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873.50 KB
- 文档页数:48
科学假说的原则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某些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事物及其关系所作的科学预见。
科学假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成果,也是一种基础的认识方法。
科学假说可以对认识客体起着启发的作用,引导我们去探索未知领域,科学假说又能使科学理论成为更加完整的体系。
它是把假设和演绎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
由于假说没有现成的公式,故而其正确与否必须经过实践检验,然后才能证明它是否正确。
科学假说通常包括:问题、变量、概念、前提、条件、结果等。
那么什么样的假说才是真正科学的呢?在这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科学假说必须是人类在掌握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与推理而产生的。
同时还应该有丰富的事实依据,不仅科学家自己亲身参加了研究,而且在这些研究中注意了他人的贡献,并积极吸取别人的研究成果,最后达到科学家的理想状态。
2.简单性原则。
所谓简单性原则,就是指科学假说应该是简明的、能够被人所理解的,所表达的信息应该清楚、明了,语言应该精练。
如果科学假说过于冗长,就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造性原则。
假说应该有新意,也就是说,它不但能够重新组织已知的知识,而且还能够阐述未知的知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因而是独创性的。
3。
灵活性原则。
即假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使假说成为某一特定目标服务。
假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的。
综合以上的观点,可以得出科学假说的原则如下: 1。
假说应该具有合理的[gPARAGRAPH3]。
科学假说中的科学概念、科学定理、科学定律等,都要有事实依据。
必须具有事实性和真理性。
2。
假说要能够被接受。
只有这样,假说才能称为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中包含着科学家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包含着未知领域的钥匙,包含着尚待解决的疑难问题。
它既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修改过的。
有关假说、理论和定律的简释
在⾃然科学中,词语都有着准确的含义,假说、理论和定律就是特别需要精确界定的三个术语。
假说(hypothesis)就是⼀个单⼀的、未证明的假定(assumption)或想法(idea),并以这样的假定或想法来试图解释⾃然界之所以然。
起初,假说都是尝试性的,但历经不断的验证后,最终能给出⼀般的认可。
可以说,假说是理论创建过程中的先⾏者和奠基者。
理论(theory)也可以说就是成型后的假说,它把真实世界的⼤量观察结合在⼀起,形成⼀个逻辑连贯、可理解的⽂字样式,有时也以“模型”的外观出现。
换句话说,理论就是经过检验了的、可接受的、精炼了的或拓展了的假说。
如化学中的轨道杂化理论、分⼦轨道理论、以及反应过渡态理论、等等。
⽽定理或定律(law)则是⼀个能够描述⼤量实验证据的⼴义概括或摘要性叙述,并阐述当⼀个特定情形发⽣时,事物发⽣的变化。
但是,定律并不尝试去解释“why”,它也不是⼀个证明了的理论。
如化学中读者所熟知的波义⽿(Boyle)定律、查理(Charles)定律等等。
如上所述,假设、理论和定律三者并⾮同⼀事物,也不可交替混⽤。
从三者定义中也看出,在科学中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们对客观世界所能达到的最⼤程度的认知实质上都是⼀些不容置疑的观察,即事实。
在⾃然科学中,理论和定律固然重要,但⽆⼈能忽略假设的作⽤。
敏于思考并善于推出假设,才是学者必不可少的治学素质与基本技能。
在欧美教材中,⼏乎每⼀章,都可看到作者娓娓道来的假说,这些假说的演绎过程能对读者的治学理念产⽣较⼤的影响,同时也使枯燥的教材如⼩说般栩栩如⽣。
Legal Syst em A nd Soci et yf叁墨尘圭塾垒三!!!!!!里里。
..誊—曩娶圈曩科学假说在科学理论形成中的作用陈成峰摘要科学研究活动离不开科学假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科学假说在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先导和桥梁的作用。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科学假说连续更替和假说的内容不断精确化、深刻化的过程。
科学假说向科学理论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科学假说要通过理论和经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科学理论。
关键词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理论思维中图分类号:D O.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81—02科学假说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在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起着桥梁和先导的作用。
而科学理论在科学哲学研究中具有核心地位,“认为科学哲学就是对理论及其在科学事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这一看法并不太过分”,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科学假说连续更替和假说的内容不断精确化、深刻化的过程。
科学假说通过实验等一系列复杂的检验确证,最后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转化为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具有解释与预测的功能特征,会产生巨大的说明性和前瞻性的效应。
这其中包含了科学哲学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对这一演化过程内涵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相关命题的认识。
一、科学假说的含义及意义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利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假说与那些毫无根据的臆造和迷信思想有本质上的不同。
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预测性和易变性的特点。
科学假说是在现有的实验、观察材料和科学理沦基础上,对未来或未确定事物的一种假设的推测性的解释,是科学性和预测性的统一,同时兼有容易发生变化的性质。
德国天文学家培塞尔根据天狼星位置的变化,于19世纪t}一叶,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依据,对此现象给出假定性的解释,最后于1862年,人们观察到天狼星伴星的存在,从而证实了这一假说的成立。
第六章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1、科学假说的定义、特点、作用、基本原则?科学假说: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一种推测性说明。
特点:①科学性:表现在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科学家说的表述是明晰简洁的、有条理的、可以诉诸逻辑检验与实践检验的;②推测性:假说中包含着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猜测;③易变性:对同一自然现象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假说。
作用:①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②科学家说是对科学研究起着定向作用,由推测性决定;③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建立原则:①解释性原则:假说不能解释个别事实还能解释已知的全部事实;②相容性原则:假说不应与已知的科学理论中经过检验的真理成分相矛盾,而是应该能够包容其中;③可检验性原则:假说必须能够用观察与实验进行检验。
检验原则:假说转化为理论的基本调价是能够经受住科学实践的检验,实践检验是最终标准,但在检验过程中必须辅之以逻辑分析,坚持实践检验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是检验假说的基本原则。
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结构、建立方法、如何评价?基本特征:①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②普遍性:科学理论在它实用领域能够说明和解释相关的全部现象;③系统性:科学理论的各种概念、原理是按客观事物的实际联系组成的,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④逻辑性:科学理论必须有着明确的概念。
结构:基本原理,它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基本关系的反映;科学推论,是科学理论中基本原理演绎推导出来的结论。
建立方法:①公理化方法(无矛盾性/完备性/独立性);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评价内容:真实性评价——真与假的判断、真的程度的判断;价值性评价——科学理论的学术意义及社会影响;评价标准:①理论与事实相一致:科学理论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从理论推出的可检验的结论与实验的结果相符合,结论与实验符合的越好,越广泛,理论被接收的可能性就越大;②理论的预见性:一个科学理论揭示的自然规律越深刻、越普遍,它的预见性也就越强,预见的现象越多,它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就越大;③理论内在的逻辑性:理论内部的自洽性,即理论内部的无矛盾性;与公理的相容性,一个与背景知识在逻辑上相容的科学理论,要么包容背景知识,要么为背景知识所蕴含;④简单性:科学理论的简单性是指“这样的一种努力,它要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都归结为尽可能少的一些逻辑上基本独立的概念和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