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图集—五百罗汉.陈良敏《五百罗汉图》(1)

  • 格式:doc
  • 大小:19.32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汉图集—五百罗汉.陈良敏《五百罗汉图》(1)

罗汉图集—五百罗汉

陈良敏《五百罗汉图》(1)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局部1—4 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局部1—4 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局部1—30 陈良敏巨幅画作《五百罗汉图》局部1—30

陈良敏1951年出生于福建仙游,字熙翰,号八闽游子、九鲤山人,当代著名国画家,尤以人物、山水见长。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办公厅书画创作室画家、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工笔画院副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唐勇力先生的评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五百罗汉图》此画高250cm纵6111cm,在历史上这么大的罗汉作品是不多见的,其气概之大,形式之巧妙,也可是说目前是没有见到过的很出色的精品佛教题材绘画。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是依佛教修持的方法进修而得到断尽一切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而决定得入涅槃的果证的出家弟子。罗汉是小乘佛教所修最高果位。五百罗汉一般是指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参加第一次佛经聚集的以佛祖

大弟子迦叶、阿难为首的五百比丘。

陈良敏精心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大体就是表现此次佛教聚会的盛况,他为了搜集众多罗汉的形像,还曾专程前往巴基斯坦采风写生,搜集大量素材,体验生活,并且认真研究了关于五百罗汉的很多资料,这么大的画这么多的人物形象,创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传统佛教绘画的作品中,表现罗汉的作品大多是一幅画中单独画一罗汉像,其内容都只是侧重在表现某一罗汉像的某一特定时刻,或是多尊像共构成为主体,其中有主有伴,共同体现一个故事。例如:贯休的《十六罗汉像》是在一幅画中绘出每位罗汉的仪容形貌,或降龙、或伏虎,各尊罗汉不相联系。而在陈良敏所作的《五百罗汉图》中包含了佛祖十大弟子、须菩提、富楼那、宾头卢、降龙、伏虎等五百位罗汉。这些罗汉相貌各异,或老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或沉思冥想,或坐而论道,杂俗怪异、胖瘦高矮、动静喜怒均表现与笔端,他不着重强调人物造型的坚实,而是追求心性的自由,一切从内心出发,充分发挥水墨的随意性和抽象性,不用看似概念化的形式来表现,他使用的绘画语汇触及到一些前人的图像记忆,而他对色彩的表现却与常见的清雅散淡的文人画大不相同,这种体验和实践注入了当代意识和个人情感。他的画以简笔为主,不以形式表现而以气势取胜,更直接的表达自我,用笔随意不拘一格,比较率

性,画的是古人,预示的是状态,在没有过多的学院派约束与规范下,在观念上并没有被一些程式所束缚,用笔的转换之间轻松自在,以简易轻快的笔触表现众罗汉的情态动作,亦巧亦拙,人的本真就体现出来了,具有另一种情趣味道。

在《五百罗汉图》中他的笔墨语言还是传统的,但

他或许意识到小的笔墨情趣并不足以表达这个时代对雄伟

博大精神的呼唤,他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真实的空间透视关系和中国传统长卷形式的构图方式,追求大形大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宽银幕式的视觉体验,造成强大的气势,把追求宏伟博大的精神与视觉冲击的现代观念体现出来。

这幅作品中体现了佛教思想给他带来的影响,他力求追随心意,实现空灵与澄明的境界,所绘形象已经脱离了他的实体,获得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是宗教感情与自然体验的结合。这幅作品没有简单的变形理念,也没有对自然主义的肤浅描摹,而是在一种平静超然中,流露出对现实的关切以及属于画家个人对佛教思想独特的领悟,这种精神支撑着作品的外部形式和内在的结构,这些“罗汉”的形象是一种

精神符号,以富有诗意的独立的元素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些形象摒弃传统中对仙佛法相庄严的概念化处理,融入画家所认知的,理解与感觉中的罗汉,这些形象是平易的甚至是几近写实的,更像是在藏区写生时偶遇的随意行走于庙宇间的普通僧人,他们是真实的可亲的质朴的,而他用相对娴

熟的技巧,去表现他所感知到的法理禅意,是表达着他内心的真实体验,其画面感人至深并震撼心灵。

时间:2007年9月8日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采访人:赵宁赵宁(以下简称赵):古人云,诗言志。我们常喜欢说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的心声,作为当代知名画家,面对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可供选择的创作题材有很多,您为什么独辟蹊径,以佛教故事为主要创作对象?这与您个人的心路历程是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特别是您创作《五百罗汉图》这样一幅长卷,您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陈良敏(以下简称陈):记得我小时候,家父患有很严重的胃病,加上当时生活条件困难、医疗条件差,每次发病的时候,母亲总是点三炷香,祈求菩萨保佑。这算是我对于佛教的初次认识。后来有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第一件事是我少年的时候,父亲胃病发作,当时就诊途中,大量吐血而昏厥,幸亏得到同乡小学的两位老师救助,才转危为安,母亲认为能有这样善心的人就是活菩萨。第二件事,少年时家里人口多,加之父亲身体不好,经济条件很差,最困难的时候,可以说家徒四壁,就是这样的情况,父母亲还收养了邻村一个孤儿,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善心善举的力量。

后来遭遇“文革”,为了维持生计,我从事过木刻工作,

其间看了很多的画谱,同时也阅读了相关书籍。“文革”后,

很多古建筑亟待修复,我就开始了壁画创作,由于当时壁画的题材多涉及儒、释、道三教,进而通过工作和查阅资料,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其中五百罗汉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他们那种精诚修进的执着追求和解脱后为普度众生的伟大

意愿深深地折服了我,从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够进行五百罗汉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希望通过作品将这种精诚修进和普度众生的慈悲表达出来,让大家能感受到这种清静、吉祥、智慧和力量。

赵:对佛教我没做过多的研究,从我有限的佛教知识来看,我认为佛教的包容性很强,所阐述的实际上是人生的大道理,应该是很系统,很深刻的科学。那么您是怎样看待佛教的?

陈:我对佛教的了解很粗浅,但是我很认同你的观点,佛教确实是一门很系统、很深刻的科学,准确地说是一门哲学,这门科学不但可以作为佛教徒修行解脱的指导,其包罗万象的艺术、哲学、医学等很多方面更可以为人们研究、探索,更是可以对于我们平时的生活给予指导,这可能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吧。佛教包罗万象的诸多智慧中间,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诸佛教”,我觉得这与我们艺术工作者的追求一致,就是追求“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