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构造及产状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11.05 MB
- 文档页数:67
名词解释:产状三要素产状三要素是指描述矿产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产地、规模和品位。
这些要素对于评估矿产资源的价值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要素进行详细解释。
1. 产地产地是指矿产资源所出现的地理位置。
它包括国家、地区、省份、县市等范围。
了解矿产资源的产地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其所属的行政区划,从而进行相关政策制定和管理。
在评估一个产地的潜力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地质条件是决定矿产资源形成和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
富含金属矿物的矿床通常形成于构造活动较为剧烈的地区,如断裂带或火山喷发区等。
经济环境也会影响一个产地的开发前景。
包括交通便利程度、能源供应情况、劳动力资源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开采成本和利润率造成影响。
2. 规模规模是指矿产资源的数量或容量。
它反映了矿产资源的储量或储存能力。
规模通常用吨、立方米、克拉等单位来表示,具体取决于矿产资源的性质。
评估一个矿产资源的规模需要进行勘探和测量工作。
勘探是指对潜在矿产资源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和化学调查,以确定其存在和分布情况。
测量则是对已发现的矿产资源进行精确测量,以确定其储量。
在评估规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矿床类型会直接影响其规模。
大型油田的储量通常比较大,而小型金矿的储量相对较小。
勘探程度也会对规模评估造成影响。
只有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勘探工作,才能准确估计矿产资源的规模。
3. 品位品位是指矿产资源中所含有用物质(如金属、煤、油等)的含量或质量比例。
它反映了矿产资源中有用物质的丰度程度。
品位通常用百分比、克/吨等单位来表示。
评估一个矿产资源的品位需要进行化学分析和实验。
化学分析可以确定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从而计算出品位。
实验则可以测试矿石中有用物质的提取率,进一步评估其商业价值。
在评估品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品位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和利润率。
一般来说,品位越高,开采成本越低,利润率越高。
品位也会影响矿产资源的加工和冶炼过程。
基本构造及产状要素基本构造是指地壳变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构造体系,包括地壳构造、岩石构造和形态构造。
地壳构造是地壳内部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断裂、褶皱、变形以及岩浆侵入和喷出等。
断裂是指地壳中由于地壳应力作用的破裂、位移和滑动等现象,主要有正断裂、逆断裂和走滑断裂等。
褶皱是地壳中因地壳应力的作用,导致岩石受到挤压形成皱褶状或波浪状的变形构造,主要有褶皱山脉、褶皱凹陷和褶皱隆起等。
变形是指岩石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包括薄板状变形、径向变形和尖晶石等。
岩浆侵入和喷出是指地壳中的岩浆活动,包括岩浆侵入岩体、火山喷发和地中海等。
岩石构造是由不同岩石体的形态特征和相对位置所决定的构造体系。
主要包括岩体、岩脉、岩层和岩石包裹等。
岩体是地壳中的一种比较大的岩石体,由于抗破裂能力较强而存在的岩石体。
岩脉是岩石在地壳中以短通道或管道形式成为剪切裂缝的岩石体。
岩层是地壳中的一种沉积层次较大的岩石体,成层状分布。
岩石包裹是岩石中强度较高、形状规则的局部结构,如矿物、岩石碎屑和气泡等。
形态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因地壳构造以及内部、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体系。
主要有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山脉是由地壳构造发生抬升和剥蚀造成的起伏地形,主要由山峰、山脉和山谷组成。
高原是因地壳构造和风化侵蚀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相对平坦的地表地形,平均海拔较高。
平原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较为平坦的地貌,分布广泛,可以根据地表所覆盖的物质类型将其分为高原平原、河流平原和洼地平原等。
盆地是围绕中央洼陷而形成的地表地形,主要由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组成。
产状是指地质体在空间中的展布形式和方位关系。
主要有地层产状、构造面产状和矿脉产状等。
地层产状是地层在地壳中展布的形态特征,包括地层的厚度、倾角和倾向等。
构造面产状是地质构造表现为岩石中或岩层中的展布形态,如褶皱的闭合度、断层的偏转度和地层的切滑等。
矿脉产状是指矿脉在地壳中的空间展布形态和方位关系,包括矿脉的走向、倾角和展布规律等。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一)产状要素的概念面状构造的产状是用产状要素来表示的。
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图2-1)。
图2-1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一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所指的地理方位角,称为走向。
根据走向的定义,走向可有如下特点:在相同高度的走向线上各点等高;②倾斜的构造面上可有无数条走向线;③若已知倾斜构造面上相同标高的两点,两点的连线即为走向线。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向下倾斜一端的方位角,称为倾向。
根据倾向的定义,倾向有如下特征:①倾向只有一个方位;②倾向线和走向线互相垂直,知道其中的一个方位,便可求得另一个方位。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或真倾角。
(二)视倾向的概念在倾斜的构造面上,斜交走向线所引出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位,称视倾向或假倾向。
视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的夹角,称视倾角或假倾角。
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二者的换算可由下列公式表示(图2-2):tanβ=tana·cosω图2-2 真倾角和视倾角的关系a—真倾角;β,β′—视倾角;ω—真倾向与视倾向之间的夹角式中:β为视倾角;a为真倾角;ω为真倾向与视倾向之间的夹角。
(三)面状构造产状的表示方法面状构造产状的表示方法有数据和符号两种。
数据表示又可用象限角法或方位角法表示。
象限角法:以北(0°)或南(180°)为准,记走向、倾角和倾斜象限,如N45°W,30°NE,即表示走向北偏西45°,倾角30°,向北东倾斜。
方位角法:只记倾向和倾角,如45°∠30°,表示构造面的倾向是北东45°,倾角是30°。
用符号表示产状要素一般是在绘制地质图时表示面状构造的产状。
不同性质的面状构造所采用的符号是不同的,今后在分析地质图时可逐步了解。
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一、引言岩体结构面是指岩石中存在的各种断层、节理、层理等裂隙或平面。
研究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是地质学中的基础工作,它包括倾向、倾角和延伸方向。
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对于地质灾害评价、工程设计和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岩体结构面的产状三要素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二、倾向倾向是指岩体结构面在水平方向上与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通常以度数表示,从0°到360°之间。
其中,0°表示北方向,90°表示东方向,180°表示南方向,270°表示西方向。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通过指南针或者仪器测量仪来确定岩体结构面的倾向。
首先,在测点上放置一个基准线,并保持其与地图上的北方向平行。
然后,在测点上观察目标结构面,并记录下其与基准线之间的夹角。
最后,根据观察到的夹角,计算出岩体结构面的倾向。
三、倾角倾角是指岩体结构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通常以度数表示,从0°到90°之间。
其中,0°表示平坦的结构面,90°表示垂直于水平面的结构面。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使用倾角仪或者测斜仪来确定岩体结构面的倾角。
首先,在测点上放置一个水平基准线,并将测斜仪固定在目标结构面上。
然后,通过读取测斜仪上的刻度,确定目标结构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最后,根据观察到的夹角,计算出岩体结构面的倾角。
四、延伸方向延伸方向是指岩体结构面在地理空间中延伸的方向。
它可以用一个二维向量来表示,该向量由两个分量组成:东西分量和南北分量。
其中,东西分量表示延伸方向相对于东方向的偏移量;南北分量表示延伸方向相对于北方向的偏移量。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使用罗盘或者全站仪来确定岩体结构面的延伸方向。
首先,在测点上放置一个基准线,并保持其与地图上的北方向平行。
然后,在测点上观察目标结构面,并记录下其与基准线之间的夹角。
最后,根据观察到的夹角,计算出岩体结构面的延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