是适合稻瘟病高发区,稻瘟病在各个生长阶段发生都会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特别是稻颈瘟会成为毁灭性灾害,并且只能防治不能根治。

3、耐肥、抗到:

山区水稻种植化学肥料使用比例大、气候高温高湿,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旺盛容易在苗期徒长,影响产量。山区水稻田瘠薄、面积少,要求水稻中杆抗倒,容易出现穗萌现象

4、逐渐从高产向米质优发展:

随着农村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对食用大米品质要求逐步被提到日程上来。

(三)未来3-5年长江流域水稻品种需求

1、2008-2009长江上游中稻区高产、稀植、大穗、中熟冈优系列为主如冈优725、冈优188等;长江上游山区如贵州、华南稻区主要以中早熟、优质为主如内香优、川香、宜香等香优系列。

2、2010-2012长江上游中稻区要过度到三系优质、高产、中熟为主;长江上游山区如贵州、华南稻区主

要以高产、优质中早熟为主。

3、2008-2010长江中下游主要以两系优质稻为主如两优6326、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两优培九等两优系列。适当搭配高产、稀植、大穗、中熟品种如冈优725、冈优188等

4、2010-2012长江中下游还是与如两优6326、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两优培九等两优系列相近似品种为主,主要突出抗到性、米质优、产量。加大三系优质示范区域,填补因自然气候导致两系的不稳定。

六、玉米、水稻品种品种来源主要方式:

1、建立科研结构,自行选育:

优点:科研自主化、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

缺点:投资大、见效慢,

2、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

优点:研发实力强、产品见效快、品种线丰富

缺点:投资大、产品产权风险大、不稳定

3、产品整体商业购买:

优点:前期投入少、产品见效快、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多样

缺点:投资大、生产、销售、收益风险大

4、产品商业购买、整体换血:只使用购买商品审定号,用表现较好自主品种从试验示范开始整体更换。优点:前期投入少、投资小、产品见效快、生产、销售可控性大。

缺点:缺乏长期发展、商业短期行为。

建议:立足市场、制定短期、长期规划,从第4步、3步、2、步、1步开始回走,从商业购买起步,逐渐实现建立自主科研机构终极目标。

投资逐步加大、加强;

风险方面是逐步规避;

效益来讲逐步增加;

经营规模是逐步扩大;

七、玉米、水稻品种布局、规划

(一)、品种布局

1、实现各品种规划和布局要合理、重点要突出、目标要明确、费用要合理。

2、确定三个重点:

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客户

3、在重点区域的市场核心品种,重拳出击,投入主要人力、财力及技术支持争取占领市场最大份额,提升了销量,为公司创造出合理的利润。

如何实行差异化营销稳住老品种销售是目前竞争重要策略(品种差异化运作、政策导向质量提升、技术服务)。

(二)、品种规划

1、对我们产品精耕细作,要针对每一个品种准确定位,要进行3-5年长期生产、宣传、销售、打造规划

2、在销售策略上要有利润高、低品种,销量大、小配合,

3、既要有赚钱品种、也有考虑消化库存品种,以利润指标为中心,部分销量极少、赔钱品种可以放弃

4、要有销售量突破品种、也要有严格控制市场销量品种

八、生产控制服务

1、注重质量:四项指标中特别是芽率、纯度

2、种子商品性:外观、色泽、饱满

3、生产目标控制:同销售沟通分品种形成连续三年生产规划,避免生产重复、无计划,尽量做到畅销品种不盲目、搭配品种不积压

4、规避生产技术风险:防止畅销品种因技术原因减产、绝收、质量事故、报废

九、销售管理服务

(一)、销售流程:

确定销售思路——渠道梳理——渠道建设——客户拜访——沟通了解——达成共识——合作意向——公司理念沟通——合同签定——销售政策沟通、落实——销售回款——货物发运——政策执行——辅助销售——销售收尾——货物调剂——销售结束——退货——财务核对——结算等。

(二)、营销服务

1、品种规划和布局

2、行业发展前景

3、目前市场销售现状

4、营销理念引导

5、把公司销售政策和客户有效沟通,在政策范围内并根据不同客户、区域、市场情况共同制定

6、乡镇网络建设、梳理

7、切实、可行、详细销售方案并记录。在方案中要明确共同目标和任务

8、做好客户精算师,学会给客户算帐,要把公司政策和客户得到利益通过数字表达出来

9、针对市场发生、或变化情况共同商量对策。

10、对市场投诉及时调查、解决,消除隐患

(三)、对合作伙伴增值服务

1、培训:对经销商提供业务、管理方面培训能提高合作积极性、经营能力

2、经营规划:协助经销商对经营开展长远规划。

3、营销团队建设

4、理财:帮助经销商做

十、渠道建设、整合服务

1、玉米、水稻渠道进行相互补充、调整,平衡了品种资源、达到优势充分利用。

2、规范操作:实行双品牌、多渠道、分产品线差异化运作思路:

多品牌包装促进个别品种上量

同一品种包装差异化促进销售

3、对渠道客户的激励要求简单、清晰,准确、及时、全面宣贯公司的激励政策有效调动渠道积极性

4、在与客户帐务、往来清晰准确,遗留问题及时处理,树立渠道对公司信任。加强对公司文化、理念了解深入了解(主要经营优势:品牌、公司营销理、诚信经营、创新、资金实力产品质量、科研选育、管理规范、服务等)

5、渠道是营销的营销的根本:渠道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渠道建设中根据品种定渠道的思路,存在很大风险,相反根据渠道定品种是最贴近市场的渠道调整方式。

6、据客户素质现状,制定不同的帮扶和提升策略:

(1)对销售能力强的客户着重提高其忠诚度,

(2)对销售能力一般的客户要进行培训,提升其能力,

(3)对调整后或新渠道加强对公司文化、营销理念宣传

(4)对销售能力差的客户进行淘汰

7、渠道评估工作:要求各个营销中心在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按照公司对客户评估的文件要求充分评估现有客户的经营能力、对公司品种的重视程度等,把经营我公司品种占其总销售量的比例做为一项重要指标8、目前中心主流渠道是:公司-经销商-零售商-农民:该渠道承担上量、盈利品种

优点:容量相对大,公司运作熟悉。

缺点:销售的品种要有较高盈利能力。但随着我们品种增多,部分品种老化,盈利能力降低,该渠道无法通过这些品种。

建议:在主流渠道畅通、安全情况下也辅助非主流渠道:公司-零售商-农民:公司-让利打包给某经销商(个体)零售商-农民等灵活多变方式进行销售,目前有个别中小公司已经开发这样渠道。这种渠道基本才应是的清库品种和投放有风险品种主要渠道。

十一、财务管理服务

(一)、财务与销售结合

1、财务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客户关心两大问题(钱和物)

2、接收客户货款应及时准确的反馈给客户,客户在查询中存在资源浪费情况

3(客户查询:客户打款—发传真—销售人员—财务—销售人员—客户,查询时间长、效率底,如果周末、或传真交接可能延误)

4、财务提供和客户准确财务往来帐明细复杂、非专业人员难看懂

5、财务提供和客户品种销售、退货明细容易出现偏差

(二)、财务与经营结合

1、财务的有效管理产生效益、节约资源,尤其是在种子行情利润空间不大的情况下,财务精打细算更加是出效益。

2、严格财务实预算,财务与经营相结合,销售费用记入销售人员,费用分摊到销售人员销售成本,让每一个人员都是参与,盘算自己的开支与给公司的收益,这样就能实现有效的费用开支产生效益最大化。

十二、货运、物流服务

1、准确:要求品种、数量、编码准确,特别是货物出库客户单位、物流编码扫描,关系到市场窜货查询,去年出现品种出库未扫描、扫描客户错误等造成市场无法查询、客户抱怨大

2、方便:市场销售发生变化,客户提货形成少吃多餐现象,要求我们能方便客户

3、快捷:由于资金缺乏、周转客户打款就要求发货,要求我们有方便、快捷物流体系

4、安全:,种子运输存在散漏、雨淋报废情况,货物价值是客户资产,要求尽可能安全

5、成本:销售利润逐渐下降,货运成本是客户较重要收益指标,要求我们在正常情况下为客户降低成本产生效益

十三、技术服务

1、生态区域调查

2、品种适应性种植试验(带状试验)

3、品种试验、示范、展示

4、国家、省区试跟踪

5、不同品种突出特性有效宣传

6、农民种植技术服务

十四、市场竞争情况

(一)、价格竞争成为市场竞争主要形式

1、价格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流:今年的价格战的规模和范围都超过以前。

2、销售在品种同质化、市场竞争无序、库存积压量大情况下、打价格战就表现为最为惨痛和有效竞争方式

3、从上游供应商到终端的零售商都在价格战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价格表现出两种形式:提货价低的品种,零售价也低,提货价高的品种,零售价却提不高,中间销售利润压缩严重。

(二)价格战形成原因及在渠道中表现

1、供应商:同类型、清库品种,通过低价、裸价销售。这种不顾成本的销售无形拉低大市的价格,也给经销商和零售商提供了打价格战的条件。

2、经销商:由于大市的低价位行情,以及赊销的模式被动地卷入到价格战中,大部分经销商是在微利甚至亏本保客户。这也导致一些市场的主流品种由于市场维护等原因,实行超低的裸价销售。

3、零售商:独家销售的小品种提高价格卖(利润较高),大公司、大路品种拼命降价卖(利润低)。

4、终端采用捆绑式销售:向同一农民推荐利润较高、风险大和利润低、安全品种搭配销售,既取得高利润

又减低风险。

十五、市场变化中思考

目前行业库存积压仍然严重,占用大量资金、行业负担重;行业经营次序混乱,市场竞争环境恶劣:政府政策的调控(直补、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对市场的影响;生产成本增加、销售价格下滑;外资种业公司和外来资本进入无疑加速行业整合等;种业开放、发展、规范、变革过程中价格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流,销售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销售服务思考

1、销售目标合理:

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制定,任务的下达要现实,贴近市场,不能形成水中月亮,提高销售人员积极性

2、销售要以利润指标为中心:

各市场销售人员以利润指标为中心进行财务管理,更合理、有效使用资源,在宣传、促销等方面节约费用3、财务与经营结合、财务与销售结合:

财务服务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控制预算、节约成本、合理分配资源、产生效益管理职能。

4、产品定位:

针对玉米、水稻主要产品根据不同中心、市场进行细分,在销售策略制定上有利润高、利润低品种,主线销售上量品种、辅助补充销售品种,既有赚钱品种、也考虑消化库存品种,在销售量实现突破品种、也严格控制市场销量品种。

5、政策定位:

年度营销方案中重点要求、渠道激励、宣传促销、发货与退货、市场管理等方面要实现了销售战略、战术良好结合;

6、渠道激励:

对渠道客户的激励要求简单、清晰,准确、及时、全面宣贯公司的激励政策有效调动渠道积极性

7、品种分品牌、分包装运作:

丰富了产品线、拓展了市场销售宽度、满足新老客户需求(利润、包装、差异化运作)

8、市场赊销:

赊销是营销政策中的一把双刃剑,要能准确评估客户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等级、把握客户的销售情况、市场进度。

9、工作、思维方式转变:

市场销售中思维方式从如何单一提高销售量转变到对市场多因素的思考,关注从销售量、成本、利润空间、价格走势、市场维护、销售费用控制、市场变化、政策影响等多方位的平衡,在渠道调整、宣传促销、品种投放等方面从效应进行整体思考,提高市场销售和人员水平。

(二)服务开展工作思考:

1、围绕农民服务开展营销工作,农民技术服务工作有效展开方式?

2、以品种适应性种植试验(带状试验)、示范开展、落实、跟踪重视程度?

3、服务意识在每一个人心中转变、重视程度?

4、服务需要创新?

5、组织构架和资源配置未能跟上服务要求的转变?

十六、市场发展思考:

西南区域以丘陵、山区为主,农村土地分散、农民玉米种植水平下降、地处偏远、一家一户两三亩地,说到服务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但在目前种业低迷、微利润时期具体应该怎么做却成了拦路虎…...(要围绕农民服务开展营销工作,以品种适应性种植试验(带状试验)、试验示范贯穿营销服务内容主线,作好各生态区域调查、品种规划、农户信息等日常营销服务工作。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全面落实,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投放在选择的乡镇、重点品种,用服务拉动销售,建立堡垒户、堡垒村、堡垒乡镇,逐步展开和稳步推进,以点带面在市场上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这应该是目前在没有更好办法情况下比较

好的思路了,竞争就体现在思路上而且要看谁先做,谁做得细,谁能坚持做……

种业市场和其他行业一样会经历开放、发展、调整、整合、重组、再发展的过程。这场战争也由远程到近距离、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逐渐淘汰、再到实力对抗、能量消耗,再到整合、重组、扩张形成规范、再稳健发展……我们在看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行业希望,种业关系国计民生在政府大力关注和市场运转中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注:

十七、以优质服务——决胜终端:

服务作为贯穿种子生产、加工、物流、销售、财务、田间播种、生长、管理、收获整个过程,不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一项浩大技术、营销管理工程,需要公司各部门全力配合,才能全面开展,在定位上相应与之建立相应组织构架和资源配置。

整个种业人在思考种业发展,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的行业,他们现在在做什么?这也是种业界少数种子企业正在转型——农业服务!以优质服务——决胜终端!

青贮玉米及其经济效益

青贮玉米及其经济效益 陈自胜孙中心徐安凯 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吉农高新技术股份公司 青贮饲料是将青饲料装入密闭的容器内,在厌氧条件下,靠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可长期保存的饲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畜产品质量和降低饲养成本,一些牧业较发达的国家,多采用减少粮谷饲料和干草的用量,而提高青贮饲料的比例,以促进肉牛、乳牛饲养业的发展。主要青贮原料有玉米、甜高粱、大麦、向日葵和混合牧草等。但以青贮玉米占多数,经济效益优于其它原料。 1、青贮玉米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青贮玉米是用做制作青贮饲料的专用品种,其特点是植株高大,茎叶繁茂,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每公顷产量多在5~6万kg。在欧、美许多国家中,玉米青贮饲料早已成为肉牛育肥的强化饲料。美国青贮玉米播种面积已达355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2%以上。法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144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以上,在全国28.6万个农场中,有36%的农场制作玉米青贮饲料,匈牙利全国每年制作青贮饲料700万t,其中85%以上是玉米青贮饲料。俄罗斯青贮饲料中有80%是由玉米加工而成的,在粗饲料和多汁饲料的日粮组成中,玉米青贮饲料占40%的饲料单位。 青贮玉米不仅在冬季气候较寒冷的国家广泛应用,而在气候温暖的西欧和北欧等一些国家也受到欢迎。意大利青贮玉米的面积已发展到50万hm2,年制作青饲料1500万t,占各种饲料总量的18%。荷兰是生产花卉著称的国家,土地面积不大,但用于种植青贮玉米的土地已达到17.7万hm2,占各类饲料总量的30%以上。日本奶牛和肉牛饲养业过去是以青饲料为主,近年来逐渐改变为常年利用青贮饲料,主要原因是青贮玉米产量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玉米青贮饲料年产量达630万t,其次是全年饲料和养分稳定平衡供给,有利于家畜产品的增产。青贮玉米机械化程度高,集中调制,常年喂用,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1954年,我国研究出利用玉米子实收获后的秸秆进行青(黄)贮,在全国“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为我国草食家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青贮玉米多年来一直在国营种畜场、奶牛场和养羊场里种植,已成为冬春家畜不可缺少的重要饲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形势的好转,许多牛、羊饲养专业户也纷纷种植玉米,制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 2、玉米青贮饲料营养价值与经济效益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 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 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 3.2亿亩增加到 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 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 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 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促

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 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 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 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 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 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 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 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 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 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 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 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 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和不同地区生产条件进行 抗逆性育种。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和围绕生产成本的竞争

青冈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青冈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言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谷类作物。1998年开始玉米总产量已经超过稻谷和小麦,居世界首位。玉米不仅生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而且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因此,20年来世界玉米生产发展迅速,预计21世纪玉米生产发展前景广阔。世界玉米工业的大发展,尤其是用玉米制造酒精在21世纪会有大规模的发展。随着地球上一次性能源的日趋枯竭,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新的世纪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玉米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水平的提高,总产量增加。近年来国际能源危机不断显露,世界能源日见紧缺,价格高启,而燃料乙醇却以它低廉的价格和环保优势,以迅雷之势打入市场。玉米作为生产乙醇的原材料,需求迅猛增长。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我国玉米深加上产品已有1000多个品种,主要有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糖系列、变性淀粉系列、医药类系列、发酵类系列及副产品系列等几大类。重点产品有玉米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味精、食用酒精与燃料乙醇、赖氨酸、化工醇等。 1 青冈县的玉米生产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青冈县玉米生产快速发展。可以概括为:种植面积在波动中增长,由1990年的58579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115510公顷,面积翻番;产量稳步增加到2010年的101.2万吨,是1990年的5倍;随着加工企业的进入,加工业迅速扩大。 1.1 玉米种植情况 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耕地面积216.1万亩,处在举世闻名的寒地黑土地带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区位条件,使青冈跻身全国粮食主产区之列。玉米在青冈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始终是种植业的当家品种。近年来,玉米面积年均稳定在180万亩左右,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百万亩绿色玉米生产基地县。优良的玉米品质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青冈发展玉米产业提供了坚强保证。 1.1.1 玉米播种面积的变化 1990年以来到2010年,青冈县玉米种植面积依次为58579公顷、68768公顷、65579公顷、50775公顷、56893公顷、69987公顷、83351公顷、80043公顷、65588公顷、68524公顷、45551公顷、67298公顷、86126公顷、80034公顷、92238公顷、94207公顷、96872

2020年青贮玉米品种产业化及种养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青贮玉米品种产业化及种养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10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3) 1、“粮改饲”是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模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3) 2、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是实现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4) 3、青贮玉米为牧业提供不可替代的饲料保障 (5)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5) 1、“粮改饲”政策推进青贮玉米产业快速发展 (5) 2、公司具有青贮玉米的品种研发实力和种质资源储备 (6) 3、公司与下游企业已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促进业务发展 (6) 四、项目投资概算 (7)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7) 六、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8)

一、项目概况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的政策,公司利用自有品种、技术、品牌等优势,在做强核心种业的基础上,围绕与种业相关的下游产业链业务积极布局,开展与产业链相关的规模性养殖企业的合作,与养殖企业等相关品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发展青贮玉米业务,实现优质品种向优质奶源的转化。 公司拟筛选并利用优质青贮玉米种质资源,在具备条件的种植区域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作,确定大田种植订单、提供专用种子及配套技术服务;种植结束后,统一安排田间收割,收购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的农产品定向销售给养殖企业等相关品牌公司。本项目预计建成并完全达产后于全国各区域的种植面积合计将达到约40万亩,年平均销售青贮玉米约88万吨,其中青贮玉米(裹包)约为17.6万吨,青贮玉米(散料)约为70.4万吨。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粮改饲”是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模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当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着产业资源分散、产业链条分割、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供需不平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技术与管理水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青贮玉米及其经济效益

青贮玉米及其经济效益 青贮饲料是将青饲料装入密闭的容器内,在厌氧条件下,靠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可长期保存的饲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为了.. 青贮饲料是将青饲料装入密闭的容器内,在厌氧条件下,靠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可长期保存的饲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畜产品质量和降低饲养成本,一些牧业较发达的国家,多采用减少粮谷饲料和干草的用量,而提高青贮饲料的比例,以促进肉牛、乳牛饲养业的发展。主要青贮原料有玉米、甜高粱、大麦、向日葵和混合牧草等。但以青贮玉米占多数,经济效益优于其它原料。 1、青贮玉米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青贮玉米是用做制作青贮饲料的专用品种,其特点是植株高大,茎叶繁茂,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每公顷产量多在5~6万kg。在欧、美许多国家中,玉米青贮饲料早已成为肉牛育肥的强化饲料。美国青贮玉米播种面积已达355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2%以上。法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144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以上,在全国28.6万个农场中,有36%的农场制作玉米青贮饲料,匈牙利全国每年制作青贮饲料700万t,其中85%以上是玉米青贮饲料。俄罗斯青贮饲料中有80%是由玉米加工而成的,在粗饲料和多汁饲料的日粮组成中,玉米青贮饲料占40%的饲料单位。 青贮玉米不仅在冬季气候较寒冷的国家广泛应用,而在气候温暖的西欧和北欧等一些国家也受到欢迎。意大利青贮玉米的面积已发展到50万hm2,年制作青饲料1500万t,占各种饲料总量的18%。荷兰是生产花卉著称的国家,土地面积不大,但用于种植青贮玉米的土地已达到17.7万hm2,占各类饲料总量的30%以上。日本奶牛和肉牛饲养业过去是以青饲料为主,近年来逐渐改变为常年利用青贮饲料,主要原因是青贮玉米产量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玉米青贮饲料年产量达630万t,其次是全年饲料和养分稳定平衡供给,有利于家畜产品的增产。青贮玉米机械化程度高,集中调制,常年喂用,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1954年,我国研究出利用玉米子实收获后的秸秆进行青(黄)贮,在全国“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为我国草食家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青贮玉米多年来一直在国营种畜场、奶牛场和养羊场里种植,已成为冬春家畜不可缺少的重要饲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形势的好转,许多牛、羊饲养专业户也纷纷种植玉米,制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 2、玉米青贮饲料营养价值与经济效益 玉米青贮饲料之所以受到许多畜牧业发达国家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 2.1、玉米青贮饲料营养成分 玉米青贮饲料在常态下含水率为75%左右,若按风干状态计算,大致为4kg折合1kg,

玉米国内外前景

(一)简述 1、国内外的现状及趋势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都居小麦之后,居第二位,在中国居水稻之后,也是第二位。 分析世界玉米主产国的玉米生产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种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量大幅度增加。有代表性的国家是中国、巴西、墨西哥和美国。第二类是种植面积减少,依靠提高单产增加了总产量,像阿根廷、泰国、印度等国家。第三类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依靠提高单产而增加总产量,法国是典型例子。第四类是种植面积减少,单产水平也有所下降,导致总产量大幅度减少,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属这种类型。 二、玉米生产发展前景 玉米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对玉米的需求。玉米不仅高产稳产,生产潜力大,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玉米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谷物。60~90年代,世界玉米消费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全世界玉米消费量70年代比60年代增长了43.4%,80年代比70年代增长了31.8%,90年代又比80

年代增长了17.9%。90年代统计表明,全世界生产的玉米有68%左右用作饲料,15%的玉米直接用作口粮和人类食品,8%左右用作工业原料。当今的玉米已经发展成为集饲料、口粮和工业原料为一身的重要谷类作物。90年代期间,世界玉米的需求量以年均2.6%的速度递增。预计在今后的5~10年间,由于各国畜牧业的大发展,饲料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年均2%-3%的水平,至2015年世界饲料产量将达到7.0亿t,这就要求有更大量的玉米作原料。 世界玉米工业的大发展,尤其是用玉米制造酒精在21世纪会有大规模的发展。随着地球上一次性能源的日趋枯竭,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新的世纪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01年美国燃料乙醇消费量为630万t,巴西的消费量在1028万t。实践证明,应用乙醇作燃料可以刺激农业、维护粮价、完善能源安全体系、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此,许多农业资源国家都已相继制订规划,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工业,这就要求有大量玉米作为原料。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随着人口的增加,畜牧业和玉米工业的大发展,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会有大幅度增加。 玉米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水平的提高,总产量增加。预计在今后的5-10年内,世界玉米面积将由90年代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4):39~41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唐久荣 摘要:分析了我省玉米生产基本概况、生产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影响我省种植玉米面积的主要因素。明确了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并提出发展我省玉米生产的对策。既提高玉米单产、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加强玉米种业管理、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扩种青贮玉米、调整育种目标、改进玉米品质等。 关键词: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 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767(2006)04-0039-03 The Complexion of Corn Prod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Tactic GUO Xiao-ming (The Institute of Maiz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dvantage, shortage of the production of cor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mea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it's planting. And talks abou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tactic of the corn production, that is improving the yield of corn, con- dition of corn production, scientific devotion, the management the seeds, deeper machining of corn, the area of silage maize, the quality of maize and adjusting the target of the breeding, and so on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 maize; corn production; tactic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其播种面积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二位,仅次于大豆;总产量约占全省粮豆总产量的40%,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因此,玉米生产形势的好坏、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我国的玉米生产和玉米市场的走向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作物杂志,2004,(2):25.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状况,对明确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玉米带最北部,玉米种植几乎遍布全省,但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我省第一、二、三积温带,即北纬

中国青贮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青贮产业的地位 2013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773号公告《饲料原料目录》中,规范了青贮定义,在饲料目录中将青贮饲料这一粗饲料予以定位。 将青贮饲料划分为半干青贮饲料、黄贮饲料、青贮饲料三大类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 农业部2015年新启动的农业试验示范项目,“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已于2015年4月1日在河北衡水开始实施。 2016年中央财政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将加大支持力度,将“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试点县从30个增加到100个,到2020年,青贮玉米面积预计将达到2500万亩。 二、青贮产业现状 (一)全国主要青贮饲料产量情况 玉米青贮优势产区: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宁夏、北京、山西、天津等地 玉米秸秆黄贮优势产区:山东、河南、陕西、新疆、吉林等地 苜蓿青贮产区:安徽、辽宁 燕麦青贮产区:河北西北部、安徽、江苏、上海等地 麦类饲草的青贮产区:江苏、河南等地 高粱属牧草青贮产区:河北、山东、甘肃等地 黑麦草青贮产区:江苏、四川等地 2013年全国青贮饲料产量约为28672万吨 作物秸秆青贮产量约19315万吨,67% 一年生饲草青贮产量6122万吨,21% 多年生饲草青贮产量3235万吨,11% 青贮规模最大的为玉米秸秆青贮,其次为全株玉米青贮。 (二)中国目前青贮产量与产值估算 以目前的奶牛养殖规模(1400万头,45%为规模化养殖)、肉牛养殖量(存栏6000万头、出栏2400多万头)、羊饲养量(存栏约2.8亿只、出栏约2.7亿只)。 按照调查市场状况,估计目前每年生产各类青贮饲料约2.6亿吨,总值约870亿元。 三、青贮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品种类多样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学 研究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7年5月

摘要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市场容量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玉米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在产量、进出口、需求等多方面对目前玉米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了目前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玉米需求;发展趋势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grain crop in our country. It is rich in nutrition, healthy and large in market capacit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 sources for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ain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use of high-tech means to increase corn production, while making corn in more area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cor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eed crop, but also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in the food, chemical, fue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deman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rn industry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summed up the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and on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 Keyword: Maize production development;Corn demand;Developing trend 目录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作物之一,是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玉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喜暖湿气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玉米产量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的发展。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问题和差距生产总量生产条件 I

Abstract Corn as China's three largest crop, maize i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feed crop and economic crop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ational econom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rn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ivation, because of its hi humid climate, in our country major area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Maize yield,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Corn is China's second largest food crop. Since 2003, pull in the market, our country corn supply demand relations by supply exceeds demand gradually shifted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supply slant tight situatio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rn production to ensure grain safety of China, increase farmer income, promoting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has important meaning Key words: Cor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problem and gap production tot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II

玉米市场发展前景

玉米市场发展前景 玉米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已恢复深加工产品出口补贴,东北地区对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给予补贴,玉米燃料乙醇也有望增长,而且在生猪存栏恢复、进 口替代品数量下降、小麦替代量下降的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2017 年国内玉米需求将会上涨。根据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到2020年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5000万亩,2016年共减少约3000万亩。2017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将进一步下降,约减少1000万亩。 尽管玉米供给有所下降,但预计下一年度我国玉米市场维持正结余,加之庞大的临储库存,我国玉米供应仍然宽松。特别是2016年 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建立了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玉米 价格随行就市,国家不再出面收购,由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收购, 将进一步加大玉米价格下行压力。预计2017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 进一步低于2016年的价格水平。 1、中国玉米产量分析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总产量全球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占全球总产量25%左右,产量超过2亿吨。我国玉米生产区域虽然分布 比较广泛,但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主产区生产了全国40%以 上的玉米,上述地区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1000-1400万公顷,正常 年份玉米产量6000-9000万吨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产地。其次,华北黄淮地区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1000-1100万公顷,正常 年份玉米产量为60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30%。 2、中国玉米消费量分析 2、2000-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增长1.22亿吨,而玉米产量 就增长了1.26亿吨,即全部增产都来自于玉米。如今原来超过80% 种大豆的面积已转种玉米,且去年秋季玉米获得超级丰收,造成市

青贮玉米经济效益

由于玉米种植生长周期短(一般为100 天一120 天), 生产管理简单, 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好。与种植其它粮食作物对比效益可观, 故而本地老百姓种植玉米的兴趣有增无减。但是大面积种植玉米在给当地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难题: 海量的玉米杆如何处理? 过去农户处理玉米杆有三种方法:一是割掉晒干用车拉回家当柴烧;二是割掉收集堆放在田间地头或沟渠里, 任其自然腐烂;三是长在田里, 干后收集起来放火烧掉; 近十几年来, 由于家庭结构不断小型化, 农民经济条件不断好转, 烧柴灶的农户逐渐减少, 大部分改用电、煤气做饭。于是大量玉米杆只能堆放在田头沟渠里腐烂或干后在农田里放火烧掉。由于玉米杆新鲜时又湿又重, 不易晒干, 堆放后也长时间不易烂掉, 农民又等着翻耕土地腾茬口, 所以广大农户在尝到种玉米甜头的同时, 又一直为大量的玉米杆困惑头痛。“粮改饲”政策的实行,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一、种植效益: 1、农户多赚钱: (1)籽实玉米:当地玉米每亩大概产500kg,现在玉米价格大概在1.6元/kg,农户每亩地玉米收成大概800元,而每亩地收割需要40-50元,运输、晾晒、脱粒需要劳动力3人次成本约150元,农户净收成600元左右。 (2)青贮玉米:按每亩产新鲜玉米秸秆3000kg,按每亩0.26元/kg计算。农户每亩净收成是780元左右。农户种植青贮玉米相比籽

实玉米每亩的纯收入提高30%左右。 (3)由于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腊熟前期,而籽实玉米的收获期必须在完熟期以后。所以青贮玉米可以比籽实玉米提前1个月左右。在这段黄金时期农户可以选择种种植一茬快速生长的蔬菜作物,提高农户收入。 2、农户省事、省力 (1)全株玉米留茬高度10cm,此高度农户可以直接用旋耕机打碎,不影响其他作物种植,而且让农户省去了处理秸秆的人力物力。 (2)收购全株青贮玉米的一切人力及费用都是由负责收购的公司全包,不耽误农户正常工作,省时、省事、省心。 二、养殖效益 采用青贮玉米杆加精料饲喂奶牛,比干草加精料饲喂奶牛成本明显降低 (1)经过对比核算发现:每头牛每年节约成本为300元左右; (2)按照饲喂青贮玉米和饲喂干草奶牛产奶量计算:一头奶牛一年可以多产奶500kg。可多获得收益500kgX3.8元/kg=1900元。 (3)玉米杆经过青贮后, 营养成份丰富全面,气味清香酸甜, 柔软多汁适口, 消化率较高,可节省1/5的精饲料。饲喂玉米青贮饲料比未使用青贮饲料成本降低了至少10% 玉米种植面积大,周围农户的玉米能完全满足养殖需求。而且 青贮技术成熟,经过青贮后, 营养成份丰富全面, 气味清香酸甜, 柔软多汁适口, 消化率较高。

西盟县青贮玉米发展对策

西盟县青贮玉米发展对策 作者:李丽坤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6期 李丽坤 随着农业供给侧性改革,肉牛养殖已成为西盟县的一项脱贫项目产业,为积极推进肉牛产 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青贮玉米的生产已列入全县的主要科技推广项目,是农民增收的渠道和产 业脱贫的主抓项目。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南部,总面积1353.57 km2,全县辖五镇二乡,总人 口95 994人。境内100%为山区,地形复杂,年降水量丰富,日照适中,气候温和湿润,雨量 充沛,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温暖如春”的特点;全县海拔 在590~2400 m,年平均气温19.6 ℃,年平均降水量1840.6 mm,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82.6 h,年平均积温7154.0 d·℃,全年无霜,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适宜于水稻、玉米、陆稻、小麦、蔬菜、油菜、茶叶、橡胶、甘蔗等作物生长。 一、发展现状 2018年西盟县共种植青贮玉米16 hm2,总产7.2万 t,产值2520万元。通过全县各级部 门及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18个肉牛养殖区,实现1.2万头的肉牛产业,青贮玉米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县科技人员分赴各乡镇进行包干指导,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 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西盟县人民政府下大力气把肉牛产业列入全县五大产业(肉牛、 蔗糖、橡胶、茶叶、旅游文化)之一,整合资金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为肉牛养殖提供充足 的饲料保障。 二、存在问题 目前青贮玉米产业是刚起步的一项工作,农户种植经验不足,在种植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 (一)品种选择单一 以植株高大,防止倒伏,增加茎秆产量为目标,在品种选择上,以红单系列为主。目前还 没有推选更高产优势品种,红单系列以红单10号为主,一般单产0.3万~0.35万 kg,在高肥 区还出现倒伏现象。 (二)种植密度不合理 为防止缺塘,每亩保证基本苗6000~6600株以上。全县采用(60 cm+20 cm)×20 cm种植,理论株数8333株,比计划株数多2333株,密度过大,植株易细长,易倒伏,单株产量降低;有的用常规栽培法种植青贮玉米,基本苗在3200株左右,难以达到计划株数。 (三)施肥不合理 常规栽培玉米是施足底肥,合理追肥,每亩用40 kg复合肥作底肥、10 kg尿素作追肥, 20 kg尿素作喇叭肥。而青贮玉米的施肥方法和常规施肥一样,出现底肥不足,追肥次数减少,导致施肥不平衡易形成脱肥,最终单产低,整体产量难以提高。 (四)交通运输不便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 势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学 研究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7年5月

摘要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市场容量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玉米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在产量、进出口、需求等多方面对目前玉米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了目前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玉米需求;发展趋势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grain crop in our country. It is rich in nutrition, healthy and large in market capacit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 sources for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ain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use of high-tech means to increase corn production, while making corn in more area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cor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eed crop, but also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in the food, chemical, fue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deman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rn industry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summed up the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and on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 Keyword: Maize production development;Corn demand;Developing trend 目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