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实验报告

一原料

正硅酸乙酯分析纯,用前减压蒸馏;氨水:分析纯,质量百分浓度25~28%;无水乙醇优级纯;高纯水氯化钠分析纯。

二仪器

PH计磁力搅拌器油浴锅电子天平等搅拌器

三方法步骤

I晶种的合成

1.15 nmSiO2粒子得合成:在20 ml小玻璃瓶中依次加入10 ml 无水乙醇、0.2 ml高纯水、0.1 ml氨水、0.25ml TEOS,磁力搅拌器搅拌,室温反应12 h左右后得样品S1。

2.25nm SiO2粒子的合成:在20 ml小玻璃瓶中依次加入10 ml 无水乙醇、0.2 ml高纯水、0.2 ml氨水、0.15ml TEOS,磁力搅拌器搅拌,室温反应6 h后,得样品S2。

3.15 nmSiO2粒子得合成:分别在标为A1、A2、A3、A4 的20ml 小玻璃瓶中依次滴加无水乙醇10、40、50、60ml,高纯水0.2、

0.8、1.0、1.2ml,氨水0.1、0.4、0.5、0.6ml,TEOS 0.25、1.0、

1.25、1.5ml,磁力搅拌器搅拌,室温反应24h,分别得样品S3、S4、S5、S6。

4.15 nmSiO2粒子得合成:分别在标为B1、B2 的20ml小玻璃瓶中依次滴加无水乙醇40、50ml,高纯水0.8、1.0ml,氨水0.4、0.5ml,TEOS 2.20、2.75ml,磁力搅拌器搅拌,室温反应48h,

分别得样品S7、S8。

II 晶种的增长

原样品:二氧化硅含量为22% 粒径11.4nm

1.取8g样品,加168g水,配成1%的溶液,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1

2.

2.配制0.5mol的氢氧化钠,四小时加50ml=12.5ml/小时

测量 9滴/1ml = 1滴/32秒

3 .搭好设备,恒定温度70°C后稳定10min,14.:32 取100ml 配置好的溶液于250ml四口烧瓶中。

4.温度恒定70°C后15:24 加入10g硅粉,同时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滴速每32秒一滴,滴定反应4小时,同时记录温度直至温度稳定。记录温度至稳定,停止滴加氢氧化钠,继续反应3小时后停止加热,把得到的产品减压抽滤。

III胶体性质的检测

1.Sio2的检测

将坩埚放到天平上称重m——用洗液管取2g样品于坩埚中——按顺序放到托盘中,用电炉加热开始低电压加热——液体蒸干后升高电压继续加热30min——加热完放到托盘中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坩埚及剩余物质的重量,计算Sio2 含量百分比9.26788%

公式w=m1/m*100-w2.( m1=燃烧后坩埚与样品总重m-坩埚重量m, m为样品重量,w2为样品中Na2O含量百分比)

2.Na2O的检测

1)称取5g样品于锥形瓶中——称取50g去离子水(将量筒放在天平上称取,比较准确)倒入锥形瓶中——滴3到5滴甲基红,用0.09727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2)计算Na2O 含量百分比0.33803%

根据公式w=VcM/(m*1000)*100%

化简为w=3.1Vc/m (M为Na2O摩尔质量的一半,V为使用Hcl的体积,c为Hcl的浓度,m为样品的质量)

3.测PH值

测PH值一般用PH计测量

1)打开PH计电源开关预热30min

2)校正PH计讲电极从电极帽中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用滤纸将蒸馏水吸干

先用PH=9.18的缓冲溶液校正——将PH=9.18的缓冲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放入电极——等PH值稳定后将数字调到9.18,按“确认”知道数字稳定不再变化——取出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将缓冲溶液回收

用PH=6.86的缓冲溶液同样的方法校正,将PH计校正后使用

将胶体倒入小烧杯中——插入电极——直到数字稳定记录下PH 值,为胶体的PH值——测量完之后取出电极用蒸馏水洗净,电极帽中充满缓冲液再放入电极

3)在使用缓冲液校正PH计时根据室温选择缓冲液是中性还是碱

性;PH=11.57

4.粒径的测量

1)称取含1.5gSiO2的胶体,即1.5/w到250ml烧杯中,称取100g 去离子水加入

2)将转子放到烧杯中,打开磁力搅拌器,插入电极

3)等PH值稳定后,滴加1mol/l的Hcl,直到PH值为3到3.5 4) 用天平称取30gNaCl,50g去离子水

5)调好PH值后,加入NaCl与去离子水

6)等NaCl溶解,加NaOH滴定。先滴定到PH=4,记下NaOH体积读数V1,再继续滴定到PH=9,记下体积读数V2,计算NaOH用量。7)根据公式粒径=2727/(320Vc-25)=7.5nm

IV.实验结论

1 通过粒径增长实验,原粒径测量值为11.4nm,实验反应后粒径测量值为7.5nm,粒径减小原因:粒径增长实验中加入硅粉后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硅粉在原有胶体上附着于表面进行粒径的增长,一是由硅粉为原料过程中滴加氢氧化钠合成新的胶体,而我们能所测的粒径为平均粒径,所以我们不能测出粒径是否增大。

2 根据文献数据,通过Stober法合成的胶体含量太低,无法测其粒径跟其他值。

2 在测粒径过程中,将Ph调到4之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当ph=6.9左右突然出现凝胶。原因:由于原样品存放时间太长,胶体有一定的稳定期,不同的胶体稳定时间不同,存放过长时间胶体内部会发生凝胶,硅溶胶的凝胶是一个聚合反应,即单分子硅酸之间的互相聚合,形成二氧化硅的高分子胶体微粒。一般认为硅溶胶中的二氧化硅粒子通过氢键强烈地水合化,这种结合力比粒子间的范德华吸引力强得多。由于胶粒表面羟基的部分离解,整个胶粒仍然具有活性,这种胶粒之间的聚合将形成凝胶,因为溶胶的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非常容易吸附离子或本身电离而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因而彼此互相排斥而趋于稳定状态,但稳定是相对的。在溶液中胶核(SiO2) m 总是选择性地吸附同它组成相类似的SiO32 - 而带负电荷形成吸附层,同时胶粒的外界又吸引了一些H+ 而形成扩散层。这样,吸附的阴离子与伴随的阳离子一起构成了双电层,它引起胶粒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促成了胶体的稳定。我们发现pH 值对硅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单调变化的,当pH 值在2.5 以下,溶胶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其外观基本透明;而pH 值为3~5 范围时,随着pH 值的增加,溶胶的稳定性下降,出现凝胶现象,影响其外观透明度;当pH 值为6以上,随着pH 值的增加,溶胶的稳定性提高,其外观又基本透明。可见, pH 值为5 时,硅溶胶的稳定性最差,在pH 值为8~9. 6 的范围里,溶胶通常是稳定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