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2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2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德央 西藏大学 850000
摘要:目前信贷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其主要难点便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因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较于其他国家有点落后,所以信贷资产存在着如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不完善,倾向产业过于集中,贷后管理不严,监控体系不全面等诸多风险隐患。因此,风险管理将是商业银行信贷的生命线。本文提出例如主动调查风险信息,完善风险评估,考虑多种产业类型,贷后监管严格把控,全面完善监督体系等对策,通过合理的对策进行实际治理,来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关键词:风险管理;信贷;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银行信贷是银行业务主要收入来源。而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便是巨额的不良资产。因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比其他国家相对落后,所以信贷资产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便是国有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积累,其大量的积压成为了银行盈利的阻力。
表1:不良贷款分类变化历程
时间
背景
不良贷款
构成
备注
1998年以前
商业银行将贷款
划分为:政策,逾期,呆滞和呆账四类逾期贷款贷款本息拖欠超过180天
呆滞贷款
贷款本息拖欠超过三年呆账贷款
贷款人死亡,逃亡或者政府特批的
2002年开始全国各类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
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次级
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预期损失在25%左右
可疑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预期损失在50%左右
损失
在采取一切程序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资料来源: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几个问题
以上就是最新的关于不良贷款的三个分类,在这三个分类中,我研
究了下2003-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构变化
图1:2003-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wind
由图1可以看出,次级贷款比例增加,损失类比例减少,然而比例的的变化并不能看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量的变化,所以我又找了以下表2数据
表2:2012-2013五大行不良贷款近五年比例变化
时间比例(%)银行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工商银行0.850.94 1.13 1.5 1.62建设银行0.990.99 1.19 1.58 1.52
中国银行0.950.96 1.18 1.43预计破2%农业银行 1.33 1.22 1.54 2.02 2.39交通银行0.920.99 1.25 1.52 1.52中国商业银行
1.561 1.29 1.67 1.74
由表2可以从中看出,近五年,五大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处于高速上升阶段,农行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但是却低于国际平均,虽然
没到出问题的地步,但是其严峻性还要引起重视。
图2:2011年到2016年各个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通过图2不难看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总体是呈上升趋势,并且在13-15年上升幅度很大。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日益严峻。
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
信贷风险问题是存在于整个全过程,他的无阶段性让我们无法从局部来监控,所以,对信贷风险的监控应是全过程的监控,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么整个链便会出问题,全盘奔溃。以下便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来源的结构图,由此可以看出,各级政府行政干预与国有企业政策性原因而造成的不良贷款各占了30%,有20%是银行内部人员管理不善
造成的,国有企业改革原因造成的不良贷款占10%。
图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来源结构图
摘自: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一)信息不对称
在借贷双方交流信息时,可能信息不是完全共享,企业或者个人在他的贷款申请材料中有可能故意隐瞒他们的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提高申请成功率,这样的话就会使银行在承担比预期高的风险的同时却不能获得与之相对应的高收益,这个问题银行方面也应承担一些责任,他们没有尽力主动获取及时的信息,申请的项目的详尽资料与风险。他们只是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来分析风险收益,并没有自主通过考察来得出潜伏的风险。
Financial View
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125
(二)风险评估没有完善
1.集团客户授信不实际。某些商业银行对于集团性关联企业的信用没有具体完整的进行认识分析,对其授信高于其实际信用。该企业的承债能力无法匹及其信誉。所以在申请贷款时往往能够成功申请到大于其最大的承债范围的资金。
2.抵押物的评估价值不符。质押抵押物的评估价值比实际要高并且没有实时更新实际价值。目前来说,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属于质押贷款,质押物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经济处于上升阶段,那么他的评估值就会很高,等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时,质押物实际价值就会远低于评估时的价值,就比如08年之前的我国股权证券市场,就一直在高速发展,但是许多贷款的企业就以股票股权为质押以申请贷款,然而金融危机爆发后,股权证券的价格回落,使得银行以之为质押的业务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
3.信贷风险的识别机制不健全。对于违约这一情况的风险出现的概率缺乏准确估计,我国的银行信贷客户的评级方法相较于国外不是很严格,国外的银行业一般将客户分为8个等级,国外银行结合了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偿债意愿,可能带来的损失,再分为长期信用与短期信用各方面分类来进行评级。而国内仅仅将客户分为4几个级别,国内银行并没有能够准确的对于同样的违约所造成的不同违约损失而分级,没有对于有相同能力的人不同的偿还意愿而分级,没有对于长期短期信用两个不同方面来而分级。所以银行将会承担更大的风险。
(三)倾向的产业过于集中
1.投放的领域比较固定。比如说制造业,房地产业。特别是房地产,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大,增长速度很快,在国家的调控措施下,将巨大的金融风险转嫁给银行,而某些银行盲目从流,在没有科学地研究房地产风险变化时,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这时往往无法立刻收回,所以资金一再积压,这就是贷款“垒大户”,所以房地产的价格更不能降低,一降的话贷款本息根本无法还上,只能一高再高,在高额的房价下,房屋空置率根本下不来,银行资金被牢牢套住,无法收回。
2.过剩行业依旧保持热情。这些都是属于投资就能有快速收益盈利能力较强,各行贪大求全,纷纷追逐,但是这些行业大部分都属于产能过剩的企业,一旦遇到国家宏观调控,企业不得不重整,这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最严重的就是企业破产,银行的贷款自然就成了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不言而喻。
(四)贷后管理不严
1、资金运用阶段。监控严重缺位,有些商业银行在审核完,放完贷便不再过问,只管到期等还款,并没有对企业再资金运用阶段进行监控,在该企业实际运用资金过程中,局势失控,导致偿还能力下降,预期偿还没有实现。如果银行能在这时候跟踪监控资金运用情况,就能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局面,减少损失。
2、产生不良贷款时权责不统一。在出现借款人无法偿还资金,进行问责时发现各方推脱,最后不了了之,原因就是权责不一,审核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在发生资金漏洞之后担的责任很少。这就造成了对于相关审核人员来说,不良资产对于其造成的压力很小,责任心很差。
(五)银行业监控体系还不是很全面
由于我国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相关体制并不是很健全,商业银行并没有按商业原则办理业务,加上银企关系不正常,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三、针对银行信贷风险有效完善管理的建议
(一)主动调查受审信息
在借款人借款时,除了要积极了解相关信息的同时,银行也应主动去调查,去了解借款人投资的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性,收益性,不能安于接受借款人单方提供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到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二)完善风险评估
1.加强对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在处理贷款业务时,因为有产业的交叉存在,所以我们需要对集团客户整体进行授信,统一评级,构建在与集团贷款业务建立相对特有的管理机制。在控制个别企业的信用风险的同时需要对集团客户的整体信用风险进行评级,针对其集团里的个别企业申贷时,将整体集团纳入考察对象,进行评价,管理,监控,其实
质就是以一确定的最高的企业法人对其进行授信,并进行融资总量的控制。信用风险评价是银行以客户信用等级和资产为前提基础,来确定授信额度。但由于整个集团客户中的某些企业的某些产权存在交叉共有,如果俩个企业同时以一种资产进行申贷,那么就会产生虚拟质押物,这大大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2.风险控制管理程序方面。建立一套量化的商业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将风险识别分为安全能力,控制能力,发展能力三个状态层。安全能力又分为资产现金比例,存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备付金比例,不良贷款率。控制能力又分为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法律政策环境,客户需求和变化,内部控制能力,同业竞争状况。发展能力又分为总资产,员工素质,领导者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电子化运营能力这16个变量。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来减少分析的主观性,以确定指标权重,得到各个数据的权重,这样的话可以提高银行对具体贷款申请人的量化指标核实,也能使他们了解风险的来源,以便以后能针对性地做出有效管理。
(三)考虑多种产业类型
1、规范放贷行为。不能盲目地跟随大流投资,要坚持贷款的准则,转变营销的理念,不能看见大企业大集团就随意放贷。越大的企业,他的资金流动越快,同时,银行也会承担一定风险。银行因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谨慎地审核过后,对大企业授信管理的同时,尽量去扶持我国的中小企业,因为他所需求的资金相对来说不是很多,这样就可以借贷给很多小企业,将风险分散化。
2.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调控,行业调整的经济政策。时刻关注放贷相关产业的政策,以便能够及时地调整信贷结构,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对于国家颁布的每一个经济金融调整政策都要认真了解,分析,解剖,能知道每一个政策的背后所造成的影响,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也要时刻关注,对于每一笔放贷的资金都要认真跟踪监督,对于一些特殊企业严格把控住放贷的资金总量。要做到以政策为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风险管理,要具备足够的前瞻性,有效预测政策走向,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政策所带来的机遇或者是危机。
(四)贷后管理严格把控
加强高层的决定权控制权,同时设立权责统一,加强管控。建立完整的权力责任制度。做到信贷组织机构部门的相互融入与牵制,以程序定位,系统协调来对我国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以审慎会计为原则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冲销制度。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针对信贷资金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生损失的概率与可能性。这样,通过贷款申请人,贷款审核员与客户经理三方协作配合,拓展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努力协调银行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做到信息分享,这样就能扩大自己的信息源,同时注重对信息的采集,整理,传输,完善和归纳,这样才能拥有实时的有效的信息,以提高预警工作的及时准确性。
(五)全面完善监督体系
1.环境方面。创造出银行独有的文化,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原则,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单位拥有归属感,不能违背原则,要坚决杜绝银企私下不正当利益往来。提高对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的奖励,激励他们,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工作,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充分给予信贷管理人员自主权,层层管理,层层任命,层层负责。
2、管理运作方面。要加强业务的垂直运作,在控制好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以控制局部风险为前提,建立统一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处理系统。优化机构网点的结构,由物理网点通过改革向虚拟网点转变发展,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针对完善风险管理,我们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部门中心,以便能够集中管理和监督由银行一些原因所产生的银行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陈锎. 信贷风险管理分析与建议[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6(3):83-85.[2]尹杞月. 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1):72-73.
[3]韩春燕. 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J]. 东方企业文化, 2007(9):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