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化知识点

  • 格式:wps
  • 大小:83.05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生物化学笔记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含量=含N量×6.25

2、12种极性氨基酸(2酸3碱7中性)、8种非极性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15种,芳香族2种,杂环类3种

3、处于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组氨酸等电点最接近人体pH

4、蛋白质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280nm。核酸是260nm。

5、氨基酸的特征反应:茚三酮反应(定性和定量测定氨基酸含量)、Sanger反应(测定多肽及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种类的有效方法)、Edman反应(多肽及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鉴定、多肽链测序)

6、多肽链的结构具有方向性,从N端到 C端。所有肽键都在一个肽平面内,所有α碳同处一个平面,各个肽平面由α碳连接。肽键中的O和H以反式结构存在。

7、蛋白质测序:⑴N末端氨基酸残基测定:苯异硫氰酸酯法、二硝基氟苯法、丹磺酰氯法、氨肽酶法。⑵C末端氨基酸残基测定:肼解法、还原法、羧肽酶法。⑶断裂二硫键方法:过甲酸氧化法、巯基试剂还原法。

8、反平行β—折叠片结构比平行β—折叠片更稳定。

9、从蛋白质的表面到内部,极性氨基酸出现的概率由高到低,非极性氨基酸残基出现概率由低到高。

10、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不同。蛋白质变性后可能沉淀,也可能保持溶解状态。蛋白质发生沉淀时,有些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如有机试剂引起的沉淀。有些沉淀作用中蛋白质仍然保持活性,如硫酸铵引起的沉淀。

11、蛋白质有多个结构层次。一级结构为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二级结构为氢键维系的多肽链局部空间结构;三级结构是紧密折叠的完整多肽链(包括主链及侧链)中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四级结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聚合体。超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相互接近形成的有规律的二级结构聚集体。较大的球形蛋白分子形成几个空间上可以辨认的紧密球状构象称为结构域。

12、α螺旋中每个氨基酸残基的>N-H与前面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C=O形成氢键,肽链上所有的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

13、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也决定蛋白质的功能: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种属差异与同源性。

⑵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病。⑶蛋白质前体的激活与一级结构。

14、高级构象决定蛋白质的功能:⑴蛋白质高级构象破坏,功能丧失。⑵蛋白质在表现生物功能时,构象发生一定变化(变构效应)。

15、简述研究核酸、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意义: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于DNA的核苷酸序列中,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相应的DNA序列决定的,每一种蛋白质分子所具有的特定的一级结构又决定了其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也就表现出特定的生命现象。因此,研究核酸、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可破译生命的密码,是在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突破口。

第二章核酸化学

1、在核苷中形成的糖苷键为β—D—N—糖苷键,由嘧啶中的N—1或嘌呤中的N—9与戊糖的C—1相连而成。

2、DNA链的方向是5’到3’。

3、DNA双螺旋确立的深刻意义:⑴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碱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从而最终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⑵提出了作为遗传功能分子的DNA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最基本方式。

4、碱基堆积力是稳定DNA双螺旋结构最主要因素。

5、双螺旋DNA处于拧松状态时形成负超螺旋,拧紧状态时形成正超螺旋,绝大多数天然存在的DNA形成的是负超螺旋,便于解旋。

6、单链RNA上某些区段具有碱基互补的序列,通过单链回折可以形成局部双螺旋区域。RNA中的双螺旋区通常称为茎区,中间不形成碱基配对的单链区形成突环,这种茎环结构或称发夹结构就是RNA的二级结构。

7、除tRNA外,细胞中其余的RNA几乎都以与蛋白质结合的方式存在,与蛋白质形成核蛋白复合物。

8、tRNA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单链核酸,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tRNA的二级结构中形成4个双链的臂和4个单链的环的三叶草形结构。可变环是不同tRNA分子之间差异最大的部分,成为tRNA分类的指标。tRNA的三叶草结构通过折叠形成倒L形的三级结构。9、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和ploy(A)结构都具有保护mRNA免受核酸外切酶降解的作用,增加了mRNA的稳定性。

10、rRNA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含量最多。原核生物的rRNA有三种:23S、16S、5S;真核生物的有四种:28S、18S、5.8S、5S。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都是由大小两个亚基组

成。原核生物由50S(23S和5S的rRNA)大亚基和30S(16S的rRNA)小亚基组成70S 的核糖体。真核生物为60S(28s、5S、5.8S的rRNA)和40S(18S的rRNA)组成80S的核糖体。

11、DNA的等电点为4.0—4.5,RNA的为2—2.5。在生理pH条件下,DNA和RNA分子中每个核苷酸残基都带负电荷。

12、在稀酸中,RNA的糖苷键是稳定的,DNA的糖苷键则不稳定;在碱溶液中,DNA的磷酸二酯键不敏感,而RNA的磷酸二酯键正好相反。

13、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是制备RNA的常用方法之一,重金属盐氯化铯是目前使用最好的分离DNA离心介质。

14、RNA溶液黏度要比DNA溶液小得多。

15、DNA变性之后,紫外吸收值增加(增色效应)、黏度下降、沉降系数和浮力密度增大、比旋光值降低等。

16、DNA的加热变性称为熔解,DNA的变性是爆发式的,即在一个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复性也称退火,热变性的DNA不能快速冷却复性叫淬火。

17、回文结构(序列):指DNA序列中,以某一中心为对称轴,其两侧的碱基对顺序正读和反读都相同的双螺旋结构,即对称轴一侧的片段旋转180◦后,与另一侧片段相重复。容易形成十字形结构和发夹形结构。与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和基因转移有关。

18、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19、DNA难溶于0.14mol/L的NaCl溶液,可溶于1—2 mol/L的NaCl溶液,RNA则相反,可据此分离二者。

20、根据A260/A280的比值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纯DNA:A260/A280=1.8;纯RNA:A260/A280=2.0

第三章酶

1、酶是活细胞产生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2、酶的空间构象分为必需基团和其他部分;必需基团分为活性中心和其他部分;活性中心分为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酶的专一性分为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分为旋光异构和顺反异构(几何异构);结构专一性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分为键专一性和基团专一性(专一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