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年读书-阅读理解

童年读书-阅读理解

童年读书-阅读理解
童年读书-阅读理解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

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小题1: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4分)

为读《封神演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为读《青春之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读《破晓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读《三家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第①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3分)

小题3:作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描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以第④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20字)(3分)

小题4: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结合莫言童年的读书经历说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给你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2)扎在草垛里被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3)去猪窝里找,被几十只马蜂蛰肿了脸,还挨了哥哥打;(4)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

小题2:怕我中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小题3:示例:“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有文中具体词句1分,分析表达2分)

小题4:围绕“勤奋读书、用心之专、持之以恒”等方面来谈,结合语言组织、表达酌情给分。

小题1:试题分析:写出了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分别写出读这几本书付出的代价。

小题2: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一段,找出父亲不乐意我看书的原因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举出一句描写我读书入神的句子,从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方面分析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围绕“勤奋读书、用心之专、持之以恒”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即可。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6,本文的叙事线索是。(1分)童年时看”闲书”成为我最大乐趣的原因是: (4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所叙述的故事。(3分)

18.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读起书来”不顾一切”? (4分)

19.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迷恋读书(童年读书)

当时的文化环境我童年时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

17.我为同学家拉磨换来了阅读《封神演义》一下午的权利,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8. 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等。(任意答两点即可)

19. “词语运用”示例:画线句中“悄悄地溜”“远远地看”“伸得长长”“不由自主地靠”这些词语传神地刻画出“我”抵挡不住书的诱惑,又担心被二哥驱赶的那种既渴望又窘迫的样子。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

“修辞方法”示例:画线句中“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像一只喝水的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力,也描写出“我”不由自主地偷看二哥的书的窘态,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相关语句,1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精华《童年》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童年》阅读测试题 《童年》的人物形象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两个舅舅:粗野、自私。 ④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⑤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一、填空题 1.《童年》是(高尔基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我的大学》《在人间》。 2.节日狂欢中,通常由( 雅科夫 )弹琴,( 小茨冈)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3.“我”到外婆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 听外婆讲故事),其中印象最好的是( 米龙隐士和伊凡勇士 ) 两个故事中的人物。 4.在(“好事情”)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5.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 外祖母 ) 。 6.阿廖沙因为 ( 伤了脚趾 ) 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7.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 ( 习俗(习惯)) 。 8.阿廖沙对打架不太在乎,但他特别厌恶 ( 恶作剧 ) 。

9.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 八哥)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 怪声怪气地学外祖父说话) 。 10.《童年》的主人公是( 阿廖沙) ,他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11、《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1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偷了外祖父的(白桌布去染色),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1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好事情)而得来的。 1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外祖母)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1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小茨冈)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格里戈里)则常常受到捉弄。 16、“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其原因是(担心母亲要讨回被外祖父扣下的嫁妆),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大打出手)。 17、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外祖父)。 18、在(好事情)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9、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赫里桑夫主教)。

《童年的朋友》课内外阅读练习

《童年的朋友》课内外阅读练习 童年的朋友》课内外阅读练习撰稿湖北孙维彬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噗噗()发绺()惩罚()马鬃()诅咒()两頬()镶银()驼背()2、弄懂“自言自语”“五光十色”的意思,并分别造句。3、文学常识填空。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列宁曾称他为“无产阶 级艺术最伟大的”。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问世。本文节选自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另外两部是,。二、整体感悟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全 文共分三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 概括大意。(不超过10字)2、细读课文,说说你对“外祖母”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3、再读课文,你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吗?4、课文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摘抄下来,并挑出几处,体会一下这些叠词的表达效果。三、分析揣摩。这篇课文是节选,文字精短,值得我们再三 品读。精读全文,弄清下面几个问题:1、研读第1段,这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主要突出了外祖母外貌上的 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2、研读2——6段, 外祖母说话时的腔调给了“我”怎样的感觉?3、“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说!”好不好?说说理由。4、本文从哪些方

面描写了外祖母的形象?5、外祖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四、探究质疑1、作者为什么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2、本文并没有写具体的事,所以有人说,这篇文章内容空洞,不能突出“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给人 印象不深,你对此有何高见?五、读写结合写人要抓住 人物的外貌特征,把外貌描写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本文描写外貌的方法,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也 画画像,字数不限。参考答案:一、1、2、略3、代表者;《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二、(1)︱(2)——(6)︱(7)大意:(一)描写外祖母的外貌,(二)描写外祖母的形象,(三)叙述外祖母的影响。2、可以是头发,可以是说话的腔调或脸部表情等3、刻画 外祖母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外祖母的崇敬和怀念。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等,表达效果:示例:“密密”“乌黑乌黑”极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且非常 有光泽。三、1、头发多得出奇,长得出奇2、温暖柔和。 3、不好,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 4、语言、 外貌、神情、动作5、温柔和蔼。四、1、外祖母的温和 善良,温暖了作者一颗冷漠黑暗的心,使其走出了黑暗,走向光明。2、有道理即可。姊妹篇童年方敬说起到外祖家里去,我就乐极了。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其中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记忆里的一种装点。一

(完整word版)《童年》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童年》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童年》是(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我的大学》《在人间》。2.节日狂欢中,通常由( )弹琴,( )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3.“我”到外婆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 ),其中印象最好的是( ) 两个故事中的人物。 4.在( )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5.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 ) 。6.阿廖沙因为( ) 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7.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 ) 。 8.阿廖沙对打架不太在乎,但他特别厌恶( ) 。 9.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 )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 ) 。 10.《童年》的主人公是( ) ,他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A.外祖父B.两个舅舅C.外祖母D.茨冈 2.在《童年》中,阿廖沙的表哥即米哈伊尔的儿子萨沙的性格是() A.顺受,麻木B.沉默,忧郁C.正直本分D.粗鲁无礼 3.高尔基开始自食其力是在() A.4岁B.5岁C.10岁D.16岁 4.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B.为了照顾阿廖沙C.葛利高里的挑唆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 5.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 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 6.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是()。 A.他的两个舅舅B.外祖父C.外祖母D.他的母亲 7. 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 A.外祖父B.外祖母C.舅舅D.舅妈 8.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作为奖励。()A.五个戈比B.十个戈比C.二十个戈比D.十五个戈比9.雅科夫舅舅毫无人性,打死了自己的()。

冬夜说书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完整版

冬夜说书人阅读练习及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冬夜说书人 徐鲁 ①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那时,一进入腊月的门,所有的农活儿忙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来到。 ②“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他们背着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③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④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 我问小光。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 ⑤父亲告诉我,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名著阅读《童年》检测题

名著阅读《童年》检测题 一、填空题 1、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原名阿列科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文坛。()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其它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善良乐观的(),自私残暴的(),贪婪恶毒的()以及快乐的“()”和执着的“()”。 4.《童年》中塑造了()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5.《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鞭挞俄国国民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6.《童年》属于自传体小说。它讲述了()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小说. 7.《童年》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不断寻求真理, 追求光明的精神历程,同时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深刻揭示了()。 8. 在外祖父家中充满着()。 9. ()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 10.()是阿廖沙遇到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 11.阿廖沙有两个粗野自私的舅舅,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和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文中的“她”是)()。 13. 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成为救星的人,他是() 14.节日的狂欢中,通常由()弹琴,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二、选择题. 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 A.外祖父. B.两个舅舅. C.外祖母. D.茨冈 2.在<<童年>>中,阿廖沙的表哥米哈伊尔的萨沙的性格是() A.顺受,麻木. B.沉默,忧郁. C.正直本分. 3.高尔基几岁开始自食其力的?( ) A.14. B .15 C.10. D.16.

《童年》练习题(含答案)完整版本

《童年》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童年》讲述的是 _____ __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________________ __,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________,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_________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________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_________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___ ____弹琴,____ ___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7、“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__________ ____,其中印象最好的是 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其原因是_____ ___,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___ _____。 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_______。 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 __。 11、在________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 _____ 。 13、阿廖沙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____ ______做为奖励。 15、阿廖沙读了_____年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______ __。 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乎,但特别厌恶_ _ 。 1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 __的人,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___ __ _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__ __,正直的老工人___ __,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 __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 持。 19、《童年》中塑造了__ 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__ _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20.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包括: 21、《童年》是作者以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这一年龄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 八十年代的生活状况。 22、《童年》中写到了阿廖沙生活的几个阶段,分别是: 、 、、 23、与阿廖沙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他喜欢的人有,反感的人有 A.外祖母 B.外祖父 C善良乐观的“小茨冈” D.献身科学的好事情

六下语文《童年的朋友》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下语文《童年的朋友》同步练习(含答 案) 童年的朋友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uǎn háng guàn ūn niǔ òu ( ) ( ) ( ) suàn zhàng xiǎ

xióng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幻想( ) 放弃( ) 沉默( ) 稍微( ) 迫不及待( ) 三、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里。同志们经历了血与火的( )考验。 2妈妈对我说:“你一定要( )要求自己,争取优异成绩。” 3他说话非常(

),滴水不漏。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妈妈从筐底下发现一个胖乎乎、毛茸茸的小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我想当拳击手。(至少扩写两处)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总有心爱的“朋友”伴我们成长,下面的短文中一个精致的地球仪就是小作者最亲密的朋友…… 我10岁生日时候,爸爸和妈妈送给我一个精致的地球仪。它是由一个球体,一个铁架,还有一个底盘组成的。地球仪上色彩分明,绿的平原,蓝的海洋,白的是冰川,黄的是高原。高原突起,盆地凹陷。圆溜溜的地球仪上,经纬线纵横交错,每个国家都用不同的颜色区别,显得清清楚楚。 我捧起地球仪,轻轻一拨,球体立刻转动起来。我的眼睛随着转动的地球仪寻找我们伟大的祖国。找到了,找到了!啊!伟大的祖国,它像一只昂首啼鸣的雄鸡,挺立在东半球上,是那样生气勃勃!

名著阅读童年试题

名著阅读《童年》试题 初一(三班)孙君涛 一、填空 1.名著《童年》的作者是_____小说中给予阿廖沙正能量的代表人物除了外祖母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2.《童年》的是(主人公)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壹拾柒的童年生活。他在艰难困苦、令人实习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病逐渐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童年》中塑造的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4.阿廖沙的母亲叫__________,父亲叫___________。 5.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_________________,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6. 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7.《童年》的内容包括了阿廖沙幼年时期从____岁至____岁这一段时期的生活片段。 8.阿廖沙读了_____年小学后,他开始靠_______挣钱。 9.《童年》中雅科夫舅舅毫无人性,打死了_________。

10.每逢________________,外祖父都要惩罚一下本周以 来犯过错误的孩子,然后他就去做晚祷,这时,厨房就 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1.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童年》这部作品的第一 主题。12.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________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_________则常常受到捉弄。 13. 节日狂欢中,通常由_______弹琴,_______表演的 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14. “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_,其中印象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这 个故事。 15. “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 其原因是________,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___ _____。 16. 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_______。 17. 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并教他说话,可 是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__。 18. 在________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 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9. 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 作救星的人,他是_____ 20. 阿廖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

《童年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童年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散文《童年读书》,回答16~19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

《冬夜说书人》阅读练习与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冬夜说书人 徐鲁 ①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那时,一进入腊月的门,所有的农活儿忙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来到。 ②“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他们背着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③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④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我问小光。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

⑤父亲告诉我,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⑥那时候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师父说“大刀史更新”那一段。说这段时,小光给他的师父拉胡琴,过一会儿,小光又打起了鼓板。他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 ⑦“小光,你教我学说书好不好?”我打心眼里羡慕小光,我也很想做一个说书人。“不行,你要上学念书的。”“那你教我打鼓板好不?”他笑着把我推到了那架小鼓面前。我一手捏着鼓棒,一手拿着鼓板,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学着他的样子,像一个真正的小盲人 那样煞有其事。这时,在我的心目中,好像失明也是一种“本事.. ”。我听见了自己敲出的响亮的鼓板声…… ⑧“小光,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 ⑨“春天和秋天,我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他们什么也看不见,还会干农活儿?那一瞬间,我觉得,小光和他的师父们,真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 ⑩说书人住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去邻村了。“小光,明年冬天一定再来哦!我们等着你!”我爬到村口的老枣树上大声喊道。大家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过了小石桥。 ?他们是冬夜里的说书人,是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温暖和梦想的人。直到今天,我还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我们这代人也早已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童年时的朋友“瞎子小光”,当然也早已长大了。 ?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你们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

名著《童年》阅读练习

初一复习讲义《童年》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 1、《童年》的作者是(国籍)作家(人名)。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小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弹琴,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7、“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其中印象最好的 是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其原因是,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 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 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 11、在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 13、阿廖沙因为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做为奖励。 15、阿廖沙读了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 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乎,但特别厌恶。 1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

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19、《童年》中塑造了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20、《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二、简答题 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包括哪几部? 2.谁鼓励高尔基把童年的经历写出来的? 3.高尔基在《童年》中记叙了哪些内容? 4.阿廖沙为什么会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5.“小茨冈”在外祖父家是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为什么事而死去? 6.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救火之后是谁死去? 7.默默工作的戈里格里最后结果如何? 8.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外祖父的另一位房客彼得伯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外祖父在阿瘳沙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2.举例说说作者眼中“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 13.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7)人教统编版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一)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外祖母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面孔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1.短文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是对外祖母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外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中的“打”字突出了() A.外祖母饱含关爱的话语给“我”的影响深刻而持久。 B.外祖母的声音特别响亮,令“我”记忆特别深刻。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突出了外祖母身形肥胖,却胖得可爱。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祖母比作一只大猫,表现了她的轻快、敏捷、柔软。 (3)“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黑暗”与“光明”,它们的含义是() A.“黑暗”指幼年时候的懵懂无知,“光明”指外祖母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B.“黑暗”指的是母亲对“我”十分严厉,“光明”指外祖母十分爱“我”。 4.外祖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名著导读题整理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她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上面文字中的“她”是指,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2.阅读《童年》选段,填空。(2分) 他猛地冲过来,将我夺过去,往凳子上拖。我拼命挣扎着,揪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头。他痛得叫了起来,一下子将我摔到了凳子上,摔破了我的脸。?把他给我捆上,我要揍死他!?他把我打得失去了知觉,接着我病倒了。 选文中的“他”是,他打“我”是因为 3.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下面的题。(2分) 每次姥爷打我,他都会用胳膊去挡,尔后再把那打肿了的地方伸给我看: “唉,没什么用!你还是挨那么多的打,而我被打得一点也不比你轻,算了,以后我不管了!” 可是,下次照旧,他还会管的。 “你不是不管了吗?” “唉,谁知道到时候,我的手又不自觉地伸了过去……” 这段文字出自高尔基的,文段中的“我”是。4、名著阅读。(2分) ?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1)这里的“她”是谁? (2)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名著阅读(2分)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选文出自名著《童年》,文中的“好孩子”指的是(人名),从文段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的人。 6、名著阅读。(2分) 刚开始吵架,我就吓得跳到炕炉上,我怀着恐惧的心情看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去脸上流出的血;雅科夫一面哭一面跺脚,外祖母沉痛的说:?该死的,这帮野种,清醒清醒吧!? 从选段来看,刚发生过什么事情?请概括“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

高尔基的童年阅读习题和答案

高尔基《童年》阅读考题 满分120分共30题每小题4分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选择题部分 1、阿列克塞()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他寄养在外公卡什林家。 A三岁B四岁C五岁D六岁 2、阿列克塞的两个舅舅的性格()。 A善良敦厚B自私粗暴C聪明热情D多愁善感 3、阿列克塞的()待人专横暴躁。 A后父B舅舅们C外婆D外公 4、外婆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 A善总会战胜恶B恶总会战胜善 C善不一定战胜恶D恶一定会战胜善 5、()是阿列克塞黑暗中的第一道光亮。 A伊凡B外婆C父亲D外公 6、阿列克塞的母亲再婚后,不幸福,她经常挨()的打。 A前夫B外公C外婆D后夫 7、阿列克塞的母亲,身材高大壮硕,打扮得干净利索,一向少言寡语,是位()的人。A严厉B温和C自私D善良 8、阿列克塞的()死时,身穿一件白衣裳,光着双脚,双手安详地放在胸口。 A父亲 B 母亲 C 外公D外婆 9、外婆不怕妖魔鬼怪,也不怕外公,但唯独对()怕得要命。 A母亲B舅舅们C蟑螂D上帝 10、()想侵吞阿列克塞母亲的嫁妆。 A外婆B外公C后父D舅舅们 11、高尔基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有()部。 A1 B2 C3 D4 12、()是因为染上霍乱而去世的。 A父亲B伊凡C母亲D外婆 共2页(第1页)

13、作者高尔基是()人。 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 14、()谁总是说伊凡再过个三年五载便可成大器。 A外公B外婆C阿列克塞D舅舅们 15、外公家保姆的名字叫()。 A叶夫格妮娅B娜塔莉娅C瓦尼娅D瓦列伊 16、舅舅们最喜欢作弄()。 A奥巴马B石原慎太郎C卡扎菲D格里高里师傅 17、在阿列克塞父亲死后,母亲()。 A产下一名男婴B产下一名女婴C疯了D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18、()称“好事情”为“巫师”、“危险分子”。 A军人的妻子B彼德大伯C外公D外婆 19、外婆的性格是()。 A善良B和蔼C仁慈D以上全部都是 20、《童年》中的阿列克塞最终() A走向人间B和外公生活C和外婆生活D和继父生活 填空题部分 1、《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故事主人公________是以童年时期的作者为原型的。 2、《童年》是讲述高尔基____岁到____岁的童年时期生活。 3、外婆和外公心中的上帝________。 4、阿列克塞的________待人和蔼慈祥。 5、高尔基的乳名是________。 6、伊凡是被________砸死的。 7、雅科夫舅舅亲手打死了自己的________。 8、两个舅舅总是闹________。 9、________一直不同意阿列克塞的母亲和阿列克塞的父亲结婚。 10、阿列克塞的两个表哥都叫________。 共2页(第2页)

《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高尔基《童年》练习题

《童年》名著导读练习 2012-04-13 21:30 提问者:229933811|浏览次数:1414次 一、填空 1《童年》是以___________的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__________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的在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状况。 3《童年》中塑造的___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劳动者。 4《童年》是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5作品中,除了外祖母,还有乐观淳朴的___________,正直的___________,献身与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_,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和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茨冈是个弃儿,被外祖父母收养,长大后成为外公染坊最得力的伙计。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和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但没人批评教育他,经常在赶集买食物时小偷小摸,还以此为荣,他很快就死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廖沙的母亲极具_______性格。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和一个穷木匠结婚了,阿廖沙的父亲死后,他变得冷漠,母亲对阿廖沙的性格影响很大,使他从小养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好事情”是外祖父家的一个房客,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是阿廖沙遇到的一个优秀的人物,他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选择题 1、()是阿廖沙的终身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 A、外祖父 B、外祖母 C、继父 D、“好事情” 2、外祖父的童年时很悲苦的,他从事的行业是()。 A、染坊的学徒 B、水手 C、纤夫 D、驳船的工头 3、母亲死后,十一岁的阿廖沙()。 A、被外公外婆收养 B、进学校读书 C、被继父收养 D、流落街头 4、()的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他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然而在内心深处也有残存的善良。 A、外祖父 B、外祖母 C、两个舅舅 D、阿廖沙 三、简答题 1、请为这部小说写一句推荐语。 2、概括外祖父的典型性格,并举例外祖父的五个典型事例。 3、概括两个舅舅的典型性格,并举例两个舅舅的三个典型事例。

中考名著阅读:《童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童年》语段阅读训练 (一)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 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 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姥姥痛苦地说: “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 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1.上面文段节选自著名作家高尔基的长篇小说《童年》。请你写出作者其他两部自传体小说《在人间》《我的大学》。 2.节选部分描绘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答:既有善良而坚强的母亲和外祖母的引导,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等人的影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3.分析画线部分语言的表达效果。(两个要点) 答: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舅舅和外祖父吵架时的丑态,流露出“我”极端厌恶的情感。 (二)

苏教版七下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3.阅读欣赏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月迹》 3.阅读鉴赏 1.【题目】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奶奶说: 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 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 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解析】1.结合第③段内容,用原文回答即可。2.通过仔细阅读,仔细揣摩对话时的语气,感到一种无比美妙的境界。3.从多种角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从奶奶教育孩子的角度,从奶奶的童心等角度。

【答案】1.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分明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2.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庭桂。3.奶奶童心未混,高明的教育家,善于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纠纷等。 【考点】阅读理解 【难度】中档题 【题型】阅读理解 【来源】 【批注】 【视频】 2.【题目】阅读《月迹》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从上文对这群孩子“饮月”、“寻月”过程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这些孩子们怎样的童心? 2.“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3.《月迹》和《童年的朋友》,都刻画了“祖母(奶奶)”的形象,请结合选文内容比较:这两位“祖母”的人物形象,有何异同? 【解析】1.理解时,应该符合孩子的固有的天性,作答时,只要合理即可。2.这是一句富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