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七大基本动作要求及解读教案资料

幼儿七大基本动作要求及解读教案资料

幼儿七大基本动作要求及解读教案资料
幼儿七大基本动作要求及解读教案资料

幼儿七大基本动作要

求及解读

学习—————好资料

幼儿七大基本动作要求及解读

精品资料

(07体教)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运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运动系统 (一)填空题 1、运动系统包括———、———和———三部分。 2、上肢骨包括———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块 3、肩胛冈外侧端膨大叫做———,它是测量———的骨性标志。 4、下肢骨包括———骨和———骨,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有———块。 5、小腿外侧的骨是———;内侧的骨是———,后者的上端前面有一粗糙隆起叫做———。 6、颈椎共有———块,它们与胸椎、腰椎不同,主要特征是———。 7、胸椎共有———块,主要特征是在椎体和横突上有———。 8、关节的基本结构是———、———和———。 9、内收和外展是运动环节在———面内绕———轴的运动。 10、肩关节是典型的———关节,它由———和———组成。 11、髋关节由———和———组成。按形状此关节属于———关节;按运动轴———关节。 12、膝关节为———状关节,主要可绕———轴进行———运动。 13、运动中当他人踩在自己脚上,自己不要立即猛力抽脚,以免他人———关 节发生———。 14、小腿在膝关节处绕额状轴向———运动叫做屈,足在踝关节处绕额状轴向 前运动叫做———。 15、起跑蹬离起跑器时,足必须绕———关节的———轴进行———运动。 16、椎间盘主要由———和———构成。 17、排球正面屈体右手扣球,扣球前,脊柱必须做———和———动作;扣球 时,必须做———和———动作。 18、两臂平举做扩胸运动时,上臂向前运动叫做———;向后运动叫做———。 19、人体运动是以骨为———;关节为———;肌肉收缩为———而实现的。 20、防止或矫正青少年驼背,应发展———肌和———肌的力量。 21、持哑铃做扩胸运动是发展———肌和———肌力量的有效练习。 22、两臂侧平举是肩关节绕———轴进行———运动,这是———肌和———在 ———固定时收缩完成的。 23、使肩关节外展的原动肌是———肌,它止于———。 24、引体向上时,使肘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它们是在———固定时完成——— 工作。 25、俯卧撑身体慢慢下落时,肘关节做———的动作,其原动肌是———,它们是在———固 定时完成———工作。 26、大腿高抬主要是———和———在———固定时收缩完成的。 27、肋木悬垂举腿使髋关节屈的原动肌是———和———。 28、人体体积最大的肌肉是———,它止于———,近固定时可———。 29、足背踢球射门时,膝关节必须———,这是———肌在———固定时收缩结果。 30、起跳蹬离地面使踝关节跖屈的原动肌是———和———肌。 (二)判断并改错 1、上肢带骨即肩胛骨,下肢带骨即髋骨。

幼儿基本动作的正确姿势与要求

幼儿基本动作的正确姿势与要求 一、走步的正确姿势 幼儿走步动作应逐步做到;上体正直,自然挺胸,肩部肌肉放松,眼看前方;两臂前后自然、轻松摆动,向前摆动时,肘关节稍弯曲;向前迈步方向正,两脚落地要轻,步幅大小适宜、均匀;精神饱满,节奏感强;集体走时,学会保持适宜的间隔、距离。 儿歌:上体正直稍挺胸,身体不要乱晃动; 头部正直眼平视,摆臂自然又轻松; 脚稍抬起不擦地,步伐均匀走整齐。 各年龄班幼儿走步动作的要求与游戏 二、幼儿跑步的基本要求 应逐步做到上体正直稍向前倾;积极向前抬退、用力后蹬,落地轻而稳;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前后自然摆动;眼看前方,用鼻子或口鼻同时呼吸,自然而有节奏。集体跑步时,学会保持适宜的间隔、距离。

儿歌:上体正直稍前倾,积极抬腿用力蹬; 头要正直向前看,两拳半握肩要平; 两臂屈肘前后摆,轻松协调跑起来; 跑时要用鼻吸气,千万别把嘴张开。 各年龄班幼儿跑步动作的要求与游戏 三、幼儿跳跃的基本要求 幼儿跳跃动作种类很多,无论那种形式跳跃动作,都包括预备、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包括原地和助跑两种方式。原地预备动作是屈腿、体前屈、两臂后摆;助跑动作要求是轻松、自然、不减速。起跳有单脚和双脚两种:单脚起跳时, 起跳腿用力蹬直,摆动腿快速向起跳方向摆起;双脚起跳时,两腿用力蹬地,摆臂跳起。

腾空阶段要保持身体平衡、完成规定任务。 落地也有两种形式:单脚落地要继续向前跑几步缓冲;要屈膝缓冲,保持平衡。 儿歌:要想跳得远或高,臂腿配合最重要; 用力蹬腿跳起来,同时摆臂前上带; 蹬摆动作尽量快,身体腾空不能歪; 落地动作要轻松,屈膝缓冲跳下来; 助跑踏跳结合好,整个动作要协调; 落地继续向前跑,维持平衡要记牢。 各年龄班幼儿跳跃动作的要求与游戏 四、幼儿投掷的基本要求 双手抛投要求:两手在体前托住投掷物(或小球),用摆臂、抖腕

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动作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内容 动作发展研究根据参与运动的肌肉和肌肉群的大小,将动作发展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是由身体的大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如行走、奔跑、跳跃、投掷和钻爬等;精细动作是指由身体小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如画画、书写、使用筷子等。 二、《指南》将康领域中动作发展目标与实施要点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到下,由首到尾 幼儿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粗到细 从幼儿最初发展起来的与大肌肉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连系的动作。如幼儿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 幼儿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腿、转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从事有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不随意到随意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来区别的 幼儿的动作最初不是随意动作,是无目的、由客观刺激引发的,加之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幼儿的手,幼儿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幼儿,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

5、由近而远 幼儿最早发展的是身体中部的动作,如头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才是双臂和腿部有关规律的动作,接下来就是腕、手,手指的精细动作发展最晚。 四、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经验 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经验 1、幼儿走步动作的关键经验 2、幼儿跑步动作的关键经验 3、幼儿跳跃动作的关键经验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8)--第8章动作分析 [作者:tian 来源: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点击数:358 更新时间:2007-4-15 文 章录入:admin01 ] 【学习目标】 掌握骨骼肌力量性 练习和伸展性练习 的解剖学依据,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及影响肌力和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掌握多关节肌理论、环节受力分析法、动作分析理论。能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学习和体育实践。 授课方式: 网络多媒体课件 【基本要求】 1基本掌握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第八章动作分析 【基本内容】 第一节肌肉的工作分析 一、肌肉工作及协作关系 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许多肌肉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些肌肉在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成为原动肌,有的成为固定肌、中和肌或对抗肌。 (一)原动肌 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肉称为原动肌。它们的收缩是完成动作的原动力,是分析研究动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原动肌所起作用的主次,又可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如伸肘关节的主动肌是肱三头肌,副动肌则为肘肌。 (二)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成为对抗肌。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

和肌肉工作性质分类。 2了解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3了解环节受力分析法。 4掌握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5基本会对体育动作进行分析。 【基本概念】 1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群。 2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3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的肌群。 4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肌肉的长度亦有所变化的这种肌肉工作。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三)固定肌 当肌肉收缩时,其拉力可使该肌所附着的两块骨发生相向运动。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运动骨)的作用,就需要有其他肌肉来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支撑骨)。这些对支撑骨起固定作用的肌肉称固定肌。例如,在做负重弯举(屈肘)时,就需要固定上臂,那些固定上臂的肌肉就是固定肌。 (四)中和肌 如果原动肌对动点骨具有多种功能,为了有效的发挥其中的某种功能,就需要有另外的肌肉来抵消那些不必要的功能。这些用来抑制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就是中和肌。 例如:髂腰肌有使大腿屈和旋外的作用,其屈的作用可使大腿向前迈。而外旋的作用,则可产生“外八字” 脚的步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需要大腿的内旋肌(如臀中肌前部)来抑制髂腰肌的旋外作用,此时的臀中肌前部就起着中和肌的作用。 二、肌肉工作的分类 肌肉工作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 (一)静力性工作 静力性工作也称支持工作,这类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如燕式平衡、马步站桩等动作。 静力性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长度不变,又称肌肉的“等长收缩”。 (二)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动力性工作又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两种。 1克制工作: 又称向心收缩。这种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拢。绝大多数体育动作属于此类工作,例如,负重弯举的上举阶段。 2退让工作: 又称离心收缩。其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例如,负重弯举的下降阶段。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量,可分为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一)单关节肌 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一般比较短而粗,作用力集中在一个关节、收缩力大,如三角肌、胸大肌、臀

幼儿园大班体育动作发展目标及指导要点

大班体育动作发展目标及指导要点 一、走: 指导要点: 大班:绕障碍曲线走 指导要点:发展幼儿灵敏素质,设定的信号必须之前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了解,并能较容易地区分 两个信号的不同,以便在活动中作出相应的速度变化。加速走时,要求步子比慢走时要小,但频率要快。手臂的摆臂速度也随之加快。 二、跑: 1、变化跑: 大班:绕障碍曲线跑 指导要点: (1)以弧形跑为例,类似跑道中的弯道,要求在跑动中身体重心稍向内倾,手臂的摆幅也有区别(内 臂小点,外臂大点) (2)以折线跑为例,在跑动中要注意变换方向,所以得控制身体的重心,在快接近改变方位的眯时, 应放慢速度注重急停和起动教学。 2、走、跑交替: 大班;走、跑交替300米 指导要点:(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臂前 后摆动,身体稍向前倾。(2)跑—走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 3、快速跑: 大班:快跑30米 指导要点:强调下肢的蹬、摆充分,步幅要大,步频要快,摆臂要用力,上体稍前倾,目视前方。 三、跳: 1、纵跳: 大班:能用力蹬地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5厘米) 指导要点:同中班。在此基础上,再强调在起跳前蹬地要用力,手臂要求预摆,这样就会增加跳的高度。 2、从高处往下跳: 大班:双脚站立从35厘米高处往下跳,落地较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3、立定跳远: 大班:跳距不少于40厘米 指导要点:预备——腿稍屈,臂后摆,上体稍前倾,也可弹动一次; 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摆,展体,使身体向前上方跳出; 落地——屈膝全蹲 4、助跑跨跳: 大班: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50厘米 指导要点:向前跑动中单脚起跳,蹬地用力,方向要正,在空中瞬间滞留前弓步,摆腿落地后,不要骤 停,应继续向前跑几步。

舞蹈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舞蹈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舞蹈动作姿态万千,变化无穷,不可能逐一介绍。下面仅选择几个基本动作做技术分析,以求举一反三,达到掌握舞蹈解剖学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实践的目的,舞蹈的技术技巧种类繁多,如转和翻类技巧,不仅需要关节运动和肌肉用力,还需要大脑神经中枢的综合调配、身体平衡器官、本体感受器的敏感等,此类技术技巧问题不是通过解剖学分析就能全部解决的,因此也就不在此次动作分析之列: 下面就“胸腰”、“旁擦地”、 “控后腿”、“小跳”、“紫金冠眺”、“踹燕”等动作举例分析。(一)“胸腰”的解剖学分析 l、“胸腰”的动作要领 预备姿势:舞蹈演员身体直立,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胸腰动作始自头部,先向上方拎上去,好似有人在上面牵着,将颈椎、胸椎一节节拉开,而后向远、向后方伸展,肩胛骨向内夹,胸椎向上顶,最终面部及胸口朝向上方(图4—8),呈现女性极富表现力的胸腰姿态: 2.“胸腰”的解剖学分析

“胸腰”的解剖学分析见表4—1所示: 表4—1 “胸腰”动作分析表 3.小结 由解剖学分析可知: 一是“胸腰”动作主要运用肌肉是竖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以及三角肌后部、大圆肌、小圆肌和冈下肌等;因为从人体结构看,由于胸椎棘突长且斜向后下方,又由于胸廓的存在,影响“胸腰”的幅度,所以“胸腰”的关键,—‘是伸开胸椎及颈椎间的距离,肩胛骨后缩(夹住) 二是肩关节外旋; 三是头颈部后伸的配合:舞蹈演员要想做好“胸腰 ”动作,一定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该动作主要是通过关节活动幅度增大,提高“胸腰 ’’的动作质量:所以,压肩——提高肩关节灵活性,增长肩胛内缩肌肉力量,提高夹肌、胸锁乳突肌的伸展性、力量,是训练好“胸腰”的首要条件。 “胸腰”动作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 “梗脖子”——夹肌、胸锁乳突肌没有伸展,过分紧张所致; 胸部挑不上去——肩胛骨没有夹住。

托小班幼儿基本动作特点及发展水平

托、小班幼儿基本动作特点及发展水平 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整体水平比较低。下面从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几方面具体分析这一年龄段幼儿动作的发展状况。 一、走步。 1、正常走:幼儿基本掌握走步的要领,能够在走路的时候放松、自然,上体保持正直、步幅稳、有节奏、脚位正确,摆臂协调,只有少数的孩子走路发展欠缺。 2、持物走:在这一方面幼儿的发展出现了个体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孩子发展比较好,知道持物的时候要放慢速度走步,会很小心,很平稳的走到目的地;第二种孩子无法在控制自己行动的时候照顾到手中的物体,如小三班的孩子C1,他在端奶的时候,知道要走得很慢,知道要小心,可是他还是无法把奶平稳的端到桌子上; 第三种孩子则没有意识到持物走时应该注意协调,如婴一班的孩子C2,他在端汤的时候,只顾 着走路,根本不会去注意手中的碗。 二、跑。幼儿跑的动作整体水平比较差,只有比较少的幼儿能够掌握跑步的全部要领,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欠缺: 1 、全脚掌着地,落地重,缺乏弹性; 2、不摆臂或摆直臂或摆单臂; 3、不能控制跑步的路线,不会跑直线; 4、灵敏度差,不会躲闪,不能急停; 5、速度上出现男、女孩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男孩少快于女孩; 6、四散跑居多,虽然也能一个跟着一个跑,但坚持性差。 三、跳跃。 跳跃的动作在婴、小班出现较大的分化,个体差异较大:发展好的、练习多的幼儿能够协调配合双臂的摆动和腿部的蹬伸动作,落地的时候能够屈膝;发展不好的、练习较少的幼儿无论始终跳还是双脚挑都不能控制双腿的蹬伸、腾空、以及落地的屈膝。 整体上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跳跃的时候,落地普遍比较重,还不能有意识的去控制身体;另外单脚跳的能力普遍比较差,可能是由于度愚笨年龄段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四、投掷。婴、小班幼儿的投掷能力可以说是几项基本动作技能中,发展最欠缺的,表 现在:幼儿对于挥臂、甩腕、投掷的时机把握不准确,不能很好的协调投掷的方向、速度和力 度。 分析原因,不是幼儿的能力不够,而主要在于练习的匮乏。投掷这类动作一方面本身技巧性比较强,不容易掌握,一方面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频繁练习,这就减少了幼儿在这方面的进行练习的机会,所以发展就显得滞后。 五、攀登类。这是婴、小班幼儿发展最好的动作之一,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有机会接触滑梯、 攀爬 架等器械,攀爬的动作得到了经常的、反复的练习。小班的孩子能够熟练的在攀爬架上进行双脚交替的攀爬,引班的孩子虽然要做双脚的合并然后在交替,但相对与其年龄来说,已经是发展很好的了。 六、钻。 婴小班幼儿以正面的钻爬动作为主,他们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屈膝、下蹲、低头弯腰、蜷身并移动双脚的动作。这与平时经常玩钻小火车的游戏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婴小班的幼儿基本动作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原因有:第一、生理基础。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第二、心理因素。婴小班的盖子年龄小,经验少,任何一种主动发起的动作、行为都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危险度,所以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 婴小班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显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一、运动经验的不同。不同

幼儿动作发展内容及目标

幼儿动作发展内容和目标 三至六岁儿童的动作发展 年龄动作发展顺序 3岁——4岁能身体正直、手脚协调地走路;能按指定的方向走;能走、跑交替地跑100米;能快跑追上大皮球;从高处跳下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学拍大皮球,会滚、接球;能在游戏场的攀登架上爬上爬下。 4岁——5岁走得自然、协调,步子均匀;能快跑,能跑着追人玩;能走、跑交替200米不累;双脚向前跳得很远;往高跳,伸手能碰到挂起20厘米高的东西;能把小石子、飞镖投出很远;能闭目转圈。 5岁——6岁走不姿势正确;能快跑、跑的时候能躲闪、追逐,跑得协调;能走、跑交替300米不累;会大部跨跳;会跳“房子”、跳绳、调橡皮筋;平衡能力较强,能闭眼睛单脚站立,能闭眼睛向前走;能走地上放着有间隔的砖或木块;能把小石子、沙包、小皮球等投出很远,也能投得准;会拍球,会踢球,也能边跑边拍和边跑边踢。 一、走步: 走步的形式及锻炼价值 走步的形式主要的锻炼价值自然走全面控制身体 持物走(拉着提高控制身体的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或推着物体 走) 跨过低障碍物 走 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平衡能力。 高举手臂走增强背部、臂部和腹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蹲着走(如模仿矮人走)锻炼膝关节及周围的韧带、肌腱,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用前脚掌走(如模仿巨人走)锻炼下肢部位的关节及周围的韧带、肌腱,发展腿部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以及平衡能力。 变换走的方向 与速度 提高动作的灵敏性。 在平衡板上走 上下坡走 发展平衡能力 倒退步走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远足活动发展耐力素质。 静悄悄走提高控制身体的能力。 齐步走全面锻炼身体发展控制能力,精神饱满。 活动目标 年龄段自然走的目标要求参考游戏活动 1岁——3岁平衡自然地走跟着妈妈走,找玩具 小班上体正直自然走 一个跟着一个走跟着小旗走、开火车、开飞机、吹泡泡

(完整版)幼儿体育基本动作规范要领

幼儿体育基本动作及游戏教学指导 目录 1 走------------------------------------(2) 2 跑------------------------------------(4) 3 跳跃----------------------------------(5) 4 投掷----------------------------------(9) 5 平衡----------------------------------(12) 6 钻------------------------------------(15) 7 爬------------------------------------(15) 8 攀登----------------------------------(16)

一、走的动作要领:上体正直,自然挺胸,头正,眼向前看,肩和手臂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步幅要大而均匀。抬腿方向要向正前方,脚尖向前,落地要轻。 二、重点:腿的动作和躯干姿势。 三、要求:小班—上体正直自然走 中班—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地走。 大班—步伐均匀,有精神地走。 四、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一)内外八字脚 纠正方法:1、向家长和教师、保育员做宣传工作,早期预防。 2、经常提醒有内外八字脚缺点的幼儿走路时要脚尖朝前。 3、纠正外八字,可让幼儿两脚内扣站立,用脚内侧踢键子。 4、可沿一条直线向前走来纠正八字脚。 (二)抬腿过高 纠正方法:1、向幼儿讲清楚高抬腿是错误动作,在向前迈步和走步时教师应经常提醒,及时纠正。 2、排队走时前后距离要稍大,以免妨碍向前迈步。 (三)落地重 纠正方法:1、要求走步是上体正直,脚跟着地后迅速向前滚动。 2、走步时教师可提醒“向前迈步,落地要轻”或提出“看谁走路轻”等。教师喊口号时 不要过于用力。 (四)摆臂紧张,幅度过大,身体左右摆动 纠正方法:1、向幼儿讲清楚正确的摆臂方法。 2、教师示范要正确。 3、让走的姿势正确的幼儿做示范或当排头。 4、让犯有此错误的幼儿跟在走得正确的幼儿后面走。 (五)低头含胸,上体扭晃 纠正方法:1、向幼儿讲清楚正确的姿势,教师平时应注意走步的正确姿势。 2、在排队走步时经常提醒幼儿“抬头,挺胸” 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五、教学注意事项 1、走步教学重点是腿的动作和躯干姿势。只要做到蹬地有力,步幅大,方向正,挺胸直腰,走步就有精神。

儿童动作发展阶段

一、天生具有的动作 1、自然动作(本能动作) 我们可以先理解动作概念分为反应性动作和自然动作。即使没有明显的外部刺激,胎儿在母 体当中也会做一些动作,比如单臂运动、单腿运动、伸展运动、头部前屈,基至打哈欠等。 这说明,在反应性动作之前就有发育上的、逐渐积累的自然动作存在。 胎儿存在母体的动作方式 胎儿动作类型 动作类型惊吓一把动作单个手臂运动单腿运动伸展动作头部前屈头部后仰头部旋转手 与脸接触吸气运动张开下巴打哈欠吸吮和吞咽 2、节奏定型动作(固有动作前身) 本能的动作,如吮吸动作就可以在未满月婴儿睡眠状态下看到。这种动作常常是具有节奏性的,被称为节奏定型动作。婴儿在1岁期间表现出大量的节奏定型动作,诸如踢腿,身体波 浪运动、身体弯曲、身体摇摆、跳跃等等。可以看到在不同年龄段出现不同的节奏定型动作,在1岁末期,节奏定型动作的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实际出现的频率却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减少了。所以可以推论,这些节奏定型动作是固有动作的不成熟感知动作的表现,它们是为今后 协调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3、反射动作 反射动作构成了婴儿出生时的身体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反射动作是从更精细的感知动作形 式中分离出来的,反射动作有4个特性: (1)在特殊刺激后以极短的潜伏期很容易被诱发出来 (2)对习惯性动作有对抗作用 (3)不要用注意力的集中 (4)在出生的头一年里逐渐消失 在出生时和出生第一周内能够被诱发出来的并能够正常消失的反射动作称为简单反射。但是 多数姿势性反射动作在出生后并不减弱,日后反而变成更复杂的成熟的动作行为。这些姿势 性反射对于技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由于这些姿势性反射为日后其他成熟 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建立自主行为的基础。

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幼儿户外活动目标与要求 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运动的积极性,体验运动的乐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积累运动经验,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里品质。 各年龄目标 2~3岁幼儿 运动特点:2岁幼儿已能够完成走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此年龄的幼儿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但动作迟缓,身体控制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的帮助。 此年龄的运动目标即是: 1. 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走和爬的动作协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 2. 提供有趣的运动环境,让幼儿体验在自然环境中活动身体的快乐。 3~4岁幼儿 运动特点:三岁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的有节奏的行走,但仍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一动作,三岁初期不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后期可以达到。 此年龄运动目标: 1. 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运动的积极性。 2. 初步尝试用各种材料和器械活动身体,体验运动的乐趣。 3. 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积累运动经验,学习一些基本运动方法。 4. 发展幼儿的大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5岁幼儿 运动特点:四岁幼儿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的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脚

站立,会抛接皮球,骑小车等,动作日渐完善,规则意识萌芽,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此年龄运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运动创新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运动的快乐。 2. 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尝试、模仿、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使动作轻松、自然。 3. 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积累运动经验,尝试更多的基本运动方法。活动中注意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综合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 4. 在运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 5. 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里品质。 5~6岁幼儿 运动特点:五岁幼儿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和舞蹈,规则意思逐步形成,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和幼儿的规则,合作意识逐步增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开始开展一些合作游戏。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幼儿对情境性游戏和竞争性游戏兴趣渐浓。 此年龄运动目标: 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 2. 在合作交流运动的过程中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培养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开展情境性游戏和竞赛性的幼儿,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思。 4. 通过运动经验,逐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5. 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里品质。 基本动作发展及相关游戏 走:

各年龄段的基本动作发展

幼儿体育基本动作发展 健康 领域 具体内容小班中班大班 基本动作钻爬 攀登 1.初步掌握在65—70cm高的 障碍物下钻的技能。 2.能大胆在攀登架上爬或从网 的一侧爬到另一侧。 1.能手脚协调熟练的在攀 登架上爬。 2.能熟练协调的在60cm高 的障碍物下钻。 3.能团身滚。 1.能手脚交替熟练的在攀登架上爬。 2.能侧身钻过50cm高拱形门。 3.能熟练的在垫上向前滚翻、侧滚翻。 4.会侧钻低障碍,灵活钻爬、攀登、滚翻。走 1.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 个大圆圈。会一步一级地走楼 梯。 2.学习向指定方向走,在一定 的范围内四散走。 3.学会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1.会按节奏上下肢协调的 走,变速走。 2.能按信号切断分队走。 3.能坚持步行1.5公里。 4.学会倒退走。 1.能较轻松绕过障碍曲线走。 2.会一对一对整齐走。 3.会长距离远足。 跑 1.能向指定方向跑。 2.能手脚协调自然跑。 3.初步学习走跑交替。 4.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 5.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追逐 跑。 6.能一个跟着一个跑,走跑交 替。 1.能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 走和跑 2.能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 逐跑,进行200米慢跑。 3.能一路纵队跑。 4.会听信号变速跑。 5.能快跑20米,连续跑约 一分钟。 1.能轻松绕过障碍曲线跑。 2.会接力跑。

跳跃1.能双脚向前跑,双脚向上跳。 2.从高25厘米处自然地跳下。 3.双脚向前行进跳。 1.能自然摆臂纵跳触物。 2.会双脚熟练向前行进跳。 3.能双脚站立由高30厘米 处往下跳,落地轻。 4.能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 跳。 5.能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 30厘米。 6.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跨跳 不少于40厘米。 1.能用脚蹬地连续纵跳触物。 2.能双脚站立由高35厘米处往下跳, 3.落地稳。 4.能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5.能助跑跳远,不少于40厘米。 6.能助跑屈膝跳过垂直障碍,高度约40 厘米。能连续向前跳跃多个高40厘米、 宽15厘米的障碍。 平衡1. 能大胆在平衡线中间走。 2.能在斜坡上走。 3.会在30厘米宽的平衡木上 走。 1.能在宽20厘米的平衡木 上走。 2.能原地自转3圈不跌到, 能闭目行走5米。 1.能两臂侧平举,闭目起踵自转5圈,能 两臂侧平举,单脚站立时间不少于5秒钟。 2.能在宽15厘米,高40厘米的平衡木上 变换手臂动作。 投掷1.能单手自然地将沙包投向前 方。 2.初步学习拍球技能,学会滚 球、传球。 3.能双手用力将球向前(上、 后)抛。 4.会滚、传球、接球和原地拍 皮球。 1.能肩上挥臂投物,投准相 距2米的目标。 2.能自抛自接低球。 3.能自抛自接高球,两人近 距离互抛互接大球。 4.会左右手拍球5次以上。 1.能单手将沙包等投掷约4米外。 2.能两人相距2米抛接大球。 3.会肩上挥臂投准靶心。 4.能两人相距3-4米抛接大球。

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特点

小班中班大班 走幼儿基本掌握走步的要领, 能够在走路的时候放松、自 然,上体保持正直、步幅 稳、有节奏、脚位正确,摆 臂协调,只有少数的孩子走 路发展欠缺。(能够自然走、 持物走、协同走、脚跟走。) 能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走 和跑。能听信号变速走变速 跑。(能够高抬腿走、蹲着 走、后踢腿走、听信号走、 闭目走)。 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曲线 走。(能够后退走、跨过低障 碍走、击节奏走、背物走、前 脚掌走)。 跑1.脚掌着地,落地重,缺乏弹 性;2.不摆臂或摆直臂或摆单 臂;3.不能控制跑步的路线, 不会跑直线;4.灵敏度差,不 会躲躲闪,不能急停;5.速度 上出现男、女孩的差异,一 般情况下男孩稍快于女孩;6. 四散跑居多,虽然也能一个 跟着一个跑,但坚持性差。 (能够自然跑、四散追逐 跑)。 一个跟一个自然地跑,或手 脚 动作协调地向指定方向跑。 (能够高抬腿跑、后踢小腿 跑、弯腰半蹲跑、圆圈跑、单 脚连续跳)。 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曲线 跑,能快跑或接力跑(圆圈 跑、后退跑往返跑、短距离快 跑、持物跑、侧向跑、突然变 向 跑)。 跳个体差异较大,跳跃的时候, 落地普遍比较重,还不能有意 识的去控制身体;另外单脚跳 的能力普遍比较差(能够原地 纵跳、向前跳、向上跳、协 同跳)。 能原地自然蹬地起跳触物, 双脚向前跳或在直线两侧行 进跳,能从30~35厘米高处 自然跳下,能立定跳远。(能 够双脚连续向前跳、双脚连 续向侧跳、高跳下、夹包 跳、双脚交替跳。单脚连续 前跳)。 能原地蹬地起跳、连续纵跳触 物,能双脚熟练改变方向跳。 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小 于50厘米。(助跑跨跳、助跑 跳远、助跑跨跳、跳绳)。 钻爬以正面的钻爬动作为主,他们 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屈膝、下 蹲、低头弯腰、蜷身并移动双 脚的动作。(能够正面钻、手 膝着地爬)。 能熟练协调地在60厘米高的 障碍物下钻来钻去,能侧身钻 和正面钻。(能够侧身钻、曲 身爬)。 能熟练协调地侧身、缩身熟练 钻进障碍物,能手脚交替、协 调熟练地在攀登架或胁木上爬 上爬下,能在单杠或其他器械 上做短暂的悬垂动作。(能够 匍匐爬,能前滚翻、侧滚 翻)。 投可以说是几项基本动作技能 中,发展最欠缺的,对于挥 臂、甩腕、投掷的时机把握不 准确,不能很好的协调投掷的 方向、速度和力度。(能够双 手上方投掷、后抛球、远处挥 臂投掷)。 能肩上挥臂投掷小沙包,能 自抛自接低球或两人近距离互 抛互接大球。(单手肩上投 掷、双人相互投掷)。 能半侧面单手投掷小沙包等轻 物,会肩上挥臂投掷轻物并投 准目标。(能够协调投掷、各 个方向投掷)。 攀登/平衡是婴、小班幼儿发展最好的动 作之一,小班的孩子能够熟的 在攀爬架上进行双脚交替的攀 爬,托班的孩子虽然要做双脚 (平衡)能在宽20厘米,高 3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能原 地自转至少3圈不跌倒。(能 够旋转、走平衡木、闭目 能在平衡木上变换手臂动作或 持物走,能两臂侧平举,目起 踵自转不跌倒,能两臂侧平 举,(能够单足站立、踩高

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特点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小班 中班 大班 走 幼儿基本掌握走步的要领, 能够在走路的时候放松、自然,上体保持正直、步幅稳、 有节奏、脚位正确,摆臂协调,只有少数的孩子走路发展欠缺。(能够自然走、持物走、协同走、脚跟走。) 能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走和跑。能听信号变速走变速跑。(能够高抬腿走、蹲着走、后 踢腿走、听信号走、闭目走)。 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曲线走。(能够后退走、跨过低障碍走、击节奏走、背物走、前 脚掌走)。 跑 1.脚掌着地,落地重,缺乏弹性; 2.不摆臂或摆直臂或摆单臂; 3.不能控制跑步的路线,不会跑直线; 4.灵敏度差,不会躲躲闪,不能急停; 5.速度上出现男、女孩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男孩稍快于女孩; 6.四散跑居多,虽然也能一个跟着一个跑,但坚持性差。(能够自然跑、四散追逐跑)。 一个跟一个自然地跑,或手脚 动作协调地向指定方向跑。 (能够高抬腿跑、后踢小腿跑、弯腰半蹲跑、圆圈跑、单脚连续跳)。 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曲线跑,能快跑或接力跑(圆圈跑、后退跑往返跑、短距离快跑、持物跑、侧向跑、突然变向 跑)。 跳 个体差异较大,跳跃的时候,落地普遍比较重,还不能有意识的去控制身体;另外单脚跳的能力普遍比较差(能够原地 纵跳、向前跳、向上跳、协同跳)。 能原地自然蹬地起跳触物,双脚向前跳或在直线两侧行进跳,能从30~35厘米高处自然跳下,能立定跳远。(能够双脚连续向前跳、双脚连续向侧跳、高跳下、夹包跳、双脚交替跳。单脚连续前跳)。 能原地蹬地起跳、连续纵跳触物,能双脚熟练改变方向跳。 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小于50厘米。(助跑跨跳、助跑跳远、助跑跨跳、跳绳)。 钻爬 以正面的钻爬动作为主,他们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屈膝、下蹲、低头弯腰、蜷身并移动双脚的动作。(能够正面钻、手膝着地爬)。 能熟练协调地在60厘米高的障碍物下钻来钻去,能侧身钻 和正面钻。(能够侧身钻、曲身爬)。 能熟练协调地侧身、缩身熟练钻进障碍物,能手脚交替、协调熟练地在攀登架或胁木上爬上爬下,能在单杠或其他器械上做短暂的悬垂动作。(能够匍匐爬,能前滚翻、侧滚翻)。 投 可以说是几项基本动作技能中,发展最欠缺的,对于挥臂、 甩腕、投掷的时机把握不准确,不能很好的协调投掷的方向、速度和力度。(能够双手上方投掷、后抛球、远处挥臂投掷)。 能肩上挥臂投掷小沙包,能自 抛自接低球或两人近距离互抛互接大球。(单手肩上投掷、双人相互投掷)。 能半侧面单手投掷小沙包等轻物,会肩上挥臂投掷轻物并投准目标。(能够协调投掷、各个方向投掷)。 攀登/平 是婴、小班幼儿发展最好的动作之一,小班的孩子能够熟的在攀爬架上进行双脚交替的攀爬,托班的孩子虽然要做双脚 (平衡)能在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能原地自转至少3圈不跌倒。(能够旋转、走平衡木、闭目走)。 能在平衡木上变换手臂动作或持物走,能两臂侧平举,目起踵自转不跌倒,能两臂侧平举,(能够单足站立、踩高跷)。

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特点

小班中班大班 走 幼儿基本掌握走步的要 领, 能够在走路的时候放松、 自然,上体保持正直、步幅稳、 有节奏、脚位正确,摆臂协调, 只有少数的孩子走路发展欠 缺。(能够自然走、持物走、 协同走、脚跟走。) 能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 走和跑。能听信号变速走变速 跑。(能够高抬腿走、蹲着走、 后踢腿走、听信号走、闭目 走)。 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曲 线走。(能够后退走、跨过低 障碍走、击节奏走、背物走、 前脚掌走)。 跑 1.脚掌着地,落地重,缺 乏弹性;2.不摆臂或摆直臂或 摆单臂;3.不能控制跑步的路 线,不会跑直线;4.灵敏度差, 不会躲躲闪,不能急停;5.速 度上出现男、女孩的差异,一 般情况下男孩稍快于女孩;6. 四散跑居多,虽然也能一个跟 着一个跑,但坚持性差。(能 够自然跑、四散追逐跑)。 一个跟一个自然地跑,或 手脚 动作协调地向指定方向 跑。 (能够高抬腿跑、后踢小 腿跑、弯腰半蹲跑、圆圈跑、 单脚连续跳)。 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曲 线跑,能快跑或接力跑(圆圈 跑、后退跑往返跑、短距离快 跑、持物跑、侧向跑、突然变 向 跑)。 跳 个体差异较大,跳跃的时 候,落地普遍比较重,还不能 有意识的去控制身体;另外单 脚跳的能力普遍比较差(能够 原地 纵跳、向前跳、向上跳、 协同跳)。 能原地自然蹬地起跳触 物,双脚向前跳或在直线两侧 行进跳,能从30~35厘米高 处自然跳下,能立定跳远。(能 够双脚连续向前跳、双脚连续 向侧跳、高跳下、夹包跳、双 脚交替跳。单脚连续前跳)。 能原地蹬地起跳、连续纵 跳触物,能双脚熟练改变方向 跳。 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 不小于50厘米。(助跑跨跳、 助跑跳远、助跑跨跳、跳绳)。钻 爬 以正面的钻爬动作为主, 他们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屈膝、 下蹲、低头弯腰、蜷身并移动 双脚的动作。(能够正面钻、 手膝着地爬)。 能熟练协调地在60厘米高 的障碍物下钻来钻去,能侧身 钻和正面钻。(能够侧身钻、 曲身爬)。 能熟练协调地侧身、缩身 熟练钻进障碍物,能手脚交替、 协调熟练地在攀登架或胁木上 爬上爬下,能在单杠或其他器 械上做短暂的悬垂动作。(能 够匍匐爬,能前滚翻、侧滚翻)。投 可以说是几项基本动作技 能中,发展最欠缺的,对于挥 臂、甩腕、投掷的时机把握不 准确,不能很好的协调投掷的 方向、速度和力度。(能够双 手上方投掷、后抛球、远处挥 臂投掷)。 能肩上挥臂投掷小沙包, 能自抛自接低球或两人近距离 互抛互接大球。(单手肩上投 掷、双人相互投掷)。 能半侧面单手投掷小沙包 等轻物,会肩上挥臂投掷轻物 并投准目标。(能够协调投掷、 各个方向投掷)。 攀 登/平衡 是婴、小班幼儿发展最好 的动作之一,小班的孩子能够 熟的在攀爬架上进行双脚交替 的攀爬,托班的孩子虽然要做 (平衡)能在宽20厘米, 高3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能原 地自转至少3圈不跌倒。(能 够旋转、走平衡木、闭目走)。 能在平衡木上变换手臂动 作或持物走,能两臂侧平举, 目起踵自转不跌倒,能两臂侧 平举,(能够单足站立、踩高

幼儿各阶段动作发展

幼儿各阶段动作发展 五个月大的小宝躺在婴儿床上,三岁的哥哥阿本抱着皮球走到小宝面前,小宝举起了双手,妈妈很高兴小宝能够和哥哥有这样的互动,不料哥哥把皮球轻抛给弟弟,小宝根本还没有握球的力气,皮球咻一下直接打中小宝的脸。小宝开始哇哇大哭,妈妈责怪阿本不够小心,阿本委屈的说:「弟弟的手那么没力气?是不是没有吃饭啊?」 宝宝离开妈妈肚子后,为了适应环境,肌肉骨骼系统不仅要有力量,还要能够协调运用、快速反应,这是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为了生存,需要寻找食物、逃避危险而出现的发展现象,所以,在三岁之前,肌肉的发展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肌肉骨骼的发展可以从宝宝的动作表现来判断,可分为「粗大动作」及「精细动作」两个方面。 粗大动作的发展 粗大动作,主要指的是大关节所产生的动作,像是肩膀的甩动、大腿的摆动、颈部的转动等,进而可以产生相关的行为,像是翻身、坐立、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等。我们可以从发展里程碑来观察孩子的发展程度: 6-7个月:可从躺着转为趴着,然后坐起来。 7-8个月:大人扶着双脚会用力撑地,也会交互踏步。 8-9个月:可以用手及膝盖撑地,并向前爬行。

9-10个月:可以扶着家具稳定站立。 10-11个月:坐着时可以转身伸手拿取斜后方的物品。 11-12个月:可以扶着家具缓慢行走。 12-13个月:可以放手走五步。 13-14个月:可以拿小球从下往前丢出。 14-15个月:站立时可以弯腰低头从两脚间向后看且不跌倒。 15-16个月:可以两手拿球高过头丢出去。 16-17个月:可以扶着家具单脚站。 17-18个月:可以抱着遮住前方视野的玩具向前走。 18-19个月:可以把静止的球向前踢出去。 19-20个月:会走在三轮车上用脚踩地移动。 20-21个月:可以蹲着玩地上的玩具。 21-22个月:可以单手扶着把手下楼梯。 22-23个月:可以垫起脚尖稳定站立。 23-24个月:可以蹲到最低然跳跃起来。 精细动作的发展 「精细动作」指的是小关节的动作,通常是以手腕及手指关节为主要观察重点,同样也可以根据每个月的表现来判断孩子的发展程度: 6-7个月:会把一手掌中的物品换到另一手拿。 7-8个月:会用前三指抓起物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

一、单手投篮动作分析 关节运动原动肌对抗肌工作性质工作条 件 肩胛骨上提斜方肌上部、菱形肌、 肩胛提肌、胸锁乳突 肌 斜方肌下部、胸小 肌、前锯肌下部肌 纤维 向心工作近固定 上回旋斜方肌上下部肌纤 维、前锯肌下部肌纤 维 菱形肌、胸小肌、 肩胛提肌 肩关节屈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肌纤维、肱二头肌、 喙肱肌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 肘关节伸肱三头肌、肘肌肱肌、肱二头肌、 肱桡肌、旋前圆肌 腕关节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 肌、指浅屈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和示指伸肌 二、引体向上动作分析 关节运动原动肌对抗肌工作性质工作条件 肩胛骨下降斜方肌下部、胸小 肌、前锯肌下部肌纤 维 斜方肌上部、菱 形肌、肩胛提肌、 胸锁乳突肌 向心工作远固定 下回旋菱形肌、胸小肌、肩 胛提肌 斜方肌上下部肌 纤维、前锯肌下 部肌纤维 肩关节伸三角肌后部肌纤维、 肱三头肌长头、背 阔肌、冈下肌、大圆 肌、小圆肌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肱二头肌、喙肱肌 肘关节屈肱肌、肱二头肌、肱 桡肌、旋前圆肌 肘肌、肱三头肌 腕关节不动无静力工作(加固)上固定

三、俯卧撑动作分析 关节运动 原动肌 对抗肌 工作性质 工作条件 肩胛骨前伸 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 斜方肌、菱形肌 向心工作 远固定 肩关节屈 三角肌前部、胸大肌 、肱二头肌、喙肱肌 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 肘关节伸 肘肌、肱三头肌 肱肌、肱桡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腕关节不动 无 静力工作 (固定) 四、仰卧起坐动作分析 关节运动 原动肌 对抗肌 工作性质 工作条件 躯干屈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髂腰肌、胸锁乳突肌 竖脊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臀大肌 向心工作 下固定 五、纵跳动作分析 关节运动 原动肌 对抗肌 工作性质 工作条件 髋关节伸 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 向心工作 远固定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 踝关节屈 小腿三头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胫骨前肌、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