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棒用于双光子荧光成像
- 格式:pdf
- 大小:175.66 KB
- 文档页数:1
金纳米棒用于双光子荧光成像
2016-04-18 12:31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金纳米棒受激发后光物理过程
对活体生物组织的实时成像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实现活体成像的一个难点是如何提高深层组织的检测信号强度。
由于一般激光和发射光很难透过组织,自身背景荧光的干扰及光在体内组织上的散射等因素都会降低活体深层组织成像的灵敏度,而加大激发光的强度又会对生物体产生伤害。
因此,具有在近红外区光学性质可调控的金纳米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新型荧光成像技术探索的道路上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细胞在可见光区的自发荧光对标记分子所发信号的掩盖;二是对所研究分子很难进行长期荧光标记观察。
这就迫切需要研制开发光稳定性好的近红外荧光探针。
目前,双光子激发有以下优点:
(1) 由于用近红外光激发,所需能量低于破坏活体细胞能量阀值几个数量级,对活细胞的损伤很小,适于活体观察,光漂白作用也小;
(2) 在组织中由于600~900 nm近红外光比可见光的透过率高,可达几个厘米,因此可观察样品中更深层的荧光像, 能够进行体外或在体内的非破坏、非介入性分析;
(3) 许多原本只能在可见区甚至是紫外区使用的荧光探测试剂也可以应用在近红外区域。
(4) TPL信号能很好的与组织自发荧光区分。
Boyd等人最早于1986年报道了金纳米结构的双光子荧光性质(TPL),但金膜的光电发射效率很低。
金纳米棒在受到激光脉冲激发后能发出强烈的TPL, 特别适合做基于TPL的成像试剂。
图为金纳米棒受激发后光物理示意图。
近红外激光照射金纳米棒,诱导纵向等离子体共振激发,导致大部分光被吸收,少量散射。
吸收双光子后,d轨道电子跃迁到sp轨道,形成空穴-电子对,空穴和电子分别再结合后发出双光子荧光。
发热也是由电子振荡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