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剖析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接收的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者,共计82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82例患者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疗法。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8.0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16±2.34)分,对照组为(18.17±4.31)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好,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标签:中西医结合;急性脑出血;治疗方法;神经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diabetic and efficacy. Methods I choose to take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October 2015,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diabetes who received a total of 82 cases. Used computer randomization method,8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lone. Efficacy were observed compared neurological deficit situa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2%,the control group was 78.05%.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降血糖;脱水降颅内压;预防应激性溃疡;控压。对照组同时加用牛黄清心丸,维持治疗5 d。实验组加用麝香四黄汤并辅以针灸治疗[1],详细如下:(1)给予麝香四黄汤,该方剂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黄芩;麝香;冰片;牛黄;珍珠粉;天竺黄;羚羊角粉。方剂配好后加适量清水煎煮,取药汁约200 mL,于早晚两次分服,连续服用5 d。若患者病情稳定且脱离了急性期,再辅以针灸治疗,具体为:酒精棉球局部皮肤消毒后,利用梅花针扣刺患者的甲状软骨两侧,条刺,微出血。用干棉将血迹擦拭干净。隔1日针灸1次。连续针灸10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观察患者病情,并对其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科学的评分。此次评分的总分为45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率为90~100%;病残程度0级。

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术后意识状态及预后关系观察

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术后意识状态及预后关系观察目的观察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术后意识状态及近期预后之 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61例为高血糖组,同期单纯脑出血无糖尿病患者63例为正常血糖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状态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高血糖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高血糖组患者昏迷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 <0.05)。结論高血糖水平可加重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增加昏迷发生率和病死率,临床应重视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 标签:脑出血;糖尿病;血糖水平;意识状态;神经功能评分;预后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急性病,主要是指在非外力作用下脑实质内血管发生破裂出血,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可达30%~40%,目前治疗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清创减压和内科保守治疗。今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伴有血糖升高现象,且血糖水平与疾病治疗和预后有一定关系[1],为探求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与患者意识状态级预后的关系,该文以该院2013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脑出血合并糖尿病和单纯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术后意识状态和近期预后之间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急性脑出血且合并糖尿病患者61例,命名为高血糖组,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43~86岁,平均(54.1±3.2)岁,所有患者均经MRA、MRI、CT等放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同时符合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合并有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入院时昏迷31例,清醒25例,嗜睡5例,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出血9例,小脑出血11例,脑桥出血10例,基底节并丘脑出血14例,丘脑并脑桥出血11例,颞顶叶出血6例。选取同时期收治的未合并糖尿病脑出血患者63例,命名为正常血糖组,其中男36例,女性27例,年龄41~89岁,平均(55.3±3.5)岁,经MRA、MRI、CT等放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空腹血糖3.9~6.0 mmol/L,餐后2 h血糖4.1~7.8 mmol/L,入院时昏迷29例,清醒27例,嗜睡7例,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14例,脑桥出血11例,基底节并丘脑出血10例,丘脑并脑桥出血13例,颞顶叶出血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意识状态等方面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急诊或择期行开颅清创加压治疗,术后给予止血、降低颅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开展整体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GOS评分、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血压、血糖;肺部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OS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压、血糖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压、血糖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系统化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控制血压血糖,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高。 标签:整体系统化护理;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护理;应用效果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当患者处于脑出血急性期时需及时施行抢救,因脑瘫等现象很容易发生并导致死亡。在脑出血和糖尿病合并发生的情况下,脑出血患者会受到体内血糖持续升高的不良作用,这会增加脑部神经损伤的程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死亡率高,通常在患者有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情况下,还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来协助改善预后[1-2]。该研究分析了整体系统化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组,实验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9.01±6.13)岁;脑出血量最少42 mL,最大112 mL,平均(68.52±7.01)mL;出血部位:脑干出血12例、脑叶出血12例、壳核出血9例、上腔出血5例、脑叶出血3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1例。 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年龄最小41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9.24±6.11)岁;脑出血量最少42 mL,最大110 mL,平均(68.15±7.24)mL;出血部位:脑干出血13例、脑叶出血12例、壳核出血9例、上腔出血5例、脑叶出血3例、小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开展整体系统化护理。①监测护理。给予血压、脉搏监测,观察呼吸等情况,及时鉴别脑疝和通知医生。②血糖血压控制。加强

血糖控制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_0

血糖控制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DOI:10.16658/https://www.doczj.com/doc/b418514335.html,ki.1672-4062.2017.13.005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依血糖控制情况分为A组和B组,A组为血糖控制良好患者,B 组为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0.75%、3.77%,较B组的49.06%、18.87%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加强血糖监测,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有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血糖控制;并发症 Effect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Level on Complications of Hypertensive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HU Ming-sen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Medicine,Center Hospital Of Rizhao,Rizhao,Shandong Province,276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on the complications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10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blood glucose control,patients in group A with good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group B with poor blood glucose control,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orbidity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group A were 20.75% and 3.77%,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of 49.06% and 18.87%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strengthening th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and strictly controlling patients with blood glucose level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reduce patients’mortality,improve patients’prognosis,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Blood glucose control;Complications 高血壓和糖尿病两者间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其病因、危害及影响均存在较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

2010年(消渴病)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诊疗规范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切病因迄今不明。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糖、高血压、血管硬化、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糖尿病并发血性脑血管病隶属中医学“中风”、“偏枯”、“头痛”、眩晕”、范畴,并涉及到“痰症”、“血瘀”、等。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机为:禀赋不足,劳逸适度,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及气虚血瘀、经脉痹阻等。 1、诊断 1.临床表现 (1)一过性脑缺血 突然发作,可出现局灶性脑缺血性的一系列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症状迅速消失(多数2秒钟内),一般不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多发于50至70岁者,男性多于女性。 (2)糖尿病脑梗死 多见于颅内或颅外动脉系统,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其供血的脑组织发生持续性闭塞,引起脑缺血、缺氧和软化等病理改变。包括:脑梗死形成、腔隙性脑梗。 2.症状及体征 糖尿病脑梗死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患者,随年龄增长,血糖、高血压控制不佳而增加,部分脑梗死患者可无症状,只有通过脑CT核磁共振或尸检中发现。反复发作后梗死面积大者可以综合征: 运动轻偏瘫:对侧面肢体轻瘫,感觉障碍或视野缺损,病灶多在对侧内囊或脑桥。 构音不良---手笨拙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面轻瘫和舌瘫,伴有构音不清、呛咳、手脚细小动作不灵活,病灶多在桥脑基底部。 感觉异常:感觉异常、减退、消失,病灶多在对侧丘脑。 共济失调:头晕,肢体无力,行动不稳,病灶多在对侧放射冠、内囊、桥脑基底部。 脑梗死综合征 颈内动脉:脑供血尚能代偿者可完全无症状,如梗塞面积范围较大,视其程度不同,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视野缺损、严重者发生昏迷等。 大脑中动脉: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对侧注视麻痹、失语,严重者有颅内压增高及昏迷。 大脑前动脉:侧肢循环良好可无症状。皮质支闭塞出现对侧下肢无力,感觉障碍,步态失用及认识障碍。深支闭塞时对侧中枢性面、舌及上肢瘫痪。 椎基底动脉:出现小脑、脑干受累症状和体征:头晕、耳鸣、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出现四肢瘫痪,延髓麻痹及昏迷,迅速死亡。脑桥基底节部梗死,患者神志不清、四肢瘫痪、双侧面瘫等。 椎基底动脉:出现小脑、脑干受累症状和体征:头晕、耳鸣、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出现四肢瘫痪、双侧面瘫等。 小脑后动脉:可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同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称延髓外侧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表现顶枕综合征:对侧偏盲或视野缺损或一过性视力障碍,也可出现失读、失认、失算、失用等。深支受累出现丘脑综合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2、辅助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0-01-10T09:30:31.44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3期作者:何春莲 [导读]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护理效果。 何春莲 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8年08月—2019年08月,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n=46)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分类:对照组(n=23,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23,采用综合护理),对比血糖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出院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效果显著,改善血糖水平,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护理;管理能力 2型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1]。据相关数据显示,约4/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下肢血管病变,且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为正常人群的2倍[2]。本次选取我科室46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护理,观察其效果,并现汇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纳入本科室(2018年08月—2019年08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n=46)展开研究,分为2组(护理方案),即每组23例样本。【对照组】:男(n=15)、女(n=8);年龄范围51~71(平均:60.12±5.34)岁;病程范围3~14(平均:5.79±2.14)年;【观察组】:男(n=14)、女(n=9);年龄范围52~70(平均:60.04±5.48)岁;病程范围3~15(平均:5.88±2.09)年。2组患者治疗经比对,结果呈现为(P>0.05)。医院伦理会已许可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动脉检测结果ABI≤0.9的患者;③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签订责任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②存在重要器官障碍或病变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再接受综合护理,内容如下:①健康评估:为患者做全方位的体检,并结合其血糖情况和下肢动脉硬化的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就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认知度和自我保护意识。②护理指导:病人易产生焦虑,适当鼓励患者,以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③饮食干预:告知患者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根据其标准体重,严格制定饮食方案,以早、中、晚分别1/5、2/5、2/5定量定时进食,清淡饮食,忌浓缩碳水化合物、饮酒和饮料,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④足部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清洗患足,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生活的卫生;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早期发现病变;以温水浸泡促进血液循环,5min/次,做好足部应保暖;以润滑剂按摩足部,穿着较宽松的鞋袜;避免穿拖鞋、凉鞋、赤脚走路,禁用暖水袋,防止踢伤或烫伤。⑤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按时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停药的严重性,叮嘱其遵医嘱按时服药,告知患者胰岛素作用时间及低血糖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控制体重和血糖的变化。⑥胰岛素注射护理:胰岛素保存于4℃冰箱;精准剂量使用,避免剧烈震荡;关注并预防低血糖、过敏、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2组患者的血糖(FPG、2hPG、HbA1c)情况; ②统计2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水平。 1.4统计学 SPSS22.0,血糖和评分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2组有效资料,以P<0.05认定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血糖情况 在2组患者血糖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经过护理观察组相关血糖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2.2自我护理能力 经过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2)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比对()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4T10:41:09.46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素芳[导读] 脂代谢紊乱:LDL-C升高,TG升高,HDL-C降低李素芳【中图分类号】R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12-01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做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42岁~80岁之间,发病前均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病程半年~30年不等,其合并高血压34例,血脂异常45例,高尿酸血症3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6例。既往有脑梗塞病史10例,脑出血2例。60例患者中有口齿不清、流涎、口角歪斜、呛咳24例,肢体活动乏力、麻木、袜套感17例,头昏、头晕、记忆力下降15例,有行为异常、步态不稳、认知障碍8例。全部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在9·0mmol/L~15·6mmol/L之间,随机血糖在13·1mmol/L~20·1mmol/L,HbA1c在7·2%~13·6%,单纯TC 增高17例,TG增高28例,TC和TG均增高10例,36例伴有LDL-C和HDL-C不同程度增高与降低,所有病例经颅脑CT检查证实,其中基底节区梗塞36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7例,大面积梗塞2例,小脑梗塞5例,20例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根据患者病情积极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降糖、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酌情脱水以减轻颅内压等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出院时12例生活难以自理,其余病例生活能自理。 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病变是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之一,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致病因素,其危险性按顺序超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IGT、体力活动少、吸烟和高脂餐。而2型糖尿病伴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者为一般人群的2~4倍(男性)或3~6倍(女性)。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较多:1、脂代谢紊乱:LDL-C升高,TG升高,HDL-C降低;2、高血糖:高血糖的直接作用,糖基化蛋白和糖化脂质的作用,氧化应激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3、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高血尿酸;4、腹型肥胖;5、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失常:胰岛素缺乏与生长激素过多,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表达异常;6、其他:吸烟、种族差异等。上述诸多因素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促成2型糖尿病易发生脑梗塞的因素,尤以多发性脑梗塞与腔隙型脑梗塞常见,梗塞部位以基底节区最为常见,以缺血性卒中为主。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要总体兼顾,调整血糖、血压、血脂、抗氧化应激、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二级预防,尽可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对每位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661600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诊疗研究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诊疗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诊疗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53例)和中医组(53例),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中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而疾病复发率方面中医组患者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方面临床疗效明确,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自理能力,还能减少疾病复发率。 标签: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西医;中医;临床疗效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且多发的慢性基础疾病,好发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最近几年来大众饮食结构变化和生活节奏加快,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日益增加[1]。脑血管疾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达到10.00%~20.00%,比非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要高2~3倍[2]。由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情较严重,康复速度缓慢,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这对患者身心健康和预后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该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诊疗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提供参考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53例)和中医组(53例)。中医组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8.2±3.3)岁,糖尿病发病时长为1~10年,平均年龄为(5.0±2.2)年,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50例、冠心病30例、高血脂症52例;西组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58.0±3.5)岁,糖尿病发病时长为1~11年,平均年龄为(5.1±2.0)年,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53例、冠心病33例、高血脂症50例。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2型糖尿病以及卫生部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等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西医组(P<0.05),详见表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DOI:10.16658/https://www.doczj.com/doc/b418514335.html,ki.1672-4062.2016.16.04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T2DM,据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结果分成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及单纯T2DM组(B组),对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年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SBP、CRP、LDL-c、SUA是T2DM 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及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标签: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T2DM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它是T2DM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65%~75%[1]。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极为重要。2015年7月—2016年4月间该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并探讨其形成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住院的T2DM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B组)。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 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2]。 1.2 方法 自编量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等一般资料;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酸(SUA )、血脂、C反应蛋白(CRP);采用飞利浦S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为8~10 MHz,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测。常规检查两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任何一支或多支血管的管壁内中膜增厚>1 mm、不光滑、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局部管腔狭窄以及完全闭塞均诊断为颈动脉硬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

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剖析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接收的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者,共计82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82例患者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疗法。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8.0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16±2.34)分,对照组为(18.17±4.31)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好,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标签:中西医结合;急性脑出血;治疗方法;神经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diabetic and efficacy. Methods I choose to take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October 2015,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diabetes who received a total of 82 cases. Used computer randomization method,8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lone. Efficacy were observed compared neurological deficit situa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2%,the control group was 78.05%.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降血糖;脱水降颅内压;预防应激性溃疡;控压。对照组同时加用牛黄清心丸,维持治疗5 d。实验组加用麝香四黄汤并辅以针灸治疗[1],详细如下:(1)给予麝香四黄汤,该方剂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黄芩;麝香;冰片;牛黄;珍珠粉;天竺黄;羚羊角粉。方剂配好后加适量清水煎煮,取药汁约200 mL,于早晚两次分服,连续服用5 d。若患者病情稳定且脱离了急性期,再辅以针灸治疗,具体为:酒精棉球局部皮肤消毒后,利用梅花针扣刺患者的甲状软骨两侧,条刺,微出血。用干棉将血迹擦拭干净。隔1日针灸1次。连续针灸10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观察患者病情,并对其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科学的评分。此次评分的总分为45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率为90~100%;病残程度0级。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周厚广董强胡仁明 关键词:糖尿病;脑血管意外 doi:10.3969/j.issn.1672-5921.2009.01.013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diabetesmel— litus,DM)诱发的脑血管病,在糖、脂肪和蛋白质等 一系列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颅内 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 患者(T2DM),约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并成 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囚之~。临床上主要表 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性卒中和急性脑If}L管 病等。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均有别于 非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1流行病学 无论是l型或2型糖尿病,都是动脉硬化和脑 血管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町使卒中发生率 增加1.5—6倍。德国联邦科研与开发机构历经 4年的随访和队列研究显示,每年在2000例糖尿病 患者中,有15例会发生卒中…。以往的前瞻性研究 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心 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率均显著高于男性。已有DM 的女性患者较以后发展成DM的女性,死于卒中的 风险更高…。哥本哈根心脏病研究组织经20年的 随访发现,女性DM患者首次卒中、复发性卒中及因 卒中巾i入院的相对危险,均显著高于男性旧J。美国 9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无心血管疾病的DM 患者和有卒中史的非DM者,10年死于卒中的危险较 那些以前无心血管疾病的非DM者显著增加;DM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与有卒中史的非DM者类似∞j。 因此,建议将DM视作与卒中类似的一个等危症。 2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包括颅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 管病变。颅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动脉 粥样硬化;颅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病理学改变是微 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和微循环障碍。 2.1颅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2.1.1高血糖:高血糖症的毒性作用是糖尿病性脑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周厚广、董强),内分泌科(胡仁明) ?49??综述? 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原因。高血糖可使神经细胞的 葡萄糖转运体I(GlutI)活性增强,细胞内高糖町导致 各种损伤性介质产生过多。?高血糖主要通过以下较 公认的4条途径损害脑组织:蛋白质非酶促糖化反 应;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多元醇通路被激活;二酰甘 油一蛋白激酶C途径激活和已糖胺途径被激活。 2.1.2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功能和内皮依 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在DM并发的大血管病变中 是普遍存在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血管张力 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系统和JIn 小板激活,从而引起缺血性卒中等一系列大血管病 理生理学改变。 2.1.3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大多数T2DM 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伴随的血管内 皮细胞功能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纤溶酶活性异常等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胰岛素抵抗町能是始 动因素。胰岛素通过直接和间接刺激胰岛素样牛长 因子,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脂质, 促进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促使血浆纤 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高,导致血栓形成。长期高 胰岛素血症能够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IfIL管重塑。 2.1.4脂质代谢异常:国外报道屁示,T2DM患者 常伴有i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圃醇 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的下降【2J。脂质代 谢异常是DM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发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时,上述异常更加明显。 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包括 泡沫细胞形成、IffL液流变学改变、低密度脂蛋白一胆 固醇的脂质过氧化和损伤作用以及纤溶酶活性的抑 制等。 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及凝 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肥胖、吸 烟、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参 与-r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2.2颅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颅内微血管病变多以微血管血流动力学万方数据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案例分析

【经典病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马国强乳山市人民医院声 明 本讨论来源于王海昌介入并发症俱乐部,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专家姓名本俱乐部)。文内观点针对特定病例,不具备广泛临床指导意义,请勿简单模仿,以免对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盲目模仿文中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本俱乐部不负任何责任。 本期责任编辑:高洁 马国强(乳山市人民医院)术中用肝素5000欣维宁冠脉内10m,术后病人双眼凝视双侧病理征阳性怎么办?现病人神志清4肢活动自如,昨天下午7点做的,术后磊入欣维宁4ml 每小时用了2个小时讨论:Sunshine停止抗凝抗栓药物,鱼精蛋白中和,请神经外科会诊,紧急手术。若生命体征平稳,可先动态监测头颅CT,若出血不稳定,随时手术周聪(南方医科大附属小榄医院)先按神经内科保守(虽然出血的量有可能超过30,幸运的是后枕叶部位不是脑干),甘露醇125ml/ q12,我会单纯波立维5-7天后看脑出血复查情况再说加不加阿斯匹林,但跟家属沟通很重要推测:1.当时这样的造影的闭塞血管不处理,不一定会死,其实心率有70,临时起搏我也是不会上。2.做了PTCA不放支架,单抗的再闭可能性比放

支架仅单抗的可能性我不知道比例是多少。总之,再闭的话没有支架只是返回原型,没有浪费支架的钱,可是那个医生是孔明?为了救治这闭塞血管放支架有指征!3.脑血管破了,更多的原因是心梗发作时跌倒外伤的可能性大,因为一个出血一个闭塞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没有外伤而自发出血可能性太不可思议。脑出血不止血脑疝会死人,所以严密观察有没有出血增加是必须的,跟家属说明:急性心肌梗塞会死必须要救,脑出血也会死人,但现在相对来说稳定。用药只能兼顾不可能保证两全其美。同时也请能做介入的神经科医生看看,必要时是不是介入治疗。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一点点看法,仅供参考,结合等看其他更多的大咖老师们的意见……现在是考验我们医生说话技巧的时候到了,祝你和病人好运!必要时脑血管介入比开颅好多了王长录(湖南省人民医院)可能危急生命的出血,停用所有抗血栓,加强CT 动态观察我记得长岭老师前两天才说过的,不用双抗,支架内血栓10-20% 评估吧,看堵哪个容易赢Sun停用所有抗凝药,严密观察出血量,3天后,如果出血量没有增加,可以给予泰嘉25mg,一次,然后隔日增加25mg,病情稳定,单抗治疗王长录(湖南省人民医院)更正,10-12%。 SUN-SHINE我有个病人支架术后三天脑出血40毫升,停用双抗,逐渐观察加用氯吡格雷,十天后加阿司匹林,一月后出院,几乎没有后遗症张建军(北京朝阳医院)@于乐泳潍

抗氧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RBP4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抗氧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RBP4及糖脂代谢的影 响 目的:探讨抗氧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患者均行生活方式干预,给予降糖、调脂、降压、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将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周,对照组予以维生素C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RBP4、胱抑素C(Cys-C)、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FPG、2 h PG、HbA1c)、血脂(TG、TC、LDL-C、FFA)、β细胞功能(HOMA-IR、HOMA-β)、血压、体重指数、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NIHSS评分等方面的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RBP4、Cys-C、Hcy、hs-CRP水平、FPG、2 h PG、HbA1c、HOMA-IR、TG、TC、LDL-C、FFA较治疗前均下降,HOMA-β均升高,其中治疗组变化更明显,治疗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氧化剂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RBP4和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可降低NIHSS评分。 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共同机制,抗氧化已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新的治疗手段,α-硫辛酸是目前抗氧化剂中作用最强的一种,在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面备受关注[1-2]。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为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脂源性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成为新的研究热点[3]。有学者将RBP4视为判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4]。抗氧化治疗对该类患者RBP4水平的影响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使用α-硫辛酸治疗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旨在观察其对患者血清RBP4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合并ACI患者110例,其中男57例,女53例;年龄37~84岁,平均(60.7±1 2.8)岁;糖尿病病程11个月~28年,平均(9.3±4.1)年。将患者按入院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变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 或MRI证实,且脑梗死发病时间均在72 h之内,并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感染、继发性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脑出血、胃肠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本研究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分析与有效护理方法构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分析与有效护理方法构建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接收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来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有效护理方法。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血出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分析;有效护理方法构建 高血压脑出血是因大脑血管损坏而导致的脑内出血,糖尿病容易引发脑血管病,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情况常有发生[1]。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的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也有许多糖尿病引发高血压,这两种病容易一起出现,一旦出现脑出血病情更会十分危急,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2]。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很难根治的疾病,需要慢慢的控制调养,临床上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对疾病的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该文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接收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分析对象,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有效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接收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2~83 岁,平均为(61.81±3.27)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3~84岁,平均为(62.12±3.1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治疗高血压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等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根据患病机制来选择是应用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降糖。口服降糖药服用二甲双胍、拜阿司匹林;脑出血的患者需采用穿刺吸除血肿的治疗方法。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包括:①心理护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年龄偏大,疾病又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患者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 周建党 (田阳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广丙百色5336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的改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对危险因素及时有效治疗,防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HBP)和糖尿病(T2DM)两组,每组90 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高密度 脂蛋白(HDL>以及出现冠心病、肾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T2DM-HBP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 01),冠心病、肾损害、脑 出血、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高T2DM组(P<0 01)。结论: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牛.及恶化,且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7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3-5028(2013)10-0230-02 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提高近2倍;同样地,2型糖尿病也可使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增加2倍,两者合并的心血管危害的净效应是普通人群的4?8倍[1]。2型糖尿病是高血压病病人最重要的伴发危险因素之一, 可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并加速心、脑、肾血管严重病的发生发展,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我院2006.01?2010.10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8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3T14:10:34.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玉考 [导读] 探讨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的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合并CVD的临床特点 王玉考(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云南宣威 655400)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009-03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的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合并CV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CVD 与同期住院的516例单纯性糖尿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CVD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糖尿病合并CVD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CVD以脑梗死多见,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脑血管病血糖糖化务红蛋白血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fluential factors related to diabetes mellitus(DM) combined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6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516 patients with DM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VD in diabetic patients increased with the age and diabetic duration.The concentrations of fasting blood sugar,postprandial blood sugar 2 hous,HbA1c,total cholesterol (TC),triglyceride(TG),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and the morbidity of hypertension in CVD group were higher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was lower significantly,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DM group.Cerebral infarctions often occurred when DM was complicated by CVD and its mortality was higher and prognosis was bad.Conctusion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control blood sugar,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 for preventing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by cerebrivascular disease.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lood glucose HbAic Lipids 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M患病率逐年增加,DM并发CVD也日益增多,影响因素复杂,早发现早处理致关重要,尤其高危患者更应抓紧处治,以便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就4年来我院收治的56例DM并发CVD患者与同期收治的516例单纯糖尿病就其羅患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中老年糖尿病572例,均符合1997年AD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合并CVD56例,其发生率为9.79%.56例患者中男性26人,女性32人,年龄49-81岁,平均(63.14±11.44)岁,糖尿病病程2-31年,CVD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经CT证实,未合并CVD组516例中,男性232例,女性284例,年龄50-83岁,平均(59.78±14.16)岁,糖尿病病程6月—29年。 1.2 检查项目全部病人每日测血压2次,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级病程CVD发生率比较,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发生率性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年龄增高,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5或P<0.01)。 2.2 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合并CVD组FBG、2hBG、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脂比较可见。糖尿病合并CVP组TC,TG LDL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或P<0.01)。 2.3 两组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比较糖尿病合并CVD高血压发生率41.07%(23/56),单纯糖尿病组24.81%(128/516),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从病死率看,合并CVD组住院期间死亡6例,病死率10.71%,单纯组死亡12例,病死率2.33%,两组比较 (P<0.01),差异显著。 2.4 经CT证实糖尿病并发CVD,其好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皮层一皮层下>脑干>丘脑>小脑,以脑梗死居多,共43例(76.79%)其中以多发性梗死多见(62.66%),脑出血有11例(19.64%),珠网膜下腔出血1例(1.79%)脑萎缩19例(3 3.93%),主要表现:急性昏迷8例(1 4.29%),智能障碍5例(8.93%),偏瘫47例(83.93%),单瘫8例(14.29%),假性球麻痹19例(33.93%),失语3例( 5.36%),病史中脑缺血发作18例(32.14%),发生率较高。 3 讨论 CVD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人群男/女约为1.3-1.7/1,但本研究男/女为0.9/1。可能是糖尿病降低了雌激素对女性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CVD,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1),≥70岁者发生率为49-59岁的3.45倍,可能是脑动脉硬化与年龄呈正相关,说明高龄是糖尿病并发CVD的高危因素,同时糖尿病并发CVD随病程的延长,其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病程>10年是发生率<5年的2.19倍。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作为中老年DM并发CVD的首要因素,长期高血糖易造成机体蛋白的非酶促糖基化,使糖基化的终末产物增加,与管壁结合蛋白结合,血浆LDL共价交联,促进血管壁脂质沉积,阻止LDL从血管清除[3]。LDL糖基化使过氧化增加,使血管内皮细胞变成泡沫细胞,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由于DM患者纤维蛋白含量增多,血栓素(TXA2)增多,前列腺素(PGI2)下降。血粘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粘附性增加,红细胞变性降低,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在本研究中糖尿病合并CVD者其FBG、2hBG、HbAic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这与糖代谢紊乱,体内自由基增多,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由于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糖代谢紊乱、脑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3]。本研究中发现糖尿病合并CVD时HbAic显著增高(P<0.01),进一步促进或诱发动脉粥样感化的形成[4]。及早控制血糖,限制HbAic 生成减少血管病变的发生尤为重要[5]。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高脂血清能使大动脉平滑肌细胞(SMC)排列无序化,失去特征结构,变为泡沫细胞,形成动脉粥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