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饮食文化题库

中国饮食文化题库

中国饮食文化题库
中国饮食文化题库

一、简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60分)

浙菜、川菜、粤菜、湘菜、闽菜、徽菜、苏菜、鲁菜的地域划分,并各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简述中国菜肴命名的方法。

西南少数民族在饮食习俗上的有哪些特点?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试述食养、食疗与药膳的区别与联系

试述中国饮食风味流派形成的原因

《随园食单》阐述了袁枚的哪些主要观点?

影响饮食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老子》日: "治大国若烹小鲜.“

饮食与美的关系

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神农本草经、

请解释环保餐饮、健康饮食、

本味主张、

五味调和、

孔孟食道、

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

“嗟来之食”、

“医食同源”、

“以味说汤”、

“周公吐哺”、

‘举案齐眉“、

"悬鱼守廉"、

"陶母退鱼"、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A.蒸

B.煮

C.烤

D.炒

2.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A.食量 B.食形 C.食境D.食味

3.“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A.《论语》B.《孟子》C.《庄子》D.《春秋》

4.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A.淮扬菜B.鲁菜C.粤菜D.川

5.到藏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向客人敬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A.烤茶 B.擂茶C.酥油茶D.盖碗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A.大煮干丝B.宫保鸡丁C.鼎湖上素D.九转大肠

7.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A.帮口B.菜系C.道口D.风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A.文敬 B.回敬 C.互敬D.代

9.“火候”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名词,最初起源于()A.佛教活动 B.道教活动C.基督教活动D.伊斯兰教活动

10.“割不正不食”观念的提出者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11.相传,豆腐的发明者是西汉的()A.刘荣B.刘彻C.刘秀D.刘安

12.蒙古族喜食的、招待尊贵客人的最为丰盛和最为讲究的一种传统宴席是()A.全羊席B.全狗席C.全牛席D.全马席

13.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宴席是()A.红楼宴B.孔府宴C.谭府宴D.满汉全席

14.粤菜主要覆盖在()A.长江中游地区B.长江下游地区C.珠江流域D.黄河流域

15.颜色对菜肴的作用主要有增进食欲和()A.提高口感B.视觉欣赏C.辨别生熟D.掌握火候

16.“咕噜肉”所属的菜系是()A.川菜系B.淮扬菜系C.粤菜系D.鲁菜系

17.作为民族风味食品的“冷面”,属()A.苗族菜B.傣族菜C.朝鲜族菜D.彝族菜

18.据《周礼·天官宰》中记载,周代已出现了许多种关于酿酒方面的专职官吏,如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官称做()A.大酋B.酒人C.醯人D.酒正

19.历代帝王对大臣们不厌其烦地赐宴赐食,其目的主要是()A.商议朝政B.调节君臣关系C.表现权利之极D.表现财富之

20..据《周礼·天官宰》中记载,周代已出现了许多种关于酿酒方面的专职官吏,如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官称做()A.大酋B.酒人C.醯人D.酒正

21.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的是()A.曲水流觞令B.投壶令C.射覆令D.四书令

22.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A.“食补”B.“药补”C.“药膳”D.“食疗

23.从菜肴的名称上体现出菜肴发源地的是()A.麻婆豆腐B.东坡肉C.文昌鸡D.游园惊梦。6.传统名菜“松鼠鳜鱼”是典型的()A.淮扬菜B.鲁菜C.粤菜

D.川菜

24.《黄帝内经》中提到一种古老的酒,是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即()

A.醴酪

B.猿酒

C.秬鬯

D.醍

25.从菜肴的名称上体现出菜肴首创人的是()A.天女散花B.贵妃醉酒C.麻婆豆腐D.文昌鸡18.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在食养上春夏之际宜进食些()A.甘温之品B.寒凉之物C.甘凉之品D.燥热之物

26.元代忽思慧的饮食专著在继承我国古代饮食学的经验上,第一次从营养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身体健康的重要观点,这部著作是()A.《食疗本草》B.《食医心鉴》C.《饮食须知》D.《饮膳正要》

27.伊尹与商汤关于烹调方面的对话,就是饮食文化史上最早的文献()A.《吕氏春秋·本味》B.《礼记·内则》C.《论语·乡党》D.《尚书·酒诰》

28.最终与动物划清界限、使人类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的重要标志是()A.用鼎熟食B.用火熟食C.以水煮食D.以汽蒸食

29.以白煮和生烤为主要烹调方法的民族是()A.满族B.朝鲜族C.傣族D.苗族

30.阐述禁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的原因时说“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的经典是()A.《道德经》B.《古兰经》C.《华严经》D.《金刚经》

31.记述人们只有依据“隆、赤巴、培根”三因素,选择合适的饮食,讲求饮食的属性,严格养生,才能获得健康,争取长寿的藏文本是()A.《饮膳正要》B.《饮食须知》C.《佛学养生经》D.《本草纲目》

32.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服,充益精气”的食物搭配原则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饮膳正要》

D.《饮食须知》

33.茶的发现和利用,相传起源于()A.女娲时代 B.伏羲时代C.神农时代

D.黄帝时代

34.“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一语出自()A.《诗经》B.《礼记》C.《左传》

D.《楚辞》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1._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

2.我国被称为“面食之乡”的省是_山西___。

3.蒙古族的日常饮食中,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也就是___乳食______。

4.回教徒按照_古兰经________中的规定烹调饮食,中国人称这种饮食为“清真菜”或“回民菜”。

5.孙思邈在__备用千金方_中将食物养生除病与药物疗疾作了明确的区分。

6.我国菜肴在烹调过程中所使用的味型主要有基本型和_复合型__。

7.用__青稞__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而且现在作为藏餐出现在拉萨的主要饭店,成为招待外宾的重要食品。

8.曾撰有《菜羹赋》,把吃素食与安贫乐道、好仁不杀及向大自然回归联系起来并极力提倡的古人是__苏东坡______

9.由济宁风味、济南风味、胶东风味3个分支构成,受儒家学派饮食传统的影响较深的菜系是_鲁菜_____。

10.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饮食上逐渐形成了寺院素菜风味,与南朝梁武帝___的大力推崇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A.饮食礼仪 B.饮食风俗 C.饮食习惯 D.饮食传统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C.“尝鲜” D.“品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资治通鉴》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B.《楚辞》 C.《诗经》 D.《大招》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C.于慎行 D.徐霞客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C.“药膳” D.“食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完整word版)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一、选择题 1.茶的故乡在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2. 《茶经》的作者是A 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 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槚B蔎C茗D荈 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深度发酵B萎凋C 揉捻、D干燥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

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 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

最新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一简述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有哪些禁忌? 1穆斯林饮食禁忌习俗包括禁食自死物:禁食血液;禁食猪肉,禁食诵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禁止喝酒、禁止吸烟、吸毒 2.现代餐饮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主要措施? 2 (1)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2) 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3) 注重文化观念渐 变的特性(4) 完善餐饮企业制度 3.人生礼仪饮食风俗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居住地和饮食习惯和言谈行动 4.佛教在饮食方面的戒律主要有哪些? 4 (1)素食(2) 不非时食(3) 食存五观(4)过午不食 5.目前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哪几大类?试各列举2个名品 5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大红袍龙井 6.淮扬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6 淮菜和扬菜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鸡腿扒乌参、开洋扒蒲菜、朱桥甲鱼、 生熏白鱼、风白鱼、清炒黄瓜鱼、白煮淮鲇、拆骨掌翅、炖家野、叉烤长鱼方、钦工肉圆、文楼汤饱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第一,风味多样。第二,四季有别。第三,讲究美感。中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医结合。 2.试述广东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2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已从温饱型转向质量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变化。过去,过年是穿新衣、吃饱饭。而现在年味淡了,过年的感觉正在逐渐消失。 材料二:广州环市路上,全国各地风味的菜馆一字排开,广州市民不出城便 尝遍全国风味。 材料三:超市的兴起为市民购买食品提供了方便,各种洗切好的净菜、熟食、冷冻食品、休闲食品备受上班族青睐,成为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 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2.案例: 奥运会期间,北京某五星级饭店接待一批来自泰国的运动员。泰国以佛教为国教。为接待好这批运动员,酒店管理方精心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菜单与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食品、旅游等专业的本科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知识的系统足够了解,对中国饮食思想、现象等问题的理解及分析能力,是学科理论方法的必要掌握,是学生知识积累、方法训练的必备,大有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性质与民众和社会饮食生活有密切关系,富于实践性,可以参阅资料较多,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以及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有基本了解。掌握饮食文化的概念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2、教学重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3、教学难点 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二)八大菜系 1、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和京菜的概述及各菜系的代表。 (2)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了解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和京菜的概述及各菜系的代表。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的理解。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A. 蒸 B. 煮 C. 烤 D. 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 A. 大豆 B. 豌豆 C. 蚕豆 D. 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 “庖丁解牛 ”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 A. 火炉 C. 风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 A. 大煮干丝:苏菜 C.鼎湖上素:粤菜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 唐代 C. 元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 “茶 ”字最早出现于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 A. 《茶录》 B. 《茶谱》 C. 《茶经》 D. 《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 A. 饮食礼仪 B. 饮食风俗 C. 饮食习惯 D. 饮食传统 B. 水炉 D. 木炉 B.宫保鸡丁:川菜 D.九转大肠 ) B.宋代 D.明代

13 .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 A. “先尝” B. “先品 ” C. “尝鲜” D. “品鲜 ” 14 .记载纣王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的古代名著是 ( ) A. 《史记》 B. 《汉书》 C. 《左传》 D. 《资治通鉴》 15 .我国的第一 部诗歌总集是 ( ) A. 《离骚》 B. 《楚辞》 C. 《诗经》 D. 《大招》 16 . 《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 A. 吴承恩 B. 罗贯中 C.于慎行 D. 徐霞客 18 .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 A. “食补” B. “药补 ” C. “药膳” D. “食疗 ”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 ___________ 。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 ______________ 。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 _____________ 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 ___________ 。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 ____________ ,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 26.古代 _______ 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 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 __________ 的交谊, 西 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 _________ 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 ________ 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 _____________ 。 1. 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 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 A. 三大类 B. 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 “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 ,出现在 ( )

2009年1月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面点习惯上分为三大流派:京式、广式和( D ) A.桂式 B.川式 C.鲁式 D.苏式 2.“鼎湖上素”作为一大菜系的代表菜之一,它出自于( D ) A.四川 B.淮扬 C.广东 D.山东 3.伊尹与商汤关于烹调方面的对话,就是饮食文化史上最早的文献( A ) A.《吕氏春秋·本味》 B.《礼记·内则》 C.《论语·乡党》 D.《尚书·酒诰》 4.最终与动物划清界限、使人类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的重要标志是( B ) A.用鼎熟食 B.用火熟食 C.以水煮食 D.以汽蒸食 5.茶的发现和利用,相传起源于( C ) A.女娲时代 B.伏羲时代 C.神农时代 D.黄帝时代 6.饮茶方法上的煮饮改为冲泡,通常被视为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它始于( D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为了节约粮食,控制酗酒现象,周初的统治者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 C ) A.《酒典》 B.《酒法》 C.《酒诰》 D.《酒制》 8.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了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的礼仪,后人称为( B ) A.觞政 B.燕射 C.投壶 D.射覆 9.《煎茶水记》一书叙述了茶汤品质高低与泡水有关,其作者张又新是( A ) A.唐代人 B.宋代人 C.元代人 D.明代人 10.体现菜品发源地的菜名是( B ) A.汽锅鸡 B.文昌鸡 C.贵妃鸡 D.叫花鸡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问题详解)

茶与酒文化 一、选择题 1.茶的故乡在(B) A日本 B中国 C印度 D巴西 2. 《茶经》的作者是(A) A陆羽 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 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BCD) A槚 B蔎 C茗 D荈 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D)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D) 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B) A贡品 B药用 C食用 D饮用 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 A深度发酵 B萎凋C揉捻、D干燥 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BCD) A制作工艺 B茶叶形态 C茶汤颜色 D饮用口感 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D) A红茶 B黑茶 C花茶 D绿茶 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 A祁门红茶 B大吉岭红茶 C锡兰高地红茶 D阿萨姆红茶 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BCD) 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 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 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BCD) 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 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BCD)

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 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BCD) 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 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B) 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 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品,品质最好的产于(A) A福建安溪县B福建福鼎C福建崇安D福建政和 18.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芽茶和黄大芽茶。黄茶属于部分发酵类,制作方法与绿茶相似,具有绿茶的特点。黄茶与绿茶加工相比,多了一道什么过程,是区别于绿茶的重要标志。(B) A发酵B闷黄C杀青D干燥 19.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极品,君山银针冲泡有“三起三落”之称,产于(A) A湖南B江苏C江西D安徽 20. 黑茶的加工过程与黄茶大致相似,但其原料多采用粗老的茶叶,发酵时间往往较长,因而制成的茶叶色泽乌黑或呈褐色,故称之为黑。。主要品种有(ABCD) A云南普洱茶(黑茶中的名品)B广西的六堡茶C湖南黑毛茶D湖北老青茶和四川边茶 21.茶叶种类上属于再加工茶是(C) A红茶 B青茶 C花茶 D绿茶 22.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属于(A) A萌芽阶段B现成阶段C盛行阶段D高度发展阶段 23.自<<茶经>>问世后,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可谓“比屋皆饮”,家家饮茶。茶道盛行于(A)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4.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开始于(D)A唐朝末年B宋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末年 25.名山产名茶一说主要是因为茶树生长的条件需要(ABC) A温暖、雨量充沛、湿度较高B酸性土壤C弱光照D生长周期长 26.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何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A)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名词解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闭卷考试) 一、名词解释 9、“五世长者知饮食”:语见魏文帝曹丕《诏群臣》,全句是:“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意即只有那些历代为官的贵富之家的上层社会成员,才可能对高层次的穿衣吃饭一类生活之事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10、仪狄:中国古史传说夏禹时期的女性酿酒师,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酿酒师,事见《战国策》等先秦典籍。 48、杜康: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酿酒发明家,应当是女性。 17、食医:见于《周礼》记载的周王廷职官,其职司是负责周天子、和世子的膳事营养。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师。18、茶人:中国历史上有茶学文化修养的嗜茶者,士是其主群体。 21、普劳:又作“朴劳”,汉语名为“羊肉抓饭”,我国新疆维吾尔等民族的风味名食,由羊肉、稻米、胡萝卜、元葱等原料焖制而成。传统食法是手食。中亚地区普遍食用。 26、克依姆奇:朝鲜语“泡菜”,是朝鲜族最具民族特征、最富影响力的食品。 37、寒具:汉代时期点心的称谓,因形成于三代的禁火制度而产生和得名。

43、馕:我国新疆地区维吾尔等民族以麦粉为主要原料的焙烤食品,具体品种很多,有适口耐饥、易携带、便贮存等诸多优点。焙烤工具是特制的馕坑。 39、本味论:本味论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注重原料的天然物性,讲求食物的自然美味与味性变化的科学合理性。 46、《大观茶论》:作者北宋赵佶,中国茶文化历史鼎盛期的代表性茶学家与茶人。该书是继陆羽《茶经》之后的著名茶学著作。对后来中国茶学、茶道与茶艺的精致化发展影响颇大。 47、《饮膳正要》:编撰者元饮膳太医忽思慧,该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成于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全书共三卷。主要内容有诸般禁忌、聚珍品撰、食疗诸病、食物原料等。该书的基本指导对象是元帝国最高权力集团成员。 20、简述中国古代“酒人”定位原则、基本类型。 答:酒人是一切爱酒、嗜酒者的统称。中国传统酒人是指历史上的文化酒人,即有学养的酒文化人。若依酒德、饮行、风藻而论,历代酒人似可粗略区分为雅清、俗浊、恶污三大等级九种类型:上等是“雅”、“清”,即嗜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内分为上上品酒圣、上中品酒仙(逸)、上下品酒贤(董);中等为“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味平泛庸浊,内分为中上品酒痴、中中品酒颠(狂)、中下品酒荒;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行、伤风败德,沉溺

全国1月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全国20XX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色泽 B.形状 C.营养 D.味道 2.我国最早关于米糕的记载,是在(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汉代 D.唐代 3.周代的“八珍”所表现出来的饮食风味大约分布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汉水流域 4.“武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种典型现象发生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5.从菜肴的名称上体现出菜肴发源地的是( ) A.麻婆豆腐 B.东坡肉 C.文昌鸡 D.游园惊梦 6.传统名菜“松鼠鳜鱼”是典型的( ) A.淮扬菜 B.鲁菜 C.粤菜 D.川菜 7.据清代郎廷极在《胜饮篇》中记载,适宜饮屠苏酒的良辰美景是( ) A.元旦 B.立春 C.立秋 D.中秋 8.五粮液首次被评为中国名酒是在( ) A.第一届评酒会 B.第二届评酒会 C.第三届评酒会 D.第四届评酒会

9.《黄帝内经》中提到一种古老的酒,是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即( ) A.醴酪 B.猿酒 C.秬鬯 D.醍醐 10.开辟饮茶的新境界,把饮茶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著作是( ) A.《茶录》 B.《茶经》 C.《大观茶论》 D.《煎茶水记》 11.四川人特别喜欢喝盖碗茶,有三位一体的茶盏、茶盏盖和( ) A.茶杯 B.茶壶 C.茶盘 D.茶托 12.在国际市场上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的是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和中国 ( ) A.祁红 B.滇红 C.铁观音 D.太平猴魁 13.菜肴的配色方案中,不同的颜色给人的心理感觉不同,其中,给人明亮、华丽、健康、引人注目、诱发食欲的是( ) A.绿色菜肴 B.红色菜肴 C.橙色菜肴 D.紫色菜肴 14.中国古代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丧葬之事指的是( ) A.吉礼 B.宾礼 C.嘉礼 D.凶礼 15.后世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熬粥供众,称之为( ) A.八宝粥 B.腊八粥 C.大米粥 D.小米粥 16.在文学中体现出混合的“北食”风味菜肴的作品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17.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与饮食烹饪有关的要数《丽人游春宴》和 ( ) A.《吴樱桃》 B.《玉泉仙人掌茶》 C.《酒边索赋》 D.《槐叶冷淘》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十一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植籼稻的是长江下游杭州湾的( ) A.仰韶人 B.龙山人 C.河姆渡人 D.磁山人 2.六朝以前的史料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 ) A.秦晋 B.吴越 C.齐鲁 D.巴蜀 3.在50多万年前就已经能够发明火、管理火以及用火熟食的猿人是( ) A.元谋人 B.磁山人 C.北京人 D.龙山人 4.不仅是远古先民重要的饪食器和食器,也象征国家和统治者最高政治权力的王器是( ) A.鬲 B.簋 C.瓮 D.鼎 5.“大煮干丝”是哪个菜系的代表菜之一?( ) A.四川菜系 B.山东菜系 C.广东菜系 D.淮扬菜系 6.构成川菜系的五个分支是高级筵席菜式、民间小吃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家常便餐菜式和( ) A.三蒸九扣菜式 B.市肆风味菜式 C.寺院风味菜式 D.官府风味菜式 7.我国最早记载的乳酒是史籍中的( ) A.玄酒 B.酏酒 C.醴酪 D.事酒 8.周代专门制作酒具的工匠称为( ) A.梓人 B.酒人 C.浆人 D.凌人 9.我国西汉时期,茶叶已是流通的商品。在文中提到“烹荼尽具”、“武都买荼”的是西汉人王褒的( ) A.《春秋繁露》 B.《僮约》 C.《七发》 D.《淮南子》 10.《大观茶论》中详细记述了宋人斗茶对于茶饼、茶具、用水、程序和效果的具体规定,其作者是( ) A.宋徽宗 B.丁谓 C.陶谷 D.叶清臣 11.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 ) 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 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 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 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1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更趋突出( ) A.程式化 B.盲目性 C.个性化 D.被动性 13.文中描写饮食的比重大大增加,作者常常借饮宴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暴露社会现实的堪称志人小说代表作的著作是( )

饮食文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有黑钻石之美称的天然黑松露产自与() A英国. B.意大利C. 法国D.西班牙 2、外国游客心目中象征着意大利食品的是() A.意粉 B.披萨饼 C.火腿 D.西班牙 3、清酒属于酿造酒,主要产于() A.韩国 B.日本 C.缅甸 D.泰国 4、被苏格兰称为“生命之水”的酒水是() A.威士忌 B.伏特加 C.金酒 D.鸡尾酒 5、以米饭、泡菜、大酱和大酱汤为日常饮食的是() A.日本 B.韩国 C.泰国 D.缅甸 6、饮食文化的基础是() A.小吃文化 B.菜文化 C.餐厅文化 D.宴会文化 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经典论述。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8、好食炖菜,有吃生菜、葱蒜、冻食和腌菜习惯的属于我国的(C)饮食文化圈。 A.京津 B.中北 C.东北 D.西北 9、口味以咸为主,辅以适当的干辣和香辛料的是()饮食文化圈。 A.西北 B.中北 C.东北 D.京津 10、口味特点以麻辣,酸辣为主,属于(C)饮食文化圈。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中北

11、划分风味流派的最主要的依据是烹食物质要素和() A.烹食原料 B.工具特色 C.工艺特色 D.口味 12、曲阜的孔府菜是我国最大、最精湛的() A.宫廷菜 B.官府菜 C.民间菜 D.寺院菜 13、()盛行于烟台、青岛一带,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 A.济南菜 B.孔府菜 C.胶东菜 D.日照菜 14、()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A.鲁菜 B.粤菜 C.川菜 D.湘菜 15、被誉为“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菜系是() A.川菜 B.湘菜 C.鲁菜 D.淮扬菜 16、()又称为“客家菜”,多用肉类,口味偏重,富有乡土气息。 A.粤菜 B.潮州菜 C.广州菜 D.东江菜 17、浙菜的地方风味中,以()最负盛名。 A.杭州 B.宁波 C.绍兴 D.金华 18、闽菜中的()以烹制山珍海味著称,常用红糟调味。 A.闽南菜 B.闽西菜 C.厦门菜 D.福州菜 19、皖菜主要以()为代表。 A.皖南菜 B.沿江菜 C.沿淮菜 D.东江菜 20、被称为“海派菜”的是()。 A.粤菜 B.京菜 C.淮扬菜 D.沪菜 21、鄂菜是以()为代表 A.武汉 B.荆州 C.鄂州 D.黄州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区别不同饮食风味流派的重要标志是( ) A.口味 B.地区 C.制作者 D.消费者 2.下列名茶中属于乌龙茶的是( ) A.祁门红茶 B.滇红 C.武夷大红袍 D.湖南黑茶 3.《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有专门为周天子以及王后、世子们的饮食生活服务的部门和人员,诸如主管王室饮食的称为( ) A.亨人 B.庖人 C.膳夫 D.内饔 4.唐代的陆羽精于茶事,著有《茶经》,被后世尊为( ) A.茶人 B.茶神 C.茶仙 D.茶圣 5.传统名菜“佛跳墙”在风味上属于( ) A.广东风味 B.安徽风味 C.福建风味 D.浙江风味 6.川菜系由五个分支构成,即高级筵席菜式、三蒸九扣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家常便餐菜式和( ) A.官府风味菜式 B.民间小吃菜式

C.市肆风味菜式 D.寺院风味菜式 7.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会上,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的酒令是( ) A.投壶令 B.八仙令 C.交错令 D.四书令 8.西周时期,酿酒过程中发酵的五个阶段称为( ) A.五齐 B.三酒 C.六必 D.五杯 9.我国啤酒最早出现在( ) A.明代 B.清代 C.民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10.具有“银丝条、螺旋形、浑身毛”的特色,素有“一嫩三鲜”美誉的茶叶指的是( ) A.龙井茶 B.碧螺春 C.太平猴魁 D.白毫银针 11.我国素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宋徽宗赵佶潜心研究、精心论述,著有( ) A.《茶典》 B.《茶谱》 C.《大观茶论》 D.《品茶要录》 12.在就餐过程中一般考虑认真、挑选仔细、表现谨慎,饮食消费决策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服务的要求相当高的是( ) A.多血质的消费者 B.抑郁质的消费者 C.黏液质的消费者 D.胆汁质的消费者 13.饮食消费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兼具经济功能和( ) A.政治功能 B.社会功能 C.宗教功能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2010 中国饮食文化 一、判断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 1、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2、元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昌盛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 ) 宋代 3、从生食向熟食的转换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发展史 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宋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专论() 5、《吕氏春秋本味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烹饪理论文章() 6、地方风味菜是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 7、鲁菜即山东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汉,成熟于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 8、曲阜的孔府菜是我国最大、最精湛的官府菜() 9、五滋指:香、松、软、肥、淡() 10、素菜是以植物类和菌类食物为原料制成的菜肴() 11、全羊席是土家族的上等宴席() 12、一般来说,面食可分为南味、北味两大风味,京式、广式、苏式 三大流派() 13、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被天津人称为“风味三宝”() 14、六味指酸、甜、苦、辣、咸、鲜() 15、傣族不吃鱼类()藏族

二、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 1、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 A、《随园食单》 B、《食疗本草》 C 、《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 A、清 B、明 C、宋 D、元 3、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 A、叫花鸡 B、虾仁锅巴 C、炸蛎黄 D、三套鸭 4、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 A、《吕氏春秋本味篇》 B、《食珍录》 C、《随园食单》 D、《千金要方》 5、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 A、红烧全狗 B、红煨鱼翅 C、麻辣子鸡 D、七星丸 6、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鄞都为代表。 A、临安 B、广州 C、开封 D、长安 7、“驴打滚”是()的著名风味小吃。豆面糕 A、天津 B、北京 C、山东 D、陕西 8、()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 A、朝鲜族 B、满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

烹饪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 学分:2 学时:36 适用专业:烹饪中专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为专业基础课。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 2、课程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是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对烹饪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3、课程任务 以中职生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初中级中文导游员为培养目标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设计上以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为原则。本课程以认识-研究-实践-创造-应用为目的原则,在教学中将培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专业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内容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注意教材内容与资格考试培训相衔接,增强突出“文化”特点,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能力”突出实用性和适量原则。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心,培养爱国敬业

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 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着力贯彻“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贴餐饮的发展需要,与行业市场接轨,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文化艺术修养。 培养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 素质烹饪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内容 1.内容选取 饮食源流,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中国饮食风味流派,中国酒茶文化,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中国饮食审美,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等。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 2.内容组织与安排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生对课程内容所应达到的学习层次,可分为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和掌握调查、运用多种方式、层次。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参见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曦主编《中国饮食文化》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日常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视频、CAI和PPT等电子课件的教学内容,开拓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在系统、全面、准确地掌握掌握基础知识上联系烹饪实践,让学生接触实际、培养调查分析能力 . (三)课程资源开发 (四)训练安排 分析---临摹---欣赏---设计---创作 六、考核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库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库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先民开始懂得用火是在()。 A.100万年—50万年前 B.180万年前 C.50万年前 D.170万年—180万年前 2.中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古农书是()。 A.《千金食治》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食疗本草》3.关于茶神,人们公认的是()。 A.陆羽 B.杜康 C.仪狄 D.彭祖 4.在中国众多的餐具中,最具特色的餐具是( )。 A.匙 B.碗 C.盘 D.筷子 5.中国筵宴的孕育萌芽时期是()。 A.新石器时期 B.夏商周三代 C.秦汉时期 D.元明清时期。6.傣族最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是 ( )。 A. 泼水节 B.火把节 C.雪顿节 D.丰收节 1.“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这句话出自()。 A.《醒园录》 B.《随园食单》 C.《本草纲目》 D.《建国方略》 2.切、剁、砍等方法属于()。 A.平刀法 B.直刀法 C.斜刀法 D.剞刀法 3.谭家菜是()菜的代表之一。 A.民族菜 B.宫廷菜 C.寺观菜 D.官府菜 4.回锅肉是()菜的代表菜之一。 A.四川菜 B.福建菜 C.湖南菜 D.江苏菜 5.有“液体面包”之称的是()。 A.黄酒 B.果酒 C.药酒 D.啤酒 6.宋元时期盛行的一种饮茶方法是()。 A.煮茶法 B.煎茶法 C.泡茶法 D.点茶法 7.宫廷菜初步形成规模大约在()。 A.清朝 B.周朝 C.宋朝 D.唐朝 8.“色绿、香郁、味醇、形美”高度概括了中国绿茶()的特点。 A.洞庭碧螺春 B.西湖龙井 C.黄山毛峰 D.庐山云雾 9. 浓香型酒的代表品种是()。 A.五粮液 B.茅台酒 C.泸州老窖特曲 D.古井贡酒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烹饪原料有()。 A.胡豆 B.番茄 C.辣椒 D.番薯 E.茄子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菜肴的个性特征主要有()。

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饮食文化试题 课程代码:009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饭稻羹鱼”区域特色是( )饮食文化圈的典型特点。 A.西北地区 B.长江下游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乌龙茶属于( )茶。 A.半发酵 B.发酵 C.不发酵 D.微发酵 3.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是( )。 A.葡萄酒 B.黄酒 C.白酒 D.啤酒 4.下列不属于藏族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食品是( )。 A.糌粑 B.酥油茶 C.青稞酒 D.搅团 5.我国的( )有以打鱼为生的悠久传统,生鱼、鱼松等类鱼肴是其代表性食品。 A.赫哲族 B.鄂温克族 C.锡伯族 D.布依族 6.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为世人知晓的《短歌行》的作者是 ( )。 A.李白 B.屈原 C.苏轼 D.曹操 7.“手扒肉”是( )典型的民族食品和进食方式。 A.侗族 B.纳西族

C.蒙古族 D.毛南族 8.( )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一种极具影响的饮酒娱乐活动,公元353年3月3日在绍兴兰亭有大书法家王羲之参加的一次最为著名。 A.击鼓传花 B.划拳 C.曲水流觞 D.猜枚 9.“钟鸣鼎食”是中国历史上( )阶层的饮食生活写照。 A.贵族 B.士大夫 C.富豪 D.商贾 10.明末清初的著名戏剧理论家( ),同时也是一位有历史影响的美食理论家,他的美食理论成就集中体现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 A.金圣叹 B.李渔 C.蒲松龄 D.王世贞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中国历史上的“素食”概念,有( )三层含义。 A.指不劳而食者 B.指与熟食相对的生食 C.平居之食 D.植物原料制成的食品 E.斋食 12.以地命名的中国名茶主要有( )等。 A.西湖龙井 B.黄山毛峰 C.庐山云雾 D.井冈翠绿 E.苍山雪绿 13.中国传统酒道可以用( )三个字高度概括。 A.敬 B.醺 C.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