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法制教育电子教案

三年级上册法制教育电子教案

三年级上册法制教育电子教案
三年级上册法制教育电子教案

三年级法制教育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形成初步的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的习惯。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选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课时)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2课时)3.认识犯罪(3课时)4.远离不良行为(4课时)5.遵守交通法规(3课时)

三、教学措施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每周的班队活动课、安全教育课,采用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演示、社会实践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力争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进度表

(三)年级(综合)学科时间:2017年9月

第一课做中国公民多自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公民、国籍的概念和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公民、国籍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宪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我是名小公民

1.公民的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我的国籍是中国

1.国籍的含义"

2.法律对国籍的规定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公民的具体含义。

2、知道国籍的定义,了解法律对国籍的规定。

第二课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我国公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基本权利。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教学难点:学生接触宪法较少,有些权利的概念不理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民的基本权利》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宪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

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二十多项自由和权利

二、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宪法》规定公民有各种各样的权利。

2.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能滥用权利。

教学反思:

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不能滥用权利。

第三课了解我们应尽的基本义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懂得: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意愿;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这是宪法规定的。

教学重点: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权利。

教学难点:公民为什么要发行基本义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民的基本义务》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宪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1.我国是统一的我民族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3.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1.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2.任何公民都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否则必将受到国家的惩罚。

三、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四课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教学重点: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字经》、歌曲《常回家看看》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三字经》,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并提问:这段三字经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归结学生发言,导入新课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书)

3、结合实例,理解教材

师:(小黑板展示)案例1:润梅的父母不赡养自己的父母对吗?

案例2:小华的爸爸妈妈是一种什么行为

4、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果

(1)有关法律:宪法、婚姻法、《刑法》第261条。

(2)“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①承担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

②在精神上给予必要的慰藉。

③拒绝赡养父母,要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5、启发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包括自己身边对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和不尽赡养义务的事例。

6、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对一些人拒绝赡养老人的所谓理由(借口),你是怎么看的呢?

7、归纳小结

师:播放歌曲《常回看看》,结束新课。

第五课我要上学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一下《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上学权是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剥夺。

2.知道国家保护和支持学生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公益组织和机构。

3.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难点: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义务教育法》知识竞赛及本课学习的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义务教育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义务教育法》知识竞赛

(1)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分为抢答题、必答题、判断题(2)抢答题每答对一题所在组得1分,答错不扣分。

(3)必答题每组答一题,判断题每组答二题,答对所在组得1分,答错扣1分。

活动二:身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大讨论。

(1)邀请学生演有关生活中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小品。(2)请同学们找出小品中的人物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活动三:小辩论:吴冰是否应该将爷爷告上法庭?

(1)课件出示:吴冰辍学的故事

(2)邀请学生分成正反双方,针对“为了争取上学的权利,吴冰是否应该将爷爷告上法庭”举行小辩论。

(3)小结:当我们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活动四:助学机构知多少

(1)引导学生重点了解:“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的主人翁:“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完成了自己的读书梦。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几大公益组织和机构

活动五:让我们与贫困地区同学进行手拉手活动

(1)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艰苦的幻灯片。

(2)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和感受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艰苦,激发学生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

(3)做爱心卡,给远方的同学送上祝福。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习到了很多的《义务教育法》的知识,今天我们是幸运的,能快快乐乐的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但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权利和机会。

第六课请不要开除我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未成年学生是受教育者,有权利在学校完整地接受义务教育。

教学重点: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教学难点:学校不可以随意开除学生或责令学生转学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未成年人保护法》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知识窗

1、未成年学生是受教育者,有权利在学校完整地接受

义务教育。

2、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不得随意开除学

生或责令学生转学。

二、圆规

电脑迷的教训

教育部门认为学校开除冬冬是错误的法律依据。

三、瞭望台

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

第七课违法与犯罪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处罚

教学重点: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教学难点: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违法案例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刑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知识窗

1、违法行为的概念

2、刑法

二、圆规

1、什么是违法

2、什么是犯罪

三、瞭望台

家庭中容易忽视的违法行为:

1、对患病子女、配偶常年不闻不问,甚至虐待、

欺压。

2、子女盗窃父母财产的行为。

3、辱骂他人的行为。

4、不送子女上学的行为。

第八课犯罪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达到犯罪的程度。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什么行为构成犯罪。

教学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案例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犯罪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知识窗

1、究竟什么样的行为达到犯罪的程度?

2、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二、圆规

案例分析:小李为什么会被判刑?

三、瞭望台

毒品与违法犯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