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案介入模式

个案介入模式

个案介入模式
个案介入模式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03任务个案工作在线作业答案

03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下列理论模式属于个案工作最基本的理论分析模式的是()。 A.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B. 现实治疗模式 C.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D.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正确答案:A 满分:3 得分:3 2. 下列哪一项内容标志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 A. 玛丽·瑞奇蒙的《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 B. 汉密尔顿发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C. 霍利斯出版《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一书。 D. 汉密尔顿出版《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正确答案:D 满分:3 得分:3 3. 下列关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说法正确的是()。 A. 个人的人性观是积极的、乐观的。 B. 认为人不能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同他所处的环境相联系。 C. 认为人好像未开启的盒子,是个空洞的有机体。 D. 认为人天生拥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 正确答案:B 满分:3 得分:3 4. 下列关于非反映沟通动力技术,说法错误的是()。 A. 支持可以是一些实物的帮助。 B. 直接影响是指个案工作者只能通过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C. 在个案工作者实施直接影响方法时,必须让案主应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为自己做出决定。 D. 非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方式。 正确答案:B 满分:3 得分:3 5. 关于人在情景中反应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案主因知觉扭曲或缺乏知识而产生错误的观念,个案工作者可以直接用正确的知识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B. 个案工作者可以采用引导技巧帮助案主谈及一些隐私。 C. 个案工作者可以引用别人对案主的看法来纠正案主错误的自我形象。 D. 个案工作者去主导案主思考和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正确答案:A 满分:3 得分:3 6. 下列关于行为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A. 华生外在环境的影响并非是行为发生的唯一因素。 B. 斯金纳在华生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 班杜拉认为环境是塑造行为的唯一因素。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3 得分:3 7. 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它的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A. 卡尔·罗杰斯 B. 阿尔波特·埃利斯 C. 明纽秦 D. 萨提亚

个案工作的本质、主要模式

个案工作的本质、主要模式 一、单选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在社会个案工作中,专业助人关系要求社会工作者以为中心。 A.社会的发展 B.环境的发展 C.案主的发展 D.公众的发展 答案:C [解答] 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个案工作把个人视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注重人的社会方面的发展,帮助的目标是增进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或者他人之间的和谐。因此社会工作者专业助人关系要求以个人或家庭,即案主的发展为中心。 2. 最早对个案工作进行了清晰界定。 A.玛丽·里士满 B.鲍尔斯 C.廖荣利 D.罗杰斯 答案:A [解答] 最早对个案工作进行清晰界定的是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玛丽·里士满,她在1922年出版的《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一书中对个案工作进行了概括。 3. 把个案工作概括为“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以个别化方法,对感受困难、生活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案主)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著作是。 A.《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和定义》 B.《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C.《社会个案工作》 D.《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 答案:D [解答] 不同的个案工作专家和学者对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和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其中有一些受到普遍的认同。题中是《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对社会个案工作的界定。 4. 关于个案工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案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工作方法 B.个案工作是一连串的工作过程 C.个案工作是只调动案主自身的资源,改善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的活动 D.个案工作采用个别化的工作方式 答案:C [解答] 个案工作是帮助遇到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调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的活动。个案工作非常注重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资源和能力,以增进服务对象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 5. 解决家庭问题时社会工作者一般采用。 A.个案工作方法 B.小组工作方法 C.社区工作方法 D.行政工作方法 答案:A [解答] 个案工作是直接从英文Social Casework翻译过来的,因此又称社会个案工作,它是指把单个个人或者家庭作为服务对象,对其所开展的各种专业的帮助活动。 6. 个案工作把个人视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注重人的社会方面的发展,帮助的目标是增进服务对象与周围环境或者他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个案工作区别于的重要方面。 A.心理咨询与治疗

个案工作介入老年人实务报告

个案工作介入机构养老实务报告——北京市东城区社会福利院为例 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 068137046 姓名:王冬青 日期: 2010/12

个案工作介入机构养老实务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社会福利院为例 【摘要】在老龄化态势愈加明显的今天,机构养老蓬勃兴起,养老机构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养老事业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养老机构内的个体生存状况如何呢?养老院的老人是否适应生活环境、老人是否有难言之隐、养老院生活的老人幸福感指数如何,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个案工作从研究个体、激发个体潜能的角度出发,试图通过细微的工作解决案主问题,为案主增能。本文是基于沈阳皇姑区社会福利院探访的个案工作报告,通过个案工作来了解机构养老,也促进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关键词】个案工作访谈家庭情绪 一、案例背景: 2010年3月,指导教师和皇姑区福利院院长协商,将我们实践地点选择在北京市东城区社会福利院,每位同学随机选取服务对象,于是和李奶奶夫妇结缘,对他们的访谈由此而起。去的时候李奶奶在养老院住了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渐渐适应了养老院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与其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由于李奶奶腿部残疾,她的生活过于单调,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虽有老伴王爷爷陪伴但内心依旧感到孤独。在与之交谈中,我们尽力了解其日常生活的兴趣,以帮助其充实生活。 二、服务对象资料:

注:服务对象有足够退休金经济能力没问题,及有老伴照顾、子女也常来看望情感方面问题,只需要找人唠唠嗑,所以此服务计划以访谈为主。此计划始于服务对象为经济能力及情感方面没大问题的残疾老人。 三、预估与诊断服务开展前期的评估环节主要是对服务对象资料的收集,对服务开展进行事先预估,能够初步了解服务对象所面临的的问题,便于工作者制定服务目标、服务计划。根据社工服务流程,主要评估以下几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机能、能力评估、社会环境、社会资源。 本文你李奶奶案列来介绍服务计划:(1)生理健康评估主要方式:交流沟通(和服务对象或周边人)、实地观察。例如:通过和李奶奶多次的接触沟通得知,李奶奶眼睛易干涩(观察:交流时间长不挺的揉眼睛偶尔滴眼药),患有痔疮(交流:奶奶告知),骨质疏松(观察:房间桌上有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听力视力出现退化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腿脚有点不灵便,讲话慢但记忆力还很好(通过交流判断:能够快速回忆起年轻时的许多事),睡眠质量也很高,日常自理能力相对于其他服务对象还是很好(能做些简单轻松的活像买早点,洗衣服,扫地等之类),学习能力下降(沟通中获知:没有途径接触新事物,大部分时间呆在屋内)

个案工作六种理论模式总结 初步整合

个案工作六种理论模式总结 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该模式主要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和“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并汇集了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理论建立在以下四个假设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成长过程;求助者问题来源主要有早年经历、当前环境和不良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人际沟通包括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求助者具有价值和潜能有待发掘。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治疗方法集中在两方面:以辅导求助者本身为主的直接治疗和以改善求助者所处环境为主的间接治疗,按照研究、诊断、治疗的步骤,通过运用各种个案工作的技巧逐步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从而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意义和与他者的关系,能够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知觉。但是,该模式把求助者看成“病人”“问题人”,分析方法类型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求助者的主观感受和独特的精神发展逻辑以及其自决权。(401字) 二、人本治疗模式 从乐观主义人性观和理想主义生活观出发,是继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行为治疗模式之后的第三种心理学思想流派。理论假设认为人性本质是好的,有潜能发展自己,与人合作,能够自发评估事物及其意义;主张通过建立和谐、接纳的合作关系帮助求助者更好地理解自己;自我概念包括求助者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知觉

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人的自我概念和主观经验出现不一致甚至冲突时,便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和失调。该模式不过分注重工作者的技巧,而是注重倾听、释意、澄清、情感反映、自我揭示等非影响性指导技巧,通过创造和谐、接纳、真诚的和谐辅导关系,帮助求助者认识自我,激发其潜能,正确认识自我。但是个案辅导的技巧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顿悟力不是很强的群体。(318字) 三、行为修正模式 该模式以求助者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探讨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主要理论假设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治疗方法比较系统、明确,主要有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自我管理、厌恶性疗法、模仿、代币管制法和果敢训练等。主要遵守如下原则: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准确的行为评估;有效的行为修正;合理的修正效果评估。但是该模式忽视了对求助者内心的探讨,把人的行为单纯理解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过分注重外在行为症状的消除。(277字) 四、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该模式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重要理论分析模式,形成了包含ABC理论在内的相对系统完备的个案辅导技术。主张人生来有积极理性和消极非理性两方面,都是有价值的。关注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重点运用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认知和

个案工作案例

协助服务对象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个案介入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王颜(化名) 性别:女 年龄:31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2012年3月,工作员深入趵突泉社区进行社区探访,在与社区居民聊天的过程中得知:社区居民王颜家境比较凄惨,其母亲在她初中阶段因家庭矛盾自杀身亡,父亲再婚重组家庭后,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父亲一家的关系基本中断,今年3月份她父亲因病过世。青少年时期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经历和父亲的去世给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她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与关注。工作员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觉得非常有必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协助她面对及解决生活的困境。在社区居民的引荐下,工作员主动联系王颜向其道明为其提供个案服务的想法,最后在王颜的同意下与其建立了专业服务关系。 2、人际关系:服务对象与其父亲关系疏离,在父亲重组家庭后基本中断了与父亲的交往;由于长时间与爷爷、奶奶和姑姑生活,所以与近亲属的关系比较密切;服务对象与其丈夫关系亲密,视丈夫为自己生活的唯一支柱;服务对象曾在多家公司打工,由于频频更换工作,很难与同事建立较为深层次关系,没有知心朋友。目前辞去工作住院治疗,与外界联系比较少。 3、情绪状况: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每次提起家庭情况均情绪波动较大,对母亲的思念感很强,对父亲再婚的愤怒难以克制。 4、精神病记录:无精神病史。 5、健康状况:身体状况较差,患骨结核、盆腔积水、甲亢等疾病,6月份病发后开始进行住院治疗。 7、经济状况: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曾在多家公司打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加之住院治疗开支较大和丈夫经济收入的一般化,因此经济压力比较大。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上课讲义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 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 ①直接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支持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直接影响则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调整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后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现实情况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心理动力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人格发展反思则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②间接治疗技巧。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邻里和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理论假设、治疗技巧。 特征: 开放性。 理论假设的核心包括: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种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做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都强调: 1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2以学习做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和条件;3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学习中的认知因素: 信息加工过程、信仰系统、自我表述、问题解决和处理的方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 它对人的心理失调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ABC理论: A引发事件、B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C引发事件后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介入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介入过程精密。

在任务中心模式看来,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 它是服务介入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服务介入工作目标—解决问题的手段。 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手段。 有效的沟通行动需具备两个要素(有系统、有反应),达到五种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 内容技巧治疗技巧分为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性直接治疗技巧、反思性—)和间接疗法、模仿、果敢训练、代币管制。 治疗技巧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明确辅导要求、检查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巩固辅导效果。 清晰界定问题、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合理界定任务。 任务中心模式强调,只有把以下三个因素融合到任务中来,这样的任务才是最好的,这三个因素是: 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服务对象的意愿。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危机介入模式危机: 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分为两类:

社会个案工作的派别

社会个案工作的派别 社会个案工作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提出了不同理论取向的社会个案工作实施模式。 1965年美国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把社会个案工作的派别大致分为四派,即功能学派、心理与社会学派、问题解决学派、行为修正学派。如下简介: 1 、功能派个案工作 功能派个案工作在 20世纪 30年代起源于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 1920年由弗洛伊德的门徒兰克( Otte Rsnk)倡导,后经塔夫脱( Jessie Taft)以及罗宾逊( Viginia Robinson)总其大成。此派理论强调社会个案工作服务机构作为社会整合的必要部分的功能。 功能派个案工作以兰克的自我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兰克的自我心理学强调人是自己的创造者,个体行为虽然受潜意识、非理性、早期生活经验等因素的重大影响,但主要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个体是其行为的决定者与主宰者,所以个人能借助专业人员与机构的帮助以发挥潜能,解决面临的问题。 功能派的特点表现在它对社会工作目标以及社会工作机构功能的定位上。功能派个案工作认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发展、执行社会服务方案,以满足一些单位由个人努力无法达到的需求,增进个人的成长与福利。社会工作机构是使个人与社会利益相互结合的地方,也是社会政策实施的处所。 功能派认为,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担着各异的社会功能,而这些功能正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与各个个体良好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比如,当社会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而面临大量职工下岗与转岗时,社会有必要制订社会政策、设置各种专门的服务机构,以创造机会,提供信息,使下岗职工顺利地重新上岗。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社会工作机构在沟通信息、提供服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最后,功能派个案工作本着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强调社会工作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进行专业交往过程中借助专业知识与技能,协助案主发现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本质,以发挥其潜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2 、心理与社会学派个案工作 心理与社会学派个案工作肇始于里士满《社会诊断》一书。 1937年,汉弥尔顿( Gorden Hamilton)在《个案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当时,心理与社会学派被称为 "诊断派 ",以与当时的 "功能派 "分庭抗礼。其后,经过数位学者的倡导和推广,使这一学派成为当代美国影响力的个案工作学派。 心理以社会学派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它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当时社会科学对人类行为的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的,它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认知理论、家庭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角色行为概念、小团体理论、系统理论、沟通理论与危机理论等理论中汲取思想养料。 心理与社会学派把人的行为及其障碍放在社会中考察,它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 "人在情景中的状态 ",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它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人、环境以及二者的交互影响。 "人 "是指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结构与特征,以人格特征、自我意识为主体; "环境 "是指个人生活的社会网络以及物质环境。在人与环境交互影响的体系中,任何部分的改变,将引起其他部分的改变,如此不断地交互影响、模塑,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心理与社会学派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心理与社会学派受心理分析的影响较大,它重视对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与行为机制的剖析。它认为,人的行为的失调与障碍并不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往往是内在人格缺陷与自我不完善的外在表现。所以,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理解人的外在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矫正不良行为。就事论事式的治疗只能是头痛医脚,治标而不治本,不能真正地解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个案介入模式)【圣才出品】

第七章 个案介入模式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基本理论假设 内容 直接治疗技巧 治疗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间接治疗技巧 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特点 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基本理论假设 内容 三种学习理论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治疗技巧 特点 理论基础 内容 对心理失调机制的理解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治疗技巧 特点 理论基本假设 内容 两个要素:有系统、有反应 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治疗技巧 五种功能 特点 危机介入理论 内容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特点 个 案介入 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和具体的治疗技巧。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基本理论假设 它的理论假设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运用“人在情境中”这个系统理论的概念,把服务对象放到他所生活的日常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把握服务对象的问题。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服务对象的压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a.过去的压力。它是指服务对象在成长早期感受到的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消除而产生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会干扰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妨碍服务对象适应新的环境。 b.现在的压力。它是指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 c.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服务对象在应对外部环境要求时因理性处理能力和对自己情绪控制能力欠佳所导致的。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对人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即使是暂时面临

个案工作七大治疗模式详细笔记

.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四.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 .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个案常用理论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2013-03-12 10:12:51)转载▼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背景 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不过当时他是以精神分析为主。托尔主张,对个人地理解必须从“人在情景中”着手。 方法和技巧 (一)直接治疗技巧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工作者与求助者的沟通状况,把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映性直接治疗和反映性直接治疗。 1、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1)支持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常用的治疗技巧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 (2)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容的消除。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影响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五种: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和干预。(3)探索—描述—宣泄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 2、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 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 (1)现实情况反映 主要涉及六个方面:1、外在反映2、内外在反映3、内在反映4、对环境刺激的反应5、自我评估6、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应 (2)心理动力反映 工作者协助求助者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工作称为心理动力反映。 (3)人格发展反映 是指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早年痛苦经历,调整求助者的人格发展。其技巧包括三个方面:1、宣泄2、分析3、修正。在求助者了解其不良行为的根源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帮助求助者重新评估以前的经历,调整求助者现有的人际关系。 (二)间接治疗技巧 其核心是希望通过改善求助者的外部环境来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求助者的外部环境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父母、朋友、亲属、邻里、同事和雇主等。 诊断 心里与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动态诊断、原由诊断和分类诊断。心理动态诊断 是指对求助者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三部分作横向的动态分析,以了解其人格的内部动力联系。 原由诊断 也称病因诊断。是指对求助者的过去和现在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进行纵向的分析,以便把握求助这问题产生的内在发展逻辑。

(推荐)危机介入模式案例

危机介入模式 1、祁某,女,未婚,羌族,四川理县薛城镇蒲溪人,大地震前迁往薛城镇沙金村居住,家里有父母及两个哥哥,她曾是四川九寨沟某艺术团演员( 祁某因余震致使脊椎受伤,受伤后到平武县医院做治疗,后转到绵阳市骨科医院做第一次手术,手术费共花了两万多元,除此之外,加上各种复查费和医药费花了一万元左右,家里的积蓄全部用完并负债,第二次手术的时间是手术关键时期,此次手术需要花费约七千元,目前还差五千元的缺口,才能够完成第二次手术自受伤后,祁某一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原先活泼爱笑乐观开朗的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将自己锁在家里,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有时甚至无缘无故向父母大发脾气,这让她的家人束手无策,父母亲看到孩子这样,心痛不已,但不知道如何去劝慰,其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来到社工站求助社工希望得到帮助,问题的诊断根据从案主本人及其家人了解。 2、基本情况,社工对案主的问题主 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案主因地震受到重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容易暴怒;感觉无法应付外界事物,很无助;情绪不稳定等#案主的情绪变化阴晴不定,难以像正常人那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经济问题案主经常感到生活无法继续不知如何去改变经济问题案主家庭经济收入偏低,高昂的治疗费用带给这个家庭巨大的压力,目前,家里很难凑够第二次的手术费用,导致案主难以及时进行康复和治疗身体康复问题。身体康复问题第一次手术后,祁某背部脊椎受损处被植入钢板,走动出行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经常卧躺在床上或封闭在家,由于缺乏专业的康复指导,自己和家人也都不懂如何进行手术后的康复训练,祁某手术后的康复进展缓慢。就业问题,案主由于地震致残,正处于治疗康复期,无法工作,先已被九寨沟艺术团辞退,祁某能歌善舞,之前是艺术团的文艺骨干,在舞台上为观众献上精彩表演后常常获得阵阵掌声,失去了心爱的工作,没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无法获得成就感 介入目标与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一)工作者确定的工作目标经常与案主聊天,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逐步深入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案主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让案主尽快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开始每天进行康复训练;进行资源连接,协助案主顺利完成第二次术;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案主重新树立自信心,实现就业。 (二)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对于案主而言,她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康复状况,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不能顺利完成第二次手术,并且案主及其家人都缺乏康复知识和技巧,导致案主难以及时得到康复治疗,而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这种情况就需要社工整合案主周围社会支持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个案工作的概念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基础)、以个别化的方式(原则)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对象)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内容),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目标)。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行为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个人的成长受生理的、心理的及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三个因素彼此相互影响。 案主所面对的困难,是案主本人同时受内在的生理、心理因素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人的行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的压力有关: ?个人早年的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或情绪需要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没有解决而形成的压力; ?当社会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形成的问题表现出来; ?个体应付外界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和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而导致无法有效应付外部环境的要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焦虑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所导致的。 童年生活经验将对成年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十分重视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认为它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个人与他人的互动中,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媒介物,了解案主沟通的能力和技术有助于理解案主的问题以及做出正确的诊断。 (4)对人的价值假设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待发展和潜力的个体,即使是暂时面临困境的服务对象也不例外。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直接治疗 非反思性治疗-—支持 首先减轻案主的不安和焦虑、其次保证,肯定案主的行为,另可以通过实物资助的方式表示支持。 ?案主:“我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想换个工作,但是怕换了后会更不好,就是拿不定主意"。

社会工作介入外来老年人个案工作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外来老年人个案工作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外来老年人个案工作分析 【案例简介】 2012年12月13日上午,东莞市南城区白马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的社工阿峰(化名)在进行社区常规老年人外展服务中,在邀请一位 阿婆前来量血压时,遭到阿婆拒绝,但阿峰发现自己与阿婆是同乡,于是阿峰便与阿婆攀谈了起来,经过一番交流,阿峰发现了阿婆存 在很多不良心理状况,于是考虑是否进行个案工作。 后来,经过长期走访和与阿婆子女交流,阿峰对阿婆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案主(阿婆)党某,系河南人,五年前来莞,与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同住,女儿在家,女婿在外工作,外孙、外孙女 都上小学,家庭收入来源仅为女婿一人。另有两子女在老家生活。 案主日常出门很少,出门须有女儿陪伴,日常交流也仅限于子女和 子女介绍的另一同乡老人。另外,半年前,案主糖尿病住院,且患 有高血压。在与案主初次交流时,案主表露出年龄大,拖累子女, 有病受罪,花钱较多,有厌世念头,心理不良情绪和压力较大。 2013年1月4日,阿峰与案主监护人贺某签订个案服务协议, 进行个案工作。该个案服务关系持续至3月20日。后转变为社区综 合服务中心常规探访对象。 在进行个案工作前期,案主的倾诉欲望极强,而且多为回忆往事片段,社工认真倾听且积极回应,同时运用同感和对比等方式进行 稍弱的观念导向。案主倾诉欲望得到满足后,社工积极介入,转变 为主导者,引导案主消除对疾病和不良心理的看法,积极寻找自己 喜欢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为子女着想,为自己负责。经过两个 月后,社工发现案主能从听到电视声音就聒噪心烦转为喜欢上家乡 戏曲,平常出门散步,然后回家听段戏曲,社工给与肯定和鼓励, 并且引导案主积极与周边的外地人(语言沟通相对较为容易)交流,

常见得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得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得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得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得有关理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得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得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得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 ①对人得成长发展得假设。认为人与环境就是一个互动得体系,人在特定得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得问题也就是人与环境互动得结果。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得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得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得行为。认为影响人得行为包括生理、心理与社会3个方面得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得成长与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得假设。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得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得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得生活与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得压力,迫使早期得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得应对能力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得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得要求。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得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得假设。认为人际沟通就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得基础,就是形成健康人格得重要条件。 ④对人得价值得假设。认为每个人都就是有价值得,即使就是暂时面临困扰得服务对象,她们也有自我发展得潜力。 (2)治疗技巧 ①直接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就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得具体方法。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得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与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前者就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得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得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得自身感受与想法。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与探索-描述-宣泄。支持就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得了解、接纳与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得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得肯定与认可;直接影响则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得态度与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探索-描述-宣泄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与描述自己困扰产生得原因与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得情绪宣泄得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得冲突,调整服务对象得不良行为。后者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与理解自己问题得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得感受与想法。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与人格发展反思。现实情况反思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得实际状况作出正确得理解与分析得技巧;心理动力反思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与分析自己内心得反应方式得技巧;人格发展反思则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与评价自己得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得技巧。 ②间接治疗技巧。间接治疗技巧就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得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得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得家人、朋友、同事、邻里与社区管理人员等,它扩展了个案服务介入得焦点,构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技巧中不可缺少得有

个案工作理论

第七章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 第一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产生的理论背景、基本理论假设、治疗的具体技巧和过程以及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重点:各种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一、理论背景 二、理论假设与原则 (一)基本假设 1、人在情境中。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而其中的互动作用更促成各部分之间不断的彼此影响。即,人的心理发展是受其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影响的。因此,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和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都是重要的研究范围。研究一个人,一定要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即是他的家庭、学校、朋友、工作场所等。 2、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 (1)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人际关系的适应。 (2)当前的社会环境压力过于强烈,使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行为的偏差出现。 (3)求助者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沟通理论主要研究: 人们双方关系的控制 沟通意味着欣喜的发出和反馈 沟通双方如何相互影响

4、对求助者自我价值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心理与社会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潜能,使求助者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接纳原则 3、案主自决原则 4、非评判的原则 5、真诚或表里一致的原则 6、保密原则 7、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的原则 三、治疗程序 一般心理与社会治疗过程分为接案——建立关系、心理社会研究、诊断与治疗三个阶段。 (一)建立关系 (二)心理社会研究 心理社会研究是一个观察并把观察所得的资料有系统地整合的过程。工作者在与求助者会谈过程中,要把求助者引入到产生其问题的特定的情境中,从求助者具体的人际互动中收集、了解求助者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结合起来,以便揭示导致求助者心理困扰的原因所在。 要得到这些资料,工作者要引导案主把过去的经历一一道出,还要追溯他的童年经验、家庭关系、价值观念、对自己的看法。 (三)诊断与治疗 1、诊断 诊断是指整理、归纳、分析、研究收集的资料以便对问题的性质作出一些评估和推理的规程。 (1)心理动力诊断:研究形成案主性格的三大动力即超我、自我和本我之间的互动,以了解其人格的内部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