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8.37 KB
- 文档页数:10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简答题:
一、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1. 民主政治及学术自由(古风时代的希腊出现了一系列奴隶制城邦,并建立一种共和制,
尤其是雅典建立民主共和,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实行公民集体领导,这种开明的政体激发了创造力,使雅典产生了一种学术之风,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促成希腊文明的产生和繁荣)
2. 殖民运动与东方文化的影响
A.铁器和农耕技术(东西方人之间的交流,使得希腊人学会冶铁术,同时,农耕技术的
传入,也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B.货币和商品经济(地中海沿岸的人很早就开始从事商业贸易,后来吕底亚人发明了金属铸币,并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传入希腊,同时商品经济也传入,希腊成为一个典型的商业民族)
3. 各种思想材料,包括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学、医学、天文历法,尤其是腓尼基的字母文字等。(古代东方农业文明发达,因此离不开基础的学科,这些基础学科远比希腊发达,古代西方的学者都曾到达东方,并将东方文化传入希腊,对希腊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古典史学的特
1. 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立意求真,竭诚探索,试图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
规律,这也许是西方古典史学传统的核心。
2. 人文主义观念;西方文明的出发点是人,史学亦然。
3. 宽宏的历史眼光;在有代表性的西方古典史家那里,这种宽宏的历史眼光有着充分的
反映,尤其在那些撰述“世界史”或“通史体例”的史学家中表现更为突出。
4. 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5. 注重史学的文字表达和史家的自身修养。
名词解释:
一、希罗多德(约BC482—BC424)
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年生于小亚细亚南部哈利卡那索斯一个富有的奴隶主家庭,从小受过良好教育,酷爱史诗,成年后随叔父参与推翻僭主政治的斗争,失败被流放。公元前447年来到雅典,与文化名流交往密切。公元前444年来到意大利南部的一个新城邦图里奥伊,并获得公民权,长居于此。其代表作是《希腊波斯战争历史》。主要论述波希战争前地中海世界各地的民族及波希战争。在史学思想上,《希腊波斯战争历史》视野广阔,有通史的规模,材料丰富,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主义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由和道德,文笔华美,是世界上第一部文化史着作。希罗多德是西方文化史学的奠基者,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对后世西方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修昔底德(BC456—BC396)
约公元前455年出生于雅典一个显贵家庭,父亲是富有的农民。修昔底德在希腊先进文化中长大,学习过哲学、修辞学。公元前424年被选为十将军委员会成员,后因通敌嫌疑被放逐在外达20年,战争结束后归国。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8卷。分别记录了战争进行的各个年头,一直写到雅典海军远征西西里岛全军覆没以及后来的战况。
修昔底德秉持理智科学的态度,歌颂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较为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文笔简洁,叙述生动,并附有大量演说词,开创了西方传统史学——政治军事
史的先河。他求真的精神和记载政治史为主要内容的编写体例,成为西方史学家长期效法的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色诺芬(BC430—BC350)
公元前430年出生于雅典富豪家庭,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的同学。在政治上反对雅典的民主制度,推崇斯巴达的贵族体制。后来投向斯巴达与雅典为敌,公元前394年被公民大会审判终身放逐,后被解除。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作品有《希腊史》,共7卷,记载了公元前411年到363年的希腊历史;《远征记》介绍了远征军路途上的风土人情,是早年军事冒险回忆录。《居鲁士的教育》是为居鲁士歌功颂德的作品,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正直、聪明,应该培养哲人王者;《斯巴达政体论》极力颂扬斯巴达的寡头政治;还有《回忆苏格拉底》、《经济论》、《论税收》等。色诺芬与修昔底德、希罗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家”,他富有文采,对史实的叙述简洁典雅,描写人物逼真动人,颇具感染力,不失为着名的历史学家。
四、蒂特·李维(BC59—AD17)
公元前59年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多瓦一个贵族家庭,系统学习过哲学、文学等。公元前29年,他来到罗马,通过阅读前人的历史着作来获得历史知识。公元8年,担任奥古斯都大尉孙子克劳狄的家庭教师,代表作《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共142卷,保留至今的有35卷,记载了从罗马诞生后的王政时代一直写到罗马共和国中后期的历史。《罗马史》首创了通史体例,较公允的评价了历史人物,宣扬爱国主义,重视历史垂训的作用,文辞华美,描写逼真。但李维迷信宗教,是民族沙文主义者,且过分注重文学描写,最后因辞害人,丧失历史的真实性。李维被称为最伟大的罗马帝国史学家,并获得了罗马三大史家之一的桂冠,其着作史料价值很高,对罗马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塔西佗(AD55—120)
塔西佗生于公元55年,其家族世代为官,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学过法学、哲学,修辞学和演说术。因为婚姻关系,在政治上步步高升,官至执政官和外省总督。代表作是《关于演说家的对话论》,讨论了罗马文风的演变,二是《历史》共12卷,叙述了公元68年到98年的罗马史,其三是《编年史》叙述了公元14年到68年的罗马史,共16卷;其四是为其岳父写成了《阿古利可拉传》,其五是《日耳曼尼亚志》,介绍了日耳曼人的起源及相关情况。其作品文笔简洁,逻辑性强,思想反对暴政而歌颂共和,并痛恨暴君。塔西佗在罗马史上的地位十分崇高,其着作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为史学家的声誉和在史学上的成就都是不可动摇的。
六、波里比阿(BC201—BC120)
波里比阿,希腊中部麦加罗城人,生活在罗马军队东征西讨的年代。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时出任希腊联军骑兵长官,在公元前168年比特纳战争失利后被送往罗马当人质。公元前151年获赦,重返罗马。代表作是《通史》(亦称《罗马史》)共40卷,保存至今的只有前十五卷。介绍了以布涅战争为线索的地中海各地区历史。波里比阿具有世界通史的眼光,一丝不苟的精神,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前人。提出史学家应具备拥有政治、外交、军事经验的人来写,因此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其合理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七、普鲁塔克(约26—120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腊中部查罗尼亚人。生平着述宏富,相传有277种之多。作品保存下来的有两部,即《传记集》和《道德论集》。有名的是《传记集》共收集50篇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其中46篇二人合传(作者以类相从,一个希腊名人配以一个罗马名人,称之为“合传”),根据人物性质相同,一个希腊与一个罗马人物搭配,描写人物生动,擅长刻画历史人物,具有极高文学、史料价值,对后世欧洲文学艺术影响极大,比如莎士比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